CN211664794U -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4794U
CN211664794U CN201922303247.1U CN201922303247U CN211664794U CN 211664794 U CN211664794 U CN 211664794U CN 201922303247 U CN201922303247 U CN 201922303247U CN 211664794 U CN211664794 U CN 211664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ditch
regulating
artificial wetland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32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平
王战
王晓云
于玲红
王志超
王高强
钟清涛
尹强
张元�
郝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Zhishui Craftsm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Zhishui Craftsm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Zhishui Craftsm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Zhishui Craftsm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32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4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4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4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包括配水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沟渠、出水井;其特征在于:污染水源经过抽水泵提升到前端配水调节池,从调节池底部进入人工湿地池对进行一级净化处理,该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内设有防渗层、基质填料层、种植土层,表面栽植净水植物,最后通过生态沟渠进行二级净化处理后排进受纳水体;沟渠系统通过利用基质、净水植物、微生物组成复合生态沟渠实现对污染水体的高效净化,同时该装置可以在暴雨、干旱、结冰期间对人工湿地池和生态沟渠进行水量调控,保证其能够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属于水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态沟渠的构建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是评价生态沟渠效果好坏的指标之一。目前,对于氮、磷具有较好去除效果的产品或者系统,一般是成本较高或操作复杂而难以实现,因此,构建一种以削减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为目的,兼具排水、截留和清水廊道等生态景观效益的沟渠湿地系统,并利用生态沟渠减少临近区域向地表水体中过量迁移氮磷等污染物质十分必要。但生态沟渠没有在暴雨、干旱、结冰等极限情况下对生态沟渠内水量的调控能力,使得生态沟渠的适应性较差,降低生态沟渠的净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暴雨时自动把多余的水量排走,干旱时为表面的净水植物及种植土补充水分、结冰,在地面以下供水、净水、排水,在寒冷天气的依旧可以工作,有效的解决现有的生态沟渠不能再恶劣环境下对水量的调控能力,大大提升了本生态沟渠的适用性。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包括配水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沟渠、出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沟渠、出水井由混凝土墙壁围成,底部铺设有防渗层,且从左到右依次设于地下;所述配水池右壁底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的第一连通口,右壁顶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的调水管,且调水管上安装有水阀;所述配水池左壁中上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左端连接污水源,右端从地下与配水池左壁中上部连通,且进水管中间设有抽水泵;所述人工湿地池和生态沟渠从下到上依次铺有防渗层、基质填料、种植土,且种植土上种植有净水植物;所述人工湿地池中上部开设有连通生态沟渠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生态沟渠底部开设有连通出水井的第三连通口,生态沟渠左右两壁顶部开设有调水通口,分别连通人工湿地池和出水井;所述出水井右壁中部连通有延伸到河沟的排水管;所述混凝土墙壁内设有防渗膜。
优选的,所述防渗层包括粘土夯实层、防渗膜、粗砂,所述防渗膜在粘土夯实层上,防渗膜上铺设避免被基质填料划破的粗砂,且粗砂的厚度为5cm。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在地面以上部分在冬季安装有防冻保温棉。
优选的,所述配水池和出水井上设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基质填料按照下面大颗粒上面小颗粒的方式,优选出粘土红砖、炉渣、天然沸石自下而上依次铺设。
优选的,所述配水池内设有曝气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调水通口内均设有网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暴雨时自动把多余的水量排走,干旱时为表面的净水植物及种植土补充水分、结冰,在地面以下供水、净水、排水,在寒冷天气的依旧可以工作,有效的解决现有的生态沟渠不能再恶劣环境下对水量的调控能力,大大提升了本生态沟渠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墙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配水池1、人工湿地池2、生态沟渠3、出水井4、混凝土墙壁5、防渗层6、粘土夯实层601、防渗膜602、粗砂603、进水管7、防冻保温棉8、抽水泵9、第一连通口10、网片11、爆气机12、调水管13、水阀14、盖板15、基质填料16、种植土17、净水植物18、第二连通口19、调水通口20、第三连通口21、排水管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的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如图所示,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包括配水池1、人工湿地池2、生态沟渠3、出水井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1、人工湿地池2、生态沟渠3、出水井4由混凝土墙壁5围成,底部铺设有防渗层6,且从左到右依次设于地下;所述配水池1右壁底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2的第一连通口10,右壁顶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2的调水管13,且调水管13上安装有水阀14;所述配水池1左壁中上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左端连接污水源,右端从地下与配水池1左壁中上部连通,且进水管7中间设有抽水泵9;所述人工湿地池2和生态沟渠3从下到上依次铺有防渗层6、基质填料16、种植土17,且种植土17上种植有净水植物18;所述人工湿地池2中上部开设有连通生态沟渠3的第二连通口19;所述生态沟渠3底部开设有连通出水井4的第三连通口21,生态沟渠3左右两壁顶部开设有调水通口20,分别连通人工湿地池2和出水井4;所述出水井4右壁中部连通有延伸到河沟的排水管22;所述混凝土墙壁5内设有防渗膜602。
优选的,所述防渗层6包括粘土夯实层601、防渗膜602、粗砂603,所述防渗膜602在粘土夯实层601上,防渗膜602上铺设避免被基质填料16划破的粗砂603,且粗砂603的厚度为5cm。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7在地面以上部分在冬季安装有防冻保温棉8,避免进水管7冬季结冰,影响供水。
优选的,所述配水池1和出水井4上设有盖板15,防止异物进入,冬季可以保温,减小配水池1和出水井4内冰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基质填料16按照下面大颗粒上面小颗粒的方式,优选出粘土红砖、炉渣、天然沸石自下而上依次铺设。
优选的,所述配水池1内设有曝气机12,增加水的含氧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口10、第二连通口19、第三连通口21、调水通口20内均设有网片11。
实施例,待净化的废水被抽水9泵抽进配水池1、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废水经第一连通口10漫流进人工湿地池2并向上潜流,进行第一次净化处理,然后经过第二连通口19漫流进生态沟渠3并向下潜流,进行二次净化处理,然后经过第三连通口21流进出水井4,最终通过排水管22流向河沟。
暴雨期:下雨时,人工湿地池2和生态沟渠3的种植土17表面会存有雨水,当雨水过多水位超过调水通口20时,多余的雨水经过调水通口20流进出水井4,经排水管22排进河沟。
干旱期:气温高,水分蒸发较快,人工湿地池2和生态沟渠3顶部土壤的供水小于蒸发水量,会导致种植土17和净水植物18缺水,打开调水管13上的水阀14,把配水池1内待净化的水直接拍到人工湿地池2内,经调水通口20流进生态沟渠4内,来主动补充人工湿地2和生态沟渠3的种植土17和净水植物188所需的水分,要注意,不能把待净化的水直接流进出水井内。
结冰期:气温低配水池1、人工湿地池2、生态沟渠3、出水井4表面都已结冰,待净化的水避开冰层从配水池1中上部供给,经过第一连通口流10进人工湿地池2向上潜流,第一次净化处理,经过第二连通口19流进生态沟渠3向下潜流,第二次净化处理,经过第三连通口21流进出水井4,最终从出水井4中上部的排水管22流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包括配水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沟渠、出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沟渠、出水井由混凝土墙壁围成,底部铺设有防渗层,且从左到右依次设于地下;所述配水池右壁底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的第一连通口,右壁顶部设有连通人工湿地池的调水管,且调水管上安装有水阀;所述配水池左壁中上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左端连接污水源,右端从地下与配水池左壁中上部连通,且进水管中间设有抽水泵;所述人工湿地池和生态沟渠从下到上依次铺有防渗层、基质填料、种植土,且种植土上种植有净水植物;所述人工湿地池中上部开设有连通生态沟渠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生态沟渠底部开设有连通出水井的第三连通口,生态沟渠左右两壁顶部开设有调水通口,分别连通人工湿地池和出水井;所述出水井右壁中部连通有延伸到河沟的排水管;所述混凝土墙壁内设有防渗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包括粘土夯实层、防渗膜、粗砂,所述防渗膜在粘土夯实层上,防渗膜上铺设避免被基质填料划破的粗砂,且粗砂的厚度为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在地面以上部分在冬季安装有防冻保温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和出水井上设有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填料按照下面大颗粒上面小颗粒的方式,为粘土红砖、炉渣、天然沸石自下而上依次铺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植物为芦苇、香蒲、水葱、空心菜、浮萍、凤眼莲等搭配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内设有曝气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调水通口内均设有网片。
CN201922303247.1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Active CN211664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3247.1U CN2116647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3247.1U CN2116647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4794U true CN211664794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3247.1U Active CN2116647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47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7804A (zh) * 2021-01-18 2021-06-04 郭玥 一种防堵塞生态土壤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73733A (zh) * 2022-04-29 2022-08-09 江苏晶瑞特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人工湿地型反重力微生态滤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7804A (zh) * 2021-01-18 2021-06-04 郭玥 一种防堵塞生态土壤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73733A (zh) * 2022-04-29 2022-08-09 江苏晶瑞特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人工湿地型反重力微生态滤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9857B (zh) 一种高寒地区中水深度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4986860B (zh)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2118987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CN107739098B (zh) 一种受污染城市内湖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方法
CN202849165U (zh) 多功能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1664794U (zh) 一种能调控水量的生态沟渠
CN111333197B (zh) 一种枯水性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4418433A (zh) 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112360072B (zh) 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土壤与水体盐分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105084548A (zh) 一种基于新型填料床的高效防堵塞人工湿地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11056640A (zh)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人工湿地结构
CN108147618A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CN114409090A (zh) 一种多流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27703U (zh)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人工湿地结构
CN210945018U (zh) 一种强化蒸腾作用的湿地处理系统
CN211353228U (zh) 一种屋顶雨水花园蓄排水及回用系统
CN209923153U (zh) 一种雨水调蓄净化系统
CN111255040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216946430U (zh) 一种碳纤维生态草与人工湿地组合型中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15049066U (zh) 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
CN214282059U (zh) 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土壤与水体盐分调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