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3450U -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3450U
CN211663450U CN202020130368.0U CN202020130368U CN211663450U CN 211663450 U CN211663450 U CN 211663450U CN 202020130368 U CN202020130368 U CN 202020130368U CN 211663450 U CN211663450 U CN 211663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buoy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fuselage
fix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03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1303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3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3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34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外侧上方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顶端设置有旋转钮,且所述旋转钮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机翼,且所述机翼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该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通过设置升降杆和滑板,无人机在将救生圈固定时,操作人员通过操控,可以将升降杆向下降,降到救生圈底部的时候,将滑板向外伸出,四个升降杆底端的滑板勾住救生圈的底部,进而将救生圈给固定住,而且固定的相对稳定,投放到海域时也是同样的操作,使得整个投放救生圈的过程效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
目前,现有的无人机在对处于水域中产生危险的人们投放救生圈的时候,是先使用丝线固定住救生圈,然后通过无人机将救生圈运输到水域中,救生圈在使用丝线固定的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使得救生圈投放的过程延长,可能导致救生圈错过救援人们的绝佳时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解决了现有无人机投放救生圈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外侧上方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顶端设置有旋转钮,且所述旋转钮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机翼,且所述机翼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机翼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部设置有无刷电机,且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无刷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螺旋桨,且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螺旋桨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底端设置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摄像仪,且所述摄像仪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机身底端靠近所述底座外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底端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机身底端远离所述升降杆外侧设置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翼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机翼等间距的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外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腿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底端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螺旋桨呈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固定块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机身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底端开设有第二滑槽,且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滑板通过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顶端设置有旋转钮,且所述旋转钮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通过设置升降杆和滑板,无人机在将救生圈固定时,操作人员通过操控,可以将升降杆向下降,降到救生圈底部的时候,将滑板向外伸出,四个升降杆底端的滑板勾住救生圈的底部,进而将救生圈给固定住,而且固定的相对稳定,投放到海域时也是同样的操作,使得整个投放救生圈的过程效率得到提高。
2、该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和固定块,固定块在第一滑槽上滑动,当无人机固定不同大小的救生圈的时候,固定块通过第一滑槽可以减小或增加自身之间的距离,同时滑板可以通过第二滑槽滑动,减小或增大四个滑板自身的距离,滑板和固定块相互配合,来决定四个升降杆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升降杆和滑板来固定不同大小的救生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身底部与固定块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旋转钮;3、机翼;4、螺旋桨;5、安装座;6、升降杆;7、滑板;8、底座;9、摄像仪;10、支撑腿;11、固定座;12、无刷电机;13、固定块;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身1外侧上方设置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远离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机翼3,且机翼3与固定座11固定连接,机翼3远离固定座11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四个安装座5的上方一一对应安装有螺旋桨4,通过螺旋桨4转动使无人机起飞,也使无人机中的螺旋桨4更加稳定,安装座5内开设有容腔,容腔内部设置有无刷电机12,且无刷电机12与安装座5固定连接,无刷电机12的输出端与螺旋桨4固定连接,无刷电机12的型号为Y90S-2,机身1底端设置有底座8,且底座8与机身1固定连接,底座8底端设置有摄像仪9,且摄像仪9与底座8固定连接,机身1底端靠近底座8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底端设置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与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固定块13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6,升降杆6底端设有第二滑槽15,滑板7通过第二滑槽15与升降杆6滑动连接,机身1底端远离升降杆6外侧设置有支撑腿10,且支撑腿10与机身1固定连接。
优选地,固定座11与机身1转动连接,固定座11顶端设置有旋转钮2,且旋转钮2与固定座1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翼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机翼3等间距的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1外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腿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腿10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1底端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升降杆6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螺旋桨4呈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固定块13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14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升降杆6与所述机身1通过所述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
工作时,将无人机搬运至工作场地,使用人员通过远程操控无人机,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测,在无人机机身1的内部具有蓄电池,安装座5内部的无刷电机12与蓄电池连接,无刷电机12传动端的传动轴与螺旋桨4连接,进而带动螺旋桨4转动,使无人机能够飞至高空,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通过摄像仪9拍摄出来的画面输送到显示屏中,便于使用者将输送回来的画面进行监测分析,在需要使用无人机将救生圈进行投放时,将无人机运行到救生圈的上方,操作人员通过操控,升降杆6下降,降到救生圈底部的时候,固定块13通过第一滑槽14可以减小或增加各个固定块13之间的距离,同时滑板7可以通过第二滑槽15滑动,减小或增大四个滑板7之间的距离,通过救生圈的大小来调整,然后将滑板7向外伸出,四个升降杆6底端的滑板7勾住救生圈的底部,升降杆6和滑板7的伸缩控制采用现有技术,进而将救生圈给固定住,而且固定的相对稳定,投放到海域时也是同样的操作,使得整个投放救生圈的过程效率得到提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外侧上方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机翼(3),且所述机翼(3)与所述固定座(11)固定连接,所述机翼(3)远离所述固定座(11)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内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部设置有无刷电机(12),且所述无刷电机(12)与所述安装座(5)固定连接,无刷电机(12)的输出端与螺旋桨(4)固定连接,所述机身(1)底端设置有底座(8),且所述底座(8)与所述机身(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8)底端设置有摄像仪(9),且所述摄像仪(9)与所述底座(8)固定连接,所述机身(1)底端靠近所述底座(8)外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4)底端设置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与所述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3)底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底端滑动连接有滑板(7),所述机身(1)底端远离所述升降杆(6)外侧设置有支撑腿(10),且所述支撑腿(10)与所述机身(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机翼(3)等间距的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腿(10)对称分布在所述机身(1)底端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螺旋桨(4)呈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固定块(13)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4)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升降杆(6)与所述机身(1)通过所述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底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5),且所述升降杆(6)与所述滑板(7)通过所述第二滑槽(15)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机身(1)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1)顶端设置有旋转钮(2),且所述旋转钮(2)与所述固定座(11)固定连接。
CN202020130368.0U 2020-01-20 2020-01-20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63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0368.0U CN211663450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0368.0U CN211663450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3450U true CN211663450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036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63450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34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8328A (zh) * 2021-01-21 2021-05-07 张广林 一种具有救援功能的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8328A (zh) * 2021-01-21 2021-05-07 张广林 一种具有救援功能的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8763A (zh) 微型高速直升自旋翼飞行器
CN106516110A (zh) 可垂直起降飞行的水空两栖滑翔机
CN210391552U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11663450U (zh) 可投放救生圈的水域救援无人机
CN112218459B (zh) 一种民用航空运行数据监测设备及其监测方法
CN109866893A (zh) 一种水上救生装置
CN107985574B (zh) 一种浮力辅升无人机
CN105947191A (zh) 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
CN108082400A (zh) 航拍飞行器水上停机坪
CN111891351B (zh) 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31809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气动布局装置
CN212829062U (zh) 一种垂直起降航测无人机
CN110775268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器
CN110844039A (zh) 一种电动飞艇
CN110743179A (zh) 一种航模模型飞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79777B (zh) 一种倾转旋翼无人机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05440866U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104229130A (zh) 气动结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9683970U (zh) 一种水上救生装置
CN204056295U (zh) 气动结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11810230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遥感测绘无人机
JP3127683U (ja) 電動モーター等によって駆動する回転翼の生成する上下方向推進力と気球の浮力の組み合わせにより自由に空中を移動する飛行体。
CN212766723U (zh) 基于电机拖动的多功能无人机
CN214493293U (zh) 一种仿鱿鱼运动姿态空投救援无人机
CN215884066U (zh) 一种可靠型无人机机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