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9117U -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59117U CN211659117U CN201921469089.0U CN201921469089U CN211659117U CN 211659117 U CN211659117 U CN 211659117U CN 201921469089 U CN201921469089 U CN 201921469089U CN 211659117 U CN211659117 U CN 2116591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battery
- fire extinguishing
- extinguishing agent
- fire
- battery com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仓,包括:动力电池壳体,所述动力电池壳体中设有可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电池仓;与一自动灭火器相连的管路,所述管路上连接有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所述自动灭火器注入的灭火剂和/或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注入的灭火剂可经所述管路流向所述电池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能够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火情起到有效的抑制、延缓的作用,增强了灭火效果;结构合理,利于维修和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危机日益严重,发展节能、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动汽车产业中,动力电池消防问题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技术难题。
电动汽车火灾的燃烧特点及危险性突出,例如:火情扩散迅速、燃烧温度高等,扑救方法与传统汽车有较大的不同。电动汽车火灾以动力电池起火为主,目前动力电池灭火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大量持续的水进行物理降温,灭火时间长,复燃几率高。
此外,现有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灭火装置因结构设计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动力电池起火需要大量持续的灭火剂,且复燃率较高,而车载灭火剂剂量有限,仅仅依靠车载灭火剂无法达到真正灭火的效果。
2、动力电池是一个密闭的壳体,起火后内部压力会变大,灭火剂的喷入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灭火剂进入量较少甚至无法进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能够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火情起到有效的抑制、延缓的作用,增强了灭火效果;结构合理,利于维修和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仓,包括:动力电池壳体,所述动力电池壳体中设有可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电池仓;
与一自动灭火器相连的管路,所述管路上连接有外部灭火剂注入口;
所述自动灭火器注入的灭火剂和/或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注入的灭火剂可经所述管路流向所述电池仓。
其中,所述管路包括主管路及与所述主管路相连的分管路,所述主管路与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及自动灭火器相连,所述分管路与所述电池仓相连。
其中,外部灭火剂注入口与主管路之间设有机械阀门。
其中,所述分管路与所述主管路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
其中,所述分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一灭火剂流出口,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设置在所述电池仓的底部,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设有第二电磁阀。
其中,所述分管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二分支管路排布在所述电池仓的四周,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二灭火剂流出口,所述第二灭火剂流出口设有第三电磁阀。
其中,所述主管路注入的灭火剂的入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和所述第二灭火剂流出口的出口尺寸。
其中,所述电池仓还设有由一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采集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自动灭火器注入的灭火剂和/或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注入的灭火剂经主管路进入分管路,并能够通过第一分支管路流向任一电池仓的内部,再经由第一灭火剂流出口流入到动力电池壳体的内部,能够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火情起到有效的抑制、延缓的作用,增强灭火效果;结构合理,利于维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电池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电池仓的分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电池仓的电池仓与分管路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仓的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包括动力电池仓,包括:动力电池壳体1;装设在动力电池壳体1中设有多个可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电池仓2,任一电池仓2设有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与一自动灭火器3相连的主管路4,主管路4上连接有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与主管路4相连的,通向任一电池仓2顶部的分管路5,分管路5至少包括连通至电池仓2内部的第一分支管路51,其中:自动灭火器3注入的灭火剂和/或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注入的灭火剂经主管路4进入分管路5,并通过第一分支管路51流入任一电池仓2,再经由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流入到动力电池壳体1的内部。
具体实施时,动力电池壳体1呈盒状,动力电池壳体中设有多个可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电池仓2。动力电池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设置在动力电池壳体1的顶部,本实施例中为等距均匀排列的三个,三个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A。
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的作用是:由于动力电池起火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动力电池壳体1内部的压力比较大,灭火剂注入较为困难,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壳体1的一侧因设有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在检测到火情的瞬间,动力电池壳体1会通过第三电磁阀A而自动同步打开,从而有利于压力泄放,平衡了内外部压力,使灭火剂的注入及流通更加顺畅,增加了灭火效果。
此外,将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设置在动力电池壳体1的顶部,也能够保证灭火剂注入电池仓2后的流淌顺序,例如:灭火剂从任一电池仓2的顶部进入,侧面底部流出,随着灭火剂增多,灭火剂从电池壳体侧面顶部流出,此设计保证了整个电池箱体都填满灭火剂,增加了灭火效果。
电池仓2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形状、结构大致相同的四个,分别呈块状。四个电池仓2均匀排布在动力电池壳体1中,每一个电池仓2的底部均设有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每一个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B。
可以理解的是:所设置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的位置和第二电磁阀B的作用与设置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的位置及其上第三电磁阀A的作用相同,均是保证灭火剂注入电池仓2后按照一定的流淌顺序,最终达到灭火的效果。
优选的,任一电池仓2还分别设有由一中央处理器24进行信息采集的温度传感器22和烟雾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2和烟雾传感器23将实时信息传送给中央控制器24,当判定某个动力电池模组2发生火情时,中央处理器24会发出灭火指令,自动灭火器3启动。
自动灭火器3位于动力电池壳体1的外部,通过主管路4和分管路5与任一电池仓2相连。其中,分管路5至少包括连通至电池仓2内部的第一分支管路5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52,第二分支管路52设为多根,本实施例中为4根,4根第二分支管路52的用以流出灭火剂的端口排布在动力电池模组2的四周。
优选的,主管路4上连接有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外部灭火剂注入口与主管路之间设有机械阀门D。所设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和机械阀门D的作用是:针对较为严重的火情,车辆自带的自动灭火器3只能起到抑制和延缓的作用,为有效彻底的灭火,此种情况需要外部灭火剂介入,消防人员将机械阀门D打开,通过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注入灭火剂,最终达到彻底灭火的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电池仓2均对应一个第一分支管路51,第一分支管路51与第二分支管路52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C,通过第一电磁阀C与主管路4隔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包括动力电池仓在具体实施时,中央控制器24控制第一电磁阀C、第二电磁阀B及第三电磁阀A的开启与关闭。例如:当中央控制器24发出灭火指令时,自动灭火器3启动,同时电磁阀C、第二电磁阀B及第三电磁阀A全部打开,自动灭火器3喷出的灭火剂经由主管路4进入分管路5,进入第一分支管路51中的灭火剂一部分流向到电池仓2内,再经由电池仓2的底部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流入到动力电池壳体1内,最终填充满整个动力电池壳体1,然后由动力电池壳体1侧面的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流出。
与此同时,第一分支管路51中另外一部分灭火剂经由第二分支管路52的多个端口喷洒至电池仓2的四周,对电池仓2周边的模组进行提前防护,防止起火的电池仓热扩散到邻近的电池仓2,造成更大范围的火情。
设置第二分支管路52的作用是:由于自动灭火器3的剂量有限,在保证灭火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省,本实施例并未采用动力电池壳体1整体喷射灭火剂的方案,而是对事故电池仓2灭火的同时,灭火剂会通过第二分支管路52的多个端口分别注入到事故其它电池仓的电池模组的周围,防止其热扩散影响到其他电池模组,尽量减小了损伤范围,同时节省了灭火剂用量,延长了火情抑制时间。
优选的,主管路4注入的灭火剂的入口尺寸大于第一灭火剂流出口21和第二灭火剂流出口11的出口尺寸。使得灭火剂在电池仓2内形成一定积累,确保电池仓2电池模组内有一定的灭火剂积存,而不是快速通过。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注入灭火剂的灭火流程与上述自动灭火器3进行灭火的流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此外,通过设置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当发生火情时,自动灭火器3的主要作用是对火情抑制、延缓,为人员撤离和消防争取更多的时间。外部灭火剂注入口41是真正的灭火通道,消防人员打开机械阀门D,然后将灭火剂注入到动力电池壳体1内部而达到最终灭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自动灭火器注入的灭火剂和/或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注入的灭火剂经主管路进入分管路,并能够通过第一分支管路流向入到任一电池仓的内部,再经由第一灭火剂流出口流入到动力电池壳体的内部,能够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火情起到有效的抑制、延缓的作用,增强灭火效果;结构合理,利于维修和维护。
Claims (9)
1.一种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电池壳体,所述动力电池壳体中设有可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电池仓;
与一自动灭火器相连的管路,所述管路上连接有外部灭火剂注入口;
所述自动灭火器注入的灭火剂和/或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注入的灭火剂可经所述管路流向所述电池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主管路及与所述主管路相连的分管路,所述主管路与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及自动灭火器相连,所述分管路与所述电池仓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灭火剂注入口与所述主管路之间设有机械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路与所述主管路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路包括第一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一灭火剂流出口,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设置在所述电池仓的底部,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设有第二电磁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二分支管路排布在所述电池仓的四周,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二灭火剂流出口,所述第二灭火剂流出口设有第三电磁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注入的灭火剂的入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灭火剂流出口和所述第二灭火剂流出口的出口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还设有由一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采集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69089.0U CN211659117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69089.0U CN211659117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59117U true CN211659117U (zh) | 2020-10-13 |
Family
ID=7273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69089.0U Active CN211659117U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591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6113A (zh) * | 2021-03-05 | 2021-06-0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电池包及电动船 |
WO2023237045A1 (zh) * | 2022-06-08 | 2023-12-14 | 许竣翔 | 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 |
-
2019
- 2019-09-04 CN CN201921469089.0U patent/CN2116591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6113A (zh) * | 2021-03-05 | 2021-06-0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电池包及电动船 |
WO2023237045A1 (zh) * | 2022-06-08 | 2023-12-14 | 许竣翔 | 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016765A1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预制舱用火灾防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939390B (zh) | 一种基于气体灭火与机械通风散热的电化学储能站预制舱内灭火系统及方法 | |
CN21165911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 |
CN213100539U (zh) | 一种储能装置箱级消防灭火系统 | |
CN209993694U (zh) | 带液冷系统的电池包 | |
CN110010810A (zh) | 一种具有消防结构的储能电池机柜 | |
CN113381108A (zh) | 一种锂离子储能系统专用的集装箱及使用方法 | |
CN216653185U (zh) | 消防系统和储能系统 | |
CN213131681U (zh) | 一种储能装置簇级消防灭火系统 | |
CN21047284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火灾防控装置 | |
CN114100023A (zh) | 一种储能电站热失控三级预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 |
CN110496335A (zh) | 针对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电池预制舱的组合灭火系统及灭火方法 | |
CN215781112U (zh) | 高能锂离子电池火灾抑制系统 | |
CN113713289A (zh) | 一种适用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舱的消防灭火系统及方法 | |
CN216963374U (zh) | 预制舱式储能电站的消防系统 | |
JP3241259U (ja) | 多段エネルギー貯蔵消防システム | |
CN219440521U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消防灭火装置 | |
CN209859996U (zh) | 一种具有消防结构的储能电池机柜 | |
CN115920275B (zh) | 具备多次灭火能力的气液组合消防系统及可扩展储能系统 | |
CN215896515U (zh) | 一种用于抑制储能电池热失控的联动雾化防控系统 | |
CN213941929U (zh) | 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多重防护消防系统 | |
CN106693237A (zh) | 一种雪雹发生及喷射装置 | |
CN221121898U (zh) | 一种船用储氢系统的泄放装置 | |
CN217794192U (zh) | 一种有机排管道内的灭火装置 | |
CN214318916U (zh) | 一种车用锂离子电池灭火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