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7589U - 一种反重力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重力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7589U
CN211657589U CN202020147962.0U CN202020147962U CN211657589U CN 211657589 U CN211657589 U CN 211657589U CN 202020147962 U CN202020147962 U CN 202020147962U CN 211657589 U CN211657589 U CN 211657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gravity
backpack
belt
length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79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雍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i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i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i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i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79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7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7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75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主体和两组反重力背带,每组反重力背带包括肩带、反重力结构和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穿过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包含限长带和第一弹性件,反重力结构的第一端与背包主体背面相连,反重力结构的第二端与肩带的第一端相连,肩带的第二端与背包主体的下部相连。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背包重量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第一弹性件拉伸长度由限长带限定,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设置横向限位结构,将第一弹性件与限长带均限定在横向限位结构内,减小第一弹性件拉伸时反重力结构的左右摆动幅度,减小使用者背负力,使用更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反重力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尤其涉及一种反重力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的日常用品。当需长时间背负较重物品时,使用者双肩因为重力作用会十分酸痛,会使人疲惫不堪。为减轻背包对人体肩部的压力,人们开始尝试研发反重力背包。
如公开号为CN10574747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设有支撑所述背包本体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背面设有减压板;所述肩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背面的上端连接,所述肩带的下端与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下端连接;所述减压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带和长度固定带,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长度固定带的上端与所述减压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长度固定带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4365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肩带,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部设有可活动的减压片,所述肩带的上端与减压片上端相连,所述肩带的下端和背包本体的下部相连,所述减压片和背包本体之间设有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由固定带及与固定带相连的弹性带组成。
在上述现有反重力背包中,均设有减压板,通过减压板与弹性件、长度固定带连接,共同实现减重的作用。但因为具有减压板,其结构复杂,增加了制作背包的工序和成本。
又如公开号为CN2067919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包括背包主体、两根肩带和两个弹性件,各所述肩带的第一端部分别连接有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背包主体的背面,所述肩带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背包主体的背面相连接,所述肩带包括连接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于所述背包主体的下端部。
上述反重力背包是两根肩带的上部与同一个弹性件相连。只设有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承载背包所有重量,容易拉伸过度,易丧失弹性,不能经久实现减重作用。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反重力背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反重力背包不能经久实现减重作用、工序复杂等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反重力背包。
一种反重力背包,包括背包主体和两组反重力背带,每组反重力背带包括肩带、反重力结构和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穿过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包含限长带和第一弹性件,反重力结构的第一端与背包主体背面相连,反重力结构的第二端与肩带的第一端相连,肩带的第二端与背包主体的下部相连。
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背包负重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背包负重小时,第一弹性件不拉伸,当负重大于第一设定值时,第一弹性件开始拉伸,拉伸长度由限长带限定,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将第一弹性件与限长带均限定在横向限位结构内,减小第一弹性件拉伸时反重力结构的左右摆动幅度,使其纵向承受背包负重,减小使用者背负力,且能避免两组反重力背带相互缩挤到一起,有利于背包的重量整体施加于肩背部,使用更舒适。
优选地,所述限长带包括可变长度带和定长带,所述可变长度带包括第二弹性件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带。
本优选方式的限长带为多级限长带,当背包负重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可变长度带中的第二弹性件开始拉伸,拉伸长度由定长带限定,在背包负重大时可以再次对背包减重。
优选地,所述横向限位结构为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为多层孔,第一弹性件穿过第一层孔,限长带穿过第二层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孔由限位带固定在背包主体背面形成。
更进一步优选地,两组反重力背带共用一条限位带。
优选地,所述反重力背包还包括肩带连接带,所述肩带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一条肩带的第一端附近连接。肩带连接带避免因第一弹性件拉伸造成的肩带左右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减小使用者背负用力。
优选地,所述反重力背带还包含背罩,所述背罩设置于背包主体背面反重力结构之外。通过背罩将反重力结构覆盖,更美观。同时,背罩还能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避免背包重压均集中于肩带及反重力结构处,使用更舒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背罩上部与背包主体间设有肩带限位结构,避免因第一弹性件拉伸造成的肩带左右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减小使用者背负用力。
优选地,所述反重力背包还包括增强带,所述增强带设置于背包主体背面。增强带不仅可以增加背包的牢固度和抗撕裂能力,还可以分散背包负重和压力,使用更舒适。
优选地,增强带包括纵向增强带,所述纵向增强带的第一端与反重力结构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强带还包括横向增强带,所述横向增强带与纵向增强带交叉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背包重量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第一弹性件的拉伸长度由限长带限定,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
2、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以及肩带连接带或肩带限位结构避免因第一弹性件拉伸造成的肩带左右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减小使用者背负用力,使用更舒适。
3、通过设置背罩或增强带,使背包负重分散,增加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反重力背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反重力背包后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反重力结构俯视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反重力结构侧视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3中反重力结构侧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反重力背包1,背包主体2,背罩21,纵向增强带22,反重力背带3,肩带 4,肩带连接带41,肩带限位结构42,反重力结构5,第一弹性件51,限长带 52,横向限位结构6,限位带61,限位孔62,可变长度带71,定长带72,第二弹性件711,连接带7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下文中将背包靠近人背部的面称为背面,将背面的相对面称为正面。将人左肩对应的反重力背带称为左侧反重力背带,将人右肩对应的反重力背带称为右侧反重力背带。将背带与反重力结构连接的一端称为第一端或上端,将背带与背包主体连接对的一端称为第二端或下端。将反重力结构与背带连接的一端称为第二端或上端,将反重力结构与背包主体连接的一端称为第一端或下端。上述方位词仅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反重力背包1,包括背包主体2和两组反重力背带3,每组反重力背带包含肩带4、反重力结构5和横向限位结构6。
每组反重力背带3包括肩带4、第一弹性件51、限长带52和限位孔62。肩带4的上端与反重力结构5的上端相连,反重力结构5的下端与背包主体2背部的相连。肩带4的下端与背包主体2背部的下部相连。限位孔62由横向设置在背包主体2背部的限位带61形成,限位带61的左右两端与背包主体2背部固定,中间形成限位孔62。第一弹性件51的两端分别与限长带52的两端相连,组成反重力结构5并穿过限位孔62。
本实施例中背包的第一弹性件拉伸负重(即第一设定值)根据背包的功能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如学生书包的第一弹性拉伸负重可能较小,商务背包、户外背包等第一弹性件拉伸负重较大。如将第一设定值设定为3Kg,当背包负重小于3Kg时,第一弹性件不拉伸,当负重大于3Kg时,第一弹性件开始拉伸,弹性反作用力减轻负重,背包的最大负重由限长带限定。限长带的长度大于第一弹性件未拉伸时的长度,但小于或等于第一弹性件的最大拉伸长度,避免第一弹性件过度拉伸而丧失弹性,可以长久保持减重功能。
所述反重力背带还包含背罩(图中未示出),所述背罩设置于背包主体2 背侧反重力结构5之外。所述背包主体2背面还设置纵向增强带22。纵向增强带22还可以设置为多条。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组反重力背带3,背包负重分散在两组反重力背带上。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6,将第一弹性件51与限长带52均限定在横向限位结构内6,减小第一弹性件51拉伸时反重力结构5的左右摆动幅度,进而减小肩带 4的左右摆动幅度,使背包负重集中在纵向,减小使用者背负力,且能避免两组反重力背带3相互缩挤到一起,有利于背包的重量整体施加于肩背部,使用更舒适。
实施例2
一种反重力背包1,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便于描述和节省篇幅,下面仅将与实施例1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当背包需要负重更大时,需要更强的反重力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反重力结构为多级反重力结构,其限长带为多级限长带,在背包负重更大时可以再次对背包减重。
本实施例中的限长带52包括可变长度带71和一根定长带72,所述可变长度带包括一个第二弹性件711和两根连接带712。所述第二弹性件711的两端各与一根连接带712的一端连接,每根连接带712的另一端与定长带72连接形成限长带52。
第二弹性件711的拉伸负重也根据背包用途等设定(即第二设定值)。第一设定值小于第二设定值,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弹性件的最大拉伸负重。背包负重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可变长度带中的第二弹性件开始拉伸,拉伸长度由定长带限定或定长带与连接带共同限定。
所述背包主体2背面还设有横向增强带,所述横向增强带与纵向增强带交叉设置。
实施例3
一种反重力背包1,其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为了便于描述和节省篇幅,下面仅将与实施例2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限长带52包括可变长度带71和一根定长带72,所述可变长度带包括一个第二弹性件711和一根连接带712。
第二弹性件711与连接带712串联设置,再与定长带72并列设置,即第二弹性件711的一端与连接带712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件711的另一端与定长带72的一端连接,连接带712的另一端与定长带72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孔还可以设置为双层限位孔,所述双层限位孔由两层限位带固定在背包主体背面形成。第一层限位带、第二层限位带均横向设置在背包主体2背部,两端与背包主体2背部固定,第二层限位带位于第一层限位带之上,第一层限位带与背包主体之间形成第一层限位孔,第二层限位带与第一层限位带之间形成第二层限位孔。限长带52穿过第一层限位孔,第一弹性件51穿过第二层限位孔,第二层限位孔用于限定第一弹性件51的左右摆动幅度,第一层限位孔用于限定限长带52的左右摆动幅度。
所述反重力背包还包括肩带连接带(图中未示出),所述肩带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条肩带靠近上端处。肩带连接带避免因第一弹性件拉伸造成的肩带左右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减小使用者背负用力。
所述背罩上部与背包主体间设有肩带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肩带限位结构可以直接由背罩与背包主体在车缝时预留出孔位而成,也可以做成中间有孔的塑料件,直接安装在背罩与背包主体之间,肩带穿过塑料件的中间孔或预留孔位,避免因第一弹性件51拉伸造成的肩带4左右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减小使用者背负用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诸多实施方式中的少数,虽然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主体和两组反重力背带,每组反重力背带包括肩带、反重力结构和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穿过横向限位结构,所述反重力结构包含限长带和第一弹性件,反重力结构的第一端与背包主体背面相连,反重力结构的第二端与肩带的第一端相连,肩带的第二端与背包主体的下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长带包括可变长度带和定长带,所述可变长度带包括第二弹性件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位结构为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多层孔,第一弹性件穿过第一层孔,限长带穿过第二层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由限位带固定在背包主体背面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两组反重力背带共用一条限位带形成两个限位孔,每个反重力结构各穿过一个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重力背包还包括肩带连接带,所述肩带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一条肩带的第一端附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重力背带还包含背罩,所述背罩设置于背包主体背面反重力结构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罩上部与背包主体间设有肩带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重力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重力背包还包括增强带,所述增强带设置于背包主体背面。
CN202020147962.0U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反重力背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57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7962.0U CN211657589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反重力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7962.0U CN211657589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反重力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7589U true CN211657589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796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57589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反重力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7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2914A (en) Carrying strap construction
US8833623B2 (en) Bag with self-adjusting straps
US7946460B2 (en) Interaction type of balanced device
US20030034372A1 (en) Backpack hip belt with split pads and support bridge
US7870982B2 (en) Utility shoulder belt
CN106820546B (zh) 一种背装工具
US9060590B2 (en) Backpack frame
DE60023350T2 (de) Stossdämpfer für schulterriemen
CN211657589U (zh) 一种反重力背包
US3964653A (en) Padded carrying strap construction
CN213045877U (zh) 防驼背减重缓震降压双肩带背包
CN215125225U (zh) 肩带独立减震背包
CN211407932U (zh) 一种背带组件及背包
CN211354253U (zh) 一种户外用运动背包
CN220777676U (zh) 一种反重力蝶翼护脊背包
CN216255943U (zh) 一种运动减重背包
CN219374042U (zh) 一种带有减压机构的减压背包
CN218219484U (zh) 一种可调节前幅的背包
CN210299980U (zh) 携行背架系统
TWI779987B (zh) 腰帶結合背架結構
CN215189843U (zh) 儿童减负矫正背包
CN211533091U (zh) 一种减压背包
CN217023924U (zh) 一种缓冲载物带
CN213720467U (zh) 一种悬挂支撑减负背垫
CN211674804U (zh) 可调式前臂吊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