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4577U -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4577U
CN211654577U CN202020073576.1U CN202020073576U CN211654577U CN 211654577 U CN211654577 U CN 211654577U CN 202020073576 U CN202020073576 U CN 202020073576U CN 211654577 U CN211654577 U CN 211654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pin
heat dissipatio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luminum electroly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35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斌
张业维
余艳
吴培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ins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ins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ins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ins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35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4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4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4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以及用于盖合壳体的绝缘端盖,所述电容芯子引出有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并穿过绝缘端盖,还包括散热抗震组件,所述绝缘端盖的前端面设有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层和外壳层,所述内壳层和外壳层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层,所述散热抗震组件设置在内壳层的底部,所述电容芯子的底部与散热抗震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绝缘端盖的前端面设置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能够有效地分担了在振动环境中阴极引脚和阳极引脚的受力情况,令其不容易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简称电容,也是组成电子电路的主要元件。它可以储存电能,具有充电、放电及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它是各类电子设备大量使用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件之一。各种电容器在电路中能起不同的作用,如耦合和隔直流、旁路、整流滤波、高频滤波、调谐、储能和分频等。电容器应根据电路中电压、频率、信号波形、交直流成分和温湿度条件来加以选用。
电容器中常见的铝电解电容器是箔式卷绕型结构,阳极为铝金属箔,阴极是工作电解液,通过引线箔用冷铆接的方法引出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铝电解电容器目前应用安装在发动机等震动设备上,由于设备工作时处于不断震动状态下,而且铝电解电容器本事体积较大、自身重量较重,因此容易发生引脚断裂形成开路状态而失去应有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使用方便,抗震性能好,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以及用于盖合壳体的绝缘端盖,所述电容芯子引出有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并穿过绝缘端盖,还包括散热抗震组件,所述绝缘端盖的前端面设有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层和外壳层,所述内壳层和外壳层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层,所述散热抗震组件设置在内壳层的底部,所述电容芯子的底部与散热抗震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引脚的上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呈梯形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的宽度由上往下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抗震组件包括与内壳层侧壁活动连接的导热隔板,所述电容芯子固定在导热隔板的上表面,所述导热隔板的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所述第二导热柱竖直固定在内壳层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柱的上端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导热弹簧,所述第一导柱的下端伸入腔室内与导热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导柱的上端与导热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圆形散热板,所述圆形散热板连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圆形散热板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上表面与壳体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为钢丝网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绝缘端盖的前端面设置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能够有效地分担了在振动环境中阴极引脚和阳极引脚的受力情况,令其不容易断裂;设置在内壳层和外壳层之间的空腔处设置的钢丝层不仅起到屏蔽磁场的作用,还可以缓冲电容器内部的压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壳体由于内部的气压过大而发生形变,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电容器造成撞击;当电容器工作时壳体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且内部压力增大,使得隔板被压力相应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导热柱向下伸入到第二导热柱内,从而增大壳体内的空间,有效地缓冲部分压力,防止电容器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当内部压力恢复时,第一导热柱在导热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推动导热隔板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电容芯子回到原来位置,使得电容的抗震性好,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壳体内的热量在导热隔板、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和导热弹簧的作用下将热量传导圆形散热板上,然后圆形散热板再将热量快速散发出去,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的连接示意图。
1-壳体;101-外壳层;102-内壳层;2-绝缘端盖;3-阳极引脚;4-阴极引脚;5-支撑引脚;6-圆形散热板;7-接触部;8-电容芯子;9-缓冲层;10-导热块;11-散热抗震组件;1101-导热隔板;1102-第一导热柱;1103-腔室;1104-导热弹簧;1105-第二导热柱;12-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3,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容芯子8、用于盖合壳体1的绝缘端盖2和散热抗震组件11,电容芯子8引出有阳极引脚3和阴极引脚4并穿过绝缘端盖2,绝缘端盖2的前端面设有与阳极引脚3和阴极引脚4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5,壳体1包括内壳层102和外壳层101,内壳层102和外壳层101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有缓冲层9,散热抗震组件11设置在内壳层102的底部,电容芯子8的底部与散热抗震组件11固定连接,并且在壳体1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12。
具体地,支撑引脚5的上端设有接触部7,接触部7呈梯形状,并且接触部7的宽度由上往下逐渐增大。
具体地,散热抗震组件11包括与内壳层102侧壁活动连接的导热隔板1101,电容芯子8固定在导热隔板1101的上表面,导热隔板1101的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导热柱1102和第二导热柱1105,第二导热柱1105竖直固定在内壳层102的底部,第二导热柱1105的上端开设有腔室1103,腔室1103内设有导热弹簧1104,第一导柱1102的下端伸入腔室1103内与导热弹簧1104连接,第一导柱1102的上端与导热隔板11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圆形散热板6,圆形散热板6连接在壳体1的底部,圆形散热板6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导热块10,导热块10的上表面与壳体1接触。
具体地,在本实施中,缓冲层9为钢丝网层。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绝缘端盖2的前端面设置与阳极引脚3和阴极引脚4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5,能够有效地分担了在振动环境中阴极引脚4和阳极引脚3的受力情况,令其不容易断裂;设置在内壳层102和外壳层101之间的空腔处设置的钢丝层不仅起到屏蔽磁场的作用,还可以缓冲电容器内部的压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壳体1由于内部的气压过大而发生形变,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电容器造成撞击;当电容器工作时壳体1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且内部压力增大,使得导热隔板1101被压力相应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导热柱1102向下伸入到第二导热柱1105内,从而增大壳体1内的空间,有效地缓冲部分压力,防止电容器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当内部压力恢复时,第一导热柱1102在导热弹簧1104的作用下向上推动导热隔板1101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电容芯子8回到原来位置,使得电容的抗震性好,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壳体内的热量在导热隔板1101、第一导热柱1102、第二导热柱1105和导热弹簧1104的作用下将热量传导圆形散热板6上,然后圆形散热板6再将热量快速散发出去,散热效果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以及用于盖合壳体的绝缘端盖,所述电容芯子引出有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并穿过绝缘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抗震组件,所述绝缘端盖的前端面设有与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相邻并排的支撑引脚,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层和外壳层,所述内壳层和外壳层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层,所述散热抗震组件设置在内壳层的底部,所述电容芯子的底部与散热抗震组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引脚的上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呈梯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由上往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抗震组件包括与内壳层侧壁活动连接的导热隔板,所述电容芯子固定在导热隔板的上表面,所述导热隔板的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所述第二导热柱竖直固定在内壳层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柱的上端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导热弹簧,所述第一导热柱的下端伸入腔室内与导热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柱的上端与导热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形散热板,所述圆形散热板连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圆形散热板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上表面与壳体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钢丝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
CN202020073576.1U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Active CN211654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3576.1U CN211654577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3576.1U CN211654577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4577U true CN211654577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05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3576.1U Active CN211654577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4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1270A (zh) * 2021-10-10 2022-01-11 深圳康诚达电子有限公司 抗震型铝电解电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1270A (zh) * 2021-10-10 2022-01-11 深圳康诚达电子有限公司 抗震型铝电解电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132514A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1654577U (zh) 一种新型抗震铝电解电容器
CN209822750U (zh) 一种锂电池减震隔热保护装置
CN208903844U (zh) 一种易散热电容器
CN211016799U (zh) 一种便用于双面基板安装的铝电解电容器
CN211880139U (zh) 一种防尘散热充电器
CN213936445U (zh) 一种新型大容量绕卷式锂电池
CN213845040U (zh) 一种防爆电容器
CN213936409U (zh) 高散热大容量式镍氢电池
CN112234244B (zh) 锂离子电池
CN212571235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大容量镍氢电池
CN211828360U (zh) 一种新型高频电感器
CN210443430U (zh) 一种集成式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CN210120165U (zh) 一种可拆卸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
CN210630097U (zh) 一种充电芯片模块在电瓶内的安装结构
CN211743326U (zh) 耐低温的铅酸蓄电池
CN207504062U (zh) 镁合金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CN219513236U (zh) 一种电池
CN214505596U (zh) 一种散热壳体及电池
CN110828176B (zh) 一种用于快放电单元的脉冲电容器
CN214203471U (zh) 一种宽温长寿命型lt铝电解电容器
CN215119077U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
CN211016800U (zh) 一种卧式铝电解电容器
CN218334201U (zh) 一种高容量储能电池
CN211789136U (zh) 一种锂电池固定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