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0522U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0522U
CN211650522U CN202020217543.XU CN202020217543U CN211650522U CN 211650522 U CN211650522 U CN 211650522U CN 202020217543 U CN202020217543 U CN 202020217543U CN 211650522 U CN211650522 U CN 211650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eel
motor
air
wind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75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笋
程超
田俊
魏留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75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0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0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0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和风机组件,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第一风轮包括风轮支架、连接于风轮支架内侧的内风轮,以及连接于风轮支架外侧的外风轮,外风轮环设于内风轮的外周,且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第二风轮与内风轮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风轮同向出风结构,能够增大整机的出风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其中一个风轮采用内风轮加外风轮的结构,而另一个风轮对应内风轮设置,能够有效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提升风轮中部的出风效率,从而增大轴向送风距离,有利于换热器的散热。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的风道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单个轴流风轮,虽然轴流风轮出风量大,但轴流风轮自身风压低,特别是中部风压较低,吹出的气流呈四周发散,气流无法吹远,造成吹出的热风很容易被轴流风轮吸回去,形成回路,不利于换热器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包括风轮支架、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内侧的内风轮,以及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外侧的外风轮,所述外风轮环设于所述内风轮的外周,且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内风轮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旋转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轮支架为筒状支架,所述内风轮连接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周面,所述外风轮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的外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一风轮安装,所述第二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二风轮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分别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均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机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外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环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一风轮安装,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二风轮安装,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均位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三电机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环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内机;
前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第一风轮包括内风轮以及环设于内风轮外周的外风轮,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第二风轮对应内风轮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风轮同向出风结构,能够增大整机的出风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其中一个风轮采用内风轮加外风轮的结构,而另一个风轮对应内风轮设置,能够有效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提升风轮中部的出风效率,从而增大轴向送风距离,有利于换热器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风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一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01 出风口
200 风机组件 210 第一风轮
211 风轮支架 212 内风轮
213 外风轮 220 第二风轮
310 第一电机 311 第一电机轴
312 第二电机轴 320 第二电机
330 第三电机 400 电机支架
500 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01;以及,
风机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风机组件200用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101流动;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所述第一风轮210包括风轮支架211、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211内侧的内风轮212,以及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211外侧的外风轮213,所述外风轮213环设于所述内风轮212的外周,且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220与所述内风轮212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0包括前面板,出风口101开设于前面板上,可选地,出风口101上还外罩有出风网罩。壳体100内还设有电机支架400,风机组件200包括电机和风轮,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架400上。电机驱动风轮旋转,以驱动空气由进风口朝向出风口101流动,因此,空气的流通方向为由进风口朝向出风口101的方向。所述壳体100内还安装有换热器500,换热器500对应进风口设置,风轮驱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100内部,并流经换热器500进行换热,最终从出风口101吹出。可以理解,当该空调室外机对应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该空调室外机中的换热器500为冷凝器,风轮通过驱动气流为其散热。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风道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单个轴流风轮,虽然轴流风轮出风量大,但轴流风轮自身风压低,特别是中部风压较低,吹出的气流呈四周发散,气流无法吹远,造成吹出的热风很容易被轴流风轮吸回去,形成回路,不利于换热器散热。
而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第一风轮210包括内风轮212以及环设于内风轮212外周的外风轮213,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第二风轮220对应内风轮212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风轮同向出风结构,能够增大整机的出风量,提高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并且,其中一个风轮采用内风轮212加外风轮213的结构,而另一个风轮对应内风轮212设置,能够有效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提升风轮中部的出风效率,从而增大轴向送风距离,有利于换热器500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轮210位于出风口101与第二风轮220之间。也就是说,相较于直径较小的第二风轮220,整体直径较大的第一风轮210更靠近出风口101设置,如此,一方面,有利于第一风轮210将风尽快送出出风口101,增大出风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二风轮220对应第一风轮210中的内风轮212进行吹风,从而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提升风轮的中部出风率,进而同时增大整机的风量和送风距离。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轮220也可以位于出风口101与第一风轮210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风轮210与第二风轮220旋转方向相反。具体的,第一风轮210的风叶旋向与第二风轮220的风叶旋向也相反,使得两个风轮组成对旋形式,同时均朝向出风口101同向出风。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风轮对旋的结构,能够将偏离轴向的气流矫正,从而使两个风轮的气流尽可能沿轴向串联在一起再同向吹出,从而进一步增大风轮的中部风压,增大风轮的送风距离。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风轮的风叶旋向可以相同,旋转方向也可以相同,同样能够增大第一风轮210的中部风压,增大风量以及送风距离,但相较而言,本实施例所采用双风轮对旋的结构,使得风集中从轴向吹出,送风距离的提升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风轮支架211为筒状支架,内风轮212连接于筒状支架的内周面,外风轮213连接于风轮支架211的外周面。可以理解,筒状支架使得风轮支架211形成类似导风筒的结构,使得气流更加集中地沿风轮的轴向流动,从而提升风轮的中部风压和风量。另外,风轮支架211呈筒状结构,能够增大内、外风轮213的风叶与风轮支架211的连接面积,提升风轮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选地,风轮支架211的轴向长度大于或等于内、外风轮213的风叶的轴向叶高,以保证风轮支架211能够为内、外风轮213提供足够的安装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风机组件200还包括第一电机310,第一电机310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电机轴311和第二电机轴312,第一电机轴311用以供第一风轮210安装,第二电机轴312用以供第二风轮220安装。具体而言,第一电机310为双转子电机,且两个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连接不同转子的第一电机轴311和第二电机轴312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第一风轮210与第二风轮220的旋转方向也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机轴311和第二电机轴312分别从第一电机310相对的两端伸出,第一风轮210安装于第一电机轴311,第二风轮220安装于第二电机轴312,如此,第一电机310位于第一风轮210与第二风轮220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机轴311和第二电机轴312均设于第一电机310的同一侧,且第一电机轴311套设于第二电机轴312的外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大轴套小轴的方式,使得两个电机轴能够反向转动且互不干扰,也使得两个风轮之间能够对旋而不相互干扰。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缩短了两个风轮之间的间距,使得偏向轴向的气流能够更加及时地矫正,从而有利于增大整机的轴向出风量和送风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风轮220位于筒状支架的内环侧,即是内风轮212和第二风轮220均位于筒状支架的内环侧。如此,一方面缩短了第二风轮220与内风轮21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筒状支架的内部空间,提升电机、风轮支架211、两个风轮之间的紧凑性,从而提升壳体10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有利于缩小整机体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风机组件200还包括第二电机320和第三电机330,第二电机320的电机轴用以供第一风轮210安装,第三电机330的电机轴用以供第二风轮220安装,第二电机320的电机轴与第三电机330的电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相较于上述实施例,该实施例技术方案多增设了一个电机,如此,会增大电机的占用空间,但由于采用双电机驱动,也有利于提升电机驱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电机320和第三电机330均位于第一风轮210与第二风轮220之间。如此,能够使得两个电机相互靠近,并安装于用一个电机支架400上即可,从而减少电机支架400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风轮210与第二风轮220均位于第二电机320与第三电机330之间。进一步地,第二风轮220位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环侧。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能够缩短两个风轮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增大风轮中部的风压,同时减少两个风轮的占用空间,同样能够提升壳体10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前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包括风轮支架、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内侧的内风轮,以及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外侧的外风轮,所述外风轮环设于所述内风轮的外周,且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内风轮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旋转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支架为筒状支架,所述内风轮连接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周面,所述外风轮连接于所述风轮支架的外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一风轮安装,所述第二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二风轮安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分别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均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机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环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一风轮安装,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用以供所述第二风轮安装,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均位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三电机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环侧。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
如权利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CN202020217543.XU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650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43.XU CN211650522U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43.XU CN211650522U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0522U true CN21165052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7543.XU Active CN211650522U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0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74011A1 (en) Ventilating device and out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4566672A (zh) 窗机空调
CN204678510U (zh) 窗机空调
CN111174338A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1442372A (zh) 风轮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991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650522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85421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262574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8851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96890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474519U (zh) 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CN109282360A (zh) 一种风管机送风机构以及风管式空调器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65048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650521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345677U (zh) 移动空调
CN207513883U (zh) 车用空调蒸发侧风机结构及车用空调
CN209944529U (zh) 空调器
CN212132673U (zh) 风轮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128847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671180U (zh) 空调器
CN112484156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1726057A (zh) 窗式空调机室外侧风扇的布置结构
CN210921614U (zh) 送风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