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8772U -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8772U
CN211648772U CN202020084556.4U CN202020084556U CN211648772U CN 211648772 U CN211648772 U CN 211648772U CN 202020084556 U CN202020084556 U CN 202020084556U CN 211648772 U CN211648772 U CN 211648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tructure
linkage rod
crescent
groov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45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光毅
郭宏伟
张秀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45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8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8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8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用于实现稳定的转动。该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第一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第二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第三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第一转轴贯穿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第二转轴贯穿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相向转动后,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相向转动后,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这样,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动设备可通过多个联动杆进行转动,这些联动杆可通过硅胶连接或者传动机构连接,以使得这些联动杆可相对转动。
但是,现有的转动设备的联动杆之间在转动时,因连接不紧密,导致多个联动杆之间的转动不稳定,容置发生错位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用于实现稳定的转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
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三联动杆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所述第三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
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所述目标侧位于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三联动杆三者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三联动杆靠近所述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两侧设有月牙件,所述第一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所述第三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一侧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所述第二端部结构另一侧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月牙件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比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槽、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的月牙件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槽靠近所述目标侧。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四联动杆和第五联动杆;
所述第四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五联动杆五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四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四端部结构,所述第五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五端部结构;
所述第三转轴贯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贯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四联动杆和所述第一联动杆靠近所述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所述第五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五联动杆和所述第三联动杆靠近所述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一侧联动杆和第二侧联动杆;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所述第四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五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七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侧端部结构,所述第二侧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侧端部结构;
所述第五转轴贯穿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六转轴贯穿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以使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侧联动杆和所述第四联动杆靠近所述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的侧面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二侧联动杆和所述第五联动杆靠近所述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四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所述第一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件,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件的移动;
所述第五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所述第三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件,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件的移动;
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所述第四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件,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用于引导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件的移动;
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槽,所述第五端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的一侧设有月牙件,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件位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内,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件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转轴比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的月牙件靠近所述目标侧;
所述第四转轴比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的月牙件靠近所述目标侧;
所述第五转轴比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的月牙件靠近所述目标侧;
所述第六转轴比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的月牙槽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的月牙件靠近所述目标侧。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七个月牙座;
七个所述月牙座依次通过月牙引导片和月牙引导槽连接,所述月牙引导片在所述月牙引导槽内和所述月牙引导槽滑动连接;
七个所述月牙座分别和所述第一侧联动杆、所述第四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五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七者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侧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和转动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为如上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柔性屏和所述转动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其中,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第一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第二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第三联动杆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第一转轴贯穿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以使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转动连接。第二转轴贯穿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以使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转动连接。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二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一端部结构的侧面和第二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目标侧位于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三者的一侧。第二端部结构和第三端部结构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二端部结构的侧面和第三端部结构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这样,在第一转轴的连接下,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二转轴的连接下,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出现错位现象。并且,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第三联动杆靠近目标侧的侧面形成的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沿B-B面剖切后的剖面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沿C-C面剖切后的剖面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转动机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导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沿D-D面剖切后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三转轴;4、第四转轴;5、第五转轴;6、第六转轴;7、第一联动杆;8、第二联动杆;9、第三联动杆;10、第四联动杆;11、第五联动杆;12、第一侧联动杆;13、第二侧联动杆;14、第一端部结构;15、第二端部结构;16、第三端部结构;17、第四端部结构;18、第五端部结构;19、第一侧端部结构;20、第二侧端部结构;21、目标侧;22、月牙件;23、月牙槽;24、引导组件;25、月牙座;26、月牙引导片;27、月牙引导槽;28、第一固定板;29、第二固定板;30、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柔性屏;33、第一滑盖板;34、第二滑盖板;35、转动座;36、第一引导板;37、第二引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用于实现稳定的转动。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
其中,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皆为杆状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联动杆7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14,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15,第三联动杆9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16。
其中,第一转轴1贯穿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以使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上分别设有轴孔,第一转轴1贯穿第一端部结构14的轴孔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轴孔,从而,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皆能绕第一转轴1转动。第一端部结构14的轴孔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轴孔的具体设置方式,例如为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设有凹槽,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设有凸块,第二端部结构15的该凸块位于第一端部结构14的该凹槽内,第二端部结构15的凸块和第一端部结构14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一转轴1贯穿。
第二转轴2贯穿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三端部结构16和第二端部结构15上分别设有轴孔,第二转轴2贯穿第三端部结构16的轴孔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轴孔,从而,第三端部结构16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皆能绕第二转轴2转动。第三端部结构16的轴孔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轴孔的具体设置方式,例如为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设有凹槽,第二端部结构15的另一侧面设有凸块,第二端部结构15的该凸块位于第三端部结构16的该凹槽内,第二端部结构15的凸块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二转轴2贯穿。
图5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连接第一固定板28和第二固定板29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沿B-B面剖切后的剖面图,图7为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沿C-C面剖切后的剖面图,图9为图8所示的转动机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靠近目标侧21,目标侧21位于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一侧。
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在第一转轴1的连接下,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二转轴2的连接下,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出现错位现象。并且,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的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
应该理解,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可以相向转动,也可以相背转动。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可以相向转动,也可以相背转动。
为了增加转动的稳定性,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两侧设有月牙件22,第一端部结构14靠近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第三端部结构16靠近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
第二端部结构15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内,从而第二端部结构15一侧的月牙件22沿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移动。第二端部结构15另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内,从而第二端部结构15另一侧的月牙件22沿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移动。
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的移动。
这样,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月牙件22沿月牙槽23转动,月牙槽23引导了月牙件22的移动轨迹,从而增强了第一端部结构14、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的稳定性,以及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形成的圆弧曲面、和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形成的圆弧曲面的稳定性。另外,月牙件22可以作遮挡作用,减小间隙,防止外物进入转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比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靠近目标侧21。这样,能使得月牙件22尽量位于两端部结构的间隙间,让月牙件22和月牙槽23之间有更多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3、第四转轴4、第四联动杆10和第五联动杆11。
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和第五联动杆11五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前述几个联动杆皆为杆状结构。
第四联动杆10的两端设有第四端部结构17,第五联动杆11的两端设有第五端部结构18。
第三转轴3贯穿第四端部结构17和第一端部结构14,以使第四端部结构17和第一端部结构14转动连接。类似于第一转轴1的设置,具体来说,在第四端部结构17和第一端部结构14上设有轴孔,第三转轴3贯穿第四端部结构17的轴孔和第一端部结构14的轴孔,从而第四端部结构17和第一端部结构14能绕第三转轴3转动。例如,在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面设置凸块,在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设置凹槽,第四端部结构17的凸块位于第一端部结构14的凹槽内。第四端部结构17的凸块和第一端部结构14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三转轴3贯穿。
第四转轴4贯穿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类似于第一转轴1的设置,具体来说,在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上设有轴孔,第四转轴4贯穿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轴孔,从而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能绕第四转轴4转动。例如,在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面设置凸块,在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设置凹槽,第五端部结构18的凸块位于第三端部结构16的凹槽内。第五端部结构18的凸块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四转轴4贯穿。
第四端部结构17和第一端部结构14用于相向转动后,第四端部结构17的侧面和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抵接,以使第四联动杆10和第一联动杆7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第五端部结构18和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五端部结构18的侧面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五联动杆11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在第三转轴3的连接下,第四联动杆10和第一联动杆7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四转轴4的连接下,第三联动杆9和第五联动杆11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四联动杆10和第一联动杆7出现错位现象,以及避免了第三联动杆9和第五联动杆11出现错位现象。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转轴5、第六转轴6、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二侧联动杆13。
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第一侧联动杆12的两端设有第一侧端部结构19,第二侧联动杆13的两端设有第二侧端部结构20。
第五转轴5贯穿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第四端部结构17,以使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第四端部结构17转动连接。具体来说,在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第四端部结构17上分别设有轴孔,第五转轴5贯穿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轴孔和第四端部结构17的轴孔,从而,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第四端部结构17能绕第五转轴5转动。例如,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一侧面设有凹槽,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面设有凸块,第四端部结构17的凸块位于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凹槽内,第四端部结构17的凸块和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五转轴5贯穿。
第六转轴6贯穿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第五端部结构18,以使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第五端部结构18转动连接。具体来说,在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第五端部结构18上分别设有轴孔,第六转轴6贯穿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轴孔和第五端部结构18的轴孔,从而,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第五端部结构18能绕第六转轴6转动。例如,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一侧面设有凹槽,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面设有凸块,第五端部结构18的凸块位于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凹槽内,第五端部结构18的凸块和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凹槽皆在侧壁设有连通的轴孔,以供第六转轴6贯穿。
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第四端部结构17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侧面和第四端部结构17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四联动杆10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第五端部结构18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侧面和第五端部结构18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二侧联动杆13和第五联动杆11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例如支撑柔性屏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在第五转轴5的连接下,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四联动杆10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六转轴6的连接下,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四联动杆10出现错位现象,以及避免了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出现错位现象。
为了增加转动的稳定性,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四端部结构17靠近第一端部结构14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第一端部结构14靠近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位于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内,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的移动。
第五端部结构18靠近第三端部结构16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第三端部结构16靠近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位于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内,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的移动。
第一侧端部结构19靠近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第四端部结构17靠近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位于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内,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的移动。
第二侧端部结构20靠近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第五端部结构18靠近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位于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内,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的移动。
这样,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月牙件22沿月牙槽23转动,月牙槽23引导了月牙件22的移动轨迹,从而增强了各个端部结构转动的稳定性,以及第四联动杆10和第一联动杆7形成的圆弧曲面、第五联动杆11和第三联动杆9形成的圆弧曲面、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四联动杆10形成的圆弧曲面、以及第二侧联动杆13和第五联动杆11形成的圆弧曲面的稳定性。另外,月牙件22可以作遮挡作用,减小间隙,防止外物进入转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转轴3比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和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靠近目标侧21。第四转轴4比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靠近目标侧21。第五转轴5比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和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靠近目标侧21。第六转轴6比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和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靠近目标侧21。这样,能使得月牙件22尽量位于两端部结构的间隙间,让月牙件22和月牙槽23之间有更多的转动范围。
为了引导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之间的转动轨迹,可选地,如图3和图10所示,转动机构还包括引导组件24,引导组件24包括七个月牙座25。七个月牙座25依次通过月牙引导片26和月牙引导槽27连接,月牙引导片26在月牙引导槽27内和月牙引导槽27滑动连接。具体来说,两相邻的月牙座25中,一月牙座25上设有月牙引导片26,另一月牙座25上设有月牙引导槽27,该月牙引导片26和该月牙引导槽27滑动连接。这样,月牙引导槽27可引导月牙引导片26的移动轨迹。
七个月牙座25分别和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固定连接。通过月牙引导槽27对月牙引导片26的移动轨迹的引导,使得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的相对转动轨迹得到引导。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通过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3、第四转轴4、第五转轴5和第六转轴6两两依次转动连接,避免了各个联动杆产生错误,以及在引导组件24产生引导作用时,有效防止了各个联动杆之间受力拉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沿D-D面剖切后的剖面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其中,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
如图14所示,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四联动杆10的形成圆弧曲面、第四联动杆10和第一联动杆7形成的圆弧曲面、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形成的圆弧曲面、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形成的圆弧曲面、第五联动杆11和第三联动杆9形成的圆弧曲面、以及第二侧联动杆13和第五联动杆11形成的圆弧曲面可组合成一更大的圆弧曲面,该组合成的圆弧曲面的凸面朝向目标侧21。在这些圆弧曲面用于支撑柔性屏32时,如图14所示,该组合成的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弯折的柔性屏32。
因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三转轴3、第四转轴4、第五转轴5和第六转轴6的设置,以及月压槽和月牙件22的设置,使得组合成的圆弧曲面能更稳定地支撑柔性屏32。
如图11-图14所示,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8、第二固定板29、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31。第一固定板28和第一侧联动杆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9和第二侧联动杆13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板28和第一壳体3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9和第二壳体31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固定板28和第二固定板29用于和柔性屏32连接,以控制柔性屏32的折叠。
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可用于引导第一固定板28和第二固定板29的转动,以方便用户的操作。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第一联动杆7和第三联动杆9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8和第二固定板29。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第四联动杆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8,第五联动杆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9。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滑盖板33、第二滑盖板34,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转动座35,第一侧联动杆12的两端设有第一引导板36,第一引导板36的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第二侧联动杆13的两端设有第二引导板37,第二引导板37的侧面设有第二引导槽。
第一滑盖板33位于两第一引导板36之间,第一滑盖板33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35转动连接,第一滑盖板33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柱,一第一引导柱和一第一引导槽滑动连接。第二滑盖板34位于两第二引导板37之间,第二滑盖板34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35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34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柱,一第二引导柱和一第二引导槽滑动连接。
这样,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的相对转动,可带动第一滑盖板33相对转动座35转动,以及,可带动第二滑盖板34相对转动座35转动。第一滑盖板33和第二滑盖板34可保护各个联动杆,以减少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其中,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第一联动杆7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14,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15,第三联动杆9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16。第一转轴1贯穿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以使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贯穿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第一端部结构14和第二端部结构15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和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目标侧21位于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一侧。第二端部结构15和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和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这样,在第一转轴1的连接下,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二转轴2的连接下,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出现错位现象。并且,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的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如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其中,转动机构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机构。关于该转动机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连接。例如,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的第一固定板28和第二固定板29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柔性屏32横跨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从而,第一侧联动杆12、第四联动杆10、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第三联动杆9、第五联动杆11和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可用于支撑柔性屏3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连接。在该转动机构中,在第一转轴1的连接下,第一联动杆7和第二联动杆8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在第二转轴2的连接下,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之间能稳定地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出现错位现象。并且,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的圆弧曲面可用于支撑外部物件。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联动杆(7)、第二联动杆(8)和第三联动杆(9);
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联动杆(7)的两端设有第一端部结构(14),所述第二联动杆(8)的两端设有第二端部结构(15),所述第三联动杆(9)的两端设有第三端部结构(16);
所述第一转轴(1)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以使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2)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联动杆(7)和所述第二联动杆(8)靠近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所述目标侧(21)位于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三者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二联动杆(8)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两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
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另一侧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内;
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1)和所述第二转轴(2)比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槽(23)、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5)的月牙件(22)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槽(23)靠近所述目标侧(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3)、第四转轴(4)、第四联动杆(10)和第五联动杆(11);
所述第四联动杆(10)、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三联动杆(9)和所述第五联动杆(11)五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四联动杆(10)的两端设有第四端部结构(17),所述第五联动杆(11)的两端设有第五端部结构(18);
所述第三转轴(3)贯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以使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4)贯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以使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四联动杆(10)和所述第一联动杆(7)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侧面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五联动杆(11)和所述第三联动杆(9)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转轴(5)、第六转轴(6)、第一侧联动杆(12)和第二侧联动杆(13);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所述第四联动杆(10)、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三联动杆(9)、所述第五联动杆(11)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的两端设有第一侧端部结构(19),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的两端设有第二侧端部结构(20);
所述第五转轴(5)贯穿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以使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转动连接;
所述第六转轴(6)贯穿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以使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侧面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和所述第四联动杆(10)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用于相向转动后,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侧面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和所述第五联动杆(11)靠近所述目标侧(21)的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靠近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的移动;
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靠近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靠近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的移动;
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靠近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靠近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的移动;
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靠近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一侧设有月牙槽(23),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靠近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一侧设有月牙件(22),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位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内,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用于引导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转轴(3)比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4)的月牙件(22)靠近所述目标侧(21);
所述第四转轴(4)比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三端部结构(16)的月牙件(22)靠近所述目标侧(21);
所述第五转轴(5)比所述第一侧端部结构(19)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四端部结构(17)的月牙件(22)靠近所述目标侧(21);
所述第六转轴(6)比所述第二侧端部结构(20)的月牙槽(23)和所述第五端部结构(18)的月牙件(22)靠近所述目标侧(2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引导组件(24),所述引导组件(24)包括七个月牙座(25);
七个所述月牙座(25)依次通过月牙引导片(26)和月牙引导槽(27)连接,所述月牙引导片(26)在所述月牙引导槽(27)内和所述月牙引导槽(27)滑动连接;
七个所述月牙座(25)分别和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所述第四联动杆(10)、所述第一联动杆(7)、所述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三联动杆(9)、所述第五联动杆(11)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七者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8)、第二固定板(29)、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31);
所述第一固定板(28)和所述第一侧联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9)和所述第二侧联动杆(1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28)和所述第一壳体(30)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29)和所述第二壳体(31)固定连接。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32)和转动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柔性屏(32)和所述转动机构连接。
CN202020084556.4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11648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4556.4U CN211648772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4556.4U CN211648772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8772U true CN21164877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05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4556.4U Active CN211648772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8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243A (zh) * 2020-01-15 2020-05-15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243A (zh) * 2020-01-15 2020-05-15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WO2021143167A1 (zh) * 2020-01-15 2021-07-22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CN111156243B (zh) * 2020-01-15 2024-04-30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0149B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EP3355156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455096B2 (en) Key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0177025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1648772U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EP3355157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86713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241795U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7479505B2 (ja) フレーム構造、スクリーンコンポーネントと電子機器
CN111156243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移动终端
US11974407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8762405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开合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07093820B (zh) 一种卡托及具有该卡托的移动终端
CN110645261B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677701A (zh)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KR200418259Y1 (ko) 다점지지가 가능한 롤러구조를 갖는 슬라이딩 도어
CN220929926U (zh) 同动机构、折叠铰链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474499U (zh) 动触头
CN201490390U (zh) 压接式电连接器
US12032412B2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31574A (zh) 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
CN216531799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移动终端
CN216563733U (zh) 具有旋盖的装置和插座
CN219459134U (zh) 一种新型触感式手机盖板玻璃
CN215898164U (zh) 一种带有防碰撞结构的电子罗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