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7845U -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7845U
CN211647845U CN202020025155.1U CN202020025155U CN211647845U CN 211647845 U CN211647845 U CN 211647845U CN 202020025155 U CN202020025155 U CN 202020025155U CN 211647845 U CN211647845 U CN 21164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lock rod
box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51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H·尼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x Container Co ltd
Flex Box Ltd
Original Assignee
Flex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x Contai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lex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51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7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包括对开式的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第一箱门上设置有一根能够转动的第一锁杆;在所述第一锁杆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杆转动以使得第一锁杆能够与集装箱门外部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一扶手;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锁杆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集装箱门及集装箱,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便利,降低了成本,更人性化,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的提高集装箱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门开启闭合方式是:如图1-2所示,两条锁杆3′布置在左侧箱门1′上,两条锁杆3′布置在右侧箱门2′上。在箱门关闭时,左侧的两条扶手4′朝向左侧延伸(图2所示)或上下交叉布置(图1所示),右侧的两条扶手4′朝向右侧延伸(图2所示)或上下交叉布置(图1所示)。
操作者开启箱门时,必须使用双手配合同时使用能开启箱门。在开启箱门时,以右侧箱门2′为例,需要先向左转动扶手4′,带动锁杆3′解锁,然后再向右转动扶手4′,拉开右侧箱门2′,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开门的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装箱门,包括对开式的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
所述第一箱门上设置有一根能够转动的第一锁杆;
在所述第一锁杆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杆转动以使得第一锁杆能够与集装箱门外部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一扶手;
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锁杆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上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箱门开启的箱门止挡端;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箱门止挡端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箱门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箱门的中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箱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扶手的第一扶手架;
所述第一扶手架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之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之间距离;
所述第一扶手铰接在所述第一锁杆上,并能够上下摆动;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由所述第一扶手架支撑。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扶手上设置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门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锁杆;在所述第二锁杆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锁杆转动以使得第二锁杆能够与集装箱门外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二扶手;
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箱门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二锁杆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一锁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上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箱门开启的箱门止挡端;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箱门止挡端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箱门的前侧,且所述锁杆止档端与所述第二锁杆之间留有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箱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扶手的第二扶手架;
所述第二扶手架位于所述第二箱门的门轴与所述第二锁杆之间;
所述第二扶手铰接在所述第二锁杆上,并能够上下摆动;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扶手由所述第二扶手架支撑。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第二扶手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门布置在所述第二箱门的右侧;或者,所述第一箱门布置在所述第二箱门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具有门口的箱体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集装箱门;
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分别铰接在所述门口内;
在所述箱体上对应第一锁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锁座,在所述箱体上对应第二锁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座;
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锁座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箱门从所述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锁座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箱门从所述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锁座锁合,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锁座锁合,所述第一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转轴的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门及集装箱,在第一箱门上设置一根第一锁杆,在第一锁杆上设置第一扶手,且第一锁杆在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在操作者操纵第一扶手带动第一锁杆解锁时,顺着转动方向将第一箱门开启。由此第一箱门的整个开门过程从第一锁杆解锁到第一箱门完全打开是连续性,能够实现一气呵成解锁开门,避免了常归开门操作的缺陷,操作者可以单手轻松完成开门动作,方便箱门的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在箱门闭锁时,其左右两侧的扶手上下交叉布置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在箱门闭锁时,其左侧的扶手向左延伸,右侧的扶手向右延伸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扶手的箱门止挡端延伸到第二箱门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门,包括对开式的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
第一箱门1上设置有一根能够转动的第一锁杆3。
在第一锁杆3上安装有用于带动第一锁杆3转动以使得第一锁杆3能够与集装箱门外部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一扶手5。
第一锁杆3与第一箱门1的转轴平行,第一锁杆3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1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扶手5朝向第二箱门2的方向延伸。
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为对开门,两扇门都以侧边上的门轴或转轴为轴旋转,从而向中间转动关闭,向两侧转动开启。
第一箱门1可以为右侧门,也可以为左侧门。
第一锁杆3通过卡箍安装在第一箱门1上,第一锁杆3可以在第一箱门1上转动,从而带动其上下两端的锁头31转动,进而使得锁头31与集装箱门外侧的锁座或集装箱箱体上的锁座锁合或解锁,使得第一锁杆3与锁座锁合或解锁。在第一锁杆3锁合时,第一箱门1不能开启,在第一锁杆3解锁时,第一箱门1可以被开启。
第一箱门1的侧边上设置有铰链或门轴10,第一箱门1以铰链或门轴10为中心转动,实现开门和关门。
第一扶手5安装在第一锁杆3上,其能够带动第一锁杆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锁杆3锁合和解锁。
其中,第一锁杆3与第一箱门1的转轴或门轴10平行,第一锁杆3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1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也即是,在第一锁杆3解锁时,其在卡箍内朝向第一方向转动(逆时针或顺时针),从而带动锁头31与锁座解锁,第一箱门1开启时其绕着转轴或门轴1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即为,如果第一锁杆3解锁时逆时针转动,则第一箱门1开启时也逆时针转动;如果第一锁杆3解锁时顺时针转动,则第一箱门1开启时也顺时针转动。
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都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扶手5朝向第二箱门2的方向延伸,第一扶手5朝向远离第一箱门1的转轴或门轴10的方向延伸。
结合图3所示,在第一锁杆3解锁时,第一扶手5从第一箱门1向外摆动,带动第一锁杆3向右转动解锁,同时,通过第一扶手5和第一锁杆3拉动第一箱门1绕着转轴或门轴10向右转动开启第一箱门1。在关闭第一箱门1时,第一箱门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锁杆3锁合时的转动方向相同,在第一扶手5拉动第一箱门1关闭时,同时顺着该方向将第一锁杆3锁合,方便单手操作关闭箱门。
如此布置,在操作者操纵第一扶手5带动第一锁杆3转动解锁时,可以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箱门1开启,由此第一箱门1的整个开门过程从第一锁杆3解锁到第一箱门1完全打开是连续性,能够实现一气呵成解锁开门,避免了常归开门操作的缺陷,操作者可以单手轻松完成开门动作,方便箱门的开启。
在操作者操纵第一扶手5拉动第一箱门1转动关闭时,在第一箱门1到位后,可以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锁杆3锁合,然后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扶手5复位(其朝向第二箱门2侧延伸)。由此第一箱门1的整个关门过程从第一箱门1关闭到第一锁杆3锁合,再到第一扶手5复位是连续性,能够实现一气呵成闭锁关门,操作者可以单手轻松完成关门动作,方便箱门的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扶手5上具有用于阻挡第二箱门2开启的箱门止挡端51。在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箱门止挡端51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箱门2的前侧,使得在第一箱门1不开启时,第二箱门2不能开启,提高了箱门闭锁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锁杆3位于第一箱门1的中间。该处所指的中间,是指在宽度方向上,第一锁杆3大致位于第一箱门1的中间,其优化了和门边橡胶密封条的距离,调整了第一扶手5的作用力矩,通过第一扶手5摆动打开第一箱门1时,使第一箱门1更快更容易的脱离门橡胶密封条的束缚,从而更容易打开第一箱门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箱门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扶手5的第一扶手架7。
第一扶手架7与第一箱门1的转轴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锁杆3与第一箱门1的转轴之间距离。
第一扶手5铰接在第一锁杆3上,并能够上下摆动。
在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扶手5由第一扶手架7支撑。
第一扶手架7用于对第一扶手5提供支撑或夹持,第一扶手5铰接在第一锁杆3上,其可以上下摆动,在将第一箱门1关闭后,然后摆动第一扶手5使其由第一扶手架7支撑或夹持,保持第一扶手5的位置。由于第一扶手5可以上下摆动,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扶手5上设置有橡胶套,操作者可以握持橡胶套,避免直接与金属的扶手接触,起到保护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箱门2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锁杆4。在第二锁杆4上安装有用于带动第二锁杆4转动以使得第二锁杆4能够与集装箱门外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二扶手6。
第二锁杆4与第二箱门2的转轴平行,第二锁杆6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箱门2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锁杆4与第一锁杆3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箱门2可以为左侧门,也可以为右侧门。
第二锁杆4通过卡箍安装在第二箱门2上,第二锁杆4可以在第二箱门2上转动,从而带动其上下两端的锁头41转动,进而使得锁头41与集装箱门外侧的锁座或集装箱箱体上的锁座锁合或解锁,使得第二锁杆4与锁座锁合或解锁。在第二锁杆4锁合时,第二箱门2不能开启,在第二锁杆4解锁时,第二箱门2可以被开启。
第二箱门2的侧边上设置有铰链或门轴20,第二箱门2以铰链或门轴20为中心转动,实现开门和关门。
第二扶手6安装在第二锁杆4上,其能够带动第二锁杆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锁杆4锁合和解锁。
第二锁杆4与第二箱门2的转轴平行,第二锁杆6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箱门2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即是,在第二锁杆4解锁时,其在卡箍内朝向第一方向转动(逆时针或顺时针),从而带动锁头41与锁座解锁,第二箱门2开启时其绕着转轴或门轴20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即为,如果第二锁杆4解锁时逆时针转动,则第二箱门2开启时为顺时针转动;如果第二锁杆4解锁时顺时针转动,则第二箱门2开启时为逆时针转动。
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锁杆4与第一锁杆3的延伸方向相同,都朝向第二箱门2的门轴20的方向延伸。
结合图3所示,开启第二箱门2时,先向右侧转动第二扶手6带动第二锁杆4向右转动解锁,然后在向左摆动第二扶手6,通过第二扶手6和第二锁杆4拉动第二箱门2开启。在关闭第二箱门2时,先向右拉动第二扶手6带动第二箱门2关闭,在第二箱门2关闭到位后,再向左转动第二扶手6带动第二锁杆4锁合,再顺着向左转动,将第二扶手6复位(其朝向第二箱门2的门轴20侧延伸)。
本实施中,第一箱门1与第二箱门2采用了不同的开启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关闭时,第一扶手5与第二扶手6朝向同一侧,可以避免操作扶手时两侧的扶手发生干涉。
当然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二箱门2上布置两根第二锁杆4,每根第二锁杆4上都安装一个第二扶手6,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扶手5上具有用于阻挡第二箱门2开启的箱门止挡端51。
在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箱门止挡端51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箱门2的前侧,且锁杆止档端51与第二锁杆4之间留有避让空间。
本实施中,箱门关闭时,锁杆止档端51沿着至第二锁杆4处,并在锁杆止档端51与第二锁杆4之间留有避让空间,避免第一扶手5转动时与第二锁杆4发生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二箱门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扶手6的第二扶手架8。第二扶手架8位于第二箱门2的门轴与第二锁杆4之间。第二扶手6铰接在第二锁杆4上,并能够上下摆动。在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扶手6由第二扶手架8支撑。
第二扶手架8用于对第二扶手6提供支撑或夹持,第二扶手6铰接在第二锁杆4上,其可以上下摆动,在将第二箱门2关闭后,然后摆动第二扶手6使其由第二扶手架8支撑或夹持,保持第二扶手6的位置。由于第二扶手6可以上下摆动,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扶手4与第二扶手6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即是,第一扶手4与第二扶手6的高度相同,并在关闭箱门时都朝向一侧延伸,在开启箱门时,都朝向另一侧延伸,利于使得箱门布置整齐,布局更加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箱门1布置在第二箱门2的右侧。或者,第一箱门1布置在第二箱门2的左侧。
也即是,当第一箱门1为右侧箱门时,第二箱门2为左侧箱门,当第一箱门1为左侧箱门时,第二箱门2为右侧箱门,可以满足不同的布局要求。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包括具有门口的箱体9和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集装箱门。
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分别铰接在门口内。
在箱体1上对应第一锁杆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锁座94,在箱体1上对应第二锁杆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座95。
第一锁杆3与第一锁座94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1从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锁杆4与第二锁座95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箱门2从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锁杆3与第一锁座94锁合,第二锁杆4与第二锁座95锁合,第一扶手5朝向第二箱门2的方向延伸,第二扶手6朝向第二箱门2的转轴的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主要由箱体9和前述的集装箱门组成。
有关集装箱门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前面对集装箱门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箱体9包括底板91、顶板92和两侧的侧板93。在底板91、顶板92和两块侧板93的一端之间围成了门口。
在顶板92和底板9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座94和第二锁座95。第一锁杆3上的锁头31随着第一锁杆3的转动可以与第一锁座94锁合和解锁;第二锁杆4上的锁头41随着第二锁杆4的转动可以与第二锁座95锁合和解锁。
其中,第一锁杆3与第一锁座94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1从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锁杆3与第一锁座94锁合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箱门1从门口中关闭时的转动方向相同。
第二锁杆4与第二锁座95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箱门2从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锁杆4与第二锁座95锁合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箱门2从门口中关闭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箱门1和第二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锁杆3与第一锁座94锁合,第二锁杆4与第二锁座95锁合,第一扶手5朝向第二箱门2的方向延伸,第二扶手6朝向第二箱门2的转轴的方向延伸,第一扶手5与第二扶手6朝向同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在操作者操纵第一扶手5带动第一锁杆3转动解锁时,可以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箱门1开启,第一箱门1的整个开门过程从第一锁杆3解锁到第一箱门1完全打开是连续性,能够实现一气呵成解锁开门,避免了常归开门操作的缺陷,操作者可以单手轻松完成开门动作,方便箱门的开启。
在操作者操纵第一扶手5拉动第一箱门1转动关闭时,在第一箱门1到位后,可以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锁杆3锁合,然后顺着该转动方向将第一扶手5复位,第一箱门1的整个关门过程从第一箱门1关闭到第一锁杆3锁合,再到第一扶手5复位是连续性,能够实现一气呵成闭锁关门,操作者可以单手轻松完成关门动作,方便箱门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为仓储式集装箱,集装箱门可适用于下列集装箱的任何一种,6英尺集装箱;8英尺集装箱;1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20英尺超高集装箱;20英尺前后开门集装箱;20英尺超高前后开门集装箱;40英尺集装箱;40英尺前后开门集装箱;40英尺超高集装箱和40英尺超高前后开门集装箱以及其他类型的集装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门及集装箱,第二锁杆布置在第二箱门上,一条第一锁杆布置在第一箱门上,在箱门关闭时,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朝向同一方向,具体朝向第二箱门的方向。第一锁杆布置靠近第一箱门的中间位置,优化了其与门边橡胶密封条的距离,通过第一扶手向第一箱门的外侧边缘摆动打开第一箱门门时,使第一箱门更快更容易的脱离门橡胶密封条的束缚,从而更容易打开。第一箱门的开启方向与第一锁杆上的锁头与箱体上的锁座分离的方向相同,即第一箱门开启时第一扶手摆向第一箱门的门轴侧,并通过第一扶手直接拉动第一箱门向开启,第一箱门的整个开门过程从开门到把门完全打开是连续性的一气呵成的单向拉动,避免了常归门开启操作的缺陷,其结构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人力,方便操作者单手操作,减少操作者在开启闭合集装箱门时所需的力度,操作更便利,锁紧效果好,使用安全,降低了人力,布局更合理,操作更人性化。第一扶手延伸至接近第二锁杆处,但又不干第二锁杆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在第一箱门不开启时,第二箱门不能开启,安全性能更出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门及集装箱,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便利,降低了成本,更人性化,可以更加安全有效的提高集装箱的操作。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集装箱门,包括对开式的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
所述第一箱门上设置有一根能够转动的第一锁杆;
在所述第一锁杆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杆转动以使得第一锁杆能够与集装箱门外部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一扶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一锁杆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上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箱门开启的箱门止挡端;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箱门止挡端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箱门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箱门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扶手的第一扶手架;
所述第一扶手架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之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箱门的转轴之间距离;
所述第一扶手铰接在所述第一锁杆上,并能够上下摆动;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由所述第一扶手架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扶手上设置有橡胶套。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门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锁杆;在所述第二锁杆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锁杆转动以使得第二锁杆能够与集装箱门外的锁座锁合和解锁的第二扶手;
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箱门的转轴平行,所述第二锁杆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箱门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一锁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上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箱门开启的箱门止挡端;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箱门止挡端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箱门的前侧,且所述锁杆止档端与所述第二锁杆之间留有避让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箱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扶手的第二扶手架;
所述第二扶手架位于所述第二箱门的门轴与所述第二锁杆之间;
所述第二扶手铰接在所述第二锁杆上,并能够上下摆动;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扶手由所述第二扶手架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第二扶手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门布置在所述第二箱门的右侧;
或者,所述第一箱门布置在所述第二箱门的左侧。
1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门口的箱体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门;
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分别铰接在所述门口内;
在所述箱体上对应第一锁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锁座,在所述箱体上对应第二锁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座;
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锁座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箱门从所述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锁座解锁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箱门从所述门口中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第一箱门和所述第二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锁座锁合,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锁座锁合,所述第一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扶手朝向所述第二箱门的转轴的方向延伸。
CN202020025155.1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Active CN21164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155.1U CN211647845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155.1U CN211647845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7845U true CN21164784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0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5155.1U Active CN211647845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7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9725B2 (ja) 車両用シンチングラッチ組立体
CN1109177C (zh)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
CN105370111B (zh) 一种窗户锁及窗户
CA2888142C (en) Hoo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zero tail typ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N211647845U (zh) 一种集装箱门及集装箱
US2771042A (en) Vault doors for banks and business institutions
CN102787767B (zh) 一种保险箱门板的多向门栓机构
WO2017157008A1 (zh) 电梯异步门刀装置
CN201325715Y (zh) 防盗集装箱
KR200470342Y1 (ko) 탑차 적재함용 내장형 도어 개폐 구조물
KR101444911B1 (ko) 대피공간 전용 창호
CN203998555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功能的电梯门刀装置
CN101734449B (zh) 防盗集装箱
CN206493819U (zh) 一种逃生应急门及使用该应急门的客车
CN211314018U (zh) 一种内外同开式电动防盗窗
CN104499887A (zh) 一种转角门结构
GB2101192A (en) Securing devices for closures
CN106401448A (zh) 电动卷闸门自动防撬锁
CN209687225U (zh) 一种安全的内开窗
CN106780968A (zh) 一种金融设备闸门机构
CN205838279U (zh) 一种用于电梯中门刀组件的驱动装置
CN206769610U (zh) 新型铝框边锁
CN219045133U (zh) 防鼠防洪合闸门
KR101250246B1 (ko) 금고
CN104098011A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功能的电梯门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