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4974U -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4974U
CN211644974U CN201922321388.6U CN201922321388U CN211644974U CN 211644974 U CN211644974 U CN 211644974U CN 201922321388 U CN201922321388 U CN 201922321388U CN 211644974 U CN211644974 U CN 211644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river
interception
membran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13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ushan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shan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ushan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13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4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4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4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截污装置,所述河道由河岸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由惰性工程材料制成的软性的截污膜,所述截污膜的两侧能够与河岸连接固定,从而截污膜和河岸之间形成拦截空间,所述截污膜将拦截空间内和拦截空间外的水体隔离,所述截污膜上开设有能受压打开而使得拦截空间内的污水排出的释压出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截污膜,在与河岸之间形成封闭的拦截空间,避免污水无序进入河道,对污水进行整流导流,使其有序进入河道;同时该装置占地面积小,在河道内原位实施,不需征地等政策,施工方便,对河道排洪涝产生的摩擦系数影响也较小,还可带水作业,实施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污设备,尤其是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镇排水管网的问题,导致城镇河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影响城市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但治理河道提升河道水质,清除黑臭河道达到地表水五类以上,就必须要修膳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对污水要截污纳管,不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从政策规划、设计、施工修复,非一时就能完成,工期会很长,要在短期内使河道水质有很大的提升,几乎不可能。
在治理过程中,已发明了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对河道的增氧、曝气、种植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技术等来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善河道水质。这对河道消除黑臭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现在政策对河道的要求是消除劣五类水质,因此较难达到理想的治理目标,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截污纳管不充分,这和河道的污染途径有关。
河道污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河道的污染物受地下水的影响,城市受污染的地下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河道,受污染的地下水通过河岸直接渗入河道;2)汛期雨水带来的污染物进入河道;3)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
尽管人们在治理过程中,把截污纳管当作首要任务,但由于很多实际情况的限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截污纳管,有些污水和受污染的地下水会通过河岸的砌石缝、泥石缝、排水管渗入或排入河道。现有在河道原位截污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在排水管出水口修筑阴井,再通过提升泵或管道连接,进行截污。但这个技术只能对点位进行污水拦截,根本无法对面源污染,即对边岸上污水的渗入面无法做到拦截,且施工不方便,需排干河道才能施工,还要施工导流,工程量大,且效果不理想。第二种是拦油带,就是上面有冲气或填泡沫的扶梯,下面是垂下的拦油布,但其只能拦截表面的油污,不能彻底拦截污水,且不能净化和导流污水。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的截污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截污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污水,还能够净化污水、对污水进行导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截污装置,所述河道由河岸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由惰性工程材料制成的软性的截污膜,所述截污膜的两侧能够与河岸连接固定,从而截污膜和河岸之间形成拦截空间,所述截污膜将拦截空间内和拦截空间外的水体隔离,所述截污膜上开设有能受压打开而使得拦截空间内的污水排出的释压出水孔。
为使得截污膜和河岸密封连接,避免拦截空间内外的水体互相干扰,所述截污膜的两侧与河岸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河道的底部形成河床,所述截污膜的下端设置有重坠而将截污膜的下端与河床贴紧,从而使得截污膜将朝向河岸一侧和远离河岸一侧的水体隔离。
为便于截污膜展开进行拦截,所述截污膜的上端设置有浮体。
为辅助将污水排出,所述拦截空间内设置有能够将拦截空间内拦截的污水排出的提升泵。
为便于自动控制提升泵,所述河道内设置有第一接触杆和第二接触杆,所述第一接触杆和河岸之间的距离较第二接触杆和河岸之间的距离远,所述第一接触杆上设置提升泵启动开关,所述第二接触杆上设置提升泵的关闭开关,所述截污膜位于第一接触杆和第二接触杆之间。
为对拦截空间内的污水原位处理,对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厌氧或兼氧处理,所述拦截空间内设置有填料。
为便于拦截空间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后再排入河道,所述填料的下方设置有增氧装置。
为便于对拦截空间内的污水进行整流,所述截污膜和河岸之间还连接有隔膜,所述隔膜上开设有导流孔。
为便于控制截污膜的膨胀范围,所述截污膜和河岸之间还连接有拉杆或控制绳。
为掩盖污水,并对污水的净化起一定作用,所述拦截空间拦截的污水的水面上设置有浮岛或浮叶植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截污膜,在与河岸之间形成封闭的拦截空间,避免污水无序进入河道,对污水进行整流导流,使其有序进入河道,同时可设置净化污水的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后再排入河道;同时该装置占地面积小,在河道内原位实施,不需征地等政策,施工方便,对河道排洪涝产生的摩擦系数影响也较小,还可带水作业,实施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污装置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污装置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污装置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河道截污装置,包括截污膜1、浮体2、重坠3、密封件4、填料5、增氧装置6、隔膜7、控制绳8、浮岛或浮叶植物9以及提升泵10。河道100由位于相对两侧的河岸102限定,河道100的底部形成河床101。
其中,截污膜1是一种由惰性工程材料制成、有一定前度的软膜,具有耐候耐腐性能,如,抗紫外线、耐候性好的PVC膜,发泡膜,PE膜或涂胶膜或土工膜,半透水或部分透水或完全不透水,对河道水质无影响。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形成拦截空间103,污水从河岸102渗入时,存储于拦截空间103内。浮体2设置在截污膜1的上端,可以是充气囊、扶杆或泡沫浮材等,截污膜1挂在浮体2下,可使得截污膜1在河道100内展开地设置,避免截污膜1成团或折叠地置于河道100内,由此可对河道100内的污水进行拦截。截污膜1的下端通过重坠3,如密封泥沙袋或灌入水泥浆,与河床101贴紧,将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拦截空间103内)的水体、截污膜1远离河岸102一侧(拦截空间103外)的水体隔离,防止从河床101互相干扰。截污膜1的两侧,用于与河岸102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4,密封件4可以为密封条(橡胶条)或密封墩(水泥墩),由此隔绝截污膜1朝向河岸102一侧和远离河岸102一侧的水体,防止互相干扰。截污膜1的上端或靠近上端处开设有释压出水孔11,用于导流和释压,当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的拦截空间103内的水量超过负荷时,水位上升,压力增大,释压出水孔11自动打开。释压出水孔11的相对河床101的高度可根据需要(允许排入河道100的污水量)设置。
截污膜1与河岸102之间的拦截空间103内设置有填料5,填料5为软式的填料,种类不限,如可以为弹性厌氧填料。在填料5的下方可设置增氧装置6,如曝气盘或曝气管,河岸102上设置有该增氧装置6的控制箱61,以控制该增氧装置6的启闭。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还连接有隔膜7,隔膜7可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具有两个以上的隔膜7时,隔膜7在两个密封件4之间间隔布置。隔膜7上开设有导流孔71,从而使得隔膜7两侧的空间连通。
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还设置有拉杆8,以牵住截污膜1,控制截污膜1的膨胀范围。拉杆8连接截污膜1和河岸102。也可以用控制绳替代拉杆8。
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拦截空间103内的污水的水面上可设置浮岛或浮叶植物9,来掩盖污水,并对污水的净化起一定作用。
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位于出水孔11下方,还设置有提升泵10,将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的拦截空间103内拦截的污水抽出到附近的污水管网等。河道100内、与截污膜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接触杆121和第二接触杆122,第一接触杆121和河岸102之间的距离较第二接触杆122和河岸102之间的距离远,第一接触杆121上设置提升泵10的启动开关,第二接触杆122上设置提升泵10的关闭开关。截污膜1位于两个接触杆之间,即两个接触杆限定了截污膜1扩张和收缩的范围。
上述截污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污水从岸边石缝或泥石缝或从排水管道渗入或排入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围成的水域内,参见图2中箭头所示为污水渗入的流动方向;该水域内水位上升,截污膜1开始向远离河岸102的河道100中间扩张,并碰触到距离较远的接触杆12,从而触碰该接触杆12上的启动开关而启动提升泵10,由此提升泵10开始工作,把污水抽至附近的污水管网或另外处理,使得水位下降,截污膜1开始收缩至河岸102靠拢,触碰到距离较近的接触杆12,从而触碰该接触杆12上的关闭开关而关闭提升泵10,提升泵10停止工作。如果周围没有排污管网或无法另行处理,则可根据河道实际情况,设计在截污膜1内原位处理,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或厌氧滤池工艺来净化截污膜1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如上述的填料5,来对污水进行厌氧或兼氧处理,或在出水区域设置,增氧装置6来作为好氧段,再回流消化,这样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拦截空间103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或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后再排入河道100。同时对排入河道100的污水进行调节整流和导流(通过释压出水孔11),使原来无序、不均匀水质的污水在截污膜1的调节调整下,变成有序相对恒量进入河道,又减少了河道的污染负荷,为河道100内进一步生化自净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消除劣五类水体,把水体中的氨氮控制在2mg/L以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手段。
上述河道截污装置在浙江台州市路桥肖谢泾河道进行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采用截污纳管、纳米增氧、阿科蔓生态基及微生物菌种投入和浮岛水生植物等技术手段,项目实施一个月,水中污染物主要指标,氨氮从15mg/L将至下游5mg/L,基本消除黑臭。但至肖谢泾河道检测端即肖谢桥口时,水中氨氮又反弹到8mg/L-10mg/L左右。后经排查是靠近肖谢桥口的两岸砌石缝中渗出的污水导致。虽然水质看上去透明见底,但要达到氨氮2mg/L还有距离。此后,使用本申请的截污装置,对两岸靠近肖谢桥口400米设置截污膜1。两个月后,肖谢桥口经多次水质监测,氨氮均在1.5mg/L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截污装置,所述河道由河岸(102)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由惰性工程材料制成的软性的截污膜(1),所述截污膜(1)的两侧能够与河岸(102)连接固定,从而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形成拦截空间(103),所述截污膜(1)将拦截空间(103)内和拦截空间(103)外的水体隔离,所述截污膜(1)上开设有能受压打开而使得拦截空间(103)内的污水排出的释压出水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膜(1)的两侧与河岸(102)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4),所述河道的底部形成河床(101),所述截污膜(1)的下端设置有重坠(3)而将截污膜(1)的下端与河床(101)贴紧,从而使得截污膜(1)将朝向河岸(102)一侧和远离河岸(102)一侧的水体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膜(1)的上端设置有浮体(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空间(103)内设置有能够将拦截空间(103)内拦截的污水排出的提升泵(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内设置有第一接触杆(121)和第二接触杆(122),所述第一接触杆(121)和河岸(102)之间的距离较第二接触杆(122)和河岸(102)之间的距离远,所述第一接触杆(121)上设置提升泵(10)的启动开关,所述第二接触杆(122)上设置提升泵(10)的关闭开关,所述截污膜(1)位于第一接触杆(121)和第二接触杆(1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空间(103)内设置有填料(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5)的下方设置有增氧装置(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还连接有隔膜(7),所述隔膜(7)上开设有导流孔(7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膜(1)和河岸(102)之间还连接有拉杆或控制绳。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河道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空间(103)拦截的污水的水面上设置有浮岛或浮叶植物(9)。
CN201922321388.6U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Active CN211644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1388.6U CN21164497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1388.6U CN21164497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4974U true CN211644974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1388.6U Active CN21164497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4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0906B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3193362A (zh) 一种排水自然回归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11646574A (zh) 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
CN203866895U (zh)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02409752B (zh) 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自动冲洗装置
CN207392389U (zh) 一种lid型溢流式雨水口系统
CN110303023B (zh) 可拆卸式的柔性浮动盖
CN107806062B (zh)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CN211644974U (zh) 一种河道截污装置
CN111255042B (zh) 浮子自动控制初期雨水弃流的生态树池及工作方法
CN113605490B (zh) 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CN107724512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降雨初期雨水弃流量的雨水口
CN215802097U (zh) 一种环保型垃圾场雨污分流装置
CN215166397U (zh) 气囊式深基坑污水应急调蓄池
CN212053102U (zh) 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CN205637033U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08824372B (zh) 一种半固定式生态水坝
CN208525917U (zh) 基于居民区既有雨水管网的末端截污分离装置
KR102029164B1 (ko) 초기우수 배제 장치
CN207794239U (zh)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
CN213475530U (zh) 一种生态截流岛
CN221567041U (zh) 一种可补水的景观拦水坝结构
CN215290378U (zh) 一种地下泉取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6000 area a, No. 39 Hejia, Qinglong community, Ganlan Town, Dinghai District,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9 Hejia, Qinglong community, Ganlan Town, Dinghai District,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6000

Patentee before: ZHOUSHAN RUN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