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949U - 一种急救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救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949U
CN211633949U CN201920730071.5U CN201920730071U CN211633949U CN 211633949 U CN211633949 U CN 211633949U CN 201920730071 U CN201920730071 U CN 201920730071U CN 211633949 U CN211633949 U CN 211633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handle
connecting rod
rod
emerg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00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300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3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救担架,包括:担架杆、担架面、腹带和把手,担架面安装在担架杆上,担架面背面两侧均安装有磁条,腹带的两侧设置有铁杆或磁杆,铁杆或磁杆与磁条吸附连接;担架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把手包括套管、连杆和握把,套管一端安装在担架杆上,另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握把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定位,防止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出现的病人大幅度移动或晃动造成的病情加重的问题,而且可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急救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医院常用来转移、抢救各类病员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担架在搬运病人的时候需要倍加小心,大幅的移动或晃动有可能将加重病人的病情。现有的担架一般结构简单,无法对病人进行固定,很容易造成病人的大幅度晃动,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病情。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病人进行固定的急救担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不仅可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定位,防止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出现的病人大幅度移动或晃动造成的病情加重的问题,而且可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救担架,包括:担架杆、担架面、腹带和把手,所述担架面安装在所述担架杆上,且所述担架面背面两侧均安装有磁条,所述腹带的两侧设置有铁杆或磁杆,所述铁杆或磁杆与所述磁条吸附连接;所述担架杆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套管、连杆和握把,所述套管一端安装在所述担架杆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把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担架面两侧卷绕成管筒,所述担架杆设置有两个,分别穿插在所述担架面两侧的管筒内,从而便于担架杆与所述担架面的拆装。
优选的,所述担架面背面两侧均连接有袋体,所述磁条穿插在所述袋体内,方便磁条的安放,也避免了磁条易掉落、丢失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套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杆能旋转收折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容纳空间的设置,在把手不使用时方便连杆的安置。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握把能旋转收折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二容纳空间的设置,在把手不使用时方便握把的安置,从而减小了把手整体的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套管与所述担架杆螺纹连接,不仅连接紧固,不易松动,而且方便拆卸、维修更换等。
优选的,所述担架杆底部的两端铰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底端安装有滚轮。支腿与滚轮的设置,使得急救担架可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从而减小了急救担架推行时所产生的颠簸震动,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支腿上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腿的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担架杆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可带动支腿旋转,从而方便支腿的打开与折叠,提高了支腿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滑块底端安装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可将支撑杆锁紧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支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铁杆或磁杆与所述磁条吸附连接,可将腹带固定,从而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定位,有效防止了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出现的病人大幅度移动或晃动造成的病情加重的问题;套管、连杆和握把三者弯折形成Z字型把手结构,使高侧抬担架的人员更易于持握,使救援人员更易通过倾斜角度大的楼梯或狭小空间,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救援效率;担架杆底部的两端铰接有支腿,支腿底端安装有滚轮,可将急救担架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担架面的仰视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动作示意图三。
其中,图中,
1-担架杆;2-担架面;3-腹带;4-把手;41-套管;42-连杆;43-握把;44-第一容纳空间;45-第二容纳空间;46-限位块;5-磁条;6-袋体;7-支腿;71-滚轮;72-弹簧减震器;7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包括:担架杆1、担架面2、腹带3和把手4,担架面2安装在担架杆1上,且担架面2背面两侧均安装有磁条5,腹带3的两侧设置有铁杆或磁杆,铁杆或磁杆与磁条5吸附连接,磁条5的长度大于铁杆和磁杆的长度,铁杆或磁杆可沿磁条5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腹带3的左右移动,方便调整腹带3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病症的病人;担架杆1的一端安装有把手4,把手4包括套管41、连杆42和握把43,套管41一端安装在担架杆1上,另一端与连杆42铰接连接,连杆42的另一端与握把43铰接连接,连杆42和握把43打开后,套管41、连杆42和握把43形成Z字型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担架面2两侧卷绕成管筒,担架杆1设置有两个,分别穿插在担架面2两侧的管筒内,从而便于担架杆3与担架面2的拆装,既方便担架面的清洁,又能够避免了担架杆1或担架面2其一损坏而将整个急救担架丢弃的问题。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附图2,担架面2背面两侧均连接有袋体6,袋体6上安装有拉链,方便磁条5的安放在袋体6内,也避免了磁条5易掉落、丢失的问题。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腹带3为弹性固定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和5,套管41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44,连杆42能旋转收折于第一容纳空间44内。第一容纳空间44的设置,在把手4不使用时方便连杆42的安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和4,连杆4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空间45,握把43能旋转收折于第二容纳空间44内。第二容纳空间44的设置,在把手4不使用时方便握把43的安置,从而减小了把手4整体的占用空间。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套管41设有限位块46,该限位块46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容纳空间44的一侧,以在连杆42旋转置入第一容纳空间44后对连杆42进行卡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套管41与担架杆1螺纹连接,不仅连接紧固,不易松动,而且方便拆卸、维修更换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担架杆1底部的两端铰接有支腿7,支腿7底端安装有滚轮71。支腿7与滚轮71的设置,使得急救担架可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支腿7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72,从而减小了急救担架推行时所产生的颠簸震动,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支腿7上铰接有支撑杆73,支撑杆73远离支腿7的一端连接有滑块,担架杆1底端开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可带动支腿7旋转,从而方便支腿7的打开与折叠,提高了支腿7使用的便捷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滑块底端安装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可将支撑杆73锁紧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支腿7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铁杆或磁杆与磁条5吸附连接,可将腹带3固定,从而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定位,有效防止了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出现的病人大幅度移动或晃动造成的病情加重的问题;套管41、连杆42和握把43三者弯折形成Z字型把手4结构,使高侧抬担架的人员更易于持握,使救援人员更易通过倾斜角度大的楼梯或狭小空间,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救援效率;担架杆1底部的两端铰接有支腿7,支腿7底端安装有滚轮71,可将急救担架作为推车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杆、担架面、腹带和把手,所述担架面安装在所述担架杆上,且所述担架面背面两侧均安装有磁条,所述腹带的两侧设置有铁杆或磁杆,所述铁杆或磁杆与所述磁条吸附连接;所述担架杆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套管、连杆和握把,所述套管一端安装在所述担架杆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把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两侧卷绕成管筒,所述担架杆设置有两个,分别穿插在所述担架面两侧的管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背面两侧均连接有袋体,所述磁条穿插在所述袋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杆能旋转收折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握把能旋转收折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与所述担架杆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底部的两端铰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底端安装有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腿的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担架杆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底端安装有锁紧螺栓。
CN201920730071.5U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急救担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33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0071.5U CN211633949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急救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0071.5U CN211633949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急救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949U true CN211633949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007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33949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急救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5806B2 (en) Multiple use ambulatory device
US5023968A (en) Removable litter chair insert
WO2013082577A1 (en) Walking safety aid apparatus
US20150048598A1 (en) Walker Device with Air Tank Holder
CN211633949U (zh) 一种急救担架
CN102579203A (zh) 旋转折叠式担架
CN103169595A (zh) 多功能助行车
WO2023050227A9 (zh) 主机模组和包含该主机模组的辅具
CN213157062U (zh) 一种急诊用便携式担架
US10918539B1 (en) Gurney comprising a magnetic member for securing straps
CN212416115U (zh)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担架
CN210785068U (zh) 一种可拆卸担架病床
KR102075321B1 (ko) 접이식 보행보조기
KR20110050410A (ko) 요람 겸용 유모차
CN213553475U (zh) 一种妇产科术后康复用肢体支撑装置
CN204864313U (zh) 多功能伸缩式儿童输液撑杆
CN220757559U (zh) 一种折叠式担架
CN211884276U (zh) 一种铲式担架
CN209863845U (zh) 一种血液病抽检护理装置
CN203208312U (zh) 多功能助行车
CN204092352U (zh) 船形担架
CN216394672U (zh) 一种康复科护理用支撑装置
CN219461834U (zh) 输液用折叠助行器
CN202096366U (zh) 新型旋转折叠式担架
CN210131164U (zh) 一种胸外科术后引流患者下床活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