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771U -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771U
CN211633771U CN202020022795.7U CN202020022795U CN211633771U CN 211633771 U CN211633771 U CN 211633771U CN 202020022795 U CN202020022795 U CN 202020022795U CN 211633771 U CN211633771 U CN 211633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r
elastic band
annular elastic
neck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27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继来
杨建宇
李松波
白震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包括工学椅本体和颈部矫姿装置,其中,所述颈部矫姿装置包括下颌托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上,所述数字8字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颌托的两端固定连接,可有助于减缓颈部负重以及腰椎负重,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矫姿过程持久而温和,此外,还可通过颈部矫姿装置对颈部肌肉进行训练,从而增强颈部及肩部的肌肉力量,缓解肌肉疲劳,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使得颈椎关节得到滑利,还能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加速急性期水肿的消除,还加强了腰椎以及颈椎关节的稳定性,调整了颈椎的力学平衡,且便于用户在公司等地方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及学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发展,重体力型产业不断萎缩,现代社会的久坐人群的数目不断增长,例如白领,该人群的工作特点是静坐时间长、体力活动水平低,从而导致劳损性疾病多发,例如肩部肌肉退变、颈椎和腰椎疼痛等,其重要诱因就是坐姿不良,例如长时间的颈前伸、弯腰驼背、肱骨内旋等。
目前的医用牵引座椅和部分工学座椅,均不能对颈部进行矫姿,而青少年与白领在工作时会经常性的保持一种颈前伸的错误姿态,致使颈椎、腰椎的负重较大,而目前的医用颈椎牵引器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而且不便于在工作单位中使用,适用性差。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能缓解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能矫姿、适用性强的矫姿工学治疗椅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工学椅本体和颈部矫姿装置,其中,所述颈部矫姿装置包括下颌托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上,所述数字8字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颌托的两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工学椅本体的椅背设置由下颌托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组成的颈部矫姿装置,结构简单,由于使用具有弹性的第一环形弹力带,进一步降低了导致不当牵引的风险,且使颈部并不是完全无负重,以防止颈部小肌群的激活不足与废用,还有助于减缓颈部负重以及腰椎负重,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矫姿过程持久而温和,此外,还可通过颈部矫姿装置对颈部肌肉进行训练,从而增强颈部及肩部的肌肉力量,缓解肌肉疲劳,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使得颈椎关节得到滑利,还能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加速急性期水肿的消除,还加强了腰椎以及颈椎关节的稳定性,调整了颈椎的力学平衡,且便于用户在公司等地方进行使用,由此实现了能缓解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能矫姿、适用性强的矫姿工学治疗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肩部矫姿装置,所述肩部矫姿装置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肩部矫姿装置使用户的肩部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姿势。
进一步,所述肩部矫姿装置为数字8字形的第二环形弹力带,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在使用户能长时间维持良好的肩部姿势的同时,还能通过第二环形弹力带使用户进行肌力训练。
进一步,所述椅背为沿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椅背上设有对称排布在所述对称面两侧的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分为第一通孔组和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和第二环形弹力带交叉点均固定在椅背的外侧,在用户在肩部矫姿过程中,不易脱落以使用户摔倒。
进一步,所述椅背的外侧沿所述对称面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若干倒钩,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和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挂在所述倒钩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可及时的调整第一环形弹力带和第二环形弹力带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所述椅背靠近所述工学椅本体的座椅的一端设有对称排布在所述对称面两侧的反向坐姿孔洞,所述反向坐姿孔洞向所述对称面内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便于用户进行肌力训练。
进一步,所述座椅上还设有骶骨保护孔,所述骶骨保护孔靠近所述椅背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保护用户的骶骨,防止摩擦骶骨导致用户受伤。
进一步,还包括设有通道的肩部护垫,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通道,且所述肩部护垫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弹力的宽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肩部护垫减轻对用户的身体局部的压力,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椅背与所述座椅之间连接有调节角度部件或固定部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可通过调节部件调整椅背与座椅之间的夹角至最舒适状态,或,通过固定部件直接固定椅背与座椅之间的夹角,其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的结构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的结构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第一环形弹力带与下颌托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第一环形弹力带在椅背上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环形弹力带的8字型的上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环形弹力带与肩部护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工学椅本体;2、头部保护海绵;3、腰靠;4、头枕;5、万向轮;6、椅腿;7、第一环形弹力带;8、下颌托;9、第一环形;10、第二环形;11、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12、第二环形弹力带;13、通孔;14、对称面;15、倒钩;16、反向坐姿孔洞;17、骶骨保护孔;18、肩部护垫;19、座椅;20、椅背;21、头部保护垫;22、第一固定夹角;23、第二固定夹角;24、地平面。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包括工学椅本体1和颈部矫姿装置,其中,所述颈部矫姿装置包括下颌托8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7,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11固定在所述椅背20上,所述数字8字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颌托8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工学椅本体1的椅背20设置颈部矫姿装置,可有助于减缓颈部负重以及腰椎负重,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矫姿过程持久而温和,此外,还可通过颈部矫姿装置对颈部肌肉进行训练,从而增强颈部及肩部的肌肉力量,缓解肌肉疲劳,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使得颈椎关节得到滑利,还能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加速急性期水肿的消除,还加强了腰椎以及颈椎关节的稳定性,调整了颈椎的力学平衡,且便于用户在公司等地方进行使用,由此实现了能缓解腰椎、颈椎疼痛等病症且能矫姿、适用性强的矫姿工学治疗椅。
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工学椅本体1可选用现有的工学椅,且工学椅本体1的椅背20的头部位置设有头部保护海绵2和头枕4,椅背20的腰部位置设有腰靠3,以防止用户摔倒后引起损伤。且现有的工学椅通过章鱼爪型装置来支持并滑动,可增加现有的章鱼爪型装置的尺寸,比如,将现有的章鱼爪型装置的直径由50cm增至80cm,但使其高度不变,从而进一步保证其稳定性,其中,章鱼爪型装置可选用聚丙烯或者聚乙烯材质的万向轮5,其椅腿6可选用合金材质如铝合金、钛合金、钢等。
其中,颈部矫姿装置可为如下形式:
1)颈部矫姿装置为一根较宽的布条,布条的两端连接在椅背20上,布条的中间拖住用户的下颌;
2)颈部矫姿装置包括下颌托8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7,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固定在椅背20上,数字8字形的两端分别与下颌托8的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地: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11可通过扣子或缝制在椅背20上,由于第一环形弹力带7为数字8字形,为了便于描述,将其两部分分别标记为第一环形9和第二环形10,其中,使用现有的下颌托并将其两端用于套在用户头上或耳朵的固定带剪掉,即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颌托8的结构,然后将第一环形9和第二环形10分别通过扣子或缝制在下颌托8的两端,由于第一环形9与下颌托8的一端有两个接头,分别与地平面24形成固定夹角,标记为第一固定夹角22和第二固定夹角23,第一固定夹角22和第二固定夹角23的角度可分别为60°和15°、50°和17°等。该结构简单,且使用具有弹性的第一环形弹力带7,进一步降低了导致不当牵引的风险,同时由于使用第一环形弹力带7,使颈部并不是完全无负重,以防止颈部小肌群的激活不足与废用,而且由于第一环形弹力带7具有较大弹性,在双手的帮助下很容易就取下下颌托8。安全便捷,舒适可靠,可将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拉力强度初步设计为0.5至1kg的范围内,且用户可自由转动头部,以便于对颈部进行肌力训练。结构简单,由于使用具有弹性的第一环形弹力带7,进一步降低了导致不当牵引的风险,且使颈部并不是完全无负重,以防止颈部小肌群的激活不足与废用。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肩部矫姿装置,肩部矫姿装置固定在椅背20上,通过肩部矫姿装置使用户的肩部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姿势。
其中,肩部矫姿装置可为如下形式:
1)肩部矫姿装置为两根较宽的布条,两根布条相对设置,且两根布条的两端均通过扣子或缝制在椅背20上,中间形成布条通道,在使用时,用户的两个胳膊穿过布条通道即可,结构简单。
2)肩部矫姿装置为数字8字形的第二环形弹力带12,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交叉点固定在椅背20上,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两部分分别标记为第三环形和第四环形,在使用时用户的两个胳膊穿过第三环形和第四环形即可,便于用户对肩部进行肌力训练,且用户可朝向椅背20或背向椅背20均可进行肌力训练。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椅背20为沿对称面14的左、右对称结构,且椅背20上设有对称排布在对称面14两侧的若干通孔13,若干通孔13分为第一通孔组和第二通孔组,第一环形弹力带7穿过第一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椅背20的外侧,第二环形弹力带12穿过第二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椅背20的外侧。
以第一通孔组和第一环形弹力带7为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可将第一通孔组分别设置4个通孔13,然后将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两端分别通过这4个通孔13绕制成数字8字形,然后通过扣子或缝制方式将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两端进行固定,该固定处就是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为了便于描述,将朝向座椅19的方向标记为椅背20的内侧,其反方向为椅背20的外侧,并且其中“左”、“右”、“上”、“下”等方位均以图1为基准,由于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固定在椅背20的外侧,在用户在肩部矫姿过程中,不易脱落以使用户摔倒,且第二环形弹力带12与第二通孔组可类比于第一环形弹力带7与第二通孔组,在此不做赘述。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椅背20的外侧沿对称面14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若干倒钩15,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和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交叉点挂在倒钩15上。例如从上到下依次间隔5cm设置一个倒钩15,且一种设置5个倒钩15,便于用户调整第一环形弹力带7和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松紧程度,即通过将第一环形弹力带7的交叉点和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交叉点挂在不同的倒钩15上,从而实现对第一环形弹力带7和第二环形弹力带12的松紧程度的调整。
其中,第一环形弹力带7和第二环形弹力均选用市面上现有弹力带即可。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椅背20靠近工学椅本体1的座椅19的一端设有对称排布在对称面14两侧的反向坐姿孔洞16,反向坐姿孔洞16向对称面14内凹。用户背向椅背20进行肌力训练,可将其双腿置于反向坐姿孔洞16中,从而进一步便于用户进行肌力训练。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座椅19上还设有骶骨保护孔17,骶骨保护孔17靠近椅背20设置。便于保护用户的骶骨,防止摩擦骶骨导致用户受伤。其中,骶骨保护孔17的尺寸可根据人均骶骨的尺寸进行设置。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设有通道的肩部护垫18,第二环形弹力带12穿过通道,且肩部护垫18的宽度大于第二环形弹力的宽度。通过肩部护垫18减轻对用户的身体局部的压力,提高舒适性。其中,肩部护垫18可为皮制品或革制品,类似于电脑包上的垫肩,在此不做赘述。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椅背20与座椅19之间连接有调节角度部件或固定部件。用户可通过调节部件调整椅背20与座椅19之间的夹角至最舒适状态,或,通过固定部件直接固定椅背20与座椅19之间的夹角,其稳定性强。
其中,调节角度部件可选用现有工学椅上的调节椅背20的结构,固定部件为:将座椅19和椅背20一体成型或将椅背20焊接在座椅19上,且椅背20和座椅19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为90°、100°等。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工学椅本体1的椅背20与人体的颈椎自然曲度和腰椎自然曲度一致,以及可通过在工学椅本体1的座椅19上设置骶骨保护孔17也便于为骶尾部、肛门处减压,可减少脊柱间压力以及改善颈、胸、腰、骶骨的疼痛,并能使痔疮减轻症状,可辅助治疗相关疾病。
而且,可将工学椅本体1的椅背20的宽带设计为55cm,在用户摔倒时,能有效地保护用户的肩部、髋部和头部,且椅背20的头部可设置头部保护垫21如记忆棉,一方面,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用户头部的不良姿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学椅本体和颈部矫姿装置,其中,所述颈部矫姿装置包括下颌托和绕制为数字8字形的第一环形弹力带,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固定在椅背上,所述数字8字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颌托的两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部矫姿装置,所述肩部矫姿装置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矫姿装置为数字8字形的第二环形弹力带,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为沿对称面的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椅背上设有对称排布在所述对称面两侧的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分为第一通孔组和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组并将其交叉点固定在所述椅背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的外侧沿所述对称面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若干倒钩,所述第一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和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的交叉点挂在所述倒钩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靠近所述工学椅本体的座椅的一端设有对称排布在所述对称面两侧的反向坐姿孔洞,所述反向坐姿孔洞向所述对称面内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还设有骶骨保护孔,所述骶骨保护孔靠近所述椅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通道的肩部护垫,所述第二环形弹力带穿过所述通道,且所述肩部护垫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弹力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与所述座椅之间连接有调节角度部件或固定部件。
CN202020022795.7U 2019-12-19 2020-01-07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Active CN2116337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5956X 2019-12-19
CN201922295956 2019-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771U true CN211633771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0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2795.7U Active CN211633771U (zh) 2019-12-19 2020-01-07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46709A1 (en) Sensory motor stimulation garments and methods
CA2772296C (en) Sensory motor stimulation garment and method
US9119707B2 (en) Sensory motor stimulation garment and method
US20130211302A1 (en) Sensory Motor Stimulation Garment and Method
US9968474B2 (en) Corrective cervical stretching device
US20190343205A1 (en) Self-Adjustment Belt with Bumps
CN111408105A (zh) 一种颈椎曲度康复矫正器
CN211633771U (zh) 一种矫姿工学治疗椅
CN211863051U (zh) 用于测量、增强和促进正确脊柱对准的装置
US9072595B2 (en) Neck relief device, and piece of headgear intended therefore
JP2017121448A (ja) トレーニング方法
KR101861040B1 (ko) 상체 운동기능을 겸비한 다기능 교정용 상의
JP6748994B2 (ja) ボールを利用した運動具
KR20200092591A (ko) 어깨 교정 밴드 및 그 착용방법
CN203815678U (zh) 一种腰膝拉伸带
CN212166418U (zh) 一种颈椎曲度康复矫正器
CN216934598U (zh) 一种可调节穿戴式腰背肌锻炼辅助器具
AU2015264849B2 (en) Sensory motor stimulation garment and method
KR101589833B1 (ko) 요통 완화 의류
US20200268589A1 (en) Back brace with repositionable pressure nodules
JP2024005567A (ja) 姿勢矯正パッド
Liebenson Self-treatment of mid-thoracic dysfunction: A key link in the body axis: Part Three: Clinical issues
JP2014236767A (ja) 肩こり首こり改善姿勢意識付け装具
JP2023015018A (ja) 健康器具
TWM579904U (zh) Ridgeguard with V-shaped suppor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