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328U -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328U
CN211633328U CN201920986765.5U CN201920986765U CN211633328U CN 211633328 U CN211633328 U CN 211633328U CN 201920986765 U CN201920986765 U CN 201920986765U CN 211633328 U CN211633328 U CN 211633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driver
bedstead
medical scanning
b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67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uishi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Ruishi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Ruishi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Ruishi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67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3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包括床板、床架、升降装置以及底座;床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床板的主体和床架的主体相互平行的设置,第一驱动器与床板连接并驱动床板沿第一方向运动;升降装置设置于床架下方并支撑床架,升降装置与第二驱动器连接并驱动床架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驱动器,第三驱动器与升降装置连接,第三驱动器驱动升降装置沿第一方向整体移动。使用本实用新型有助于降低两次扫描图像之间的融合校正难度,提高融合图像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医学扫描的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背景技术
PET-CT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检查设备,其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后端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有机融合形成PET-CT图像。由于CT可以显示被检查对象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PET图像可以获得被检查对象各个器官或者组织的动态生理代谢变化情况,因此,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PET和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和单独CT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PET的功能,比单纯PET的效率提高了60%以上,还能提供比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
由于PET-CT设备中的CT设备和PET设备通常是并排放置的,应当使PET设备和CT设备的孔径中心保持一致。同时由于扫描检查时需要采用医疗检查床先将被检查对象送入CT设备进行CT扫描以获取CT图像,进而采用同一医疗检查床将被检查对象送入PET设备进行PET扫描以获取PET图像,因此,PET-CT设备对医疗检查床的要求比单独的CT设备或者单独的PET设备都要高。PET-CT设备的医疗检查床起码应当满足以下要求:第一、长度能够满足CT扫描和PET扫描的大量程要求;第二、当医疗检查床伸展开后的变形尽可能小以降低图像校正难度;第三、医疗检查床应当避免影响CT设备或者PET设备的运行;第四、医疗检查床应当保持自身稳定运行。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医疗检查床往往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比如长度伸长后变形过大导致后期图像校正困难,比如扫描过程中由于长度变化导致CT扫描和PET扫描中变形不一致,比如使用过程中医疗检查床的升降部分的结构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容易损坏,导致升降系统崩溃,影响床体的正常使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从而解决上述至少一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包括床板、床架、升降装置以及底座;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所述床板的主体和所述床架的主体相互平行的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床板连接并驱动所述床板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床架下方并支撑所述床架,所述升降装置与第二驱动器连接并驱动所述床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升降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整体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床架上并且支撑所述床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防脱滑轮,所述防脱滑轮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床架末端设置有与所述防脱滑轮配合的止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板的端部设置有对正靶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架包括床架板、床架导轨、床架滑块、床架同步带以及第一驱动器;所述床架导轨沿所述床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床架板的侧面;所述床架滑块沿所述床架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别且与所述床架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床架滑块同时与所述床板固定连接;所述床架同步带沿所述床架导轨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床架滑块并且与所述床架滑块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轴与所述床架同步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架还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轴以及同步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架上分别设置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所述床板的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所述床板的侧面分别设置若干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剪力架,所述底板与所述床架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床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剪力架的连杆呈剪刀状布置且具有铰接轴,位于同侧的其中两个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床架以及所述底板连接,位于同侧的另外两个上、下端部通过滑座与导轨的配合分别与所述床架以及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座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第三驱动器,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床架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底座主体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导轨,所述升降装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座导轨滑动配合的若干个底座滑块;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与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底部的第五滑块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部分包覆所述底座主体以及所述第三驱动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滑座之间的配合或者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滑块之间的配合通过滚珠丝杠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可以配合相应的医疗扫描方法使用,在进行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时保证被测部位与检查床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即床板伸出后的挠曲变形在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时保持不变,使得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时被测对象在视场中的相对位置一致,后期在进行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时,校正参数保持一致,降低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误差校正难度,比如,相对于传统PET-CT中采用CT扫描和PET扫描时,床板挠曲变形不一致导致的图像校正困难,使用本装置可以将校正后的PET-CT图像的准确度提升20%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2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端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对应的医疗扫描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图1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图1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它可以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零件。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零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连接/联接”可以包括电气和/或机械物理连接/联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指特征、步骤或部件/零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或部件/零件的存在或添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布置示意图,由图1可知,在该实施例中,CT设备50和PET设备60并排设置,检查床位于CT设备50的一侧,CT设备50的探测单元靠近检查床一侧的近端面与PET设备的探测单元靠近CT设备一侧的近端面之间的距离为w;检查床包括床板10、床架20、升降装置30以及底座40,其中,床板10可活动的固定于床架20上,床架20通过升降装置30固定于底板31上,底板31可活动的固定于底座40上,床板10可在第一驱动器(图中未示)的作用下相对床架20沿着水平方向运动,升降装置30可在第二驱动器33、第二离合器34和第二驱动轴35的作用下使床架20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底板31可在第三驱动器(图中未示)的作用下沿着水平方向运动。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2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由图2、图3结合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具体可以包括床板10、床架20、升降装置30以及底座40,其中,床板10的主体11呈长板状,主体11的横截面中有一部分为弧状,主体11可活动的固定于床架20上;床架20包括床架板21、床架导轨22、床架滑块23、床架同步带24、第一驱动器25以及第一离合器26,床架板21与床板10的主体11基本上对应的层叠布置,床架导轨22沿着床架板21的延伸方向布置于床架板21的侧面,床架滑块23与床板10的主体11固定连接并且同时与床架导轨22滑动配合,使得床架滑块23可以带动床板10沿着床架导轨22滑动;床架同步带24也沿着床架板21的延伸方向布置并且与床架导轨22平行,床架同步带24穿过床架滑块23并且与床架滑块23耦合,床架同步带23的一端与第一离合器26连接,第一离合器26与第一驱动器25连接,使得在第一驱动器25和第一离合器26的作用下,可以驱动床架同步带24带动床架滑块23沿着床架导轨22运动。
进一步地,图4是根据图2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10与床架20的端部的平面示意图,由图4可知,床板10上还可以设置滚轮12和防脱滑轮13,滚轮12设置于床板10的主体11和床架20的床架板21之间,滚轮12支撑主体11的底部从而使得床板10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尽量保持运动形态稳定、不发生变形;防脱滑轮13关于床板10的主体11的竖直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并且防脱滑轮13的转轴与竖直轴线呈一定的夹角,床架20的端部安装有与防脱滑轮13配合的止挡件(图中未示),从而限制防脱滑轮13的位移从而防止床板10在滑动的时候超出滑动范围而脱落;床板10的端部还可以设置对正靶孔14,对正靶孔14关于床板10的主体11的竖直轴线左右对称,对正靶孔14可以配合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和第二医疗扫描设备上的对正装置来进行中心线的对正,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床架20上还可以包括线缆拖链27和安全限制开关28,床板分离开关随床板同步移动,其线缆随线缆拖链27移动并且与安全限制开关28的其余线缆汇聚。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连接示意图,由图5可知,床板10的主体11和床架20的床架板21之间可以采用滑动配合的连接方式,具体地,床架板2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16,床板10的主体11的底部分别设置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滑座15,第一滑座15的形状与第一导轨16的形状匹配,并且第一滑座15可以沿着第一导轨16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既满足床板10的强度支撑要求,同时保证床板10可以顺利的沿着所需运动的方向移动。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床板与床架的连接示意图,在图6的实施例中,分别采用增加“'”的附图标记对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进行标记,由图6可知,床板10'的主体11'和床架20'的床架板21'之间可以采用另一种滑动配合的连接方式,具体地,床架板21'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床架板21'长度方向延伸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16',床板10'的主体11'的侧面分别设置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滑座15',第一滑座15'的形状与第一导轨16'的形状匹配,并且第一滑座15'可以沿着第一导轨16'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既满足床板10'的强度支撑要求,同时保证床板10'可以顺利的沿着所需运动的方向移动。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由图7结合图1可知,升降装置30可以包括底板31、剪力架32、第二驱动器33、第二离合器34以及第二驱动轴35,其中,床架20通过升降装置30固定于底板31上,升降装置30可在第二驱动器33、第二离合器34和第二驱动轴35的作用下使床架20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具体地,底板31与床架20基本上相互平行的设置,底板31上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底板导轨36;剪力架32包括四根连杆,其中每两根连杆形成剪刀形布置,相对应的连杆之间通过A、B、C、D、E五根铰接轴连接,使得连杆可以围绕铰接轴C转动,同时,铰接轴A固定于底板31上,铰接轴B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底板导轨36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37安装于底板31上,铰接轴D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39固定于床架20的底部,铰接轴E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滑块与安装于床架20下方的床架导轨38滑动配合;第二驱动轴35的一端与安装于铰接轴B上的第四滑块配合,从而使得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器35以及第二离合器34的作用带动铰接轴B、E处的第二滑块37、第三滑块滑动,由于铰接轴A固定于底板31上,此时,连杆将围绕铰接轴C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将固定于上方的床架20沿着竖直方向托起或者放低,进一步配合对正装置完成对正。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医疗扫描检查床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由图8结合图1可知,底座40可以包括底座主体41、固定件42、外壳43、支撑座44以及第三驱动轴45,其中,底座主体41与床板10、床架20的主体大致基本相互平行的设置,底座主体41通过若干个固定件42固定于地面上,底座主体4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驱动轴45,第三驱动轴45的两端通过支撑座44与减速机以及第三驱动器(图中未示)连接并形成驱动关系,第三驱动轴45的另一端与第五滑块48配合;底座主体4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底座导轨46,底座导轨46上间隔的设置若干个底座滑块47,底座滑块47以及第五滑块48分别与底板31连接,从而使得通过第三驱动轴45与第五滑块48的配合,在第三驱动器以及减速机的驱动下,可以带动底板31沿着底座导轨46滑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床架20和床板10整体移动。外壳43可以将部分部件遮挡起来,使设备外形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三驱动器均可以采用电机,第二驱动轴35与第四滑块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三驱动轴45与第五滑块48之间的配合均可以采用滚珠丝杠实现,比如,第三驱动轴45上的丝杆螺母与第五滑块(丝杆螺母座)48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在使用时可以按照如下的医疗扫描方法,该医疗扫描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与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对齐;
步骤S2:将被测对象固定于检查床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检查床的床板并采用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第一扫描;
步骤S3:第一扫描结束后将床板返回至检查床的初始位置;
步骤S4:将床板与床架沿第一方向整体移动距离w,该距离w为第一医疗扫描设备的探测单元的近端面与第二医疗设备的探测单元的近端面之间的距离;
步骤S5:再次移动床板并采用第二医疗扫描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第二扫描。
更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之前,需要检查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以及第二医疗扫描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需要保证被测对象已经服用或者注入放射性示踪剂。
在上述步骤S1中,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以及第二医疗扫描设备并排设置并且采用相同的检查床,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位于检查床和第二医疗扫描设备之间,进行扫描检查时通常先采用第一医疗扫描设备进行第一扫描,然后采用第二医疗扫描设备进行第二扫描;第一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指第一医疗扫描设备检测孔的中心轴线,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指第二医疗扫描设备检测孔的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即第一医疗扫描设备或者第二医疗扫描设备扫描的视场(field of view,简称FOV)轴线;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与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对齐指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和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检测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与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误差应当不大于0.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和第二医疗扫描设备可以从当前常见的医疗扫描设备(比如CT、MRI、PET)中任选两种,比如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为CT设备,第二医疗扫描设备为PET设备。
在上述步骤S2中,被测对象可以是病人、动物或者实验假体;固定被测对象时应当使病人、动物或者实验假体的待测部位与床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检查床的床板的移动距离应当使得被测对象被送入第一医疗扫描设备扫描视场的指定范围内;第一扫描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第一医疗扫描设备的扫描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方向与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和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平行。
在上述步骤S2中,还需要通过升降装置将被测对象的中心轴线调整至与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以及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中心线齐平。
在上述步骤S3中,初始位置为床板在第一扫描移动之前的位置,该初始位置可通过标记物或者止挡物进行标记,床板的运动可以通过数控电机实现,床板运动的速度优选地不超过200mm/s。
在上述步骤S4中,第一医疗扫描设备的近端面指第一医疗扫描设备的探测单元靠近检查床一侧的端面,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近端面指第二医疗扫描设备的探测单元靠近第一医疗扫描设备一侧的端面;将床板和床架整体移动距离w时被测对象与床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床板位于检查床的初始位置。
在上述步骤S5中,再次移动床板指床板与第一扫描时一样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将床板和床架整体移动距离w后进行第二扫描,相当于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时采用了相同的初始位置,两次运动过程中床板在位移过程中保持相同的挠度变化,从而使得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中产生误差的参数保持一致。第二扫描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第二医疗扫描设备扫描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5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注入的放射性示踪剂的衰变时间较短,应当尽可能的缩短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之间的时长,这有利于获取更准确的融合图像。
在上述步骤S5之后,本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6:将床板和床架返回初始位置以准备下一次检测。
更具体地,图9是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对应的PET-CT医疗扫描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在图9中,第一医疗扫描设备可以选用CT设备,第二医疗扫描设备可以选用PET设备,则上述医疗扫描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CT设备50与PET设备60的中心线对齐,同时启动第二驱动器33将被测对象的中心与上述中心线对齐,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步骤S2:将被测对象固定于检查床10上的对应位置,开启第一驱动器,使检查床的床板10自初始位置沿着水平方向(中心线方向)移动并对被测对象进行CT扫描,如图10所示;
步骤S3:CT扫描结束后将床板10返回至检查床的初始位置;
步骤S4:将床板10与床架20沿水平方向向CT设备50整体移动距离w,该距离w为CT设备50的探测单元的近端面与PET设备60的探测单元的近端面之间的距离,底板31移动的速度优选不超过200mm/s;
步骤S5:再次开启第一驱动器,驱动床板10自初始位置沿水平方向移动床板并采用PET设备60对被测对象进行PET扫描,如图11所示。
在上述步骤S1中,CT设备位于检查床与PET设备之间;CT设备与PET设备的中心线对齐指CT设备和PET设备的检测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应当注意的是,CT设备与PET设备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误差应当不大于0.1°。
在上述步骤S4中,CT设备的近端面指CT设备靠近检查床一侧的端面,PET设备的近端面指PET设备靠近CT设备一侧的端面;将床板和床架整体移动距离w相当于保持被测对象与检查床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在被测部位与床架保持相同的变形的情况下先进行CT扫描,然后进行PET扫描。
在上述步骤S4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注入的放射性示踪剂的衰变时间较短,应当尽可能的缩短CT扫描和PET扫描之间的时长,这有利于获取更准确的PET-CT融合图像。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扫描检查床,采用对应的医疗扫描方法,由于在进行CT扫描和PET扫描时将检查床的床架和床板整体移动了距离w,使得在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时床板均自初始位置开始移动,床板在运动过程中的挠曲变形未发生变化,即床板伸出后的挠曲变形在CT扫描和PET扫描时保持一致,使得CT扫描和PET扫描时被测对象在视场中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也保持一致,后期在进行CT图像和PET图像融合时,位置变化的校正参数保持一致,降低了CT图像和PET图像之间的误差校正难度。相对于传统PET-CT中采用CT扫描和PET扫描时,床板挠曲变形不一致导致的图像校正困难,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校正后的PET-CT图像的准确度提升20%以上。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3)

1.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扫描检查床包括:
床板;
床架,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所述床板的主体和所述床架的主体相互平行的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床板连接并驱动所述床板沿第一方向运动;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床架下方并支撑所述床架,所述升降装置与第二驱动器连接并驱动所述床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以及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升降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整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床架上并且支撑所述床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防脱滑轮,所述防脱滑轮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床架末端设置有与所述防脱滑轮配合的止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端部设置有对正靶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包括:
床架板;
床架导轨,所述床架导轨沿所述床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床架板的侧面;
床架滑块,所述床架滑块沿所述床架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别且与所述床架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床架滑块同时与所述床板固定连接;
床架同步带,所述床架同步带沿所述床架导轨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床架滑块并且与所述床架滑块配合;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轴与所述床架同步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还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轴以及同步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分别设置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所述床板的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导轨,所述床板的侧面分别设置若干沿所述床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床架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床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
剪力架,所述剪力架的连杆呈剪刀状布置且具有铰接轴,位于同侧的其中两个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床架以及所述底板连接,位于同侧的另外两个上、下端部通过滑座与导轨的配合分别与所述床架以及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座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床架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底座主体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导轨,所述升降装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座导轨滑动配合的若干个底座滑块;以及
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与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底部的第五滑块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部分包覆所述底座主体以及所述第三驱动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滑座之间的配合通过滚珠丝杠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扫描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滑块之间的配合通过滚珠丝杠实现。
CN201920986765.5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Active CN211633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6765.5U CN211633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6765.5U CN211633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328U true CN211633328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2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6765.5U Active CN21163332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3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2394A (zh) * 2019-06-28 2019-10-01 湖北锐世数字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2394A (zh) * 2019-06-28 2019-10-01 湖北锐世数字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2394A (zh)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JP2002253533A (ja) 医療用画像診断装置用検査台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EP0983495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härtetests an prüfkörpern, insbesondere tabletten oder pillen
CN112690881B (zh) 一种用于ct穿刺辅助引导定位装置
CN211633328U (zh) 一种医疗扫描检查床
US9259170B2 (en) Imaging pallets for multi-modality imaging systems
CN105411616A (zh) 解剖成像系统
CN106580367A (zh) 一种超声组合式检查诊断装置
CN104825231B (zh) 一种磁共振引导乳腺癌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00814A (zh) 一种足底软组织在体多维应力-应变检测设备
CN105476723B (zh) 一种眼科综合检查诊断仪
CN205831815U (zh) Ct扫描床
CN110575143A (zh) 膝关节松弛度测量仪
CN106137236A (zh) 一种pet运动式pet‑ct装置
CN110613467A (zh) 一种手术过程中x光成像与导航一体化装置
CN208709912U (zh) 一种ct诊断床
CN205019080U (zh) 医学检验用的侦检设备
CN112618233B (zh) 一种脑血管血栓检测装置
CN210931366U (zh) 膝关节松弛度测量仪
CN110403619A (zh) 一种医疗扫描方法
CN111714191A (zh) 用于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悬垂穿刺的激光定位装置
CN218960964U (zh) 手术治疗用托架
CN110338825A (zh) 一种激光定位装置以及pet-ct设备
CN108888292A (zh) 一种超声采图医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16340U (zh) 一种超声检查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