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0158U -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0158U
CN211630158U CN202020490404.4U CN202020490404U CN211630158U CN 211630158 U CN211630158 U CN 211630158U CN 202020490404 U CN202020490404 U CN 202020490404U CN 211630158 U CN211630158 U CN 211630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guide plate
controller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04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路
夏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04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0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和电器设备。控制器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发光以使至少一个所述触控部被明亮显示;至少一个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本申请在面板与发光元件之间增设了导光板,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导光板后射向面板,从而照亮触控部,由于导光板具有均匀发光的特点,因而穿过导光板后射向触控部的光线也是均匀的,则触控部各部位的亮度也是均匀的,从而提高了控制器的透光均匀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器和一种包括该控制器的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触摸款控制器,有的设有背光灯,通过背光灯的亮灭给用户的触摸操作做出反馈。但是,现有的结构不够合理,容易导致透光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控制器的电器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发光以使至少一个所述触控部被明亮显示;至少一个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器,在面板与发光元件之间增设了导光板,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导光板后射向面板,从而照亮触控部,由于导光板具有均匀发光的特点,因而穿过导光板后射向触控部的光线也是均匀的,则触控部各部位的亮度也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字体或图案看不清楚的现象。因此,本申请提高了控制器的透光均匀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控制器包括面板、控制板组件、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导光板。面板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控制板组件适于接收触控部产生的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控制与触控部相对应的发光元件的电路导通或断开,使得发光元件发光或停止发光,且对电器设备的电器主体进行相应控制。发光元件起到了背光灯的作用,能够照亮至少一个触控部。导光板用于改善控制器的透光均匀性,使得发光元件的光度显示柔和、均匀,不会出现字体或图案看不清楚的现象,提高控制器的显示效果。
同时,相较于额外设置显示装置进行集中显示的方案,本方案的成本较低,且各个触控部单独显示,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不会出现因集中显示区水汽凝结导致用户看不清楚显示内容而不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的问题。
其中,触控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触控部可以同时被明亮显示,也可以只亮一部分,比如开机时所有的触控部都被明亮显示,在操作过程中,只有部分触控部被明亮显示。导光板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C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板材;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也可以叫亚克力板材或有机玻璃板材。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控制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设有容纳孔,所述发光元件设在所述容纳孔处。
在导光板上开设容纳孔,将发光元件设在容纳孔处,容纳孔能够对发光元件起到一定的容纳作用,则发光元件向四周发出的光线也能够通过容纳孔的孔壁进入导光板,防止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向四周大幅泄漏,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控制器的能耗。同时,本方案也有利于减小发光元件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光线的路径,有利于减少光损失,进一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此外,本方案也有利于减小面板与控制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器的灵敏度;也有利于减小控制器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孔为通孔,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面板的板面的局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封盖所述容纳孔。
将容纳孔设为通孔,便于容纳孔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导光板的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在导光板朝向面板的表面的局部设置扩散膜,且扩散膜封盖容纳孔,使得容纳孔处射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扩散膜扩散均匀后射出,从而防止容纳孔处直接射出强光,保证了导光板的透光均匀性。具体地,扩散膜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和亮银龙的组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侧周壁覆盖有遮光膜。
在导光板的侧周壁覆盖遮光膜,能够防止光线从导光板的侧周壁射出而发生漏光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具体地,遮光膜可以为但不局限于:亮银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控制板组件的板面设有反射膜。
在导光板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设置反射膜,能够使导光板内射向导光板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内,从而防止导光板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发生漏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具体地,遮光膜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VC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和至少一个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控部对应设置,且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电路板上错开设置。
控制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弹性导电件,当触控部被触发时,触控部通过导光板向弹性导电件施加压力,使得弹性导电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作用于电路板,产生触控信号,电路板根据该电信号对电器设备的电器主体进行相应控制,并控制发光元件做出相应动作。同时,弹性导电元件和发光元件在电路板上错开设置,相较于额外设置基板来安装发光元件的方案,也有利于减小面板与控制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器的灵敏度,也有利于减小控制器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安装空间。此外,相较于导光膜片,导光板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弹性导电件均匀受力,从而防止弹性导电件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的触控灵敏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弹性导电件粘接固定。
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粘接固定,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发生错位,从而提高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的配合可靠性,进而提高控制器的灵敏度。
电路板与弹性导电件粘接固定,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弹性导电件与电路板之间发生错位,从而提高弹性导电件与电路板的配合可靠性,进而提高控制器的灵敏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导电件为导电海绵,所述导电海绵的面积小于所述导光板的面积。
弹性导电件采用导电海绵,导电效果和弹性均较好,且成本低,质量轻。导电海绵的面积小于导光板的面积,便于导电海绵与导光板全方位贴合,有利于导电海绵均匀受力,防止导电海绵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的触控灵敏度。本方案采用导电海绵与导光板的组合来进行感应触摸,既改善了控制器的透光均匀性,也改善了控制器的触摸灵敏度,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兼顾了产品成本;且更加满足主控芯片对触摸焊盘的要求,改善了触摸性能,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板时也可以设计得更加方便,同时优化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当然,弹性导电件不局限于导电海绵,也可以为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者其他弹性导电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具有中部区域和环绕所述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外围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中部区域相对设置。
由于导光板一般与触控部对应设置,而触控部的受力点通常位于中部,则导光板的受力点一般也位于中部,因此使弹性导电件与导光板的中部区域相对设置,有利于弹性导电件均匀受力,从而防止弹性导电件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的触控灵敏度。相应地,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外围区域相对设置,容纳孔也设在导光板的外围区域,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导光板内传播、反射、折射,最终均匀射出。本方案布局合理,构思巧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控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的数量与所述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或者,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大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一个所述导光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相对应。
触控部的数量为多个,则控制器具有多项控制功能。弹性导电件的数量与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且导光板的数量与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保证各个触控部被触发时,对应的导光板向对应的弹性导电件施加压力,使对应的弹性导电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作用于电路板,产生相应的触控信号,使得电路板能够该触控信号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其中,发光元件的数量与导光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保证了各个触控部均能够被均匀照亮,且该方案中,发光元件数量相对较少,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或者,发光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大于导光板的数量,且一个导光板与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相对应,也保证了各个触控部均能够被均匀照亮,且至少部分导光板可以与至少两个发光元件相对应,有利于提高控制器的显示效果。比如:当某些触控部面积较大时,导光板面积也相应较大,此时可以设置多个与其对应的发光元件,以保证该触控部被照亮时能够清晰显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平面度小于0.3mm;所述导光板的透明度大于等于97%。
导光板的平面度小于0.3mm,保证了导光板具有较高的平整度,进而提高了导光板的透光均匀性。导光板的透明度大于等于97%,保证了导光板的透光率,进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为浴霸控制器;或者所述控制器为智能开关控制器。
控制器为浴霸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浴霸的温度、开关、干燥、换气、吹风等功能。
控制器为智能开关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及调节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器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器主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器设备,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设备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浴霸、热水器、饮水机、中央空调、咖啡机、电磁炉、智能家居电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省去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与弹性导电件装配后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器设备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导光板,11容纳孔,2弹性导电件,3扩散膜,4遮光膜,5反射膜,6 电路板,7面板,71触控部;
200电器设备,202电器主体,20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204,包括:面板7(如图2 所示)、控制板组件、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一个导光板1 (如图1所示)。
具体地,面板7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71,如图2所示。触控部71可以为设有文字、数字、图案等图标的结构。比如:设有开关图标的触控部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设有加热图标的触控部用于控制电器设备开启加热功能。
控制板组件与面板7相对设置。
发光元件设于控制板组件与面板7之间,并与控制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发光以使至少一个触控部71被明亮显示。发光元件具体为LED灯珠。
导光板1设于面板7与发光元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204,在面板7与发光元件之间增设了导光板1,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导光板1后射向面板7,从而照亮触控部71,由于导光板1具有均匀发光的特点,因而穿过导光板1 后射向触控部71的光线也是均匀的,则触控部71各部位的亮度也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字体或图案看不清楚的现象。因此,本申请提高了控制器204的透光均匀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控制器204包括面板7、控制板组件、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导光板1。面板7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71,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控制板组件适于接收触控部71产生的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控制与触控部71 相对应的发光元件的电路导通或断开,使得发光元件发光或停止发光,且对电器设备200的电器主体202进行相应控制。发光元件起到了背光灯的作用,能够照亮至少一个触控部71。导光板1用于改善控制器204的透光均匀性,使得发光元件的光度显示柔和、均匀,不会出现字体或图案看不清楚的现象,提高控制器204的显示效果。
同时,相较于额外设置显示装置进行集中显示的方案,本实施例的成本较低,且各个触控部71单独显示,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不会出现因集中显示区水汽凝结导致用户看不清楚显示内容而不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的问题。
其中,触控部7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触控部71可以同时被明亮显示,也可以只亮一部分,比如开机时所有的触控部71都被明亮显示,在操作过程中,只有部分触控部71被明亮显示。
导光板1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板材;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也可以叫亚克力板材或有机玻璃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光板1设有容纳孔11,如图4所示。发光元件设在容纳孔11处。
在导光板1上开设容纳孔11,将发光元件设在容纳孔11处,容纳孔11 能够对发光元件起到一定的容纳作用,则发光元件向四周发出的光线也能够通过容纳孔11的孔壁进入导光板1,防止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向四周大幅泄漏,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控制器204的能耗。
同时,本方案也有利于减小发光元件与面板7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光线的路径,有利于减少光损失,进一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此外,本方案也有利于减小面板7与控制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器204的灵敏度;也有利于减小控制器204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容纳孔11为通孔,导光板1朝向面板7的板面的局部设有扩散膜3(如图3所示)。扩散膜3封盖容纳孔11,如图4所示。
将容纳孔11设为通孔,便于容纳孔11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导光板1 的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在导光板1朝向面板7的表面的局部设置扩散膜3,且扩散膜3封盖容纳孔11,使得容纳孔11处射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扩散膜3扩散均匀后射出,从而防止容纳孔11处直接射出强光,保证了导光板1的透光均匀性。
具体地,扩散膜3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和亮银龙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光板1的侧周壁覆盖有遮光膜4,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在导光板1的侧周壁覆盖遮光膜4,能够防止光线从导光板1的侧周壁射出而发生漏光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具体地,遮光膜4可以为但不局限于:亮银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光板1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设有反射膜 5,如图4所示。
在导光板1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设置反射膜5,能够使导光板1内射向导光板1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内,从而防止导光板1 朝向控制板组件的板面发生漏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具体地,遮光膜4可以为但不局限于: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具体地,控制板组件包括:电路板6(如图1所示) 和至少一个弹性导电件2(如图4和图5所示)。
具体地,电路板6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电路板6具体为PCB板。
弹性导电件2设于电路板6与导光板1之间,并与电路板6电连接,且与触控部71对应设置,且弹性导电件2与发光元件在电路板6上错开设置。
控制板组件包括电路板6和至少一个弹性导电件2,当触控部71被触发时,触控部71通过导光板1向弹性导电件2施加压力,使得弹性导电件2发生弹性变形并作用于电路板6,产生触控信号,电路板6根据该电信号对电器设备200的电器主体202进行相应控制,并控制发光元件做出相应动作。
同时,弹性导电元件和发光元件在电路板6上错开设置,相较于额外设置基板来安装发光元件的方案,也有利于减小面板7与控制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器204的灵敏度,也有利于减小控制器204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此外,相较于导光膜片,导光板1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弹性导电件2 均匀受力,从而防止弹性导电件2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 204的触控灵敏度。
进一步地,导光板1和电路板6中的至少一者与弹性导电件2粘接固定。
导光板1与弹性导电件2粘接固定,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导光板1与弹性导电件2发生错位,从而提高导光板1与弹性导电件2的配合可靠性,进而提高控制器204的灵敏度。
电路板6与弹性导电件2粘接固定,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弹性导电件2 与电路板6之间发生错位,从而提高弹性导电件2与电路板6的配合可靠性,进而提高控制器204的灵敏度。
具体地,弹性导电件2为导电海绵,导电海绵的面积小于导光板1的面积。
弹性导电件2采用导电海绵,导电效果和弹性均较好,且成本低,质量轻。导电海绵的面积小于导光板1的面积,便于导电海绵与导光板1全方位贴合,有利于导电海绵均匀受力,防止导电海绵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204的触控灵敏度。本方案采用导电海绵与导光板1的组合来进行感应触摸,既改善了控制器204的透光均匀性,也改善了控制器204的触摸灵敏度,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兼顾了产品成本;且更加满足主控芯片对触摸焊盘的要求,改善了触摸性能,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板6时也可以设计得更加方便,同时优化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当然,弹性导电件2不局限于导电海绵,也可以为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者其他弹性导电件2。
进一步地,导光板1具有中部区域和环绕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发光元件与外围区域相对设置。弹性导电件2与中部区域相对设置,如图5所示。
由于导光板1一般与触控部71对应设置,而触控部71的受力点通常位于中部,则导光板1的受力点一般也位于中部,因此使弹性导电件2与导光板1 的中部区域相对设置,有利于弹性导电件2均匀受力,从而防止弹性导电件2 因局部受到结构件挤压变形而降低控制器204的触控灵敏度。相应地,发光元件与导光板1的外围区域相对设置,容纳孔11也设在导光板1的外围区域,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导光板1内传播、反射、折射,最终均匀射出。本方案布局合理,构思巧妙。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部71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所示。弹性导电件2 的数量与触控部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导光板1的数量与触控部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发光元件的数量与导光板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部71的数量为多个。弹性导电件2的数量与触控部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导光板1的数量与触控部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发光元件的数量大于导光板1的数量,一个导光板1与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相对应。
触控部71的数量为多个,则控制器204具有多项控制功能。弹性导电件 2的数量与触控部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且导光板1的数量与触控部71 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保证各个触控部71被触发时,对应的导光板1向对应的弹性导电件2施加压力,使对应的弹性导电件2发生弹性变形并作用于电路板6,产生相应的触控信号,使得电路板6能够该触控信号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其中,发光元件的数量与导光板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保证了各个触控部71均能够被均匀照亮,且该方案中,发光元件数量相对较少,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
或者,发光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大于导光板1的数量,且一个导光板1与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相对应,也保证了各个触控部71均能够被均匀照亮,且至少部分导光板1可以与至少两个发光元件相对应,有利于提高控制器204的显示效果。比如:当某些触控部71面积较大时,导光板1面积也相应较大,此时可以设置多个与其对应的发光元件,以保证该触控部71被照亮时能够清晰显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的平面度小于0.3mm,导光板1的透明度大于等于97%。
导光板1的平面度小于0.3mm,保证了导光板1具有较高的平整度,进而提高了导光板1的透光均匀性。导光板1的透明度大于等于97%,保证了导光板1的透光率,进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204为浴霸控制器204。
控制器204为浴霸控制器204,可以用于控制浴霸的温度、开关、干燥、换气、吹风等功能。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204为智能开关控制器204。
控制器204为智能开关控制器204,可以用于控制电器设备200的开关及调节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200,如图6所示,包括:电器主体202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器204,控制器204与电器主体20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200,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控制器204,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器设备200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浴霸、热水器、饮水机、中央空调、咖啡机、电磁炉、智能家居电器等。
下面以浴霸控制器204为例,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与现有的浴霸控制器204进行对比。
常见的控制器204有两种,一种是按键款,一种是触摸款。一般来说,按键款通常不带按键背光灯,参考空调及电视机遥控器;而触摸款的控制器204 由于是触摸操作,一般会给用户触摸键背光灯亮灭来作反馈。
针对于触摸款的控制器204来说,所采取的背光方案一般是直接用LED 灯布设在PCB板上,LED灯发光透过控制器204面板7下的导光膜片,而触控功能的实现则是通过弹性导电件2。这样光直接透过导光膜片到面板7上,容易导致透光不均匀,面板7上的丝印光度不一致,有深有浅,影响用户直观的视觉体验;同时,直接通过弹性导电件2进行触摸感应,由于弹性导电件2 形变易受结构件挤压影响,有时会导致触摸不灵敏的情况出现,同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有些浴霸控制器204设置了额外的显示装置进行集中显示,通过按键进行控制。这种线控器不存在透光均匀性问题,但是由于浴霸一般处于卫生间沐浴场景,在该场景中,显示装置会有水汽凝结,看不清显示内容,同时这样的控制器204解决方案成本较高。
本具体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使用导电海绵+导光板1组合来进行感应触摸以及改善透光均匀性的措施,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保证成本。
具体地,一种浴霸控制器204,包括面板7、电路板6、多个弹性导电件2、多个导光板1和多个发光元件。面板7设有多个触控部71,电路板6为PCB 板,弹性导电件2为导电海绵,发光元件为LED灯珠。触控部71、导电海绵、导光板1、LED灯珠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其中,导电海绵贴在PCB板上的焊盘部位,用于感应触摸。LED灯珠放置在PCB板上,透过导光板1上预留的容纳孔11,把光扩散在导光板1上,从而使整个导光板1发光,进而改善了透光的均匀性。导光板1顶部靠近面板 7的一侧设置了扩散膜3,容纳孔11内的光线穿过扩散膜3均匀扩散后射出,保证导光板1的透光均匀性。同时,导光板1底部靠近LED灯一侧贴了反射膜5,导光板1的侧周壁贴了遮光膜4,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光现象。
具体而言,导光板1的材质为PC或PMMA,扩散膜3的材质为PER+亮银龙,反射膜5的材质为PER或PVC,遮光膜4的材质为亮银龙,导电海绵的材质导电布+PU(聚氨酯材料)海绵。
同时,导光板满足以下条件:
1、透明度≥97%,材料底色无色透明,不得有发黑、发黄、杂质等问题。
2、表面平整,整体扭曲、变形得平面度误差小于0.3mm。
3、环境温度在-30℃~+90℃范围内,导光板无变形。
4、装配LED点亮测试,发光区发光明亮、均匀,无亮团、暗斑等缺陷;发光均匀性大于85%。
由此,本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采用了导光板进行透光的方案,有效的改善了透光的均匀性,使得控制器的触摸键指示灯相比其他竞品,光度更加柔和、均匀,不会出现光度有深有浅,使得丝印字体看不清楚的现象。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导光板+导电海绵的触摸方案,更加满足主控芯片对触摸焊盘的要求,改良了触摸性能,工程师在设计PCB板时也可以设计的更加方便,同时优化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同时,相较于额外设置显示装置进行集中显示的方案,本实施例的成本较低,且各个触控部单独显示,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不会出现因集中显示区水汽凝结导致用户看不清楚显示内容而不了解控制器的当前状态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设有至少一个触控部;
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控制板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板组件电连接,用于发光以使至少一个所述触控部被明亮显示;
至少一个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设有容纳孔,所述发光元件设在所述容纳孔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孔为通孔,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面板的板面的局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封盖所述容纳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侧周壁覆盖有遮光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控制板组件的板面设有反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和
至少一个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控部对应设置,且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电路板上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弹性导电件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导电件为导电海绵,所述导电海绵的面积小于所述导光板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具有中部区域和环绕所述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外围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中部区域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的数量与所述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或者,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大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一个所述导光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平面度小于0.3mm;
所述导光板的透明度大于等于97%。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为浴霸控制器;或者
所述控制器为智能开关控制器。
13.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器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器主体电连接。
CN202020490404.4U 2020-04-07 2020-04-07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Active CN211630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0404.4U CN211630158U (zh) 2020-04-07 2020-04-07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0404.4U CN211630158U (zh) 2020-04-07 2020-04-07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0158U true CN211630158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0404.4U Active CN211630158U (zh) 2020-04-07 2020-04-07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0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8397B2 (en) Sheet switch module
US10720089B2 (en) Display device
US8360595B2 (en) Light-guiding structure of translucent press key
US9076605B2 (en) Touch panel
CN214336236U (zh) 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5933113U (zh) 显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5679990U (zh)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1630158U (zh) 控制器和电器设备
CN201413782Y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EP2087288A1 (en) Cooking device and interface unit for the cooking device
CN217506847U (zh) 全面屏显示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16119357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家用电器
CN210119594U (zh) 控制面板、面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20420482U (zh) 单火线开关
CN217982337U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TWI398794B (zh) 具有高分子發光二極體的電子裝置
CN217506793U (zh) 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7506794U (zh) 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8351086U (zh) 电器的控制面板
CN215679991U (zh) 显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9059439U (zh) 显示板
WO2023169257A1 (zh) 全面屏显示装置、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290393U (zh) 显示设备、触摸显示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家用电器
TWI815398B (zh) 微觸式面板裝置
CN215407908U (zh) 背光式按键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after: Meiz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before: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