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0106U -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0106U
CN211630106U CN202020571598.0U CN202020571598U CN211630106U CN 211630106 U CN211630106 U CN 211630106U CN 202020571598 U CN202020571598 U CN 202020571598U CN 211630106 U CN211630106 U CN 211630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in
circuit
voltag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15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招彬
曾贤杰
龙谭
张杰楠
赵鸣
徐锦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15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0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开关组件、第二驱动电路、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通过设置开关组件,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运行频率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再分别在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变频空调的变频压缩机多采用永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受变频空调的运行需求影响,永磁电机的三相绕组通常需要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进行切换,而处于不同的连接方式时,电机运行的频率不同,因而三相绕组所需要的驱动电压也不同。然而直流母线电压无法同时满足电机运行在不同连接方式时的驱动电压需求,无法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可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三相绕组的开绕组电机,每相所述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每相所述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和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闭合,第二开关组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星形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断开,第二开关组闭合,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三角形连接;
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星形连接状态或者三角形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一驱动电压;
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三驱动电压;
第一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第二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提供第二供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开关组件,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工作频率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再分别在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降压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可以为第一驱动电路提供较低的供电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可以为第二驱动电路提供较高的供电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共地且共母线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共地且共母线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均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开绕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还用于向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四驱动电压,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用于向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五驱动电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均断开,则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开绕组连接,第一驱动电路还向三相绕组提供第四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还向三相绕组提供第五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处于开绕组连接状态时也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三相绕组在所述星形连接和所述三角形连接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六驱动电压,所述第六驱动电压用于使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关组件一般为机械式,其闭合或者断开的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长来完成,若利用现有的方案切换连接方式时,永磁电机需要进行短暂的停机,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正常运作。因此,在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时,第二驱动电路可以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六驱动电压,以模拟在切换过程中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所处的电压环境,因此,在切换连接方式时,即使第一开关组或者第二开关组改变开闭状态,电机仍然正常运转,可以实现电机三相绕组连接方式的不停机切换,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中性点电压,或者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中性点电压,能够模拟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时的电压环境;所述第六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能够模拟三相绕组处于三角形连接时的电压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三相绕组在所述三角形连接和所述开绕组连接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七驱动电压,所述第七驱动电压用于使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七驱动电压,可以模拟三相绕组在从三角形连接与开绕组连接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第二开关组所处的电压环境,因此,在在从三角形连接与开绕组连接之间进行切换时,即使第二开关组改变开闭状态,电机仍然正常运转,可以实现电机三相绕组连接方式的不停机切换,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七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能够模拟三相绕组处于三角形连接时的电压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当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所述三相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包括第一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二相绕组包括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所述第三相绕组包括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包括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三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四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五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关组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当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一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相互连接,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相互连接,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呈三角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压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所述降压斩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续流元件、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依次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续流元件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容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反并联在所述第一开关管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第二开关管断开,当第一开关管导通时,用于供电的电源向第一电感充电,同时向第一电容充电,为第一驱动电路提供电能;当第一开关管断开时,第一电感通过第二二极管放电,第一电感的电流线性减小,输出至第一驱动电路的电能由第一电容维持,因而输出到第一驱动电路的电压低于用于供电的电源提供的电压,实现降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为升压斩波电路或者图腾柱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斩波电路包括第二续流元件、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第二电容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续流元件依次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电感、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续流元件、所述第二电容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四二极管反并联在所述第四开关管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第三开关管断开,当第四开关管导通时,用于供电的电源向第二电感充电;当第四开关管断开时,第二电源组件向第二电容充电;因此,最终输出至第二驱动电路的电能由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同时提供,因而输出到第二驱动电路的电压高于用于供电的电源提供的电压,实现升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组,所述第一电源组连接所述降压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组,可以为降压电路提供输入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组,所述第二电源组连接所述升压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电源组,可以为升压电路提供输入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上反并联有第五二极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构成三相桥结构,通过控制六个第五开关管的通断状态,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可以分别输出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三驱动电压。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包括有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因此,上述线路板通过设置开关组件,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运行频率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再分别在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有第二方面所述的线路板。
因此,上述空调器通过设置开关组件,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运行频率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再分别在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控制三相绕组从星形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的信号波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控制三相绕组从星形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的信号波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控制三相绕组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开绕组连接的信号波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的示意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驱动电路的示意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至少两个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变频空调的变频压缩机多采用永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受变频空调的运行需求影响,永磁电机的三相绕组通常需要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进行切换,而处于不同的连接方式时,电机运行的频率不同,因而三相绕组所需要的驱动电压也不同。然而直流母线电压无法同时满足电机运行在不同连接方式时的驱动电压需求,无法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可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三相绕组100的开绕组电机,每相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101,每相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102,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开关组件120、第二驱动电路130、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开关组件120包括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第一开关组121与第一三相出线组101连接,第二开关组122分别与第一三相出线组101和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第一开关组121闭合,第二开关组122断开,三相绕组100切换至星形连接,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闭合,三相绕组100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与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用于向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绕组100提供第一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与第一三相出线组101连接,用于向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绕组100提供第三驱动电压;第一供电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110连接,用于为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一供电电压;第二供电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130连接,用于为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二供电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121包括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三相绕组100包括三相绕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的引脚引出电机外,第一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引脚M1和第六引脚M6,第二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二引脚M2和第五引脚M5,第三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三引脚M3和第四引脚M4,基于此,第一三相出线组101包括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第一开关K1分别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二引脚M2,第二开关K2分别连接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第二开关组122包括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第一三相出线组101包括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第二三相出线组102包括第四引脚M4、第五引脚M5和第六引脚M6,第四开关K4分别连接第二引脚M2和第六引脚M6,第五开关K5分别连接第三引脚M3和第五引脚M5,第六开关K6分别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四引脚M4。
其中,当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12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而当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同时闭合,且第一开关组12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引脚M2和第六引脚M6相互连接,第三引脚M3和第五引脚M5相互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四引脚M4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100呈三角形连接。当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同时断开时,单独对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第三引脚M3、第四引脚M4、第五引脚M5和第六引脚M6供电,使得三相绕组100呈开绕组连接。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121也可以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当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12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相互连接,也可以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均可以从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接触器或者电子开关中选取,从而具有切换稳定、成本低的优点。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均为单刀单掷继电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若选取电子开关,则其导通电阻不超过1欧姆。
其中,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下,电机一般为低频运行,第一驱动电路110向三相绕组100提供的第一驱动电压较低;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电机一般为中频运行,第二驱动电路130向三相绕组100提供的第三驱动电压比第一驱动电压要高;而三相绕组100处于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电机一般为高频运行,此时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同时向三相绕组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低频运行、中频运行和高频运行是基于三种连接方式之间的相对判断,并没有对具体的工作频率作出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降压电路和所述升压电路共地且共母线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其中,第一供电电路包括降压电路150,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160,上述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140,电源组件140分别连接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通过设置电源组件140,可以为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提供输入电压。三相绕组100切换至星形连接时,降压电路150为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一供电电压;三相绕组100切换至三角形连接时,升压电路160为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二供电电压。在电源组件140提供的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此,降压电路150对电源电压进行降压转换后得到第一供电电压,升压电路160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转换后得到第二供电电压。
其中,电源组件140数量可以为一个,同时向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供电。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0包括第一电源组141和第二电源组142,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组141和降压电路150,第一电源组141连接降压电路150,第二供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组142和升压电路160,第二电源组142连接升压电路160。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组141和第二电源组142,可以分别为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供电,有利于提高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降压电路150为降压斩波电路,降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电源组件140的正极、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第一电感L1依次串联后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和电源组件140的负极依次串联,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电源组件140的负极(参考地)依次串联,电源组件140的负极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第一二极管D1反并联在第一开关管Q1上,第二二极管D2反并联在第二开关管Q2上。其中,第二开关管Q2作为第一续流元件,第一续流元件也可以去除第二开关管Q2,单独设置为第二二极管D2。
降压电路150工作时,控制第二开关管Q2断开,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电源组1件140向第一电感L1充电,同时向第一电容C1充电,为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电能;当第一开关管Q1断开时,第一电感L1通过第二二极管D2放电,第一电感L1的电流线性减小,输出至第一驱动电路110的电能由第一电容C1维持,因而输出到第一驱动电路110的电压低于电源组件140提供的电压,实现降压效果。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升压电路160为升压斩波电路,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电源组件140的正极、第二电感L2、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依次串联后连接第二驱动电路130,第二电感L2、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和电源组件140的负极(参考地)依次串联,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第二电容C2和电源组件140的负极依次串联,电源组件140的负极连接第二驱动电路130,第三二极管D3反并联在第三开关管Q3上,第四二极管D4反并联在第四开关管Q4上。其中,第三开关管Q3作为第二续流元件,第二续流元件也可以去除第三开关管Q3,单独设置为第三二极管D3。除此以外,升压电路160还可以为图腾柱电路。
升压电路工作时,控制第三开关管Q3断开,当第四开关管Q4导通时,电源组件140向第二电感L2充电;当第四开关管Q4断开时,电源组件140向第二电容C2充电;因此,最终输出至第二驱动电路130的电能由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同时提供,因而输出到第二驱动电路130的电压高于电源组件140提供的电压,实现升压效果。
基于上述降压电路150,在三相绕组100切换至开绕组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同时为三相绕组100供电。由于第一驱动电压是经过降压后得到的,因此会降低三相绕组100的效率。所以,在三相绕组100切换至开绕组连接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管Q1持续导通、第二开关管Q2持续断开,此时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构成LC滤波电路,在此状态下第一驱动电路110输出的即为第四驱动电压,从而使得降压电路150的降压效果几乎消失,提高了电源组件140的电压利用效率,使得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绕组100运行更加高效。
因此,通过设置开关组件120,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工作频率切换三相绕组100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再分别在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100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另外,开关组件120一般为机械式,其闭合或者断开的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长来完成,若利用现有的方案切换连接方式时,永磁电机需要进行短暂的停机,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正常运作。因此,第二驱动电路130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向三相绕组提供第六驱动电压,第六驱动电压用于使电机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指的是电机带电运转而非因惯性运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电路130,三相绕组100从星形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时,先进入过渡状态。参照图6,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一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关停,第一开关组121闭合,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然后,进入过渡状态,其中,在过渡状态中,在第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的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星形连接状态运转;在第I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并持续第一时间阈值,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因此即使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电机仍可以以星形连接状态运转,另外,由于第一开关组121由闭合变成断开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一时间阈值,第一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一开关组121的动作时长;在第III阶段,第一开关组121完成断开动作,控制第二开关组122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没有动作,第二驱动电路130由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变成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正常供电的状态,因而可以保持运转;在第IV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状态不变、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并持续第二时间阈值,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因此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的过程中,三相绕组100已经相当于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即电机可以保持运转,由于第二开关组122由断开变成闭合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二开关组122的动作时长。最后,第二开关组122完成闭合动作,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30关停,三相绕组100完成从星形连接向三角形连接的切换。综上,通过第二驱动电路130,可以在三相绕组100从星形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时增加过渡状态,从而实现不停机切换。
另外,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并由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一驱动电压,需要切换至三角形形连接时,也可以由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分别提供第六驱动电压,即采用以下的切换方式:在第I阶段先由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并持续输出,在第III阶段第二驱动电路130改成输出第三驱动电压,再由第一驱动电路11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此时即为第三驱动电压),最终切换完成后关停第一驱动电路110、第二驱动电路130保持对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绕组100供电,亦可达到不停机切换的目的,这种切换方式的优点在于最终由第二驱动电路130对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绕组100供电,配合第二供电电路160可以达到电机的高效运行。
参照图6,三相绕组100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星形连接的原理与上述过程相类似。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时,也可以由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二驱动电压,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然后,进入过渡状态,其中,在过渡状态中,在第IV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的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运转;在第II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状态不变、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并持续第二时间阈值,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因此即使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电机仍可以以三角形连接状态运转,另外,由于第二开关组122由闭合变成断开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二开关组122的动作时长;在第II阶段,第二开关组122完成断开动作,控制第一开关组121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没有动作,第二驱动电路130由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变成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正常供电的状态,因而可以保持运转;在第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闭合、第二开关组122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并持续第一时间阈值,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因此第一开关组121闭合的过程中,三相绕组100已经相当于处于星形连接状态,即电机可以保持运转,由于第一开关组121由断开变成闭合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一时间阈值,第一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一开关组121的动作时长。最后,第一开关组121完成闭合动作,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30关停,第一驱动电路保持输出第一驱动电压,三相绕组100完成从三角形连接向星形连接的切换。综上,通过第二驱动电路130,可以在三相绕组100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星形连接时增加过渡状态,从而实现不停机切换。
另外,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三驱动电压,需要切换至星形连接时,也可以由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分别提供第六驱动电压,即采用以下的切换方式:在第IV阶段先由第一驱动电路11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此时即第三驱动电压)并持续输出,在第II阶段再由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并且第一驱动电路110改成输出第一驱动电压,最终切换完成后关停第二驱动电路130、第一驱动电路110保持对星形连接的三相绕组100供电,亦可达到不停机切换的目的。这种切换方式的优点在于最终由第一驱动电路110对星形连接的三相绕组100供电,配合第一供电电路150可以达到电机的高效运行。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六驱动电压为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中性点电压,或者为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能够使得三相绕组100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切换过程中过渡得更加流畅、平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切换过程中还可以将第六驱动电压设置为其他的电压值。
另外,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电路130,三相绕组100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开绕组连接时,先进入过渡状态。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二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关停,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然后,进入过渡状态,其中,在过渡状态中,在第V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的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运转;在第V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状态不变、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并持续第二时间阈值,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因此即使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电机仍可以以三角形连接状态运转,另外,由于第二开关组122由闭合变成断开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二开关组122的动作时长。最后,第二开关组122完成断开动作,第一驱动电路110输出第四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第五驱动电压,三相绕组100完成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开绕组连接的切换。综上,通过第二驱动电路130,可以在三相绕组100从三角形连接切换至开绕组连接时增加过渡状态,从而实现不停机切换。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时,也可以由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三驱动电压,第一驱动电路110关停,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闭合。切换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三相绕组100从开绕组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的原理与上述过程相类似。三相绕组100处于开绕组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四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五驱动电压,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断开。然后,进入过渡状态,其中,在过渡状态中,在第VI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的状态不变、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在此阶段中,电机仍处于开绕组连接状态运转;在第V阶段,控制第一开关组121状态不变、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并持续第二时间阈值,在此阶段中,由于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压,因此在第二开关组122闭合的过程中,三相绕组100已经相当于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即电机可以保持运转,由于第二开关组122由断开变成闭合需要一定的时长,因此需要持续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第二开关组122的动作时长。最后,第二开关组122完成闭合动作,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30关停,第一驱动电路110提供第二驱动电压,三相绕组100完成从开绕组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的切换。综上,通过第二驱动电路130,可以在三相绕组100从开绕组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时增加过渡状态,从而实现不停机切换。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三相绕组100从开绕组连接切换至三角形连接后,也可以由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第三驱动电压,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10关停,以使电机高效运行。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七驱动电压为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能够使得三相绕组100在三角形连接和开绕组连接的切换过程中过渡得更加流畅、平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切换过程中还可以将第七驱动电压设置为其他的电压值。
综上,在切换三相绕组100的连接方式时,第二驱动电路130可以在三相绕组100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切换过程中为三相绕组100提供第六驱动电压,或者在三角形连接和开绕组连接的切换过程中提供第七驱动电压,以模拟在切换过程中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所处的电压环境,因此,在切换连接方式时,即使第一开关组121或者第二开关组122改变开闭状态,电机仍然正常运转,可以实现电机三相绕组100连接方式的不停机切换,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作。
参照图9、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均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910、第二桥臂920和第三桥臂930,第一桥臂910、第二桥臂920和第三桥臂930均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五开关管Q5,第五开关管Q5上反并联有第五二极管D5。其中第五开关管Q5可以为图9所示的MOS管,或者为图10所示的IGBT管。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均为直流信号,第一桥臂910、第二桥臂920和第三桥臂930构成三相桥结构,通过控制六个第五开关管Q5的通断状态,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均可以输出驱动电机运作的正弦波交流信号,即可以向三相绕组100提供第一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压、第三驱动电压、第四驱动电压和第五驱动电压,同理,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还可以输出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中性点电压,或者输出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参照图1,相对应地,第一驱动电路110的三个输出端A1、B1和C1分别连接三相绕组100的第六引脚M6、第五引脚M5和第四引脚M4,第二驱动电路130的三个输出端A2、B2和C2分别连接三相绕组100的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示例性地,可以采用SPWM作为驱动第一驱动电路110的驱动信号,可以有效减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谐波分量,改善输出波形,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0输出正弦波交流信号,即可以向三相绕组100提供第一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同理)。而采用SPWM作为驱动第一驱动电路110的驱动信号时,当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时,其中性点电压为零电压,相对应地,第二驱动电路130的三个输出端A2、B2和C2可以调节为50%占空比的PWM输出,即可为三相绕组100提供星形连接的中性点电压。另外,第二驱动电路130输出三角形的三相电压,即第二驱动电路130的输出端A2与第一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端C1输出相同的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的输出端B2与第一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端A1输出相同的电压、第二驱动电路130的输出端C2与第一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端B1输出相同的电压(第一驱动110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压、第三驱动电压、第四驱动电压和第五驱动电压可以根据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而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40包括交流电源143和用于将交流电源143转换成直流输出的整流组件144,交流电源143连接整流组件144,整流组件144分别连接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通过设置整流组件144,可以将交流电源143转换成直流输出,以适配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的输入信号需求。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电源组141和第二电源组142均可以分别包括交流电源143和用于将交流电源143转换成直流输出的整流组件144。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电路110、开关组件120、第二驱动电路130、降压电路150和升压电路160的控制可以利用控制器实现,例如利用单片机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该线路板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电路。因此,上述线路板通过设置开关组件120,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运行频率切换三相绕组100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150和第二供电电路160,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再分别在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100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线路板以及压缩机,压缩机采用永磁电机驱动,上述线路板用于控制该永磁电机的运转模式。上述空调器通过设置开关组件120,能够实现根据电机不同的运行频率切换三相绕组100的连接方式,提升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置第一供电电路150和第二供电电路160,能够分别为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30再分别在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时向三相绕组100提供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均可以得到适合的驱动电压,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连接方式均能高效运行。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三相绕组的开绕组电机,每相所述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每相所述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和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闭合,第二开关组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为星形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断开,第二开关组闭合,所述三相绕组切换为三角形连接;
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星形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一驱动电压或者向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二驱动电压;
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三驱动电压;
第一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第二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提供第二供电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降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和第二供电电路共地且共母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均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为开绕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还用于向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四驱动电压,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用于向开绕组连接状态下的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五驱动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相绕组在所述星形连接和所述三角形连接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六驱动电压,所述第六驱动电压用于使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状态下的中性点电压,或者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相绕组在所述三角形连接和所述开绕组连接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为所述三相绕组提供第七驱动电压,所述第七驱动电压用于使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的切换过程中保持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驱动电压为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三相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所述三相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包括第一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二相绕组包括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所述第三相绕组包括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包括所述第四引脚、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四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六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所述降压斩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续流元件、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依次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续流元件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容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反并联在所述第一开关管上。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电路为升压斩波电路或者图腾柱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斩波电路包括第二续流元件、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第二电容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续流元件依次串联后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电感、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续流元件、所述第二电容和参考地依次串联,所述第四二极管反并联在所述第四开关管上。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组,所述第一电源组连接所述降压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组,所述第二电源组连接所述升压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上反并联有第五二极管。
19.一种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2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路板。
CN202020571598.0U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630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598.0U CN211630106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598.0U CN211630106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0106U true CN211630106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1598.0U Active CN211630106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0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0036B2 (en) Power electronic module pre-charge system and method
CN107785987B (zh)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CN103684202A (zh) 集成驱动及充放电功能的电机控制器
WO2005086335B1 (en) Variable speed drive for multiple loads
CN101355320A (zh) 直流-交流升压转换器系统的电压链路控制
CN111355416A (zh)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03227610A (zh) 电机控制电路和汽车
CN110289771A (zh) 家电设备及其电压调节电路
CN111355415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WO2022142310A1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1355421B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1355420B (zh)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2297894A (zh) 一种宽范围输出的集成车载充电机
CN211630106U (zh)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2224056B (zh)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
US20230253877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dc-dc multiplexing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13817625U (zh)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N211791346U (zh) 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N211630105U (zh)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1355417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2224060B (zh)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CN111355423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4696668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1478641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211630107U (zh)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