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6236U - 一种传热铜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热铜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6236U
CN211626236U CN202020115117.5U CN202020115117U CN211626236U CN 211626236 U CN211626236 U CN 211626236U CN 202020115117 U CN202020115117 U CN 202020115117U CN 211626236 U CN211626236 U CN 211626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copper pipe
rotating shaft
transfer copper
pip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51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晓水
李志清
朱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ngtong Longchang Precision Copper Pi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gtong Longchang Precision Copper Pi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gtong Longchang Precision Copper Pi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gtong Longchang Precision Copper Pi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51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6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6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62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热铜管,涉及传热管技术领域,包括传热铜管本体,传热铜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齿肋,任意相邻两个齿肋之间设置有齿槽;传热铜管本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传热板,两块传热板与传热铜管本体之间均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多个第三转动轴;电机的通过皮带与第一转动轴相连,第一转动轴、多个第三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相互间通过皮带相连;通过在传热铜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呈螺旋分布的齿肋,增大了介质与传热铜管本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传热铜管的传热效率;通过电机带动位于传热铜管两侧的转动轴上的扇叶均转动,增强传热铜管本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传热铜管本体的传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传热铜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热铜管。
背景技术
空调如今几乎是居民必备的一款家用电器。冷凝器是空调内的一个重要组件,由于铜的导热性能好,活跃度低,不会与管内的气液体发生化学反应,现有的空调内常采用铜管制成的光管用于热交换的,但现有的铜管热交换效率低,导致传热效果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热铜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呈螺旋分布的齿肋,增大了介质与传热铜管本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传热铜管的传热效率;同时通过电机带动位于传热铜管两侧的第一转动轴、多个第三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的扇叶均转动,增强传热铜管本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传热铜管本体的传热性。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热铜管,包括传热铜管本体;
所述传热铜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呈螺旋形分布的齿肋,所述齿肋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齿肋之间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径向的截面为V形,且所述齿槽V形的两边平滑连接;
所述传热铜管本体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传热板,两块所述传热板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之间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包括位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最左侧的第一转动轴、位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最右侧的第二转动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的多个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水平轴向分布,所述第一转动轴、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座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的外表面、所述传热板靠近所述传热铜管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相连,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通过第三皮带相连,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第四皮带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相连;
所述第一转动轴、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均固定设置有扇叶。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齿肋的齿高为H,且0.7mm≤H≤0.9mm。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齿肋的螺旋角为α,且40°≤α≤45°。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齿肋靠近所述传热铜管本体轴线的齿顶角为β,且25°≤β≤32°。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围设有防锈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传热铜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呈螺旋分布的齿肋,增大了介质与传热铜管本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传热铜管的传热效率;同时通过电机带动位于传热铜管两侧的第一转动轴、多个第三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的扇叶均转动,增强传热铜管本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传热铜管本体的传热性;
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多个第三转动轴通过一个电机实现联动,无需设置多个电机,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传热铜管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热铜管本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注:1-传热铜管本体;10-齿肋;11-齿槽;12-防锈层;2-传热板;3-转动轴;30-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2-第三转动轴;4-安装座;5-电机;60-第一皮带;61-第二皮带;62-第三皮带;63-第四皮带;7-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热铜管,包括传热铜管本体1,传热铜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呈螺旋形分布的齿肋10,齿肋10沿传热铜管本体1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任意相邻两个齿肋10之间设置有齿槽11,齿槽11沿传热铜管本体1径向的截面为V形,且齿槽11V形的两边平滑连接;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传热板2,两块传热板2与传热铜管本体1之间均设置有转动轴3,转动轴3包括位于传热铜管本体1最左侧的第一转动轴30、位于传热铜管本体1最右侧的第二转动轴31以及位于第一转动轴30与第二转动轴31之间的多个第三转动轴32,第一转动轴30、多个第三转动轴32以及第二转动轴31沿传热铜管本体1水平轴向分布,第一转动轴30、多个第三转动轴32以及第二转动轴31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座4与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传热板2靠近传热铜管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位于第一转动轴30远离第三转动轴3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60与第一转动轴30的一端相连,第一转动轴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61与第一转动轴30相邻的第三转动轴32相连,两个相邻的第三转动轴32通过第三皮带62相连,第二转动轴31通过第四皮带63与第二转动轴31相邻的第三转动轴32相连;第一转动轴30、多个第三转动轴32以及第二转动轴31上均固定设置有扇叶7。
介质通入传热铜管本体1,由于传热铜管本体1内壁上设置有呈螺旋分布的齿肋10,增大了介质与传热铜管本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增加了换热面积,提升传热效率;同时通过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第一转动轴30转动,第一转动轴30的转动带动多个第三转动轴32以及第二转动轴31联动,使得第一转动轴30、多个第三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1上的扇叶7均转动,增强传热铜管本体1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增强传热铜管本体1的传热性。
同时相邻的两个齿肋10之间设置沿传热铜管本体1径向截面为V型的齿槽11,且齿槽11的V形的两边平滑连接,使得齿肋10分布更加紧密。
在本实施例中,齿肋10的齿高为H,且0.7mm≤H≤0.9mm,齿肋10的螺旋角为α,且40°≤α≤45°;齿肋10靠近传热铜管本体1轴线的齿顶角为β,且25°≤β≤32°。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齿形变瘦变高,进而加大换热表面积,加大螺旋角,既能提高管刚度,又能增加介质在管内螺旋状流动,减薄导热管本体的底壁,加快导热。
在本实施例中,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围设有防锈层12。设置防锈层避免铜管传热铜管本体的外表面由于生锈而而影响传热铜管的传热性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仅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传热铜管,包括传热铜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呈螺旋形分布的齿肋(10),所述齿肋(10)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齿肋(10)之间设置有齿槽(11),所述齿槽(11)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径向的截面为V形,且所述齿槽(11)V形的两边平滑连接;
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传热板(2),两块所述传热板(2)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之间均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包括位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最左侧的第一转动轴(30)、位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最右侧的第二转动轴(3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0)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1)之间的多个第三转动轴(32),所述第一转动轴(30)、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32)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31)沿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水平轴向分布,所述第一转动轴(30)、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32)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31)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座(4)与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传热板(2)靠近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0)远离所述第三转动轴(3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60)与所述第一转动轴(3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61)与所述第一转动轴(30)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32)相连,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32)通过第三皮带(62)相连,所述第二转动轴(31)通过第四皮带(63)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1)相邻的所述第三转动轴(32)相连;
所述第一转动轴(30)、多个所述第三转动轴(32)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轴(31)上均固定设置有扇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铜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肋(10)的齿高为H,且0.7mm≤H≤0.9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铜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肋(10)的螺旋角为α,且40°≤α≤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铜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肋(10)靠近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轴线的齿顶角为β,且25°≤β≤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铜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铜管本体(1)的外表面围设有防锈层(12)。
CN202020115117.5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传热铜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26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5117.5U CN21162623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传热铜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5117.5U CN21162623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传热铜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6236U true CN211626236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9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51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2623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传热铜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6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1407B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
CN201925177U (zh) 一种带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潜水贯流泵
CN211626236U (zh) 一种传热铜管
CN207975251U (zh) 一种挡油环
CN201724582U (zh) 螺旋热交换器
CN114508853A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CN110566456B (zh) 一种无油螺杆风机
CN201199141Y (zh) 一种散热片
CN111328232B (zh) 一种软件开发用自体旋转式散热服务器
CN200979169Y (zh) 高效冷却滚筒式冷渣器
CN219809983U (zh) 一种具有倾斜翅片结构的空调换热器
CN218526172U (zh) 具有双重散热的直线电机
CN215766597U (zh) 一种辅助内循环蓄能水热交换器
CN212564233U (zh) 一种具有降温散热装置的减速机
CN210321327U (zh) 一种抗腐蚀性热交换器
CN220234357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电机机壳
CN21953052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油冷机
CN201503234U (zh) 外椭圆内槽肋新型高效节能散热钢管
CN2413258Y (zh) 一种扰流传热管
CN219888294U (zh) 一种炉用耐高温风机
CN218177494U (zh) 一种高效后倾叶型轴冷却装置
CN220797898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电机
CN219351432U (zh) 一种电机的水冷循环装置
CN217877283U (zh) 一种内螺纹型高齿翅片铜管
CN220955935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机体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