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1949U -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1949U
CN211621949U CN201921988971.6U CN201921988971U CN211621949U CN 211621949 U CN211621949 U CN 211621949U CN 201921988971 U CN201921988971 U CN 201921988971U CN 211621949 U CN211621949 U CN 211621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ole
casting
sleeve
assembl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89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洋
鲍余
周方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889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1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1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1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结构包括底座、隔震支座、螺纹通孔、基座、浇铸槽、第一浇铸孔和套筒,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含有底座和套筒两部分,使用时将套筒嵌入需要连接的构件下方,钢筋贯穿钢筋通孔,压迫夹紧臂,使夹紧臂转动,将钢筋夹紧于通孔内部,在将钢筋与底座对接时,将套筒内壁与基座外壁对齐,即可将钢筋与底座上浇铸槽对齐,降低了对接过程中吊装的精度要求,解决了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高,吊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导致钢筋与底座之间对接困难,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现有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通常为底座型连接机构,通过钢筋伸入底座内,再进行浇铸的方法,使构件固定于底座之上,完成构件之间的连接,由于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高,吊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导致钢筋与底座之间对接困难,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以解决现有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高,吊装难度大,导致钢筋与底座之间对接困难,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包括底座、基座、浇铸槽、第一浇铸孔和套筒,所述底座上端边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下方设有隔震支座,且底座与隔震支座上端边缘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基座设于底座上方中央,且基座与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浇铸槽开设于基座内部,所述第一浇铸孔贯穿基座中部与浇铸槽相连通,所述套筒设于底座上方,且基座外壁与筒帽内壁紧贴,所述套筒由套筒基板、筒帽、钢筋通孔、第二浇铸孔、第三浇铸孔、夹紧机构和第二螺纹孔组成,所述套筒基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套筒基板位于筒帽下方,且套筒基板与筒帽为一体结构,所述筒帽内部开设有钢筋通孔,且夹紧机构设于钢筋通孔内侧,所述第二浇铸孔位于筒帽左侧,所述第三浇铸孔垂直设于第二浇铸孔下方,所述第二浇铸孔和第三浇铸孔均贯穿于筒帽左侧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由支点转轴、夹紧臂、橡胶防滑套、伸缩杆、弹簧、滚珠和滚珠槽组成,所述支点转轴固定于钢筋通孔内壁,且夹紧臂与支点转轴转动配合,所述橡胶防滑套分别固定于夹紧臂上下两端,所述伸缩杆前后两端分别与夹紧臂和钢筋通孔内壁相固定,且弹簧设于伸缩杆外侧,所述滚珠槽设于钢筋通孔内侧,且滚珠槽内设有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支座由上钢板、下钢板、钢板橡胶叠合层和铅芯组成,所述上钢板下端面与钢板橡胶叠合层和铅芯相固定,所述铅芯位于钢板橡胶叠合层内部,且铅芯贯穿钢板橡胶叠合层与下钢板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筒帽为内部镂空结构,且筒帽穿透套筒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第一螺纹孔与套筒基板上第二螺纹孔结构相同,且沿底座与套筒基板接触面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浇铸孔与第一浇铸孔结构相同,且第三浇铸孔与第一浇铸孔处于同一圆心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臂为V型,且夹紧臂最大转动角度30度。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通孔内侧均设有两个夹紧机构,且两个夹紧机构沿钢筋通孔轴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浇铸槽共设有7个,且七个浇铸槽之间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45号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支座为橡胶型隔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通过在底座和连接构件之间设置了套筒,将套筒嵌入需要连接的构件下方,钢筋贯穿钢筋通孔,压迫夹紧臂,使夹紧臂转动,将钢筋夹紧于通孔内部,在将钢筋与底座对接时,将套筒内壁与基座外壁对齐,即可将钢筋与底座上浇铸槽对齐,降低了对接过程中吊装的精度要求,解决了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高,吊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导致钢筋与底座之间对接困难,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震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隔震支座-2、螺纹通孔-3、基座-4、浇铸槽-5、第一浇铸孔-6、套筒-7、钢板-201、下钢板-202、钢板橡胶叠合层-203、铅芯-204、套筒基板-701、筒帽-702、钢筋通孔-703、第二浇铸孔-704、第三浇铸孔-705、夹紧机构-706、第二螺纹孔-707、支点转轴-7061、夹紧臂-7062、橡胶防滑套-7063、伸缩杆-7064、弹簧-7065、滚珠-7066、滚珠槽-706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包括底座1、基座4、浇铸槽5、第一浇铸孔6和套筒7,底座1上端边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底座1下方设有隔震支座23,且底座1与隔震支座2上端边缘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基座4设于底座1上方中央,且基座4与底座1为一体结构,浇铸槽5开设于基座4内部,第一浇铸孔6贯穿基座4中部与浇铸槽5相连通,套筒7设于底座1上方,且基座4外壁与筒帽702内壁紧贴,套筒7由套筒基板701、筒帽702、钢筋通孔703、第二浇铸孔704、第三浇铸孔705、夹紧机构706和第二螺纹孔707组成,套筒基板70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707,套筒基板701位于筒帽702下方,且套筒基板701与筒帽702为一体结构,筒帽702内部开设有钢筋通孔703,且夹紧机构706设于钢筋通孔703内侧,第二浇铸孔704位于筒帽702左侧,第三浇铸孔705垂直设于第二浇铸孔704下方,第二浇铸孔704和第三浇铸孔705均贯穿于筒帽702左侧内壁。
其中,所述夹紧机构706由支点转轴7061、夹紧臂7062、橡胶防滑套7063、伸缩杆7064、弹簧7065、滚珠7066和滚珠槽7067组成,所述支点转轴7061固定于钢筋通孔703内壁,且夹紧臂7062与支点转轴7061转动配合,所述橡胶防滑套7063分别固定于夹紧臂7062上下两端,所述伸缩杆7064前后两端分别与夹紧臂7062和钢筋通孔703内壁相固定,且弹簧7065设于伸缩杆7064外侧,所述滚珠槽7067设于钢筋通孔703内侧,且滚珠槽7067内设有滚珠7066,以便于将钢筋更好的固定于钢筋通孔703内部。
其中,所述隔震支座2由上钢板201、下钢板202、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和铅芯204组成,所述上钢板201下端面与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和铅芯204相固定,所述铅芯204位于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内部,且铅芯204贯穿钢板橡胶叠合层203与下钢板202相固定,减震支座2使构件与地面形成软连接,避免了与地面的刚性碰撞,大大增强建筑抗震性。
其中,所述筒帽702为内部镂空结构,且筒帽702穿透套筒基板701。
其中,所述底座1上第一螺纹孔3与套筒基板701上第二螺纹孔707结构相同,且沿底座1与套筒基板701接触面对称分布,方便将底座1与套筒基板701更好的固定。
其中,所述第三浇铸孔705与第一浇铸孔6结构相同,且第三浇铸孔705与第一浇铸孔6处于同一圆心轴上,利于后期浇铸作业的顺利进行。
其中,所述夹紧臂7062为V型,且夹紧臂最大转动角度30度,适配不同型号的钢筋都能更好的固定于钢筋通孔703内部。
其中,所述钢筋通孔703内侧均设有两个夹紧机构706,且两个夹紧机构706沿钢筋通孔703轴心对称分布。
其中,所述浇铸槽5共设有7个,且七个浇铸槽5之间相互贯通,利于后期浇铸作业的顺利进行。
其中,所述套筒7为45号钢材质。
其中,所述隔震支座2为橡胶型隔震支座。
本专利所述的隔震支座2为橡胶型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例如叠层橡胶支座(或称隔震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等),它是一种水平刚度较小而竖向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可承受大的水平变形,可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抗震技术来源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将底座1通过螺柱固定于需要连接构件的位置上,同时将套筒7嵌于需要连接的构件下方,使钢筋穿过钢筋通孔703,钢筋压迫钢筋通孔703内部夹紧臂7062,使夹紧臂7062下端受力,压迫弹簧7065,由于夹紧臂7062与支点转轴7061为转动连接,使夹紧臂7062转动,使夹紧臂7062上端向右运动接触钢筋表面,同时夹紧臂7062上下两端的橡胶防滑套7063发挥作用,使夹紧机构706将钢筋夹紧于通孔内部,用重型吊机将构件吊起,进行吊装对接作业,在钢筋与底座1对接时,由于钢筋通孔703内侧有夹紧机构706,使钢筋相对固定,与底座1内部浇铸槽位置相对应,施工人员只需将筒帽702内壁与基座4外壁对齐,将构件缓缓下降,直至筒帽基板701与底板1相接触,用双头螺柱将筒帽基板701与底板1相固定即可完成底座与钢筋的对接作业,在完成对接后,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浇铸,将浇铸机喷嘴塞进第三浇铸孔705,混凝土沿第二浇铸孔705和第一浇铸孔6流入浇铸槽5,将上方构件的钢筋与底座1相浇铸固定,待混凝土从第三浇铸孔溢出时,停止浇铸,将浇铸机喷嘴移除,将第二浇铸孔和第三浇筑孔堵塞,完成底座与构件的连接,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量首先冲击隔震支座2,隔震支座2内的钢板橡胶叠合层203作为缓冲层,利用橡胶的弹性,缓冲地震产生的能量,同时内部铅芯204作为耗能体,将冲击能量大量消耗,以减少地震对建筑主体的冲击,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包括底座(1)、基座(4)、浇铸槽(5)和第一浇铸孔(6),所述底座(1)上端边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隔震支座(2),且底座(1)与隔震支座(2)上端边缘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所述基座(4)设于底座(1)上方中央,且基座(4)与底座(1)为一体结构,所述浇铸槽(5)开设于基座(4)内部,所述第一浇铸孔(6)贯穿基座(4)中部与浇铸槽(5)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7),所述套筒(7)设于底座(1)上方,且基座(4)外壁与筒帽(702)内壁紧贴,所述套筒(7)由套筒基板(701)、筒帽(702)、钢筋通孔(703)、第二浇铸孔(704)、第三浇铸孔(705)、夹紧机构(706)和第二螺纹孔(707)组成,所述套筒基板(70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707),所述套筒基板(701)位于筒帽(702)下方,且套筒基板(701)与筒帽(702)为一体结构,所述筒帽(702)内部开设有钢筋通孔(703),且夹紧机构(706)设于钢筋通孔(703)内侧,所述第二浇铸孔(704)位于筒帽(702)左侧,所述第三浇铸孔(705)垂直设于第二浇铸孔(704)下方,所述第二浇铸孔(704)和第三浇铸孔(705)均贯穿于筒帽(702)左侧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706)由支点转轴(7061)、夹紧臂(7062)、橡胶防滑套(7063)、伸缩杆(7064)、弹簧(7065)、滚珠(7066)和滚珠槽(7067)组成,所述支点转轴(7061)固定于钢筋通孔(703)内壁,且夹紧臂(7062)与支点转轴(7061)转动配合,所述橡胶防滑套(7063)分别固定于夹紧臂(7062)上下两端,所述伸缩杆(7064)前后两端分别与夹紧臂(7062)和钢筋通孔(703)内壁相固定,且弹簧(7065)设于伸缩杆(7064)外侧,所述滚珠槽(7067)设于钢筋通孔(703)内侧,且滚珠槽(7067)内设有滚珠(70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2)由上钢板(201)、下钢板(202)、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和铅芯(204)组成,所述上钢板(201)下端面与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和铅芯(204)相固定,所述铅芯(204)位于钢板橡胶叠合层(203)内部,且铅芯(204)贯穿钢板橡胶叠合层(203)与下钢板(202)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帽(702)为内部镂空结构,且筒帽(702)穿透套筒基板(7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第一螺纹孔(3)与套筒基板(701)上第二螺纹孔(707)结构相同,且沿底座(1)与套筒基板(701)接触面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浇铸孔(705)与第一浇铸孔(6)结构相同,且第三浇铸孔(705)与第一浇铸孔(6)处于同一圆心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臂(7062)为V型,且夹紧臂最大转动角度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通孔(703)内侧均设有两个夹紧机构(706),且两个夹紧机构(706)沿钢筋通孔(703)轴心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槽(5)共设有7个,且七个浇铸槽(5)之间相互贯通。
CN201921988971.6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21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8971.6U CN211621949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8971.6U CN211621949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1949U true CN211621949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897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21949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1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3895U (zh) 一种装配建筑用墙板临时支撑架
CN201214768Y (zh) 穿墩柱式盖梁模板支承座
CN211621949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CN205742635U (zh) 一种高稳定性并且容易拆卸安装的玻璃墙体底座
CN212104082U (zh) 静力压桩装置
CN219491821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设备
CN204940107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支座
CN211735117U (zh) 隔震支座更换孔位偏位装置
CN211396541U (zh) 一种建筑支架用抗震加固结构
CN21023855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CN211364638U (zh) 一种农业水利涵管装卸运输架
CN212478633U (zh) 一种碳纤维加固高强度pvc收边条
CN216692797U (zh) 一种防滑耐磨的高碳钢支架
CN109098111B (zh) 一种立柱式标识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5562275U (zh) 一种电杆检测平台
CN216109002U (zh) 一种钢管桩与桁架的连接结构
CN217516565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柔性附着装置
CN213296665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
CN214576727U (zh) 一种旋挖钻用上动臂
CN218493014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土木工程施工用支架
CN214993755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空心桩
CN215119976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镀锌桥架
CN210000488U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踏板
CN217355887U (zh) 一种电气设备抗震支架
CN213710340U (zh) 一种拼接牢固的建筑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