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8044U -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8044U
CN211618044U CN201922107726.6U CN201922107726U CN211618044U CN 211618044 U CN211618044 U CN 211618044U CN 201922107726 U CN201922107726 U CN 201922107726U CN 211618044 U CN211618044 U CN 21161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sightseeing
mounting
pressure
moun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7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琪
吴昊
李华
陈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7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8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其包括全透明的观光舱,用于安装观光舱的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及装载观光舱的浮体,其通过连接安装结构上的上安装框与下安装框的配合,对透明设置的观光舱形的舱体成环形的包覆固定,将观光舱的舱体固定安装在浮体上形成一种用于水下观光的半潜式观光艇,实现观光舱的安全、快速、有效的安装连接的同时,可以获得最大的观光视野。

Description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背景技术
水下旅游观光是新兴的一种旅游体验模式,可以满足游客对水下景观的好奇,现有的水下观光项目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潜水项目,人们通过专业的训练后,可以通过穿戴潜水设备进行水下观光,但这一类前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培训,第二类是全潜式观光艇,类似潜水艇,整个观光艇全部潜入水中,旅客在艇内观赏水下景观,但是这一类的全潜式观光艇多用于大型的多人观光项目,设备成本费用及后期的养护费用极高,第三类就是半潜式观光艇,这一类上部为浮体,下部为观察舱,浮体在水面上航行带动水下的观察舱进行移动,使观察舱内的游客观赏水下景观,这一类的半潜式观光艇的造价及维护成本远小于全潜式观光艇,并且其适用的水域范围远大于全潜式观光艇。
专利号为CN201510150781.7(以下称对比文件一)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小型半潜式电动观光游艇,其具体公开了包括浮艇,浮艇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水下吊舱,水下吊舱的结构为:包括吊舱壳体,所述吊舱壳体内部前端安装有第二驾驶台和第二驾驶座椅,位于第二驾驶座椅的后端还安装多个观光座椅;吊舱壳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面玻璃,前后端分别安装有前面玻璃和后面玻璃。
虽然,上述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半潜式观光艇的具体结构,但其水下吊舱为吊舱壳体配合安装玻璃的方式组装形成的,其存在:一、其仅有安装玻璃的位置可供旅客观赏,观赏区域小,二、水下吊舱与浮体之间无法实现快速的拼接安装,无法满足现有浮体改装成半潜式观光艇的需求。
专利号为CN201811570231.0(以下称对比文件二)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水下旅游观光艇,其具体公开了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浮体,所述安装架的后端固定安装设备仓,所述设备仓的两侧与浮体固定安装,且浮体和设备仓的上端表面外围设置护栏杆,所述浮体的后端下部设置推进器,所述推进器通过船载控制系统与锂电池连接,所述锂电池固定放置在设备仓内部,所述安装架中间位置设置圆形安装孔,所述安装架的圆形安装孔内部配合安装观察仓,所述安装仓为透明的圆筒形结构,本半潜式水下旅游观光艇在浮体下方设置可旋转的观察仓,能够相对与浮体自由旋转,且在观察仓后方设置涡轮泵作为动力设备,能够有效提升航行速度,且使推进力分布均匀,保证航行的平稳性。
上述专利,虽然公开了透明的圆筒形的观察舱,但其观察舱仅通过顶部的顶部安装罩与浮体进行连接,并未进行任何的连接加固,在水下,观察舱受到的浮力集中作用于观察舱与浮体的连接位置上,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其通过连接安装结构上的上安装框与下安装框的配合,对透明设置的观光舱形的舱体成环形的包覆固定,将观光舱的舱体固定安装在浮体上,实现观光舱的安全、快速、有效的安装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组的压梁、位于该压梁正下方的连接安装框架机构及位于所述压梁上方且沿该压梁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连接件,所述压梁上设置有两组承压机构,该承压机构沿所述压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上设置有与观光舱外壁呈仿形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该观光舱的安装空间,所述连接件的下部与所述压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承压机构包括:
承压块,所述承压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梁上;以及
承压杆,所述承压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承压块上,其竖直向上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其连接且呈框型设置的配重支架,该配重支架水平设置,其包括沿所述压梁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呈对称设置的配重辊。
作为改进,沿所述配重辊的长度方向,所述压梁及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压梁之间设置有对称的挡板,该挡板与对应的所述压梁固定连接,且两组挡板之间形成供观光舱上的出入管道穿过的安装孔。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包括:
上安装框,所述上安装框与观光舱的上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与所述压梁固定连接;以及
下安装框,所述下安装框与观光舱的下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至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上安装框及所述下安装框包覆观光舱的一侧为凹槽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凹槽内正对观光舱的部位设置有与该凹槽呈仿形设置的弹性垫。
作为改进,两组所述压梁之间设置有对称的挡板,该挡板与对应的所述压梁固定连接,且两组挡板之间形成供观光舱上的出入管道穿过的安装孔。
一种观光舱,包括透明设置的舱体,该舱体顶部连通设置的进出管道,该进出管道内设置有供攀爬的扶梯,所述舱体的外壁上安装设置有上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所述舱体与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配合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筋,所述舱体内壁上正对所述加强筋位置处,向内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环。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为分体设置,其包括中部呈筒状设置的舱体体及位于该舱体体轴向两侧的观察舱体,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舱体体及所述观察舱体的连接位置处。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的内壁的底部上设置有向内凸设的安装块,该安装块沿所述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且该安装块上凹陷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底板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加强环上。
作为改进,所述舱体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安装扶手的凸块,其中,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加强环上。
作为改进,包括至少一组进出气管组,该进出气管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舱体顶部的进气管道及水平设置于所述进出管道上设置有的出气管道。
一种观光艇,包括浮体,该浮体的上部设置有平台,且该浮体下部设置有连接支架,还包括至少一组上述的一种观光舱,该观光舱通过所述连接件及所述承压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进出管道的顶部的舱口设置于所述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安装框与下安装框的配合,对观光舱形成环形的包覆固定,仅在包覆位置,存在框架结构阻挡视野,在保证连接强度及观光舱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配合观光舱本身透明设置的特性,在同等的体积下其观赏视野较现有的大多数的半潜式水下观光艇的观赏视野宽广很多,可以容纳更多的游客同时进行观赏,空间利用率更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框架机构配合连接件的使用,可以实现观光舱与任意浮体的快速配合安装与快速拆卸检修,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现有的浮体进行改造,通过安装连接结构将观光舱快速安装于现有的浮体上,使之作为半潜式观光艇使用,较现有的半潜式电动观光游艇安装拆卸更加方便、用途更广;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梁上设置两组承压机构,利用承压机构对压梁进行支撑,抵消观光舱受到的浮力作用于压梁上产生的变形力,避免压梁变形破坏,同时对上安装框进行限位支撑,使上安装框在安全使用的范围内,保证观光舱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强度;
(4)本实用新型在通过上安装框、下安装框与观光舱相配合固定的位置处设置弹性垫,利用弹性垫对有机玻璃观光舱与金属设置的上安装框、下安装框之间的应力集中处进行缓解,降低该处集中应力的大小,避免集中应力值超过观光舱的屈服强度,提升观光舱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观光舱的透明舱体上设置加强筋及加强环强化腔体的强度,降低舱体上应力集中位置处的应力值大小的同时,使安装框架机构可以通过对加强筋的包覆实现对观光舱安全、快速及有效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观赏范围广、安装连接强度高、拆装检修便捷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半潜式观光艇制造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梁应力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加承压机构后压梁应力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安装框架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增加承压机构后压梁变形云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应力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安装框应力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安装框变形云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对比文件二连接安装方式的观光舱应力云图;
图14为对比文件二连接安装方式的观光舱变形云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未加加强筋前应力云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上半部变形云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下半部变形云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在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舱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观察舱内温度的容积成像;
图25为本实用新型观察舱内气体流动的流线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增加导流扇叶的观光舱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艇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浮体上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浮体上浮筒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观光艇安装多个观光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组的压梁10、位于该压梁10正下方的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及位于所述压梁10上方且沿该压梁10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连接件12,所述压梁10上设置有两组承压机构13,该承压机构13沿所述压梁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上设置有与观光舱外壁呈仿形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该观光舱的安装空间14,所述连接件12的下部与所述压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承压机构13包括:
承压块131,所述承压块131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梁10上;以及
承压杆132,所述承压杆13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承压块131上,其竖直向上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连接且呈框型设置的配重支架15,该配重支架15水平设置,其包括沿所述压梁10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呈对称设置的配重辊151。
更进一步优选的,沿所述配重辊151的长度方向,所述压梁10及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均设置有两组。
需要说明的是,压梁10下方的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用于安装透明的观光舱,而压梁10上方的连接件12则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的方式与浮体(例如船体、艇体等)安装连接,组装形成半潜式观光艇,而配重支架15一方面在观光舱潜入水中时,作为配重体使用,另一方面在观光舱陆地运输过程中,作用支撑架使用。
此外,本申请的压梁10与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的数量优选为两组,其规格为100×50×8mm的方形管,其平衡的设置于配重支架15的长度方向两侧,而底部的配重支架15上的配重辊151也平行的设置于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的两侧,使观光舱在安装时各方面尽可能平衡。
其中,压梁10与连接件12之间也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的方式安装连接,并且通过对工况分析,当观光舱在水中空载时,压梁10受力最大,即承受观光舱的浮力作用(约5.4t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通过对压梁10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如图3的压梁应力云图所示,发现压梁10受到的应力集中在压梁10长度方向的中侧位置处及压梁10两侧与连接件12连接位置处,其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大小达到230.6MPa,已经十分接近压梁10选用材料Q345的屈服强度345MPa,因此,申请人通过在压梁10应力集中位置处设置承压机构13对压梁10进行加强,加强后的压梁10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后,如图4增加承压机构后压梁应力云图所示,通过承压机构13的加强后,压梁10的应力集中于处,其最大应力值为MPa,远小于压梁10设计的屈服强度,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进一步说明的是,压梁10优选材质是Q345,其规格优选为100×50×8mm的矩形管,承压块131与压梁1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承压杆132与承压块131及浮体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通过旋转调节承压杆132,可以用于调节压梁10固定观光舱的预紧压力。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包括:
上安装框111,所述上安装框111与观光舱的上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与所述压梁10固定连接;以及
下安装框112,所述下安装框112与观光舱的下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至与所述连接件1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框111及所述下安装框112包覆观光舱的一侧为凹槽110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0内正对观光舱的部位设置有与该凹槽110呈仿形设置的弹性垫11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结构优选为上下箍紧观光舱的安装方式,对观光舱进行固定安装,其中,上安装框111箍紧观光舱的上半部,下安装框112箍紧观光舱的下半部,上安装框111及下安装框112的规格尺寸为60mm*10mm的方形板。
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加强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与观光舱之间的连接安装强度,上安装框111及下安装框112面对所述观光舱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10,利用凹槽110配合设置在观光舱上的加强筋对观光舱进行安装连接,如图7观光舱应力云图所示,观光舱在水下使用时,观光舱受到水下压力及浮力的作用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蠕变,这也就导致上安装框111及下安装框112与观光舱安装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而这部分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达到13.09MPa,通过在凹槽110内设置弹性垫114可以得到缓解,缓解后的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大小为MPa。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上安装框111在观光舱位于水中时,会受到观光舱的浮力作用(约5.4t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通过对上安装框111进行仿真分析,如图4、6的上安装框应力云图及变形云图所示,上安装框111最大形变仅为0.74mm,可见对于舱体的固定作用良好;应力最大处位于上安装框111与压梁10延伸相接处,最大应力为118.21MPa,远小于其材料Q345的屈服强度,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上安装框11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满足使用要求,此外,通过仿真测试,检测出上安装框111的夹角大小与舱体21上应力最大处的应力大小关系如下表:
Figure BDA0002296774450000081
Figure BDA0002296774450000091
由上表各项数据可知,上安装框111的夹角大小与舱体21的上应力最大处的应力大小成反比设置,因此在上安装框111的夹角越大时,舱体21上的应力最大处的应力越小,而本实用新型的上安装框111的夹角优选为120°。
而在加强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与观光舱及浮体进行组装时,加强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中的下安装框112受力最大,对下安装框112进行仿真分析,分析过程中施加于下安装框112上的力包括浮体施加31000N的压力,压梁处施加2000N的压力,在下安装框112内表面施加来自于观光舱及乘客的12000N的压力,另外分析中还考虑下安装框112自身重力约36000N,计算结果如图8-9的下安装框的应力云图及变形云图所示,下安装框112应力最大处位于下安装框112与配重支架15的连接支撑处,最大应力为56.35MPa,其余部分应力普遍在10MPa左右,应力大小均小于下安装框112所选用材料Q345的屈服强度,可见整体安全性很高;下安装框112最大变形处位于下安装框112延伸至连接件12位置处,最大形变位移为3.34mm,在可接受范围内。底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配合连接件12及承压机构13的螺纹连接方式,可以实现观光舱快速的与适配的浮体进行安装连接,即客户拥有现有的浮体,只需要进行改装,就可以形成半潜式观光艇,而对比文件一中所提到的小型半潜式电动观光游艇,其观光舱与浮体之间并无法实现快速的拆装连接,而对比文件二中所提到的一种半潜式水下旅游观光艇,其观光舱仅通过顶部安装罩与浮体连接,其安装连接强度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也未经过专业的验证,其安全性及实用性有待考验。
实施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三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所示,两组所述压梁10之间设置有对称的挡板101,该挡板101与对应的所述压梁10固定连接,且两组挡板101之间形成供观光舱上的出入管道穿过的安装孔102。
为了避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与观光舱及浮体之间的安装连接部位裸露在外,影响整体的美观性,本申请通过在压梁10之间设置有对称的挡板101进行遮挡。
实施例四:
如图11至图12所示,一种观光舱,包括透明设置的舱体21,该舱体21顶部连通设置的进出管道22,该进出管道22内设置有供攀爬的扶梯20,所述舱体21的外壁上安装设置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所述舱体21与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配合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筋23,所述舱体21内壁上正对所述加强筋23位置处,向内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环24。
需要说明的是,观光舱的舱体21的材料优选为有机玻璃,其透明特性能更好的提供观赏视野,观光舱的外形为胶囊状,舱体21的规格大小优选为外径1660mm,总长度为3320mm,进出管道22的外径为820mm,舱体21壁厚为20mm,舱体水中部分最深深度2100mm,配重辊151的材质优选采用Q345,直径φ250mm,其与观光舱之间满足关系:ΔV=ΔL舱体·R2舱体·π=ΔL配重辊·R2配重辊·π·2,换言之即舱体长度每增加1m,浮力增加约2.16t,则每个配重辊长度增加约2.79m,或增加直径0.075m。
对比文件二中,公开通过观察舱顶部的顶部安装罩安装在浮体上,本实用新型参照对比文件二中的公开的连接安装方式,以本实用新型的观光舱的结构作为模拟分析对象,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如图13-14所示,应力集中位置处的最大应力已极限接近透明材料的破坏强度,且变形严重,因此采用对比文件二中顶部安装连接的方式并不可取,存在严重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
此外,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吃水最大时舱体底部离水面约为1.8m,在对观光舱进行仿真分析时,在强度计算时舱体21外表面均匀施加1.8m深的静水压力,如图15未加加强筋与加强环前观光舱应力云图所示,在舱体21上未加加强筋与加强环时,舱体21在水下受到应力最大处位于其与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安装连接位置的两侧边缘,最大应力为49.63MPa,而在2016年3月,第33卷第3期的《工程力学》记载的“超大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机玻璃球与不锈钢网壳方案的设计优化分析”的文章中记载,有机玻璃的屈服强度虽然达到50MPa-70MPa,但在较低应力条件下会发生蠕变,当应力不超过5MPa-10MPa时,能长期工作(10-20年),而未加加强筋时,舱体21上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已无法满足有机玻璃材料的这一使用要求。
而在如图7增加加强筋及加强环后观光舱应力云图所示,舱体21应力最大处位于加强筋两侧边缘,最大应力为13.09MPa,远小于未加加强筋之前的数值,且此处应力偏大是因为应力集中导致的,可以通过在舱体21与安装框架机构11配合安装的侧面上加入橡胶垫来缓解应力集中,除应力集中处以外,舱体21整体应力处于5MPa以下,符合使用要求。
此外,如图16至17的观光舱上半部及下半部的屈曲变形云图所示,舱体21最大变形处位于舱体中间圆柱段底部,最大变形位移为1.25mm,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经稳定性仿真结果得到,本实用新型观光舱的屈曲因子约为5.9,而屈曲因子大于1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而本实用新型的观光舱的载荷不超过5.9倍实际使用载荷的情况下,观光舱都不会发生失稳的失效模式,其稳定性足够保证观光舱的长期使用。
并且,通过上述的案子方式进行观光舱的安装连接,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观光舱由有机玻璃制造的,具备透明性的特点,观光舱的观赏视野占到舱体表面积的90%以上,其供观赏的视野远超对比文件一中所提到的小型半潜式电动观光游艇,且其观光舱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远超对比文件二中所提到的一种半潜式水下旅游观光艇。
实施例五: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观光舱的实施例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四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四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8所示,所述舱体21为分体设置,其包括中部呈筒状设置的主舱体211及位于该主舱体211轴向两侧的观察舱体212,所述加强筋23位于所述主舱体211及所述观察舱体212的连接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舱体21通过分体拼接加工时,主舱体211与观察舱体212进行拼接的部位设置加强筋23,加强筋23对观察舱进行加强的同时,也对拼接部位进行加强,避免因拼接位置处强度不足带来的舱体21损坏。
实施例六: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观光舱的实施例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四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六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9至图21所示,所述舱体21的内壁的底部上设置有向内凸设的安装块213,该安装块213沿所述舱体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且该安装块213上凹陷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底板215安装槽215,所述安装块213设置于所述加强环24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舱体21的形状可以为蛋形、胶囊形,由于舱体21优选为胶囊形,舱体21的底部为弧形设置,不便于游客乘坐,需要在舱体21内设置水平的底板215供游客乘坐,因此,在舱体21内直接通过有机玻璃材料凸设安装块213,并在安装块213内开设安装槽215,再通过与安装槽215相适配的支架216,利用支架216将底板215安装在舱体21内,安装时,安装块213上开设有安装槽215的侧壁上穿设通孔,将支架216置入安装槽215内后,通孔内穿入螺纹连接件,利用螺纹连接件将支架216固定在安装槽215内。
进一步说明的是,直接将安装块213设置在加强环24上,可以避免在舱体21内部其他位置设置安装块213,避免舱体21其他部位的壁厚发生变化,避免设置安装块213处出现应力集中。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底板215采用与舱体21相同的有机玻璃材料,可以保证游客脚下的景观的观赏,使观光舱整体的观赏视野达到观光舱自身表面积的60%-99%。
实施例七: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观光舱的实施例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其中与实施例四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七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2所示,所述舱体21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安装扶手216的凸块217,所述凸块217设置于所述加强环24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舱体21内的乘客的安全,在舱体21内设置扶手216,供乘客在观赏水下风景时,可以手握把手,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进一步说明的是,直接将凸块217设置于加强环24上,可以避免在舱体21内部其他位置设置加强环24,避免舱体21其他部位的壁厚发生变化,避免设置加强环24处出现应力集中。
实施例八: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观光舱的实施例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其中与实施例四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八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3所示,包括至少一组进出气管组25,该进出气管组25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舱体21顶部的进气管道251及水平设置于所述进出管道22上设置有的出气管道252。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管道251及出气管道252用于与外部的冷却系统相连通,冷却系统排出的冷却气体从进气管道251进入到舱体21内,冷却后的气体从出气管道252再从新排回到冷却系统内。
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24舱内温度的容积成像所示,冷却系统运营3min后,舱内的整体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大降幅约3℃,由于冷却系统的风管布置是“向下出风,向上回风”,因此短时间内舱内的温度分布呈上高下低的情况。由于热空气的密度相对较低,且回风口位置略高于出风口,因此舱内的温度分布也利于空调风的循环。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25舱内气体流动的流线图所示,舱内气体的流动状态较好,基本形成了从出风口到进风口的完整循环。但后方的流动强于前方,对比图也看出前部的热空气区域也略大于后方,这只要是因为出风口更靠近后方的原因。
此外,如图23所示,观光舱上可以设置两组出气管组25,一组用于与冷却系统相连通,一组用于与换气系统相连通,保证舱体21内的气体的新鲜与温度的适宜。
如图26所示,舱体21上还可以设置导流扇叶19,用于减轻舱体21在水下的阻力。
实施例九:
如图27至30所示,一种观光艇,包括浮体3,该浮体3的上部设置有平台30,且该浮体3下部设置有连接支架31,还包括至少一组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八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观光舱,该观光舱通过所述连接件12及所述承压机构1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31上,所述进出管道22的顶部的舱口222设置于所述平台30上。
需要说明的是,将观光舱通过连接件12及承压机构13连接在浮体3上,形成半潜式观光艇,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观光舱上的进出管道22的舱口222则安装于平台30上,乘客可以通过平台30上的舱口222进入到舱体21内,且舱口222上设置舱盖221。
进一步的说明的是,浮体3还包括安装于平台30下方的提供浮力的浮筒32,浮筒32上安装有推动浮体3前进的推进器33,平台30上还设置有操作台34用于操作浮体3。
如图31所示,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浮体3下方可以均布多个观光舱,用于承载更多的游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的压梁(10)、位于该压梁(10)正下方的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及位于所述压梁(10)上方且沿该压梁(10)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连接件(12),所述压梁(10)上设置有两组承压机构(13),该承压机构(13)沿所述压梁(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上设置有与观光舱外壁呈仿形设置且用于环绕固定该观光舱的安装空间(14),所述连接件(12)的下部与所述压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机构(13)包括:
承压块(131),所述承压块(131)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梁(10)上;以及
承压杆(132),所述承压杆(13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承压块(131)上,其竖直向上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连接且呈框型设置的配重支架(15),该配重支架(15)水平设置,其包括沿所述压梁(10)长度方向上的中线呈对称设置的配重辊(1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配重辊(151)的长度方向,所述压梁(10)及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均设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包括:
上安装框(111),所述上安装框(111)与观光舱的上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与所述压梁(10)固定连接;以及
下安装框(112),所述下安装框(112)与观光舱的下部外壁包覆固定设置,其向上延伸至与所述连接件(12)固定连接;
所述上安装框(111)及所述下安装框(112)包覆观光舱的一侧为凹槽(110)设置,所述凹槽(110)内正对观光舱的部位设置有与该凹槽(110)呈仿形设置的弹性垫(114)。
6.一种观光舱,包括透明设置的舱体(21),该舱体(21)顶部连通设置的进出管道(22),该进出管道(22)内设置有供攀爬的扶梯(20),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的外壁上安装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所述舱体(21)与所述连接安装框架机构(11)配合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筋(23),所述舱体(21)内壁上正对所述加强筋(23)位置处,向内凸起呈环状设置的加强环(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为分体设置,其包括中部呈筒状设置的主舱体(211)及位于该主舱体(211)轴向两侧的观察舱体(212),所述加强筋(23)位于所述主舱体(211)及所述观察舱体(212)的连接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的内壁的底部上设置有向内凸设的安装块(213),该安装块(213)沿所述舱体(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且该安装块(213)上凹陷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底板(214)安装槽(215),所述安装块(213)设置于所述加强环(24)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观光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安装扶手(216)的凸块(217),所述凸块(217)设置于所述加强环(24)上。
10.一种观光艇,包括浮体(3),该浮体(3)的上部设置有平台(30),且该浮体(3)下部设置有连接支架(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观光舱,该观光舱通过所述连接件(12)及所述承压机构(1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31)上,所述进出管道(22)的顶部的舱口(222)设置于所述平台(30)上。
CN201922107726.6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Active CN21161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7726.6U CN211618044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7726.6U CN211618044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8044U true CN211618044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7726.6U Active CN211618044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8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7168A (zh) * 2019-11-29 2020-04-17 浙江横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CN114212223A (zh) * 2021-11-27 2022-03-22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人潜航器干湿结合载荷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7168A (zh) * 2019-11-29 2020-04-17 浙江横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CN111017168B (zh) * 2019-11-29 2024-09-06 朱贇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CN114212223A (zh) * 2021-11-27 2022-03-22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人潜航器干湿结合载荷舱
CN114212223B (zh) * 2021-11-27 2023-06-20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人潜航器干湿结合载荷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18044U (zh)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CN101229842B (zh) 多功能分体式潜水观光游艇
US4678439A (en) Engine installation for use in a ship
CN111017168B (zh) 一种观光舱安装连接结构、运用该结构的观光舱及观光艇
EP2176119A1 (en) General purpose submarine having high speed surface capability
CN104520181B (zh) 用于水下活动的设备
CN104015890A (zh) 一种水下水上两用双体观光船
US20140090590A1 (en) Towable pressurized dry personal submersible using surface air replenishment
CN211642500U (zh) 一种全透明观光舱
CN102479560A (zh) 一种核电站乏燃料贮存格架
US6941883B2 (en) Submerged underwater observation booth
CN107600375B (zh) 一种观察型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设计方法
KR101029678B1 (ko) 폴리에스테르수지를 충진한 선미 용골을 갖는 frp선박의 제작방법
CN112339949A (zh) 一种重心可调的饱和潜水钟支撑
CN206739992U (zh) 新型充气球型靶标
WO2016017955A1 (ko) 반잠수형 레저보트
CN210364311U (zh) 一种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
CN113501112A (zh) 一种浑水成像无人遥控潜水器及其设计方法
CN208831982U (zh) 反应堆支承装置
CN202593835U (zh) 敞开式潜水器
RU217088U1 (ru) Легкая межотсечная переборка подвод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редства
WO2016147103A2 (en) Modular floating platform
CN111483577B (zh) 一种全海深作业型无人潜水器
CN204197247U (zh) 轻质填充型动力冲浪板
NO761904L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