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6432U -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6432U
CN211616432U CN201922358257.5U CN201922358257U CN211616432U CN 211616432 U CN211616432 U CN 211616432U CN 201922358257 U CN201922358257 U CN 201922358257U CN 211616432 U CN211616432 U CN 211616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art
die
lower die
upper die
flow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8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燕青
洪银川
柴水华
周会中
韩小红
符文科
高文铭
章小静
张焕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angdi Impelle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angdi Impell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angdi Impelle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angdi Impell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8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6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6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6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上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第一下模部和第一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第三下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所述第一下模部、第一上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二上模部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三下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的导热系数。该方案基于轴流风叶的形状,考虑到了不同位置的冷却需求和模具成本因素;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模具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用途非常广泛,就是与风叶的轴同方向的气流,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就是轴流方式运行风机。之所以称为“轴流式”,是因为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轴流式风机通常用在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轴流风机主要由轴流风叶、电机和机壳组成。其中,目前的轴流风叶多采用模具注塑得到,注塑模具优劣对塑胶制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冷却系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轴流风叶注塑产品来说尤其突出,风叶叶片作为产品的重要部位,冷却效果差会对其产生变形、扭曲、拉伤甚至于断裂等不良,拉伤、断裂增加产品不良率;扭曲、变形影响产品性能指标。
目前,轴流风叶多采用上下模组成的模具,而模具制作中考虑到成本原因,一般采用钢或铁制作上下模,但是查看金属导热系数表可以发现钢和铁的导热系数比较低,虽然在注塑过程中还会通过水冷方式加快热传导,提升冷却效率;但是由于上下模的材料限制,导致产品冷却效率被限制,容易产生上述指出的产品性能问题。然而单纯整体将上下模的材料置换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如铜),则该模具的成本会大大提升。
注:上述所指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 (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该方案基于轴流风叶的形状,考虑到了不同位置的冷却需求和模具成本因素;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模具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和上模之间构成用于形成轴流风叶的模腔,上模或下模上设有与所述模腔相通的注塑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上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第一下模部和第一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第三下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所述第一下模部、第一上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二上模部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三下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的导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该轴流风叶成型模具的下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上模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现有轴流风叶的成型模具中,上下模均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另一部分用于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即本方案中的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在现有模具中是一体的,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在现有模具中是一体的。本方案将现有的上下模中用于构成叶片成型区的部分分别分为第二上模部、第三上模部,以及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
之所以采用上述改良方案,一方面基于模具成本的原因,不能将上下模整体替换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如铜);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结构设计。目前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设置在轮毂周向的多个叶片,其中轮毂用于连接电机轴,叶片的内沿边一体注塑在轮毂侧壁上;且叶片整体所呈现的是由其内沿边至外沿边,叶片的厚度从厚变薄。而上述方案中记载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是从内至外依次,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是从内至外依次。第一下模部和第一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第三下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第二下模部和第二上模部相对于叶片成型区是处于内部,其用于形成叶片的内部区域,此区域的叶片与轮毂连接,其较厚。第三下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相对于叶片成型区处于外部,其用于形成叶片的外部区域,此区域为叶片边缘,较薄。
因此,本方案中将用于构成轮毂成型区的第一下模部和第一上模部,以及用于构成叶片成型区内区域部分的第二下模部和第二上模部选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而构成叶片成型区外区域部分的第三下模部和第三上模部采用导热系数底的材料。该方案基于轴流风叶的形状,考虑到了不同位置的冷却需求和模具成本因素;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模具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的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下模部上;上模的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上模部上。该技术方案中,下模内部的第一冷却介质通道依次贯通第一下模部、第二下模部和第三下模部,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外接冷却水管路可实现循环冷却。上模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通道依次贯通第一上模部、第二上模部和第三上模部,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外接冷却水管路可实现循环冷却。即在上述上下模材料替换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冷却水方式,更进一步加快冷却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模部的中心处还设有芯棒,芯棒的内端部伸入模腔的叶片成型区用于形成轴流风叶轮毂上的轴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模部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芯棒可拆卸穿设于第一下模部的通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芯棒与第一下模部一体连接。
上述方案中,采用芯棒构成轴流风叶轮毂上的轴孔,芯棒与第一下模部均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其中一种方案是芯棒可以是与第一下模部一体连接;另一种方案是芯棒可拆卸穿设于第一下模部的通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流风叶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在开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轴流风叶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下模1和上模2之间构成用于形成轴流风叶a的模腔,上模2或下模1上设有与所述模腔相通的注塑口;本方案在上模2上设置注塑口24。
所述下模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上模2 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第一下模部11和第一上模部21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12、第三下模部13、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所述第一下模部11、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二上模部22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三下模部13和第三上模部23的导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该轴流风叶成型模具的下模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上模2 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现有轴流风叶的成型模具中,上下模1均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另一部分用于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即本方案中的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在现有模具中是一体的,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在现有模具中是一体的。本方案将现有的上下模1 中用于构成叶片成型区的部分分别分为第二上模部22、第三上模部23,以及第二下模部12 和第三下模部13。
之所以采用上述改良方案,一方面基于模具成本的原因,不能将上下模1整体替换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结构设计。目前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设置在轮毂周向的多个叶片,其中轮毂用于连接电机轴,叶片的内沿边一体注塑在轮毂侧壁上;且叶片整体所呈现的是由其内沿边至外沿边,叶片的厚度从厚变薄。而上述方案中记载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是从内至外依次,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是从内至外依次。第一下模部11和第一上模部21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12、第三下模部13、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第二下模部12和第二上模部22相对于叶片成型区是处于内部,其用于形成叶片的内部区域,此区域的叶片与轮毂连接,其较厚。第三下模部13和第三上模部23相对于叶片成型区处于外部,其用于形成叶片的外部区域,此区域为叶片边缘,较薄。
因此,本方案中将用于构成轮毂成型区的第一下模部11和第一上模部21,以及用于构成叶片成型区内区域部分的第二下模部12和第二上模部22选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而构成叶片成型区外区域部分的第三下模部13和第三上模部23采用导热系数底的材料。该方案基于轴流风叶的形状,考虑到了不同位置的冷却需求和模具成本因素;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模具冷却效果。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模1的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 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下模部 11上;上模2的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上模部21上。该技术方案中,下模 1内部的第一冷却介质通道依次贯通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外接冷却水管路可实现循环冷却。上模2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通道依次贯通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外接冷却水管路可实现循环冷却。即在上述上下模1材料替换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冷却水方式,更进一步加快冷却效率。
所述第一下模部11的中心处还设有芯棒14,芯棒14的内端部伸入模腔的叶片成型区用于形成轴流风叶轮毂上的轴孔。所述芯棒14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所述芯棒14与第一下模部11一体连接,此方案中芯棒14与第一下模部11均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方案 2:所述第一下模部11的中心处设有通孔111,芯棒14可拆卸穿设于第一下模部11的通孔111内,所述芯棒14也采用如第一下模部11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
上述模具中,下模1和上模2合模所构成的用于形成轴流风叶的模腔形状是基于轴流风叶的形状设计的,这部分技术是现有技术,且与本方案并没有直接相关性,故省略。上述所指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一般选用铜;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即选用现有的模具材料,铁或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下模(1)和上模(2)之间构成用于形成轴流风叶的模腔,上模(2)或下模(1)上设有与所述模腔相通的注塑口(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上模(2)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第一下模部(11)和第一上模部(21)组合构成模腔的轮毂成型区,第二下模部(12)、第三下模部(13)、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组合构成模腔的叶片成型区;所述第一下模部(11)、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二上模部(22)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三下模部(13)和第三上模部(23)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第一下模部(11)、第二下模部(12)和第三下模部(13)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下模部(11)上;上模(2)的第一上模部(21)、第二上模部(22)和第三上模部(23)内设有依次贯通的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开设在第一上模部(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部(11)的中心处还设有芯棒(14),芯棒(14)的内端部伸入模腔的叶片成型区用于形成轴流风叶轮毂上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部(11)的中心处设有通孔(111),芯棒(14)可拆卸穿设于第一下模部(11)的通孔(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14)与第一下模部(11)一体连接。
CN201922358257.5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Active CN211616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8257.5U CN21161643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8257.5U CN21161643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6432U true CN211616432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8257.5U Active CN21161643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6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1054B (zh) 电驱动泵
KR20150093784A (ko) 터보기계 블레이드, 대응하는 터보기계 및 터빈 블레이드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300115A1 (en) Cooling Of Rotor And Stator Components Of A Turbocharger Using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Component-Internal Cooling Passages
CN112549570B (zh) 离心泵的三维塑胶叶轮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JP2022177237A (ja) 遠心ポンプのインペラ
CN211616432U (zh)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EP3150859B1 (en) Electric pump
CN109474128A (zh) 一种电机独立式冷却回路系统及制造方法
CN209150873U (zh) 一种整体式双向流道液冷电机壳
CN101961828A (zh) 涡旋盘成型方法及涡旋盘
CN210686424U (zh) 一种涡轮及涡轮的注塑模具
JP2014512984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ポンプ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
CN220049971U (zh) 一种黄铜件压铸模具
CN111641286A (zh) 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电动风机
CN220348991U (zh) 一种水冷型铝合金模具
CN210486270U (zh) 水果粉用喷雾塔冷却系统
CN215750591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盒模具
CN21151841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9639119U (zh)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叶
CN219966397U (zh) 一种高压铸造模具冷却系统
CN216599240U (zh) 电机壳体和电机
CN220396090U (zh) 蜗壳式氟塑料泵体
CN218467787U (zh) 一种空压机用冷却结构及空压机
CN209150917U (zh) 一种电机独立式冷却回路系统
CN215151339U (zh) 一种轴流风叶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