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7178U -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7178U
CN211607178U CN202020069199.4U CN202020069199U CN211607178U CN 211607178 U CN211607178 U CN 211607178U CN 202020069199 U CN202020069199 U CN 202020069199U CN 211607178 U CN211607178 U CN 211607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heat dissipation
phase working
liqui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91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田
罗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91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7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7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7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连接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一受热区;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有多个散热区域,每个所述散热区域的底部均设有液相工质储存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区域,使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在受热时,所述受热区的热量能够同时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内的液相工质蒸发,并挥发至液相工质,并快速扩散至整个所述均温板本体,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气相工质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散热均匀,散热效果佳。

Description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高功率,电子产品的芯片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使用散热器散热的时候,用增加散热器齿高方案来增加散热面积,以增强散热效果。但是随着散热器齿高的增加导致电子产品的整体重量,影响使用。此外,由于实际的生产工艺的实现问题和材料特性限制的问题,导致只增加散热器齿高的方案性能收益并不高,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散热效果。
而且,随着散热器齿高的增高,散热器鳍片的长度也相应变长。然而,在散热器鳍片长度变长的情况下,散热器鳍片内的液相工质区始终在散热器的底部,即使增加液相工质区内的工质,也仍然不能保证散热器鳍片在受热时,液相工质区内的工质快速挥发到散热器鳍片的整个区域,较之散热器鳍片的中下部区域,散热器鳍片的顶部的区域的工质较少使得此区域的散热效率低,如此,导致了散热器鳍片局部区域散热速度快,局部区域散热速度慢的问题,进而导致散热器鳍片的各个区域散热效果不均匀,使得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中的散热鳍片各个区域散热不均匀及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均温板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一受热区;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有多个散热区域,每个所述散热区域的底部均设有液相工质储存区;所述受热区的热量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内的液相工质同时蒸发至气相工质,气相工质向上扩散至整个所述散热区域后液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
可选地,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面积相等。
可选地,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每个所述散热区域内均设有若干个流场导向肋。
可选地,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均向远离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的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均呈直线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区域,使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在受热时,所述受热区的热量能够同时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内的液相工质蒸发,并挥发至液相工质,并快速扩散至整个所述均温板本体,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气相工质均匀分布,气相工质由于所述均温板本体与外部空气对流换热而转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如此,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散热区域,并将多个所述散热区域内的液相工质同时蒸发,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散热均匀,散热效果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底板,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连接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因为所述散热器包含了上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故所述散热器在受热时,受热区的热量能够同时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内的液相工质蒸发,并扩散至整个所述均温板本体,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散热均匀,散热效果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产品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因为所述电子产品包含了上述散热器,故所述电子产品也具有散热均匀,散热效果佳的优点,并能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连接部210,受热区220,第一侧部230,第二侧部240,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工质分界面510,流场导向肋600,散热器 700,底板710,散热区域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210,所述均温板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210两端的第一侧部230和第二侧部240,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一受热区220。所述第一侧部230和所述第二侧部240之间设有多个散热区域800,每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的底部均设有液相工质储存区500。所述受热区220的热量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内的液相工质同时蒸发至气相工质,气相工质向上扩散至整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后液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
具体地,实际使用时,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会连接于一连接板的一面(图未示),连接板的另一面与需要散热的电子产品连接,电子产品的热量通过所述连接部210传至所述受热区220,再经所述受热区220传至所述均温板本体,从而使得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内的液相工质蒸发,在所述液相工质由液相变为气相发生液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以此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用于储存液相工质,所述液相工质在生产制造时已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填充于所述均温板本体内,填充完液相工质后,形成一工质分界面510。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部230和所述第二侧部240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区域800,使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在受热时,所述受热区220的热量能够同时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内的液相工质蒸发,并挥发至液相工质,并快速扩散至整个所述均温板本体,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气相工质均匀分布,气相工质由于所述均温板本体与外部空气对流换热而转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如此,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并将多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内的液相工质同时蒸发,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散热均匀,散热效果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数量为2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地,对于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描述,可以根据实际生产使用需求而设置,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 的面积相等。具体地,通过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的面积设置为相等,并使所述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内的液相工质相等,使得所述受热区220的热量加热液相工质时,能够使液相工质汽化后能快速扩散至整个所述均温板本体,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各个区域的散热效果相同,进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 等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等间隔设置使得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均匀分布于所述均温板本体内,因而使得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各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内的工质相同,从而使得散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散热区域800内均设有若干个流场导向肋600。具体地,通过设置若干个所述流场导向肋600,能够使气相工质液化后能够更快的流向所述受热区220,进而加快散热速度。进一步地,当气相工质由于所述均温板本体与外部空气对流换热而液化为液相工质后,液相工质一部分沿着所述流场导向肋600向靠近所述受热区220的方向流动,在靠近所述受热区220后,被所述受热区220的热量蒸发汽化变为气相工质并再次向远离所述受热区的方向移动,接着再次液化为液相工质再沿着所述流场导向肋600向靠近所述受热区220的方向流动,以此循环,实现了液化、回流、汽化及在液化的循环过程,此为第一循环,通过所述第一循环加快了散热效率,提高了散热速度,并使散热效果佳。而另一部分液相工质则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并再次被所述受热区220的热量蒸发为气相工质,气相工质再扩散至所述均温板本体,接着再被液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再回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以此循环,此为第二循环。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循环和所述第二循环,加速了工质在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的转化与流动,使得散热效果佳,散热速度快,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600 均向远离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的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实际使用时,均温板一般竖直放置,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位于较低位置,而将所述流场导向肋600均向远离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500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液相工质在顺着所述流场导向肋回流至均温板本体的毛细管道时,更高效,流速更快,从而加快回流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600 等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所述流场导向肋600等间隔设置,使得工质在所述均温板本体内分布均匀,使得散热时均温板内的各个区域同时散热,使得散热效果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600 均呈直线型设置。具体地,直线型使得液相工质在顺着所述流场导向肋600向靠近所述受热区220的方向流动时,不会受到阻碍,能够以最短路径靠近所述受热区,最大程度的减少流动路径,以提高流动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提供一种散热器700,包括上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的数量为多个。因所述散热器700使用了上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故所述散热器 700也具有使所述均温板本体的上中下部分快速实现均温,散热效果佳,及散热速度快,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700还包括底板710,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 100的连接部210均与所述底板710连接且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之间的距离相同。具体地,所述底板710与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也可以为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实际使用时,所述底板710接近热源,热源的热量通过所述底板710传至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100,再依次通过所述连接部 210和所述受热区220后再传至所述均温板本体,进而蒸发所述毛细管道内的液相工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散热器700。因为所述电子产品包括了上述散热器700,故所述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具有使所述均温板本体的上中下部分快速实现均温,散热效果佳,及散热速度快,散热效率高的优点,同时提高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保护电子产品内部电路结构,提高电子产品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均温板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一受热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有多个散热区域,每个所述散热区域的底部均设有液相工质储存区;所述受热区的热量将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内的液相工质同时蒸发至气相工质,气相工质向上扩散至整个所述散热区域后液化为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的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散热区域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区域内均设有若干个流场导向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均向远离所述液相工质储存区的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等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流场导向肋均呈直线型设置。
8.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底板,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的连接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各所述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CN202020069199.4U 2020-01-13 2020-01-13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1607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9199.4U CN211607178U (zh) 2020-01-13 2020-01-13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9199.4U CN211607178U (zh) 2020-01-13 2020-01-13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7178U true CN211607178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7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9199.4U Active CN211607178U (zh) 2020-01-13 2020-01-13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7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2103B (zh) 高热流密度多孔热沉流动冷却装置
US873707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7189903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
WO1999050604A1 (fr) Dispositif thermoelectrique de refroidissement utilisant un thermotube conducteur et diffuseur
CN209930821U (zh) 一种液冷式导热块及水冷式散热器
CN108362148A (zh) 组合式冷板
CN102261862B (zh) 一种平板热管换热器
CN211607178U (zh) 多区域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CN210014476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345579U (zh) 一种相变散热器以及电子器件
CN115768051A (zh) 一种虹吸散热器及其散热翅片
CN213244790U (zh) 一种散热装置
WO2020054752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
CN211451987U (zh) 热量传导装置
CN114430647A (zh) 铲齿相变散热器
CN210014689U (zh) 多段板式热管及散热器
JP2016205745A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ヒートシンク
CN216389334U (zh) 相变基板和功率模块
CN220188941U (zh) 一种用于cpu的三维散热器
CN211352907U (zh) 一种热虹吸翅片板
CN219761758U (zh) 两相流lts散热器
CN210112504U (zh) 一种相变散热设备
CN220039204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WO2023019754A1 (zh) 冷板装置及服务器
CN210641242U (zh) 空调器及其扁管相变散热控制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