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6604U - 抗冲击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抗冲击摄像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6604U
CN211606604U CN202020241777.8U CN202020241777U CN211606604U CN 211606604 U CN211606604 U CN 211606604U CN 202020241777 U CN202020241777 U CN 202020241777U CN 211606604 U CN211606604 U CN 211606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ens
blocking
impact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17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晓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17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6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6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6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冲击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和外壳组件,镜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外壳组件包括壳体,镜头组件设于壳体内,壳体上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二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均连接于壳体,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的间距固定,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阻挡件,第一弹性件用于将第一连接件端部抵接至第二阻挡件。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传递到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带动镜头组件运动,镜头组件所受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镜头组件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此有利于保护镜头组件,抗冲击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抗冲击摄像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摄像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安防摄像头需要达到IK10防暴等级有些特殊场景还要求设备达到50J防暴等级。IK10防暴等级测试是指外壳防冲撞等级超过10级,具体地,外壳能承受超过20J能量5次,其中同一点不能受冲击超过4次。即设备外壳需要承受20J的撞击不受损害依然能正常工作,说明外壳达到了IK10防暴等级。50J防暴等级则表示外壳能承受超过50J能量3次。
为达到IK10防暴等级,现有的作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增加设备的壁厚,或在设备内部拉加强筋,提高设备整体强度,以抵抗外界的冲击。但是,这种方法不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且设备的体积增大,影响美观。第二种、增大设备的外罩到镜头的距离,如此设备受到冲击时,外罩变形后尽可能少地碰触到镜头,从而避免镜头损坏。但是,当镜头视场角过大时,由于镜头与外罩距离太远,镜头视场角会被挡光圈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冲击摄像头,不仅抗冲击能力强,还能实现设备50J防暴等级,还可兼容视场角较大的镜头以及节约材料。
一种抗冲击摄像头,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的间距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阻挡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力,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抵接至所述第二阻挡件上;当所述镜头组件振动时,所述镜头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方向相同。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设有所述第二阻挡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立柱,所述第二阻挡件为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和所述立柱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立柱的端部,所述第一阻挡件为挡片,所述挡片固定在立柱的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片,所述复位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和镜头座,所述镜头设于所述镜头座内,所述镜头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sensor板,所述sensor板连接于所述镜头座背离所述镜头的一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连接的第二弯折段,所述镜头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粘接于所述镜头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冲击摄像头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外壳组件。
上述抗冲击摄像头,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摄像头包括外壳组件和设于外壳组件内的镜头组件。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会发生震动。镜头组件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传递到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带动镜头组件运动,将镜头组件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镜头组件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此,有利于保护镜头组件,抗冲击效果明显。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摄像头不需要设置加强筋,有利于节省材料。
(2)由于第一连接件只能在第二阻挡件和第一阻挡件之间运动,即镜头组件在壳体内的位移受限,不会由于位移量过大而撞击到外壳组件上,有效避免镜头组件受到损伤。
(3)当外罩受到冲击,外罩通过变形挤压到镜头,镜头组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缓冲作用将冲击能量消耗掉,大大减小了冲击对镜头组件的影响。如此,不必增大镜头组件和外罩的距离,就能够实现摄像头的抗冲击功能,挡光圈对镜头视场角的遮挡减少,从而使得摄像头可以兼容更大视场角的镜头。
(4)在摄像头受到冲击后,镜头组件作为一个整体随着第一弹性件运动,而不是只有镜头运动,可保证摄像头不产生虚焦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未罩设外罩的抗冲击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抗冲击摄像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设有外罩的抗冲击摄像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镜头组件;110、第一连接件;111、第一弯折段;112、第二弯折段;1121、第一通孔;120、镜头;130、镜头座;140、sensor板;200、外壳组件;210、壳体;220、第一阻挡件;230、第二阻挡件;240、第一弹性件;250、第二连接件;300、挡光圈;400、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摄像头,具有不仅抗冲击能力强,还可兼容视场角较大的镜头以及节约材料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抗冲击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100和外壳组件200,镜头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10。外壳组件200包括壳体210,镜头组件100设于壳体210内,壳体210上设有第一阻挡件220、第二阻挡件230和第一弹性件240。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二阻挡件230均连接于壳体210,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二阻挡件230的间距固定,第一弹性件24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阻挡件220。第一弹性件2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朝向第二阻挡件230设置;第一弹性件240用于对第一连接件110施力,使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抵接至第二阻挡件230上。当镜头组件100振动时,镜头组件100的运动方向和第一弹性件240的形变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摄像头处于非震动状态时,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一直抵接于第二阻挡件230上。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100会发生震动。镜头组件100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110传递到第一弹性件240,第一弹性件240发生形变,第一弹性件240带动镜头组件100运动,将镜头组件100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100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即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再次稳定抵接在第二阻挡件230上,此时镜头组件100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此,有利于保护镜头组件100,抗冲击效果明显。另外,为了提高设备整体强度,以抵抗外界的冲击,传统做法是采用增加设备的壁厚或在设备内部拉加强筋的方法。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摄像头不需要设置加强筋或增加壁厚,有利于节省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外壳组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50,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二阻挡件230分别设于第二连接件250的两端,第二连接件250的设有第二阻挡件230的一端连接于壳体210。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50为立柱,第二阻挡件230为支撑筋,支撑筋和立柱一体成型且位于立柱的端部,第一阻挡件220为挡片,挡片固定在立柱的远离支撑筋的一端。如此,支撑筋可以阻止第一连接件110运动到贴近壳体210的位置,即第一连接件110只能在第二阻挡件230和第一阻挡件220之间运动。又因为第一连接件110带动镜头组件100运动,即镜头组件100在壳体210内的位移受限,不会由于位移量过大而撞击到外壳组件200上,有效避免镜头组件100受到损伤。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二阻挡件230可分别直接连接于壳体210上,只要保证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二阻挡件230的间距固定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连接件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21,第一连接件110通过第一通孔1121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50上。如此,即可将第一连接件110连接到第二连接件25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弹性件240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穿设在第二连接件250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一连接件110。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250为立柱,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支撑筋且固定在壳体210上,立柱的另一端设有挡片。从支撑筋到挡片的方向,立柱上依次穿设第一连接件110和复位弹簧。第一连接件110的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支撑筋上,支撑筋的设置保证镜头组件100不会撞击到外壳组件200上,有效避免镜头组件100的损伤。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比如镜头摔落或者有物体击中该摄像头时,镜头组件100发生震动。由于第一连接件110穿设在立柱上,第一连接件110只能沿着立柱移动,镜头组件100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如此镜头组件100只能随着第一连接件110沿着立柱移动,而不能发生其他方向的位移。即镜头组件100发生震动后,只能在立柱方向上发生位移。镜头组件100沿着立柱移动时,第一连接件110也沿着立柱移动,第一连接件110压迫穿设在立柱上的复位弹簧,使得复位弹簧发生形变。即镜头组件100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110传递给复位弹簧,使得复位弹簧发生形变进而带动镜头组件100振动,将镜头组件100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100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镜头组件100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此,有利于保护镜头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第二连接件250和第一连接件110分别设置三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连接件250上分别穿设一个复位弹簧。第二连接件250设置在壳体210的一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250和第一连接件110的数量可以为其他数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件240为复位弹片,且复位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一连接件110。复位弹片的两端分别焊接或粘接于第一阻挡件220和第一连接件110上,第一连接件110的背离第一阻挡件22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阻挡件230。此时,复位弹片和第一连接件110可以不穿设在第二连接件250上。具体地,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100发生震动,镜头组件100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110传递给复位弹片,使得复位弹片发生压缩形变进而带动镜头组件100振动,将镜头组件100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100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如此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抗冲击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240除了复位弹簧、复位弹片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形变的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镜头组件100还包括镜头120和镜头座130,镜头120设于镜头座130内,镜头座13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0,镜头120粘接于镜头座130。具体地,镜头120通过点胶工艺固定于镜头座130内,对调焦不造成影响。点胶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电子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镜头组件100还包括sensor板140,sensor板140连接于镜头座130背离镜头120的一面。具体地,sensor板140即传感器板,sensor板140将从镜头120传导过来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再进行信号转换和处理,最终得到较高的成像质量。Sensor板140通过螺钉固定在镜头座130的背离镜头120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连接件110为弯折结构,第一连接件110包括第一弯折段111、与第一弯折段111相连接的第二弯折段112,镜头座130连接于第一弯折段111,第一通孔1121开设于第二弯折段112上。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50为立柱,第二弯折段112上的第一通孔1121套设于立柱上,第一弯折段111螺合连接于镜头座130。即镜头座130通过第一连接件110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50。又因为镜头120、sensor板140均固定在镜头座130上,第二连接件250固定在壳体210上,即整个镜头组件100通过第一连接件110连接到壳体210上。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100在第一连接件110和第一弹性件240的带动下相对壳体210振动,将镜头组件100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100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镜头组件100仍能继续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在摄像头受到冲击后,镜头组件100作为一个整体随着第一弹性件240运动,而不是只有镜头120运动,可保证摄像头不产生虚焦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抗冲击摄像头还包括外罩400和挡光圈300,外罩400罩设于外壳组件200。挡光圈300连接于外壳组件200,镜头120朝向挡光圈300设置。当外罩400受到冲击,外罩400通过变形挤压到镜头120,镜头组件100通过第一弹性件240的缓冲作用将冲击能量消耗掉,大大减小了冲击对镜头组件100的影响。如此,不必增大镜头组件100和外罩400的距离,就能够实现摄像头的抗冲击功能,挡光圈300对镜头视场角α的遮挡减少,从而使得摄像头可以兼容更大视场角α的镜头。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摄像头包括外壳组件200和设于外壳组件200内的镜头组件100。当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组件100会发生震动。镜头组件100的震动通过第一连接件110传递到第一弹性件240,第一弹性件240发生形变,第一弹性件240带动镜头组件100运动,将镜头组件100所受到的冲击能量消耗掉,直至镜头组件100恢复至初始的非震动状态,即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10的端部再次稳定抵接在第二阻挡件230上,此时镜头组件100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此,有利于保护镜头组件100,抗冲击效果明显。另外,为了提高设备整体强度,以抵抗外界的冲击,传统做法是采用增加设备的壁厚或在设备内部拉加强筋的方法。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摄像头不需要设置加强筋或增加壁厚,有利于节省材料。
此外,由于第一连接件110只能在第二阻挡件230和第一阻挡件220之间运动,即镜头组件100在壳体210内的位移受限,不会由于位移量过大而撞击到外壳组件200上,有效避免镜头组件100受到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的间距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阻挡件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施力,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端部抵接至所述第二阻挡件;当所述镜头组件振动时,所述镜头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设有所述第二阻挡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立柱,所述第二阻挡件为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和所述立柱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立柱的端部,所述第一阻挡件为挡片,所述挡片固定在立柱的远离所述支撑筋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片,所述复位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和镜头座,所述镜头设于所述镜头座内,所述镜头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sensor板,所述sensor板连接于所述镜头座背离所述镜头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连接的第二弯折段,所述镜头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粘接于所述镜头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外壳组件。
CN202020241777.8U 2020-03-03 2020-03-03 抗冲击摄像头 Active CN211606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1777.8U CN211606604U (zh) 2020-03-03 2020-03-03 抗冲击摄像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1777.8U CN211606604U (zh) 2020-03-03 2020-03-03 抗冲击摄像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6604U true CN21160660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1777.8U Active CN211606604U (zh) 2020-03-03 2020-03-03 抗冲击摄像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66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0004A (zh) * 2021-01-21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57778A (zh) * 2021-10-26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0004A (zh) * 2021-01-21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57778A (zh) * 2021-10-26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06604U (zh) 抗冲击摄像头
US7362877B2 (en) Electric acoustic conver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25255B (zh) 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US9431926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729991B1 (en) Case structure
US7583812B2 (en) Electro-acoustic conver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4047918A1 (en) Camera motor,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075056A (zh) 音圈电机
US810316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assembly
CN105938287B (zh) 相机模块
US980076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shock resistance
CN209805645U (zh)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产品
CN110167301B (zh) 保护装置及柔性屏终端
CN113660404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579B (zh) 图像传感器防抖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00005312A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카메라모듈
JP2006293060A (ja) 機器の緩衝構造
CN213367559U (zh) 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818512U (zh) 一种电路板多重冲击防护结构
CN218006345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350499A (zh) 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70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920520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305117U (zh) 一种透镜驱动马达
CN111510528A (zh) 位姿调节组件、电子设备、保护方法、保护装置、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