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4534U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4534U
CN211604534U CN201921438954.5U CN201921438954U CN211604534U CN 211604534 U CN211604534 U CN 211604534U CN 201921438954 U CN201921438954 U CN 201921438954U CN 211604534 U CN211604534 U CN 211604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frame body
groove
rotating shaft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89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森
张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389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4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4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45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ing Aids And Black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外框体、空槽、凹槽和容纳槽,所述外框体的右侧上方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防尘板的上端也安装有转轴B,所述空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左侧内部,所述支撑块的下方安装有转轴C,所述凹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右侧内部,所述容纳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前表面内部中心位置。该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通过转轴A、转轴B和转轴C的设置,使防尘板的位置变得可调节,随着转轴A、转轴B的转动方向的变化,防尘板的功能也在随之变动,当防尘板位于该装置的左侧时,则可将其作为垫板,或通过插板上的孔洞将该装置悬挂在墙面上,而防尘板位于右侧时,则可转动插板将其与插槽卡槽连接用来防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 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BIM的中文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而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性,在建筑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模型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都对其放置位置具有定性,并且在使用时散热较慢也会对机体造成影响,此外,在平常的移动运输中机体也容易受到损害。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解决了现在大多数的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都对其放置位置具有定性,并且在使用时散热较慢也会对机体造成影响,此外,在平常的移动运输中机体也容易受到损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外框体、空槽、凹槽和容纳槽,所述外框体的右侧上方内部开设有插槽,且外框体的下方开设有下方槽,并且外框体的下方通过转轴A与横板连接,同时横板通过转轴B与防尘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防尘板的上端也安装有转轴B,且防尘板的上端通过转轴B与插板连接,所述空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左侧内部,且空槽通过开设在侧方的滑槽A与滑杆连接,并且滑杆安装在支撑块上,同时支撑块与空槽上都开设有背槽,所述支撑块的下方安装有转轴C,且转轴C贯穿安装在支撑杆的上端,并且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D与吸盘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右侧内部,且凹槽通过弹簧和滑槽B与仪器本体连接,并且仪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侧方槽,同时侧方槽通过铰链与卡块连接,所述容纳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前表面内部中心位置,且容纳槽内安装有写字板。
优选的,所述外框体的下方通过转轴A与横板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上同样开设有下方槽,并且外框体的底部对称开设有2个下方槽,同时横板的长度大于外框体二分之一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横板通过转轴B与防尘板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的横截面宽度大于防尘板的横截面宽度,并且防尘板的另一端同样通过转轴B与插板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位置与插槽的位置相对应,且插板通过插槽与外框体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的滑杆通过滑槽A与空槽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块通过下方的转轴C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杆通过转轴D与吸盘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80°。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开设的背槽的位置与等间距开设在空槽内部的背槽的位置大小相对应,且空槽内部的背槽从上至下的分布长度范围与滑槽A 的的长度相一致。
优选的,所述仪器本体通过弹簧与凹槽组成弹性拉伸结构,且弹簧等间距分布在凹槽内,并且仪器本体侧壁上开设的侧方槽通过铰链与卡块组成翻转结构,同时该翻转结构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写字板通过容纳槽与外框体组成滑动拉伸结构,且容纳槽开设在空槽和凹槽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通过转轴A、转轴B和转轴C 的设置,使防尘板的位置变得可调节,随着转轴A、转轴B的转动方向的变化,防尘板的功能也在随之变动,当防尘板位于该装置的左侧时,则可将其作为垫板,或通过插板上的孔洞将该装置悬挂在墙面上,而防尘板位于右侧时,则可转动插板将其与插槽卡槽连接用来防尘。
(2)、该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块组成转动结构的设置,使该装置在使用时的倾斜度变得可调节,通过转动支撑杆来改变该装置的高度和角度,并且用插杆通过背槽固定支撑杆。
(3)、该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通过可拉伸的弹簧的设置,使该装置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减小,弹簧通过弹性势能对仪器本体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同时在使用时仪器本体与外框体之间留出的空隙也便于该装置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展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闭合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框体背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体;2、插槽;3、转轴A;4、横板;5、下方槽;6、转轴 B;7、防尘板;8、插板;9、空槽;10、支撑块;11、滑槽A;12、滑杆;13、转轴C;14、支撑杆;15、转轴D;16、吸盘;17、背槽;18、凹槽;19、弹簧;20、仪器本体;21、滑槽B;22、侧方槽;23、铰链;24、卡块;25、容纳槽;26、写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 BIM建筑模型,包括外框体1、插槽2、转轴A3、横板4、下方槽5、转轴B6、防尘板7、插板8、空槽9、支撑块10、滑槽A11、滑杆12、转轴C13、支撑杆14、转轴D15、吸盘16、背槽17、凹槽18、弹簧19、仪器本体20、滑槽 B21、侧方槽22、铰链23、卡块24、容纳槽25和写字板26,外框体1的右侧上方内部开设有插槽2,且外框体1的下方开设有下方槽5,并且外框体1 的下方通过转轴A3与横板4连接,同时横板4通过转轴B6与防尘板7的下端连接,防尘板7的上端也安装有转轴B6,且防尘板7的上端通过转轴B6与插板8连接,空槽9开设在外框体1的左侧内部,且空槽9通过开设在侧方的滑槽A11与滑杆12连接,并且滑杆12安装在支撑块10上,同时支撑块10 与空槽9上都开设有背槽17,支撑块10的下方安装有转轴C13,且转轴C13 贯穿安装在支撑杆14的上端,并且支撑杆14的下端通过转轴D15与吸盘16 连接,凹槽18开设在外框体1的右侧内部,且凹槽18通过弹簧19和滑槽B21 与仪器本体20连接,并且仪器本体20的侧壁上开设有侧方槽22,同时侧方槽22通过铰链23与卡块24连接,容纳槽25开设在外框体1的前表面内部中心位置,且容纳槽25内安装有写字板26;
外框体1的下方通过转轴A3与横板4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4上同样开设有下方槽5,并且外框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2个下方槽5,同时横板4的长度大于外框体1二分之一的长度,通过底部转轴A3的转动增加了该装置放置的灵活性;
横板4通过转轴B6与防尘板7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4的横截面宽度大于防尘板7的横截面宽度,错位转动减少了横板4与防尘板7在转动时的摩擦损伤,并且防尘板7的另一端同样通过转轴B6与插板8组成转动结构;
插板8的位置与插槽2的位置相对应,且插板8通过插槽2与外框体1 卡槽连接,便于防尘板7的固定,有利于防尘板7的防尘;
支撑块10上的滑杆12通过滑槽A11与空槽9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块 10通过下方的转轴C13与支撑杆14转动连接,使该装置的高度变得可调节,并且支撑杆14通过转轴D15与吸盘16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80°,使吸盘16与防尘板7紧密贴合,加固该装置的稳定性;
支撑块10上开设的背槽17的位置与等间距开设在空槽9内部的背槽17 的位置大小相对应,且空槽9内部的背槽17从上至下的分布长度范围与滑槽 A11的的长度相一致,便于支撑块10滑动至合适位置后的固定;
仪器本体20通过弹簧19与凹槽18组成弹性拉伸结构,且弹簧19等间距分布在凹槽18内,对该装置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仪器本体20 进行散热,并且仪器本体20侧壁上开设的侧方槽22通过铰链23与卡块24 组成翻转结构,同时该翻转结构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90°,能够较好地限定仪器本体20的位置;
写字板26通过容纳槽25与外框体1组成滑动拉伸结构,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且容纳槽25开设在空槽9和凹槽18之间。
使用时,拧松横板4上固定住转轴B6的螺纹杆,拉动防尘板7通过底部的转轴B6与横板4发生转动,使其带动插板8与插槽2分离,然后抽出横板 4中心处插杆使其与下方槽5分离,再将防尘板7和横板4同时转动至与地面平行,并且将插杆插入另一下方槽5以固定横板4;
此时抽出背槽17中的插杆,同时通过滑杆12在滑槽A11中的滑动带动支撑块10滑动至合适位置,再使用一个栓件贯穿支撑块10上的背槽17直至与空槽9上相应的背槽17相互连接,同时通过转轴C13转动支撑杆14至合适角度,并通过转轴D15转动吸盘16以与防尘板7紧密贴合,此时防尘板7 贴合放置在平面上,并且支撑杆14对外框体1进行支撑;
之后再将仪器本体20通过滑槽B21从凹槽18中拉出,使得仪器本体20 被完全拉出,其上的侧方槽22从凹槽18中完全脱离,并通过铰链23将卡块 24从侧方槽22中翻转90°,使得翻转后的卡块24能够贴合在外框体1的表面,以将仪器本体20限定在外框体1上;
若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制图或者记录相关数据也可将写字板26从容纳槽25中抽出,并且配合安装在键盘附近的写字笔使用,此外,也可按照上述步骤,再将防尘板7转动至与外框体1的左侧平行并用螺纹杆限定插板8 和防尘板7之间相连的转轴B6,从而将插板8和防尘板7限定,再用螺钉通过插板8上的孔洞将该装置固定在墙面上,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通过转轴A3、转轴B6和转轴C13的设置,使防尘板7的位置变得可调节,随着转轴A3、转轴B6的转动方向的变化,防尘板7的功能也在随之变动,当防尘板7位于该装置的左侧时,则可将其作为垫板,或通过插板8上的孔洞将该装置悬挂在墙面上,而防尘板7位于右侧时,则可转动插板8将其与插槽2卡槽连接用来防尘,通过支撑杆14与支撑块10组成转动结构的设置,使该装置在使用时的倾斜度变得可调节,通过转动支撑杆14来改变该装置的高度和角度,并且用插杆通过背槽17固定支撑杆14,通过可拉伸的弹簧19的设置,使该装置在移动运输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减小,弹簧19通过弹性势能对仪器本体20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同时在使用时仪器本体20与外框体1之间留出的空隙也便于该装置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外框体、空槽、凹槽和容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的右侧上方内部开设有插槽,且外框体的下方开设有下方槽,并且外框体的下方通过转轴A与横板连接,同时横板通过转轴B与防尘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防尘板的上端也安装有转轴B,且防尘板的上端通过转轴B与插板连接,所述空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左侧内部,且空槽通过开设在侧方的滑槽A与滑杆连接,并且滑杆安装在支撑块上,同时支撑块与空槽上都开设有背槽,所述支撑块的下方安装有转轴C,且转轴C贯穿安装在支撑杆的上端,并且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D与吸盘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右侧内部,且凹槽通过弹簧和滑槽B与仪器本体连接,并且仪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侧方槽,同时侧方槽通过铰链与卡块连接,所述容纳槽开设在外框体的前表面内部中心位置,且容纳槽内安装有写字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的下方通过转轴A与横板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上同样开设有下方槽,并且外框体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个2下方槽,同时横板的长度大于外框体二分之一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通过转轴B与防尘板组成转动结构,且横板的横截面宽度大于防尘板的横截面宽度,并且防尘板的另一端同样通过转轴B与插板组成转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的位置与插槽的位置相对应,且插板通过插槽与外框体卡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上的滑杆通过滑槽A与空槽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块通过下方的转轴C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杆通过转轴D与吸盘组成转动结构,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上开设的背槽的位置与等间距开设在空槽内部的背槽的位置大小相对应,且空槽内部的背槽从上至下的分布长度范围与滑槽A的长度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本体通过弹簧与凹槽组成弹性拉伸结构,且弹簧等间距分布在凹槽内,并且仪器本体侧壁上开设的侧方槽通过铰链与卡块组成翻转结构,同时该翻转结构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字板通过容纳槽与外框体组成滑动拉伸结构,且容纳槽开设在空槽和凹槽之间。
CN201921438954.5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4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8954.5U CN21160453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8954.5U CN21160453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4534U true CN21160453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7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89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453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4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5495U (zh)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CN21160453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CN211628486U (zh) 一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展示装置
CN212840600U (zh) 一种拼接屏用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
CN215000683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电子相框
CN207784649U (zh) 一种艺术设计专用画架
CN21097904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液晶显示触摸屏
CN208138828U (zh) 一种便携式英语教学用投影仪
CN209167974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保护壳
CN209743943U (zh) 一种视频处理器用支撑结构
CN213815036U (zh) 一种网络教育用多媒体教学装置
CN207096884U (zh) 一种防水防尘便携式组装机箱
CN207613418U (zh) 一种多功能制图拷贝桌
CN219446571U (zh) 一种边角防护结构及白板
CN210581722U (zh) 一种滑动式建筑设计绘画板支撑架
KR200437081Y1 (ko) 책상 겸용 벽걸이 액자
CN208351376U (zh) 一种便于数据输入的计算机
CN221101327U (zh) 防摔电脑铝合金外壳
CN214072672U (zh) 一种造型3d橱窗无限镜
CN22085147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显示器支架
CN212617117U (zh)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支架
CN21333219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设备防护装置
WO2022095091A1 (zh) 壁挂式考勤机
CN211186253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悬挂式透写台
CN218416965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显示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