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0586U - 灯罩及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罩及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0586U
CN211600586U CN201922477841.2U CN201922477841U CN211600586U CN 211600586 U CN211600586 U CN 211600586U CN 201922477841 U CN201922477841 U CN 201922477841U CN 211600586 U CN211600586 U CN 211600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reflector
plat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78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红举
饶汉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astfiel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astfiel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astfiel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astfiel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78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0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0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0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罩及照明灯具。其中灯罩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反光板和反光罩,所述反光板包括反光部和连接部,所述反光板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反光罩,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35°‑170°;所述反光罩包括聚束板,所述聚束板呈曲面,所述光源的光照射在所述聚束板内凹的一面上。上述灯罩及照明灯具能生成具有高照度和低眩特征的照明光。

Description

灯罩及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罩及包括该灯罩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不断发展,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的室内照明逐渐由替换式的球泡灯朝向专业、高附加值的灯具发展,同样的, LED与户外照明的应用,也逐渐由光照区域小的道路照明朝向空旷辽阔的运动场照明发展。目前,传统的照明灯具只针对光束角大小进行调整,然而光形却依旧是轴对称之配光特性,该光形在照明展品时局部过亮,其他部分又过暗、立面照度不均匀,同时不适当的光型容易在玻璃展示柜表面产生反射眩光,干扰看者观赏效果。当传统的照明灯具用在场馆上时,易产生眩光,从而导致运动员、裁判无法看清现场状况,另一方面传统的照明灯具虽有足够的光输出流明,而被照范围的照度或辉度却依然不够,同时造成不必要的光污染。综上,传统的照明灯具所具有的照度不够,高眩光,光照范围过小或光照均匀度低的特点并不适用于空旷辽阔的运动场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灯罩及包括该灯罩的照明灯具,用于生成具有高照度和低眩特征的照明光。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罩,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反光板和反光罩,所述反光板包括反光部和连接部,所述反光板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反光罩,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35°-170°;所述反光罩包括聚束板,所述聚束板呈曲面,所述光源的光照射在所述聚束板内凹的一面上。
上述灯罩,包括反光板以及曲面的反光罩,当灯罩通过连接部安装在设置有光源的灯板上时,由于反光部和连接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反光板与灯板之间也有一定的夹角,用来反射来自光源的光。反光板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中与灯板角度较小的光线,以形成聚束的效果,反光罩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中与反光板角度较大的光线,以形成聚束的效果。经过反光罩与反光板的聚束,可以形成高照度的照明光,同时因为反射角度的不同而生成低眩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所述聚束板沿轴向直线延伸,且绕轴向弯曲延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罩还包括反光条,所述反光条贴设在所述聚束板的内凹面上,所述反光条呈长条状,所述反光条的长边沿轴向延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束板呈抛物柱面型,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聚束板的焦点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束板所在的抛物柱面的对称平面平行于所述反光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罩还包括相对设立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立在所述聚束板与所述反光板之间,且同时连接所述聚束板与所述反光板,从所述光源至所述灯罩的出光方向上,相对设立的所述侧板逐渐远离。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罩包括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将反光罩分割为多个反光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位于所述反光罩轴向两端的侧板的遮光面积大于其他所述侧板。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源、灯板、以及所述的灯罩,所述灯罩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灯板上,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灯板表面设置,所述光源固定连接在所述灯板上,且设置于所述灯罩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在轴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光源并列排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照明灯具爆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灯具于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照明灯具的光型照度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灯具其中一个照明单元于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照明灯具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灯板;120,光源;
200,灯罩;220,反光板;221,反光部;222,安装部;230,反光罩;231,聚束板;231a,基体;231b,反光条;232,侧板;240,反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方位或位置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灯罩及照明灯具,用于生成低眩的照明光,并增强照明的均匀度,接下来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的照明灯具主要包括光源120、灯板110、以及固定连接灯板110的灯罩200。光源120固定连接在灯板110上,且设置于灯罩 200内。光源120、灯板110、以及灯罩200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灯板110用于固定光源120以及灯罩200的位置,光源120设置在灯罩200内,灯罩200对光源120发出的光进行处理,使之具有高照度和低眩的特征。
请参照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光板220包括一体设置的反光部 221和连接部222,反光部221和连接部222之间的劣角等于夹角B1的补角,反光板220的反光部221通过连接部222固定连接在灯板110上,反光罩230 连接在反光板110上。安装照明灯具时,灯板110设置在高出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立,灯罩200的出光口朝向下方,因此照明灯具的出光角度与竖直平面至少成B1的夹角,以此调整光照的方向。反光罩230可拆卸的连接反光板220,便于对反光罩230进行拆卸和清洁。
光的照度指在光照射面的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当照明灯具足够的光输出流明的情况下,光照面积越小,则光的照度越强。
眩光视觉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强烈的光线直射入眼睛导致眩光,如直视太阳时会产生眩光的视觉现象,第二种是光照分布不均而产生眩光,如清晨拉开窗帘,室外明亮的光线突然进入眼睛,造成眼睛不适。因此,为了生成低眩光,需使得从照明灯具出射的光束内具有不同角度的出射光线,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调整光照的均匀度来降低眩光现象。
请参照图1与图2,灯罩200包括反光板220和反光罩230,其中,反光罩 230包括聚束板231,聚束板231具有朝向光源120的内凹面,光源120的光照射在聚束板231的内凹面上,内凹的曲面对光束具有聚束效果。反光板220位于反光罩230与灯板110构成的劣角之间,且与灯板110之间具有夹角B1,该夹角B1大小为10°-45°。
请参照图2,反光罩230的聚束板231对光源120发出的光起到聚束的效果。反光罩230的聚束板231与灯板110之间构成劣角,光源120发出的光线L1为沿聚束板231边沿出射且恰好被聚束板231反射的光线,光线L1与灯板110之间的夹角为A1。可知当光线自光源120辐射出时,角度大于A1的光线全部被聚束板231反射,当上述角度大于A1的光线反射出灯罩200时,上述角度大于A1 的光线与灯板110之间的夹角会缩小,如图中光线L1,自光源120辐射出时,光线L1与灯板110之间的夹角为A1,当被聚束板231反射后,出射时与灯板 110之间的角度为一比夹角A1小的角度A2,因此,聚束板231对光源120发出的角度过大的光起到了聚束的效果。
位于反光罩230与灯板110构成的劣角之间的反光板220,起到了对光源120发出的与灯板110的角度小于B1的光起到了聚束的效果。请参照图2,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构成角度B1,当光源120发出的光被反光板220反射时,入射角的余角A3大小在0-B1之间,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当光源120 发出的光被反光板220反射后,反射角的余角A4大小在0-B1之间。由上述分析可知,出射光与灯板110构成的最大角度为两倍的B1,最小的角度为B1,即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光束,发散角大小最大为B1。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越大,经反光板 220反射后的光束发散角越大,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越小,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光束发散角越小。同时,对于相同长度的反光板220,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越大,能反射的光线越多,反射的光强越大,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越小,能反射的光线越少,反射的光强越小。因此为了兼顾发散角与反射的光强,设置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为10°-45°。
可选的,角度B1可以为10°,12°,15°,20°,25°,30°,35°,40°, 43°,45°。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为30°。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照明灯具中的聚束板231与反光板220起到了良好的聚束效果。同时,由于反光板220反射出去的光具有一定的发散角,使得直射进入眼睛的光照变弱,降低了眩光的视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聚束板231呈抛物柱面型,且光源120设置在聚束板231的抛物柱面的焦点处,因此,从光源120辐射出的光线,经聚束板231反射后,呈平行光从灯罩200出射。平行光具有更强的聚束效果,以及更佳的光照均匀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束板231上抛物柱面的轴平面平行于反光板。以抛物线y=x2为例,x=0即为抛物线y=x2的对称,同理,对应于聚束板231的抛物柱面也存在一对称平面,位于聚束板231焦点处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聚束板231 反射后,光线平行于聚束板231的对称。换言之,在上述设计下,经聚束板231 反射后的光线出射方向与灯板110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之间的角度B1。
同时,请参照图2,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偏向于经聚束板231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当经聚束板231反射后的出射光线照射到一个平面区域上时,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出射光线也会落在相同的平面区域上。或者,经反光板 220反射后的出射光线的照明区域,部分重叠于经聚束板231反射后的出射光线的照明区域。通过上述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照明灯具在照明区域上的照度,另一方面,还避免了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出射光线与经聚束板231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形成不同的照明区域,造成光照的不均匀。
请参照图3,为照明灯具的光型曲线图,图中光型曲线cd1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于图2视角的光型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经反光板220反射后的出射光线与经聚束板231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具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但光型曲线cd1 的光型依旧比较均匀,并未出现分束的情况。
请参照图1和图4,以反光板220与灯板110交接的线为轴向Z,聚束板231 沿轴向Z直线延伸,且绕轴向Z弯曲延伸。当满足上述设计时,有利于设计照明灯具的照明发散角,使轴向Z所在平面上的光照具有更加合适的发散角度,同时有利于使光照更加均匀。如图1所示,反光罩230还包括相对设立的侧板 232,侧板232设立在聚束板231与反光板220之间,且同时连接聚束板231与反光板220。如图4所示,从光源120至灯罩200的出光方向上,相对设立的侧板232逐渐远离。当满足上述设计时,轴向Z所在平面上的光照具有更加合适的发散角度。
请参照图4,光源120发出的光线,发散角度呈180°,为了满足照明的需求,需要对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进行聚束。从光源120发出的光线,包括直接从照明灯具出光口出射的中央光线,如图中所示的中央光线L4,以及辐射到侧板232上的周围光线,如图中所示的周围光线L3。其中,中央光线L4直接从照明灯具出光口出射,并未改变发散角。而周围光线L3经侧板232反射后,改变出射角度,使周围光线L3的出射角度偏向中央光线L4,然后使周围光线L3的光照区域大体重合于中央光线L4的光照区域,最终达到增强光照区域照度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光照区域的光线具有多种不同的入射角度,因此,也可以降低眩光的视觉效果。
请回参图3,光型曲线cd2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于图4视角的光型曲线,光型曲线cd2。其中,发散角C1约为80°,即照明灯具将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的发散角调制到了合适的角度。另外光型曲线cd2的外侧边沿处的曲线,大体呈弧形,说明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产生的光照具有良好的均匀度。
请结合图2与图4进行参考,反光罩230包括反光条231b,反光条231b贴设在聚束板231上,且呈长条状,反光条231b的长边沿轴向Z。当满足上述设计时,可以有效降低聚束板231的反光面的制作难度,即将聚束板231作为反光条231b的基体231a,而不用镀设反光涂层,以此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设计反光条231b可拆卸的连接在在基体231a上,当反光条231b被损坏时,可以方便的替换反光条231b而无需重新制作聚束板231。
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聚束板231与侧板232之间、贴近聚束板 231的表面处,设有插孔,反光条231b插设在插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反光罩230包括多个侧板232,多个侧板232 间隔排列,并将反光罩230分割为多个反光单元240。反光单元240沿轴向Z并列排布,且所有反光单元240共用一个反光板220,反光单元240与反光板220 以及设置在反光单元240与反光板220之间的光源120构成一个照明单元。由于每个照明单元在轴向Z上都具有较大的发散角,照明灯具包括多个照明单元可以有效增强照明区域的照度。另一方面,多个侧板232可以增加反光罩230 的强度,避免反光罩230轴向Z上过长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光源120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在轴向Z上,每个照明单元内至少两个LED光源120并列排布,以进一步增强照明区域的照度。每个照明单元光源12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具体的,请参照图5,每个照明单元光源120并列排布有三个。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照图5,位于反光罩230于轴向Z两端的侧板 232的遮光面积大于其他所述侧板232。大面积的侧板232具有更强的聚束效果,因此,为了尽量避免照明灯具发出的光被浪费,或者产生光污染,将位于反光罩230于轴向Z两端的侧板232的遮光面积设置的更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光罩230及反光板220的反光面可以做成晒纹,鳞甲面或珠面,以实现更好的光照均匀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灯罩,其特征在于,用于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反光板和反光罩,所述反光板包括反光部和连接部,所述反光板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反光罩,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35°-170°;所述反光罩包括聚束板,所述聚束板呈曲面,所述光源的光照射在所述聚束板内凹的一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所述聚束板沿轴向直线延伸,且绕轴向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还包括反光条,所述反光条贴设在所述聚束板的内凹面上,所述反光条呈长条状,所述反光条的长边沿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束板呈抛物柱面型,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聚束板的焦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束板所在的抛物柱面的对称平面平行于所述反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还包括相对设立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立在所述聚束板与所述反光板之间,且同时连接所述聚束板与所述反光板,从所述光源至所述灯罩的出光方向上,相对设立的所述侧板逐渐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包括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将反光罩分割为多个反光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位于所述反光罩轴向两端的侧板的遮光面积大于其他所述侧板。
9.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灯罩,所述灯罩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灯板上,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灯板表面设置,所述光源固定连接在所述灯板上,且设置于所述灯罩内。
10.根据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反光部和连接部交接的线为轴向,在轴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光源并列排布。
CN201922477841.2U 2019-12-31 2019-12-31 灯罩及照明灯具 Active CN211600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7841.2U CN211600586U (zh) 2019-12-31 2019-12-31 灯罩及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7841.2U CN211600586U (zh) 2019-12-31 2019-12-31 灯罩及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0586U true CN211600586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7841.2U Active CN211600586U (zh) 2019-12-31 2019-12-31 灯罩及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0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518C (zh) 照明单元和照明设备
JP4173183B1 (ja) 広域照明装置
US20220082229A1 (en) Anti-Glare Lamp and Lighting Arrangement Method Using the Lamp
CN111623303A (zh) 仿自然光的照明模组和灯具
CN109539163B (zh)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光学模组、汽车前照灯
JP2012182117A (ja) 管型照明器具、管型照明器具用筐体及び両面内照式看板装置
JPH07153302A (ja) 照明装置
KR20150060361A (ko) 조명등 장치
EP3497365A1 (en) Indirect luminaire
CN211600586U (zh) 灯罩及照明灯具
CN202032384U (zh) 反射式led天幕灯
CN111120969A (zh) 透镜及灯具
CN111120913B (zh) 照明灯具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CN102080792B (zh) 反射式led天幕灯
CN105987302A (zh) 一种led条形灯
CN213089751U (zh)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CN209977777U (zh) 一种条形灯
US20210041080A1 (en) Lens, Lens Group and Lamp
CN103807627B (zh) 发光模块和包括该发光模块的照明装置
US6164798A (en) Asymmetrical compound reflectors for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s
RU78000U1 (ru) Светонаправляющая панель (варианты)
CN211289647U (zh) 灯具
CN215112132U (zh) 光学模块、光学组件及光学控制组件
CN217603955U (zh) 一种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B, C, and D, Industrial Park, No. 10 Huanping Road, Gaoqiao Community, Pingd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fu Ligh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s a, B, C and D, No. 10, huanping Road, Gaoqiao community, Pingd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astfield Ligh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