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1584U - 膝部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膝部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1584U
CN211591584U CN202020084519.3U CN202020084519U CN211591584U CN 211591584 U CN211591584 U CN 211591584U CN 202020084519 U CN202020084519 U CN 202020084519U CN 211591584 U CN211591584 U CN 211591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layer
cushion cover
kne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45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nh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0845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1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1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1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部减压装置,包括方形结构的垫套;所述垫套的内部设有方形结构的垫芯;所述垫套的外部的一侧面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够在人体膝部固定。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在人体膝部的位置处。当患者侧躺时,垫套以及设于垫套内的垫芯位于两膝之间,有效地避免两膝内侧相互接触,进而避免两膝之间相互挤压,降低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膝部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部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形成,需要间隔1-2小时更换一次躺卧的体位,以减轻患者局部皮肤的不适感。一般,可更换的躺卧体位有平躺和侧躺。
目前,在患者侧躺时,两膝之间相互挤压,易使患者的两膝之间出现压力性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在患者侧躺时,两膝之间相互挤压,易使患者的两膝之间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部减压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膝部减压装置,包括方形结构的垫套;
垫套的内部设有方形结构的垫芯;
垫套的外部的一侧面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能够在人体膝部固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垫芯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层、第一发泡层、第一衬垫层、基础层、第二衬垫层、第二发泡层和第二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材质均为医用棉;
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均采用聚氨酯预发泡填充;
第一衬垫层和第二衬垫层均采用微米级硅胶空腔填充而成;
基础层的材质为芳纶纤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垫套的内壁覆盖有发热涂层;
垫套的一侧为开口结构;
垫套的开口侧固定有拉链。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圆环结构;
固定装置的外侧壁固定于垫套的外部的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长条带状结构;
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于垫套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垫套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另一端固定有勾面贴;
垫套的另一侧固定有毛面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两个;
两个固定装置分别靠近垫套的两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弹性体。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垫芯的尺寸为10cm×5cm×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膝部减压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在人体膝部的位置处。当患者侧躺时,垫套以及设于垫套内的垫芯位于两膝之间,有效地避免两膝内侧相互接触,进而避免两膝之间相互挤压,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膝部减压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膝部减压装置中垫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垫套;120-垫芯;121-第一缓冲层;122-第一发泡层;123-第一衬垫层;124-基础层;125-第二衬垫层;126-第二发泡层;127-第二缓冲层;130-固定装置;141-勾面贴;142-毛面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膝部减压装置包括方形结构的垫套110,垫套110的内部设有方形结构的垫芯120。垫套110的外部的一侧面设有固定装置130,固定装置130能够在人体膝部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30能够固定在人体膝部的位置处。当患者侧躺时,垫套110以及设于垫套110内的垫芯120位于两膝之间,有效地避免两膝内侧相互接触,进而避免两膝之间相互挤压,降低了压力性损伤可能性。并且,大大提高了患者侧躺时的舒适度,有效地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一定的疼痛感。另外,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垫套110的材质可为棉质材料,能够洗涤消毒后反复使用。垫芯120材质可以为棉质品或乳胶。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垫芯120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层121、第一发泡层122、第一衬垫层123、基础层124、第二衬垫层125、第二发泡层126和第二缓冲层127。具体地,第一缓冲层121和第二缓冲层127的材质均为医用棉。第一发泡层122和第二发泡层126均采用聚氨酯预发泡填充。第一衬垫层123和第二衬垫层125均采用微米级硅胶空腔填充而成。基础层124的材质为芳纶纤维。采用多重缓冲结构,使得垫芯120的缓冲效果更佳,进一步地降低压力性损伤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垫套110的内壁覆盖有发热涂层。发热涂层由远红外纳米粉黏附在垫套110的内壁制成。具有抗紫外、杀菌除味以及防病治病等功能。远红外纳米粉能够放射红外线至患者侧躺时两膝相互靠近侧,以促进患者两膝相互靠近侧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地降低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可能性或者降低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的现象发生。垫套110的一侧为开口结构,垫套110的开口侧固定有拉链。如此,便于垫芯120的更换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30为长条带状结构,固定装置130的一端固定于垫套110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垫套110的另一侧。具体地,固定装置130的一端通过粘接或缝接的方式固定于垫套110的一侧,固定装置130的另一端固定有勾面贴141,垫套110的另一侧固定有毛面贴142。通过勾面贴141和毛面贴142可拆卸连接固定装置130的另一端和垫套110的另一侧。如此,使得固定装置130的另一端与垫套110能够反复粘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患者左侧躺时,固定装置130位于患者的右膝远离左膝的一侧,以便于患者穿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30为圆环结构,固定装置130的外侧壁固定于垫套110的外部的一侧面。如此,患者的脚部能够从圆环结构的固定装置130的中部穿进去,以使固定装置130套戴在患者的膝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30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130分别靠近垫套110的一侧面的两端设置。如此,提高了垫套110被佩戴时位置的稳固性。固定装置130为弹性体,以适应具有一定范围内的体重的患者使用,提高了固定装置130的通用性。并且,弹性体能够进行形变,起到固定垫套110的作用,又避免了固定时造成的二次压伤。固定装置130和垫芯120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不做限定,根据患者的体重制定,既要不易脱落,又要使得因固定垫套110引起的挤压力较小。当垫芯120的尺寸为10cm×5cm×3cm时,既能够使得垫芯120的缓冲作用,又能够降低垫芯120的尺寸,节省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形结构的垫套;
所述垫套的内部设有方形结构的垫芯;
所述垫套的外部的一侧面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够在人体膝部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芯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层、第一发泡层、第一衬垫层、基础层、第二衬垫层、第二发泡层和第二缓冲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材质均为医用棉;
所述第一发泡层和所述第二发泡层均采用聚氨酯预发泡填充;
所述第一衬垫层和所述第二衬垫层均采用微米级硅胶空腔填充而成;
所述基础层的材质为芳纶纤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套的内壁覆盖有发热涂层;
所述垫套的一侧为开口结构;
所述垫套的开口侧固定有拉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圆环结构;
所述固定装置的外侧壁固定于所述垫套的外部的一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长条带状结构;
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垫套的一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垫套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固定有勾面贴;
所述垫套的另一侧固定有毛面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两个;
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分别靠近所述垫套的一侧面的两端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弹性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芯的尺寸为10cm×5cm×3cm。
CN202020084519.3U 2020-01-15 2020-01-15 膝部减压装置 Active CN211591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4519.3U CN211591584U (zh) 2020-01-15 2020-01-15 膝部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4519.3U CN211591584U (zh) 2020-01-15 2020-01-15 膝部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1584U true CN21159158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7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4519.3U Active CN211591584U (zh) 2020-01-15 2020-01-15 膝部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1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3188B2 (en) Patient securing overlay for underbody supports
US20050187598A1 (en) Mat
WO2010020818A2 (en) Disposable patient transfer assembly
WO2009132107A2 (e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using inflatable devices
JP2013518620A (ja) 膨張可能な構成要素が一体化されたシートを使用した褥瘡の予防および治療
KR20140050069A (ko) 압박성 궤양의 예방 및 치료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9006269A1 (en) Patient arm pad
US8944066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stricting pressure application to injured tissue
EP4346710A1 (en) Pressure offloading device
CN211591584U (zh) 膝部减压装置
CN204995672U (zh)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担架
US20150150744A1 (en) Lower leg protector
CN205994671U (zh) 一种防褥疮减压复合气垫
CN219271570U (zh) 一种腰椎护理辅助支架
CN218739416U (zh) 防止足下垂和压疮的防护枕
CN215081262U (zh) 用于危重病人的护理垫
CN217660533U (zh) 一种组合式可调节侧卧位固定体位垫
CN21545981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充气靠枕装置
CN215132006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药理护理垫
CN212369130U (zh) 医用肢体固定板
CN214858371U (zh) 用于临床医疗的转运车
CN216985590U (zh) 侧卧位绑定装置
CN213464618U (zh) 多功能枕
CN217525651U (zh) 一种骨科用颈椎术后护理枕
Hursh et al. Medical back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