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85204U -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85204U
CN211585204U CN202020148011.5U CN202020148011U CN211585204U CN 211585204 U CN211585204 U CN 211585204U CN 202020148011 U CN202020148011 U CN 202020148011U CN 211585204 U CN211585204 U CN 211585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y
model
block
shap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80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480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85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85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85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涉及变形玩具领域,其通过设置具有第一造型主且相贴合的主构造体和第一结构块,第一结构块相对主构造体移动和/或转动,使相互贴合的位置关系改变,并形成第二造型,实现无须拆卸部件,即可实现在两个复杂形态之间的转化,简化变形的操作,提高变形玩具的游玩乐趣;其通过设置滑动杆和轨迹孔使得相贴合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平移和转动的复杂运动,进行限位位置的转换;进一步通过设置可折叠可隐藏于槽内的第二结构块,使玩具到第二造型时可活动展现出来,提高仿真程度;通过设置关节形状的第一结构块,与主结构块形成的坐骑形态,同时再设置坐骑的玩偶,可结合各种动漫造型。

Description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形玩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背景技术
变形玩具因其造型或姿态的多样性,而给予游玩者极大的乐趣。目前,一些变形玩具具有一个整体造型,其通过手、脚、头等部件的转动或移动的活动变形方式,改变整体造型的姿态,这些变形玩具常常因为整体造型无改变,而趣味不足。一些变形玩具的通过部件的活动变形,可从方块、弹形等简单形态变换成诸如动物、机器或车辆复杂的形态,这些变形玩具在简单形态中的可玩度不高。还有有一些变形玩具能在多种复杂形态之间变换,但需要对变形玩具拆分再装,这会导致玩具部件容易丢失,而不能再用于玩耍。
发明专利CN 103127722 B,公开了一种数字变形的组合玩具,有由若干个玩具单体组成的玩具组合体,所述玩具单体包括有数字造型块,所述数字造型块设有可移动或转动的部件,所述数字造型块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件,通过将数字造型块的部件移动或转动而变形成玩具组合体的各个部位,再利用连接件将变形后的数字造型块连接形成玩具组合体。该发明采用将玩具单体设计成数字造型块,在数字造型块设有可移动或转动的部件,而数字造型块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件,通过将数字造型块的部件移动或转动而变形成玩具组合体的各个部位,再利用连接件将变形后的数字造型块连接形成玩具组合体。但该发明存在的变形形态的种类少,可不同的变形形态区别度小,游玩的乐趣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可解决变形玩具形态单一,形态复杂性不足以表现所要模拟的形态,且玩耍乐趣不足的问题,并且该单个的变形玩具可进一步构成组合玩具,提高玩耍乐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所述玩具主体包括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可拼接出第一造型,所述第一结构通过移动和/或转动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主结构块,所述第一结构块相对于主结构块的移动和/或转动可形成第二造型。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其中一上的滑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另一之上的轨迹孔;所述滑动杆与轨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相对主结构块作平移和滑动运动。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轨迹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以限制所述滑动杆在设定位置的移动。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二结构块,所述第二结构块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所述主结构块和/或第一结构块设置有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块可移动或转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地连接于玩具主体。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第二结构块包括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的若干第二结构分体,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相互转动连接,转动折叠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与所述第一槽结构配合,以贴合运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第一结构块包含若干相互转轴连接的关节体组成,所述关节体的活动可摆出第二造型的局部形态。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移动隐藏至设于主结构块内第二槽结构内。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主结构块可拆卸地连接有玩偶。
上述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第一造型为马车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牛造型;或者,所述第一造型为船体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鱼造型;或者,所述第一造型为飞船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鸟造型;或者,所述第一造型为法老头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蝎子造型;或者,所述第一造型为车辆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人造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玩具,包括上所述的多形态变形玩具,优选的有,所述玩具主体为两个以上,各所述玩具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一造型不同,和/或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二造型不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造型主且相贴合的主构造体和第一结构块,第一结构块相对主构造体移动和/或转动,使相互贴合的位置关系改变,并形成第二造型,实现无须拆卸部件,即可实现在两个复杂形态之间的转化,简化变形的操作,提高变形玩具的游玩乐趣。进一步通过设置滑动杆、轨迹孔和限位凸台使得相贴合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平移和转动的复杂运动,进行限位位置的转换;进一步通过设置可折叠可隐藏于槽内的第二结构块,使变形玩具到第二造型时可活动展现出来,提高第二造型的仿真程度;进一步通过设置关节形状的第一结构块,与主结构块形成可关节行走的坐骑形态,同时再设置坐骑的玩偶,可结合各种动漫人物造型,提高变形玩具的趣味。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构成组合玩具,组合玩具可以形成新的形态,增加玩具的趣味程度,实现多形态的变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一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二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一造型展示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第一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第二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第一造型展示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第一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第二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第一造型展示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第一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第二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第一造型展示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第一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第二造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第一造型展示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玩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图1至3,中,基体D1,第一拟形体D11,第二拟形体D12,第三滑动杆D121,第三轨迹孔D122,第三限位凸台D123,第一连杆D124,上车头D13,第二滑动杆D131,第二轨迹孔D132,第二限位凸台D133,第二滑动杆D123,前轮部D14,车轮D141,轮装板D142,转接体D143,仓体D15,玩偶D16,盖体D17,连接部D18,第一分体D2,第一连接体D21,前支节D22,后支节D23,第一滑动杆D221,第一轨迹孔D222,第一限位凸台D223,凸起和槽孔结构D224,第二分体D3,第二连接体D31,前腿支节D32,前分节D321,后分节D322,中腿支节D33,后腿支节D34,后腿支节D34,卡合板D342,后轮部D35,延长支节D36,第一缓冲结构D37a,第二缓冲结构D37b,第三缓冲结构D37c,第一卡合结构D38a,第二卡合结构D38b,第三卡合结构D38c;
图4至6中,第一头部B1,第二头部B2,头部分体B11,第一壳体B12,第二壳体B13,连接体B14,开口B1a,连接杆B15,腿部B3a,尾部B3b,关节体B31,第一尾节B32,第一槽结构B32a,第二尾节B33,连接座B34,翅膀部B4,外侧分翼体B41,中间分翼体B42,第一凹槽B4a,内侧分翼体B43,第二凹槽B4b,第二槽结构B4c,冠体B51,第三槽结构B5a,动力部B52,连接部B53,仓体B54,玩偶B55,摆杆B56;
图7至9中,船的第一构造体Aa,船座体Aa1,锚关节体Aa2,锚关节Aa3,上船体Ab,船二座体Ab1,鱼下颚Ab2,鱼上颚Ab3,第一鱼鳍Ab4,瞭望塔体Ab5,第二鱼鳍Ab6,船玩偶Ab8,船连接部Ac7;
图10至12中,基体C1,座体C11,第一槽孔C1a,导向块C12,滑动套C13,轨迹孔C14,滑动杆C15,卡位凸台C16;肢体部C2,基肢节C21,第一分节C21a,第二分节C21b,中肢节C22,末肢节C23,肢齿轮C24,肢齿台C25,第一分体C3,小螯肢C31,连杆组件C32,基螯节C321,中螯节C322,第二分体C4,前尾节C41,中尾节C42,后尾节C43,第二槽孔C1b,尾滑动杆C411,尾轨迹孔C412,尾卡位凸台C413,尾齿轮C44,尾齿轮C45;第三分体C5,基节C51,齿节C52,第三槽孔C1c;连接部C6,玩偶C7,仓体C71;
图13至15中,第一分体E1,连接体E11,第二滑动杆E12,第二轨迹孔E13,第二限位凸台E14,第二分体E2,第二上分体E21,第二下分体E22,第一滑动杆E23,第一轨迹孔E24,第一限位凸台E25,头部E3,第一槽孔E3a,尾部E4,第二槽孔E4a,第二槽孔E4a,第三轨迹孔E32,第三限位凸台E33,腿部E5,转动体E51,轮部E6,车架E61,车轮E62,第四滑动杆E63,第四轨迹孔E64,第四限位凸台E65,连接部E7,玩偶E8;
图16中,实施例一D,实施例二B,实施例三A,实施例四C,实施例五E。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1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所述玩具主体包括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可拼接出第一造型,所述第一结构通过移动和/或转动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主结构块,所述第一结构块相对于主结构块的移动和/或转动可形成第二造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造型主且相贴合的主构造体和第一结构块,第一结构块相对主构造体移动和/或转动,使相互贴合的位置关系改变,并形成第二造型,无须拆卸部件,即可实现在两个复杂形态之间的转化,简化变形的操作,提高变形玩具的游玩乐趣。
具体有,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其中一上的滑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另一之上的轨迹孔;所述滑动杆与轨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相对主结构块作平移和滑动运动。所述轨迹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以限制所述滑动杆在设定位置的移动。其通过设置滑动杆、轨迹孔和限位凸台使得相贴合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平移和转动的复杂运动,进行限位位置的转换
具体有,所述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二结构块,所述第二结构块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所述主结构块和/或第一结构块设置有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块可移动或转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地连接于玩具主体。所述第二结构块包括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的若干第二结构分体,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相互转动连接,转动折叠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与所述第一槽结构配合,以贴合运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其通过设置可折叠可隐藏于槽内的第二结构块,使变形玩具到第二造型时可活动展现出来,提高第二造型的仿真程度
具体有,所述第一结构块包含若干相互转轴连接的关节体组成,所述关节体的活动可摆出第二造型的局部形态。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移动隐藏至设于主结构块内第二槽结构内。所述主结构块可拆卸地连接有玩偶。设置关节形状的第一结构块,与主结构块形成可关节行走的坐骑形态,同时再设置坐骑的玩偶,可结合各种动漫人物造型,提高变形玩具的趣味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是第一造型为第一造型为车辆造型,第二造型为人造型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中有,主结构块为基体D1;第一结构块为第一分体D2、第二分体D3。
在实施例一中具体有,多形态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玩具主体包括基体D1,第一分体D2和第二分体D3,第一分体D2活动连接于基体D1侧部,第二分体D3活动连接于基体D1的下部;第一分体D2和第二分体D3可活动至基体D1的后部,以使基体D1、第一分体D2和第二分体D3拼合构成一拟形结构。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第一形态为卡车形态,基体D1为卡车的车头形状,第一分体D2为两个,拼合为卡车的后下车身形状,第二分体D3为两个,拼合为卡车的后上车身形状;第二形态为机器人形态,两个第一分体D2通过朝侧部翻转到该基体D1的两侧,作为机器人形态的手部,两个第一分体D2通过朝下部翻转到该基体D1的下方,作为机器人形态的腿部。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为实现使第一分体D2活动连接于基体D1后部和侧部之间,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体D21,第一连接体D21一端沿纵向轴旋转地连接于基体D1的部后方,第一连接体D21的另一端沿横向轴旋转地连接于第一分体D2。具体的,第一连接体D21的一端通过纵向转轴和轴孔连接到基体D1上,第一连接体D21的另一端通过横向的转轴和轴孔连接有第一分体D2,使得第一分体D2可关于第一连接体D21的连接处旋转,也可以随第一连接体D21在后部和侧部之间摆动。第一分体D2变形为手部之后可在侧部上旋转,摆出不同姿态。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为使得作为第二形态手部的第一分体D2可活动,第一分体D2包括前支节D22和后支节D23,前支节D22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基体D1,前支节D22设置有第一滑动杆D221,后支节D23的另一设置有第一轨迹孔D222,轨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D223,第一滑动杆D221相配合滑动地插接在第一轨迹孔D222内,以使前支节D22和后支节D23相对平移旋转活动。具体的,前支节D22和后支节D23还设置有配合的凸起和槽孔结构D224,使两者可卡合固定。
操作时,第一形态时,为第一连接体D21转动到基体D1后上部,前肢体和后肢体相互垂直,第一滑动杆D221位于第一轨迹孔D222上端,通过端位上的第一限位凸台D223固定;第二形态时,第一连接体D21转动到侧部,先将后支节D23推到第一轨迹孔D222下端,在旋转后支节D23,使凸起和槽孔结构D224相对准并配合插入,此时另一侧的第一限位凸台D223将固定后支节D23,防止凸起和槽孔结构D224脱离。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为第二分体D3活动连接于基体D1后部和下部之间,在实施例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二连接体D31,第二连接体D31的一端通过横向转轴旋转地连接于基体D1的下后部槽结构内,第二连接体D31的另一端两部通过转轴连接第二分体D3。其中,第二连接体D31内设置有包括齿轮及齿台的第一缓冲结构D37a,分别与两侧的第二分体D3转轴连接,使第二分体D3的旋转受到缓冲限制。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为使作为第二形态腿部的第二分体D3可活动。第二分体D3包括前腿支节D32,中腿支节D33和后腿支节D34,前腿支节D32包括前分节D321和后分节D322,前分节D321一端横向转轴连接于第一缓冲结构D37a,前分节D321另一端纵向转轴连接于后分节D322,前分节D321和后分节D322之间设置有齿轮及齿台,即第二缓冲结构D37b,以使前分节D321和后分节D322在相互垂直和成直线的状态间转换,达到第二分体D3的腿部结构可伸缩的效果;后分节D322同过转轴连接于中腿支节D33的一端,中腿支节D33另一端平行转轴连接有后腿支节D34。后腿支节D34设置内槽体有旋转连接有后轮部D35,后腿支节D34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有延长支节D36,左右两侧的延长支节D36分别设置有卡条卡槽,即第一卡合结构D38a,后腿支节D34一侧设置有卡扣板,卡扣板和延长支节D36分别设置有卡台卡槽,即第二卡合结构D38b。其中,后分节D322与中腿支节D33间设置有齿轮及齿台第三缓冲结构D37c,后腿支节D34底部和延长支节D36卡台卡槽,即第三卡合结构D38c
操作时,在第一形态中,首先转动前分节D321使两个第二分体D3上的车轮D141朝外,前分节D321和后分节D322摆动至相互垂直,后分节D322与中腿支节D33相互平行,延长支节D36通过第一连杆转动到后腿支节D34的侧面;左右两个第二分体D3,通过延长支节D36的第一卡合结构D38a相互固定;卡扣板通过第二卡合结构D38b,将该位置关系的后腿支节D34与延长支节D36固定,同时作为车形态的尾部。在第二形态时,首先转动前分节D321使两个第二分体D3上的车轮D141朝内,将卡扣板分离,延长支节D36通过第一连杆转动,并通过第三卡合结构D38c固定到后腿支节D34的底部,再相对中腿支节D33转动整个后腿支节D34,使延长支节D36朝下。在第三形态时,即由第二形态变形为组合玩具的躯干,前分节D321和后分节D322摆动至相互平行,后分节D322与中腿支节D33相互垂直。由于关节有缓冲结构,可摆出不同的腿部姿势;在车形态下,左右第二分体D3能够通过延长支节D36固定;通过前分节D321的连接方式,机器人形态时,左右的后轮部D35可隐藏到第二分体D3的内侧;延长关节可增加机器人形态的腿部长度。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拟态结构为车辆形态,基体D1的两侧部设置有前轮部D14,第一分体D2的外侧部设置有后轮部D35,前轮部D14包括车轮D141,轮装板D142和转接体D143,转接体D143可水平旋转地连接于基体D1,轮装板D142的一端转动连接车轮D141,轮装板D142的另一端可垂直旋转地连接于转接体D143,基体D1设置有与轮装板D142相配合的槽孔,以使车轮D141在朝内和朝外之间转换的嵌入到槽孔内。
操作时,转动转接体D143,使前轮部D14从槽孔中转动出来,转动后轮部D35改变朝向后,再次转动转接体D143,使前轮部D14转入槽孔。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拟态结构为车辆形态,玩具主体可变形为人形形态,玩具主体还包括可展示为车灯或眼睛的第一拟形体D11,以及可展示为车栅格或嘴部的第二拟形体D12,第二拟形体D12连接于基体D1;第一拟形体D11可通过第二连杆341连接于第二拟形体D12的侧部,并可向第二拟形体D12的上部活动。玩具主体还包括上车头D13,上车头D13可前后活动地连接于基体D1的前上部,第二拟形体D12可倾斜活动地连接于基体D1的前下部。其中有,为使第二拟形体D12和上车头D13交替变形地位于基体D1的前上部,上车头D13设置有第二滑动杆D123131,基体D1前部的槽孔内设置有第二轨迹孔D132,具体为水平设置的直线条形孔,第二轨迹孔D132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D133,第二滑动杆D123131和第二轨迹孔D132相互配合使得上车头D13可关于基体D1前上侧伸缩活动。第二拟形体D12设置有第三滑动杆D121,基体D1前部的槽孔内设置有第三轨迹孔D122,具体为倾斜设置的弧状条形孔,第三轨迹孔D122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台D123,第三滑动杆D121和第三轨迹孔D122相互配合使得上车头D13可相对基体D1前后斜向伸缩活动。
操作时,第一形态中,第一拟形体D11摆动到第二拟形体D12的两侧,第二拟形体D12推到第三轨迹孔D122的下端,并被第三限位凸台D123卡合固定,上车头D13推到第二轨迹孔D132的前端,并被第二限位凸台D133卡合固定。上车头D13,下方的车栅格,车栅格两侧的车灯构成车形态的卡车车头造型。第二形态中,上车头D13推导第二轨迹孔D132的后端,第二拟形体D12推导第三轨迹孔D122的上端,第一拟形体D11通过第二连杆341摆动到第二拟形体D12的上端,上车头D13被隐藏,下侧的嘴部和上侧的眼睛构成,构成机器人形态的头部结构。
在实施例一中更具体有,基体D1的上部设置有仓体D15,仓体D15可拆卸地连接有玩偶D16,其中,玩偶D16为人形形状,半身的结构。仓体D15为透明的罩体结构。基体D1上部设置有盖体D17,盖体D17内设置有空腔,盖体D17铰接上述的仓体D15,在第一状态或第三状态时,仓体D15可整体藏纳在该空腔内,并合上盖体D17;在第二状态使,仓体D15可从盖体D17上旋转出来,使玩偶D16骑坐在机器人形态的结构上。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基体D1的上部,基体D1的两侧部,以及第二分体D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连接部D18,连接部D18可拆卸地安装于另一玩具上,以作为该玩具的身躯。其中,连接另一头部形状玩具的连接部D18位于盖体D17上,为矩形卡槽结构;两侧连接另外两个手部形状玩具的连接部D18位于第一连接体D21上,为正多边形孔结构,下方连接另外两个脚部形状玩具的连接部D18位于延长关节上,为T形孔结构。连接部D18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如其他卡扣连接结构,或者螺纹连接等。
有益处在于,通过设置基体和活动连接于该基体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当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位于该基体后部时,玩具主体拼合为拟形结构,作为一形态;当第一分体活动至该基体的侧部并且第二分体活动至该基体的下部时,玩具主体变形为具有肢体的另一形态,使得变形玩具具有复杂的多种形态,增加游玩乐趣,但可通过转动或平移等简单变形操纵实现多形态变化,降低游玩难度;多种的变形状态的区别度大并惊喜程度高,且在不同形态下可转动摆出多种姿势。进一步通过,活动展示其中一种形态的隐藏的构件,突出另一种形态的仿真程度。
实施例二
如图4至6所示,是第一造型为飞船造型,第二造型为鸟造型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中有,主结构块为第一头部B;第一结构块为第二头部B2,内侧分翼体B43,动力部B52;第二结构块为头部为冠体B51,第一尾节B32及第二尾节B33。
在实施例二具体有,该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所述玩具主体包括第一头部B1和第二头部B2。其中,第一头部B1包括头部分体B11,头部分体B11和第二头部B2通过连接体B14连接,第一头部B1设置有与头部分体B11配合的开口B1a,连接体B14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头部B1,以使头部分体B11和第二头部B2可切换于开口B1a的内外。具体有,头部分体B11包含但不限于为眼睛形状。由于第二头部B2和头部分体B11分别连接于连接体B14的两侧,并且连接体B14可活动于第一头部B1的内外,那么当头部分体B11切换到开口B1a外,则第二头部B2隐藏地位于开口B1a内,头部分体B11与第一头部B1构成完整第一造型的头部形状;那么当第二头部B2切换到开口B1a外,则头部分体B11隐藏地位于开口B1a内,第一头部B1作为第二头部B2的身躯,由第一头部B1和第二头部B2构成第二造型。该方案通过简单的转动变形操作,巧妙地利用内部结构的隐藏原理,使第一头部B1可分别作为第一造型的头部,以及第二造型的身躯,实现两个复杂造型的转动变形。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了实现第一造型到第二造型关于头部形态的切换,具体可以有,第一头部B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B12和第二壳体B13,铰接位置位于玩具的后侧,第一壳体B12位于下方,第二壳体B13位于上方。第一壳体B12和第二壳体B13的前端均有半个缺口,缺口的组合构成所述的开口B1a。该方案可使得,在形态切换时,可从铰接处打开第二壳体B13,露出内部空间,有利第一头部B1和头部分体B11的变形操作。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了实现第二头部B2和头部分体B11的切换,第一头部B1还包括连接杆B15,连接杆B15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固定在第一壳体B12底部的横向转轴上,并连接杆B15可关于转轴相对于前后方向旋转;连接杆B15的另一端万向连接于连接体B14,具体是连接杆B15的该端上设置有球轴,而连接体B1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球孔,该球轴和球孔相互配合。
操作时,当打开第二壳体B13,可以沿转轴把连接体B14转动更高的位置,并通过万向连接避开第一壳体B12和第二壳体B13的阻挡,实现状态的切换。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了使切换更具有通用性和趣味性,具体地有,第一头部B1为机器坐骑头部,头部分体B11为机器坐骑脸部;第二头部B2鸟纲动物头部。第一造型时,鸟纲动物头部被隐藏,玩具主体为机器坐骑形态,第二造型时,机器坐骑脸部被隐藏,机器坐骑头部的其他部分作为鸟纲动物头部的身躯,玩具主体为鸟纲动物形态。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提高第一造型与第二造型转化的趣味性和区别度,玩具主体包括腿部B3a和尾部B3b,腿部B3a连接于第一头部B1的下侧,尾部B3b包括连接座和关节体B31,关节体B31通过连接座连接于第一头部B1,以关节体B31可活动于第一头部B1的后侧和下侧。具体有,腿部B3a可构成第二造型鸟纲动物形态双腿,关节体B31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关节构成,如图中有两个铰接处三个关节,尾部B3b上设置有两个关节,形成鸟纲动物的两只尾羽毛的造型,两个关节体B31的整体万向连接于连接座B34,该连接座B34通过转轴连接于玩具的后侧,具体是第一壳体B12的后侧。该方案可使得,尾部B3b的各个关节体B31整体被转动到玩具主体的下侧,并与腿部B3a组合成,第一造型的机器坐骑形态的四个支腿。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提高第一造型与第二造型转化的区别度,关节体B31包括设置于末端的相互铰接的第一尾节B32和第二尾节B33,第一尾节B32设置有第一槽结构B32a;第二尾节B33和第一槽结构B32a相互配合,以使第二尾节B33可隐藏至第一槽结构B32a内。更具体有,所述腿部B3a也包括上述的关节体B31。第二造型时,腿部B3a的关节体B31中第一尾节B32和第二尾节B33分开,如鸟的脚趾,尾部B3b的关节体B31中的第二尾节B33隐藏在第一尾节B32中,如鸟的羽毛。第一造型时,腿部B3a和尾部B3b都在玩具下侧,且第一尾节B32和第二尾节B33分开,如机器坐骑的四肢。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在上述方案更具体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第一造型与第二造型转化的趣味性和区别度。玩具主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头部B1两侧的翅膀部B4,翅膀包括至少两个分翼体,相邻分翼体之间铰接连接,第一头部B1两侧设置有第二槽结构B4c,第二槽结构B4c和各分翼体折叠后形态相配合。具体有,分翼体有三节,外侧分翼体B41、中间分翼体B42和内侧分翼体43依次铰接为一体,且外侧分翼体B41、中间分翼体B42和内侧分翼体43之间的厚度和面积依次递增。中间分翼体B42设置有第一凹槽B4a,外侧分翼体B41可转动折叠至第一凹槽B4a内;内侧分翼体43设置有第二凹槽B4b,中间分翼体B42可转动折叠至第二凹槽B4b内;内侧分翼体43可转轴折叠至所述第二槽孔内。内侧分翼体43通过相配合的球轴和球孔连接在第一壳体B12上,各分翼体折叠后,整体厚度均匀且与第二槽结构B4c厚度相同,使两侧的翅膀部B4可转动并隐藏到第二槽结构B4c内,实现第一造型和第二造型上在翅膀的切换。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在上述方案更具体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第一造型与第二造型转化的趣味性,第二头部B2万向连接于连接体B14,第二头部B2包括冠体B51和第三槽结构B5a,冠体B51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三槽结构B5a内,冠体B51和第三槽结构B5a相互配合,以使冠体B51可隐藏至第三槽结构B5a内,该结构可实现第二头部B2实现收缩式的变形,实现在展现鸡冠等特征结构的同时,保证所述腔体内可容纳到第二头部B2的入。玩具主体还包括动力部B52和摆杆B56,动力部B52偏离中心可转动地连接于摆杆B56的一端,摆杆B56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头部B1,以使动力部B52在前侧和下侧间活动,所述动力部B52为燃气轮机的形状,动力部B52在鸟形态时摆动到第一头部B1的前方,作为鸟形态的胸部;在坐骑形态时摆动到第一头部B1的下方,作为第一造型的机械坐骑的动力装置。
在实施例二更具体有,为增加玩具主体的趣味性,具体设置了仓体B54,仓体B54为设置于第二壳体B13顶侧的槽结构,玩偶B55的底部设置有卡合结构,使得玩偶B55可拆卸地卡接于仓体B54内。玩偶B55为人形形状,半身或者全身,可带有各种表情。仓体B54和玩偶B55可增加第一造型的机械坐骑形态的玩法,可以结合各种动漫造型元素,增加坐骑的趣味性。
有益处在于,通过玩具主体中设置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其中第一头部的分体与第二头部连接,并可活动连接于第一头部开口的内外,实现在一形态时,头部分体显现,第二头部隐藏,第一头部为完整形态,通过转动变形切换到另一形态时,第二头部显现,头部分体隐藏,第一头部作为另一形态的躯体,该结构可实现玩具在两个复杂形态间头部造型的切换,提高游玩者的乐趣,两种形态造型相互独立,区别程度高,给游玩者带来更多的惊喜,状态切换操作简单,构建连接牢固。更进一步的是,该结构是鸟和坐骑形态之间切换,其中坐骑形态还可以连接乘坐的玩偶,能结合各种动漫造型,还设置有连接部可以拼接到组合玩具当中,丰富游玩趣味,并且玩具有可活动的关节结构,不同形态都可以摆出各种姿势。
实施例三
如图7至9所示,是第一造型为船体造型,第二造型为鱼造型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
该变形玩具中所述主造型体为上船体,该变形玩具中的第一造型块包括锚关节体,上船体内设置有连接部件,使得锚关节体可平移和转动连接在上船体的两个相邻侧面之间,所述锚关节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锚节。位于下方的锚关节体和上船体构成的在第一造型,即船体转型;通过连接部件移动和转动锚关节体,并再次摆动锚关节体的形状,可使锚关节体和上船体组成第二造型,即鱼造型。
在实施例三中具体有,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船座体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和玩具主体之中的之一设置有鱼滑动杆,所述活动块和上船体之中的另一设置有轨迹孔,所述鱼滑动杆与轨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活动块相对于上船体平移及转动。
在实施例三中更具体有,所述上船体Ab为船体结构,所述船的第一构造体a和上船体Ab组合可构成鱼形态。当船的第一构造体a通过活动部转动到上船体Ab的后侧时,各锚关节体Aa2并拢可组成第一造型的鱼形态,其通过轮廓勾勒出鱼头、鱼身和鱼尾。当船的第一构造体a通过活动部转动到上船体Ab的下侧,经锚关节Aa3调节各个锚关节体Aa2的形状,构成支撑的足部,而由于船的第一构造体a为船体结构,其轮廓及一些可隐藏的部件为鱼形态的前半身,船体结构和下侧的足部形态的各个锚关节体Aa2,可组成第二造型的船坐骑形态。更具体的有,上船体Ab为船形状的壳体结构,各个锚关节Aa3铰接为一体,锚关节体Aa2的尾部为船锚结构,上下的尾部锚关节Aa3分开一定角度可构成鱼尾结构。
在实施例三中更具体有,作为活动部使船的第一构造体a与上船体Ab之间相对平移转动连接的实施方案,在实施例具体有,该活动部为活动块,上船体Ab可相对上船体Ab转动的船二座体Ab1,该船二座体Ab1的后端设置有开口,上船体Ab的该开口内设置有滑动杆,活动块设置有轨迹孔,活动块可在开口内部活动,活动块通过轨迹孔套装在滑动杆上,轨迹孔是条状的船轨迹孔,滑动杆与轨迹孔相互配合,使得活动块可以在滑动杆的支撑下直线运动,并且活动块可相对滑动杆旋转。
操作时,当变形玩具从第一造型转化为第二造型时,活动块从上船体Ab后端沿着轨迹孔向下运动,运动到轨迹孔的另一端,旋转活动块将其运动至船二座体Ab1的开口之内并固定,由于船的第一构造体a连接于活动块,本实施方案实现船的第一构造体a可从上船体Ab的后侧变换到上船体Ab的底侧;并且,通过旋转的船二座体Ab1,船的第一构造体a可被旋转到上船体Ab的底面前侧,再展开船的第一构造体a下的各个锚关节Aa3,可形成坐骑形态的支腿,多个支腿构成腿部。为了固定变形前后的状态,轨迹孔的两端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限制其在端部的活动。船二座体Ab1的旋转也可以通过相配合的凸起端头和卡孔实现变形状态固定。
在实施例三中更具体有,作为船座体Aa1调节靠近上船体Ab顶面以及调节前后的固定方式的实施方案,该船座体Aa1偏向活动块一侧地通过转轴连接于该活动块,该船座体Aa1设置有卡合结构,该活动块和上船体Ab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该卡合结构和卡合结构相互配合卡合固定,其中卡合结构为端头结构,卡合结构为槽孔结构。在使用时,船座体Aa1由于是偏离的可旋转设置,在第一造型的鱼形态时,船的第一构造体a位于靠近远离滑动杆的位置,使得船的第一构造体a设置的位置更高,能接近上船体Ab的顶面,更方便于模拟鱼的形态。在第一造型和第二造型时,船座体Aa1均可通过端头卡接到上船体Ab和活动块上的槽孔实现固定。
在实施例三中更具体有,为实现鱼形态和船形坐骑形态之间的更形象的转化,所述第二结构体包括:鱼下颚Ab2,鱼上颚Ab3,第一鱼鳍Ab4,瞭望塔体Ab5,第二鱼鳍Ab6。
在实施例,更具体有,在鱼嘴部方面有,船二座体Ab1的前端可转动地设置有鱼下颚Ab2,上船体Ab的前端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鱼上颚Ab3,上船体Ab的后端设置有凹槽;第一造型的鱼形时,鱼下颚Ab2可与鱼上颚Ab3配合形成嘴部,第二造型的船坐骑形态时,鱼下颚Ab2转动到上船体Ab的后端,并可隐藏到凹槽内,起到凸显两种形态区别的作用。
在实施例,更具体有,在坐骑支腿方面有,船座体Aa1铰接有两连接板,两该连接板分别朝相反方向转动,每个连接板连接有两个该锚关节体Aa2,连接的方式为球轴和球孔的万向配合连接;第一造型的鱼形时,两连接板相对转动,两侧的锚关节体Aa2并拢形成鱼尾部形状,第二造型的船坐骑形态时,两连接板相背转动,分离两侧的各个锚关节体Aa2,使其坐骑腿部的拟态更加形象。
在实施例,更具体有,上船体Ab的顶面镜像对称地铰接有两个第一鱼鳍Ab4,两第一鱼鳍Ab4相对转动并拢为鱼形态的顶部鱼鳍形象,两第一鱼鳍Ab4相背转动展开为船坐骑形态的船帆形象。上船体Ab的顶面设置有瞭望塔体Ab5,具体是瞭望塔体Ab5为两个部分铰接为一体构成,两第一鱼鳍Ab4铰接于瞭望塔体Ab5伸出的连接杆上,瞭望塔体Ab5增加船形态的形象程度。上船体Ab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槽结构,槽结构内铰接有第二鱼鳍Ab6,该槽结构和第二鱼鳍Ab6的形状相互配合,在鱼形态时第二鱼鳍Ab6作为鱼的侧部鱼鳍,在坐骑形态时第二鱼鳍Ab6隐藏于槽结构内。
在实施例,更具体有,所述上船体Ab的上方设置有仓体,所述仓体可拆卸地安装有船玩偶Ab8。具体有,仓体为设置于上船体Ab船结构顶面的槽孔,该槽孔内设置有卡孔,所述船玩偶Ab8底部设置有卡合杆,使得船玩偶Ab8可拆卸地卡接于槽孔内。船玩偶Ab8为人形形状,全身或者半身,可带有各种表情。仓体和船玩偶Ab8可增加第二造型中坐骑形态的玩法,也可以作为各种动漫与坐骑形态的趣味性。
有益处在于,通过设置船形态到鱼形态的变形,主造型体为上船体,第一造型块包括锚关节体,上船体内设置有连接部件,得变形玩具可通过简单的操作从任意形态转变为另一形态,两种形态都可设置为丰富生动的复杂造型,且两种造型都能良好的模拟各种形态,而且形态的适应性广泛,能与各种更富有变化的漫画形象相结合形成变形玩具,并且还具有玩法多样趣味性高,可摆出不同的造型,变形稳定牢靠等特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连接部件,不仅大幅度增加变形玩具的转动范围,并且增加了变形前后的区别度;进一步通过偏心设置并可转动的船座体,使得变形基体的高度位置可调节;进一步通过可转动的船二座体,是第一构造块的前后位置可调节;进一步通过设置鱼上颚、鱼下颚、瞭望塔体等结构增加两种形态的拟态程度和趣味度。
实施例四
如图10至12所示,是第一造型为法老头造型,第二造型为蝎子造型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中有,主结构块为基体C1;第一结构块为第一分节C21a,第二分节C21b及第二分体C4;第二结构块为头部为小螯肢C31,肢体部C2。
实施例四具体有,该变心玩具包括玩具主体,玩具主体包括基体C1、座体C11和肢体部C2;基体C1具有一拟形结构,基体C1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孔C1a,座体C11可沿第一槽孔C1a内外活动地连接于基体C1,肢体部C2连接于座体C11,以使肢体部C2可随座体C11活动隐藏至第一槽孔C1a内。具体有,肢体部C2的数量为四个,分布于座体C11的两侧,使变形玩具可稳定站立;各个肢体部C2通过球轴和球孔的配合万向连接,使肢体部C2摆出不同朝向的姿势,也便于肢体部C2折叠藏纳于第一槽孔C1a内。基体C1是法老头像的拟形结构,拟形结构本身为可游玩的状态,与各个伸展的肢体部C2组合成坐骑形态,当肢体部C2通过本身的关节折叠和座体C11的活动运动藏纳到第一槽孔C1a内部,基体C1的外部可设置活动部件形成蝎子形态,形成多形态的活动变形玩具。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为实现多形态的变形,基体C1的拟形结构为法老头像,玩具主体在基体C1上设置可隐藏的部件的方式,可变形为蝎子形态。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一分体C3,基体C1与第一分体C3共同组成拟形结构,第一分体C3的下方槽内铰接连接有小螯肢C31;第一分体C3通过连杆组件C32分别活动连接于基体C1的两侧,以使第一分体C3在螯钳结构与隐藏于拟形结构的状态间转换。具体有,基体C1为法老头像,第一分体C3为法老头像前部两侧的法老王巾,所述第一分体C3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基体C1的两侧;连杆组件C32包括基螯节C321和中螯节C322,基螯节C321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于基体C1侧方;基螯节C321和中螯节C322通过球轴和球孔配合连接,以使两者相对万向连接运动;中螯节C322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一分体C3。由于设有基螯节C321和中螯节C322,以及两者的连接方式,使第一分体C3可左右摆动及前后伸缩,进一步使第一分体C3可以抵接于基体C1的两侧,以使法老王巾拟形地藏在法老头部两侧。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二分体C4,基体C1与第二分体C4共同组成拟形结构,第二分体C4包括若干相关节连接的分节,基体C1的后部设置有第二槽孔C1b,第二分体C4活动连接于第二槽孔C1b内,以使第二分体C4变形为尾部结构与隐藏于第二槽孔C1b内的状态间转换。具体有,第二分体C4包括依次关节连接的前尾节C41,中尾节C42和后尾节C43,基体C1为法老头部的拟形,前尾节C41,中尾节C42和后尾节C43朝外一侧具有与基体C1相同的砖形纹路结构,玩具分体可变形为蝎子形态,前尾节C41,中尾节C42和后尾节C43的截面尺寸依次递减,使第二分体C4拟形蝎尾部。其中,前尾节C41上设置有尾轨迹孔C412,第二槽孔C1b下方设置有尾滑动杆C411,尾滑动杆C411与尾轨迹孔C412相互配合以使第二分体C4沿轨迹相对旋转与平移地连接于基体C1,尾轨迹孔C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尾卡位凸台C413。尾轨迹孔C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尾卡位凸台C413,需要主动将尾滑动杆C411推动到尾卡位凸台C413内部,使前尾节C41能保持活动的极限位置下。其中还有,前尾节C41和和中尾节C42之间设置有尾齿轮C44和尾齿轮C45,以使两者的铰接转动产生阻力,以便形态的维持。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三分体C5,基体C1与第三分体C5共同组成拟形结构,第三分体C5包括基节C51和齿节C52,基体C1的前部两侧设置有第三槽孔C1c,基节C51通过转轴安装于第三槽孔C1c,齿节C52通过球轴连接于基节C51,以使第三分体C5变形为颚肢结构与隐藏于第三槽孔C1c内的状态间转换。具体有,齿节C52的前表面与基体C1同样为砖形的纹路,实现基体C1与第三分体C5共同组成拟形结构,基节C51通过转轴从法老头像的两侧的第三槽孔C1c中翻转出来,齿节C52通过球轴可多向旋转及摆动,以从与基节C51贴合的上方活动至朝下的方向,形成蝎子的颚肢形态。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第一槽孔C1a和座体C11的之一设置有轨迹孔C14,第一槽孔C1a和座体C11的另一设置有滑动杆C15,轨迹孔C14和滑动杆C15相互配合以使座体C11沿轨迹相对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槽孔C1a,轨迹孔C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凸台C16。具体有轨迹孔C14为条形孔,滑动杆C15为圆形截面杆体,滑动杆C15的宽度和条形孔的宽度相配合,以使滑动杆C15沿轨迹孔C14内活动,当活动到轨迹孔C14两端使,需要主动将滑动杆C15推动到卡位凸台C16内部,使座体C11能保持活动的极限位置下。轨迹孔C14和滑动杆C15的配合不仅可使座体C11直线或曲线平移,还可使座体C11在两端的位置转动,丰富肢体部C2的变形姿态。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座体C11包括导向块C12和滑动套C13,滑动杆C15固定于滑动套C13的内部,轨迹孔C14设置于导向块C12内,导向块C12固定连接于第一槽孔C1a内部,肢体部C2连接于滑动套C13。滑动套C13可用于安装各个肢体部C2,并且滑动套C13的内部腔结构可沿导向块C12的导向的滑动,实现座体C11活动强度的增加,以及玩具主体姿态形状的保持。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肢体部C2包括三个相关节连接的肢节,相邻连接的两个肢节,其一设置肢齿轮C24,另一设置有肢齿台C25,肢齿轮C24和肢齿台C25相互啮合以使肢节关节转动时保持姿态。具体有,肢体部C2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基肢节C21,中肢节C22和末肢节C23等的三段肢节,其中,基肢节C21和中肢节C22之间关节处设置有肢齿轮C24和肢齿台C25的配合,中肢节C22和末肢节C23之间关节处设置有肢齿轮C24和肢齿台C25的配合,以使两者的铰接转动产生阻力,以便形态的维持。其中还有,基肢节C21包括第一分节C21a和第二分节C21b,第一分节C21a设置有T形孔槽,所述第二分节C21b设置有T形凸台,所述T形槽孔和T形凸台相互配合以使第一分节C21a和第二分节C21b相对分割面旋转地连接为一体。
实施例四更具体有,基体C1的上侧设置有仓体C71,仓体C71可组卸地安装有玩偶C7。具体有,仓体C71为设置在法老头像的基体C1顶部的槽结构,玩偶C7的底部和槽结构内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使得完后可组卸地连接于仓体C71内。玩偶C7为人形形状,半身结构,可带各种表情。仓体C71和玩偶C7可增加坐骑形态的玩法,可结合各种动漫造型元素,增加玩具的趣味性。
有益处在于,可将若干肢体部连接至座体,并使肢体部随着座体可活动藏纳至玩具基体的第一槽孔内,使得在隐藏肢体部时,该基体本身的拟形结构可构成玩耍的形态;使得在肢体伸展出时,肢体部和具有拟形结构的基体可构成坐骑状态,进一步基体本身可以再次变形,延伸出其他隐藏部件,以形成如节肢动物等的其他形态。该变形玩具是基于玩具基体的拟形结构,如建筑、机械或字形,与可隐藏的肢体部结合构成坐骑形态,与可隐藏于基体内的其他部件构成如动物的形态,拟形结构本身可作为另一组合玩具的某个身体部件。该变形玩具具有复杂的多种形态,增加游玩乐趣,但可通过转动或平移等简单变形操纵实现多形态变化,降低游玩难度;多种的变形状态的区别度大,惊喜程度高,且在不同形态下可摆出多种姿势,具有更多游玩乐趣。
实施例五
如图13至15所示,是第一造型为第一造型为马车造型,第二造型为牛造型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中有,主结构块为第一分体E1;第一结构块为第二上分体E21,第二下分体E22。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玩具主体包括第一分体E1和第二分体E2,第一分体E1和第二分体E2相互连接并具有一拟形结构;第二分体E2包括第二上分体E21和第二下分体E22,第二下分体E22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分体E1的后侧,第二上分体E21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下分体E22的上侧,以使第二下分体E22远离第一分体E1活动时,第二上分体E21可从第二下分体E22的上侧活动至第一分体E1与第二下分体E22之间。第一分体E1、后上侧的第二上分体E21和后下侧第二下分体E22可组合为拟形结构,通过拉伸后下侧第二下分体E22远离第一分体E1,使两者间具有设定间距,再将第二上分体E21从上方摆动至第一分体E1和第二下分体E22之间,实现将复杂的拟形结构转化另一形状,配合活动隐藏在第一分体E1和第二分体E2内的构件摆动展现出,使另一外部形状形成另一玩具形态。
在实施例五中更具体有,为使第二上分体E21活动于第二下分体E22的上侧和前侧,第二上分体E21设置有第一滑动杆E23;第二下分体E22为壳结构,其内部上方两侧设置有第一轨迹孔E24;第一滑动杆E23为圆柱形,其直径与第一轨迹孔E24宽度配合,以配合平移滑动地连接于第一轨迹孔E24,第一轨迹孔E24为T形轨迹,其后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凸台E25。第一限位凸台E25为第一轨迹孔E24上下侧壁稍稍凸出结构,以形成对第一滑动杆E23卡合限位。
操作时,第二下分体E22已经拉出,第二上分体E21先从上侧右侧拉动到左侧,在旋转第二上分体E21使其从水平转到垂直,再顺着第一轨迹孔E24的垂直方向推动到低端,实现第二上分体E21的变形。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以使第二下分体E22可相对活动于第一分体E1,玩具主体还包括连接体E11,连接体E11连接于第一分体E1。连接体E11设置有第二滑动杆E12,第二下分体E22的壳结构内下方两侧设有第二轨迹孔E13。第二滑动杆E12为圆柱形,其直径与第二轨迹孔E13宽度配合,以平移滑动地连接于第二轨迹孔E13。第二轨迹孔E13为直线形的轨迹,第二轨迹孔E13的后端处和前侧靠近前端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E14、为第二限位凸台E14为孔上下侧壁稍稍凸出结构,以形成对第二滑动杆E12卡合限位。
操作时,连接体E11上的第二滑动杆E12从第二轨迹孔E13从右端推出,推动到左侧末端,将第二上分体E21转动到间距之内,将连接体E11上的第二滑动杆E12推动到左侧第二限位凸台E14的右边。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玩具主体可变形为动物形态,拟形结构为车辆形态。当第一分体E1在前侧,第二上分体E21在后上侧,第二下分体E22在后下侧,三者贴合的整体形状和表面纹路结构构成车辆形态,为;当第二下分体E22拉伸出且第二上分体E21活动到拉伸后的间隙中,三者的整体形状改变,前部不变,后部变长变矮,以变形为另一形态。该另一形态配合要变形为目标,如动物的各种其他在车辆形态时被隐藏的肢体部件,则可构成动物形态。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头部E3和尾部E4,第一分体E1底部设置有第一槽孔E3a,头部E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分体E1前侧并可转动隐藏于第一槽孔E3a;第二上分体E21设置有第二槽孔E4a,尾部E4可通过转轴和轴孔配合连接于第二下分体E22后侧,第二槽孔E4a和尾部E4的大小形状相配合以使尾部E4可隐藏。为使头部E3可转动活动于第一分体E1前侧和第一槽孔E3a之间,其中有,第一分体E1的下侧设置有第三滑动杆E31,头部E3上的两侧设有第三轨迹孔E32,每个第三轨迹孔E32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台E33,第三滑动杆E31为圆柱形,其直径与第三轨迹孔E32宽度配合,可平移滑动地连接于第三轨迹孔E32。
操作时,第一槽孔E3a内地头部E3先从第三轨迹孔E32从下端拉至上端,头部E3向下退出第一槽孔E3a,再旋转E180度将头部E3摆动到前侧,再从第三轨迹孔E32从上端推至下端,将头部E3推高,实现头部E3活动变形。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玩具主体还包括腿部E5和轮部E6,腿部E5和轮部E6可转换作为支撑结构地连接于玩具主体。为使腿部E5和轮部E6转换支撑,其中有,第一分体E1的两侧和第二下分体E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径向旋转的转动体E51,腿部E5T形凸台,连接体E11有T形槽孔,T形凸台与T形槽孔相互配合连接,以使腿部E5可转动连接于连接体E11。轮部E6包括车架E61和车轮E62,车架E61的一端连接有车轮E62,车架E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滑动杆E63,脚部设置有第四轨迹孔E64,第四滑动杆E63为圆柱形,其直径与第四轨迹孔E64宽度配合,可平移滑动地连接于第四轨迹孔E64,第四轨迹孔E64两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凸台E65,第四限位凸台E65为第四轨迹孔E64上下侧壁稍稍凸出结构,以形成对第四滑动杆E63卡合限位。
操作时,轮部E6推动到第四轨迹孔E64下端,脚部未翻转,形成坐骑形态;轮部E6推动到第四轨迹孔E64的上端,脚部未翻转;脚部经旋转后翻转,并将轮部E6推导第四轨迹孔E64的下端。
在实施例五中具体有,第一分体E1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玩偶E8。更具体地,第一分体E1上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面设置有上述连接部E7,固定板的另一面设置通过卡扣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的连接有玩偶E8,玩偶E8为人形形状,半身结构,可带各种表情。
有益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分体、第二上分体和第二下分体可组合为拟形结构,再设置活动的连接结构使其位置改变,实现将复杂的拟形结构转化另一形状,该变形玩具是基于一构件位置关系的变形状态进行拟形,通过将构件位置关系活动基于位置形状的另一变形状态,使得变形玩具具有复杂的多种形态,增加游玩乐趣,但可通过转动或平移等简单变形操纵实现多形态变化,降低游玩难度;多种的变形状态的区别度大并惊喜程度高,且在不同形态下可转动摆出多种姿势。进一步,配合活动隐藏在玩具中的构件摆动展现,可使另一基于位置形状的状态仿真程度更高。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组合玩具,包括上实施例的多形态变形玩具,所述玩具主体为五个,各所述玩具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一造型不同,和/或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二造型不同。其中,实施例一D为为身躯,实施例二B及实施例三A为手部,实施例四C为头部,实施例五E为脚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包括玩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主体包括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可拼接出第一造型,所述第一结构通过移动和/或转动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主结构块,所述第一结构块相对于主结构块的移动和/或转动可形成第二造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其中一上的滑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结构块和第一结构块另一之上的轨迹孔;所述滑动杆与轨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相对主结构块作平移和滑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以限制所述滑动杆在设定位置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主体还包括第二结构块,所述第二结构块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所述主结构块和/或第一结构块设置有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块可移动或转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地连接于玩具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块包括具有第二造型的局部结构的若干第二结构分体,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相互转动连接,转动折叠的所述第二结构分体与所述第一槽结构配合,以贴合运动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块包含若干相互转轴连接的关节体组成,所述关节体的活动可摆出第二造型的局部形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块可移动隐藏至设于主结构块内第二槽结构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块可拆卸地连接有玩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造型为马车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牛造型;或者,
所述第一造型为船体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鱼造型;或者,
所述第一造型为飞船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鸟造型;或者,
所述第一造型为法老头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蝎子造型;或者,
所述第一造型为车辆造型,所述第二造型为人造型。
10.一种组合玩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形态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主体为两个以上,各所述玩具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一造型不同,和/或各所述玩具主体的第二造型不同。
CN202020148011.5U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Active CN211585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8011.5U CN21158520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8011.5U CN21158520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85204U true CN21158520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8011.5U Active CN21158520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85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24A1 (zh) * 2020-01-23 2021-07-29 王跃辉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24A1 (zh) * 2020-01-23 2021-07-29 王跃辉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CN115607975A (zh) * 2020-01-23 2023-01-17 王跃辉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4763B1 (en) Life-like doll
CA2741943C (en) Interconnectable and transformable toy building element
JP6303051B1 (ja) 人形玩具
CN211585204U (zh)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JP6971175B2 (ja) 人形玩具
CN111957054A (zh) 人形玩具
CN202061371U (zh) 机器人形态变形玩具
JP3141096U (ja) 形態変化玩具
JP2024040248A (ja) 人型玩具
CN212881017U (zh) 一种可变姿态的多单体组合玩具
WO2021147224A1 (zh) 一种多形态变形玩具及其所构成的组合玩具
JPS649876B2 (zh)
JP6920391B2 (ja) 人型玩具
CN213609787U (zh) 一种可转换头部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12914504U (zh) 一种可隐藏肢体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12914505U (zh) 一种可转换出肢体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07694262U (zh) 组合变形玩具
CN102335508B (zh) 一种趣味性强的组合玩具
CN103143173B (zh) 一种组合性强的玩具组合体
CN212214599U (zh) 一种可主体伸缩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12214591U (zh) 一种可肢体换位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01855566U (zh) 一种可在三种状态间变形的虎玩具
KR20120020727A (ko) 구체관절이 형성된 인형
CN111974007A (zh) 列车变形玩具和列车组合玩具
CN201658833U (zh) 在人物和动物造型之间变形的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