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5941U -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5941U
CN211575941U CN201922436522.7U CN201922436522U CN211575941U CN 211575941 U CN211575941 U CN 211575941U CN 201922436522 U CN201922436522 U CN 201922436522U CN 211575941 U CN211575941 U CN 211575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x
fixedly connected
communicated
pressur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6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祥
叶耀庭
张如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Fugong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Fugong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Fugong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Fugong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6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5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5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59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箱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交换管,所述导水管和交换管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导水管、交换管、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溶剂箱、冷凝箱、承载箱、出水管、通水管、第一压力泵、第一导管、第二压力泵、第二导管、弯管、第三压力泵、导流管、连通管、过渡管、第一阀门、交流管、介质管、第二阀门和水箱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换热器的清理,避免石油沉淀堵塞管道,且采用三十八根一寸半白钢管,采用平行排列,热油由底部列管进入均匀分布与列管中。

Description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技术领域,具体为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列管式换热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换热设备,基于列管式具有低压力、价格便宜、结构紧凑和寿命长等优势,因此其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生物医药、植物提取和发酵等众多行业中,而地下油站也会用到列管式换热器,但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致使在其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石油沉淀堵塞管道的情况,且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长时间使用会受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而被腐蚀和损坏,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具备便于清理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致使在其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石油沉淀堵塞管道的情况,且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长时间使用会受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而被腐蚀和损坏,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箱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交换管,所述导水管和交换管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溶剂箱,所述溶剂箱的左侧与第二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箱,所述第二防护壳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承载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与导水管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贯穿至第一防护壳的左侧并连通有第一压力泵,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底部与冷凝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底部与冷凝箱连通,所述冷凝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所述第二压力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顶部与冷凝箱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泵的底部连通有弯管,所述弯管远离第二压力泵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与导水管连通,所述溶剂箱与承载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压力泵,所述溶剂箱与承载箱的顶部均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顶部与第三压力泵连通,所述第三压力泵的顶部均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第三压力泵的一侧均连通有过渡管,所述连通管靠近过渡管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阀门,所述过渡管靠近箱体的一侧均连通有交流管,所述交流管远离过渡管的一侧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与交换管连通,所述过渡管远离交流管一侧的顶部均连通有介质管,所述介质管远离过渡管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水管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箱体左侧的底部开设有与弯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通孔的底部与箱体的左侧且位于第二通孔的底部均开设有交流管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优选的,所述交换管为白钢管材质制成,所述交换管由三十八根白钢管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导水管、交换管、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溶剂箱、冷凝箱、承载箱、出水管、通水管、第一压力泵、第一导管、第二压力泵、第二导管、弯管、第三压力泵、导流管、连通管、过渡管、第一阀门、交流管、介质管、第二阀门和水箱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换热器的清理,避免石油沉淀堵塞管道,且采用三十八根一寸半白钢管,采用平行排列,热油由底部列管进入均匀分布与列管中,冷水由顶部进入均匀包裹列管的方式,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座,能够便于换热器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保证出水管和弯管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交换管为白钢管材质制成,能够延长交换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导水管;3、交换管;4、第一防护壳;5、第二防护壳;6、溶剂箱;7、冷凝箱;8、承载箱;9、出水管;10、通水管;11、第一压力泵;12、第一导管;13、第二压力泵;14、第二导管;15、弯管;16、第三压力泵;17、导流管;18、连通管;19、过渡管;20、第一阀门;21、交流管;22、介质管;23、第二阀门; 24、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箱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交换管3,交换管3为白钢管材质制成,交换管3由三十八根白钢管组成,通过设置交换管3为白钢管材质制成,能够延长交换管3的使用寿命,导水管2和交换管3固定连接,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4,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5,第二防护壳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为不锈钢材质制成,通过设置安装座,能够便于换热器的安装,第一防护壳4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4,箱体1 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溶剂箱6,溶剂箱6的左侧与第二防护壳5固定连接,箱体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箱7,第二防护壳5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承载箱8,水箱24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9,出水管9远离水箱24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导水管2连通,水箱24的顶部连通有通水管10,通水管10远离水箱24的一端贯穿至第一防护壳4的左侧并连通有第一压力泵11,第一压力泵11的底部与冷凝箱7固定连接,第一压力泵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12,第一导管12的底部与冷凝箱7连通,冷凝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3,第二压力泵13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导管14,第二导管14 的顶部与冷凝箱7连通,第二压力泵13的底部连通有弯管15,弯管 15远离第二压力泵13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导水管2连通,箱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水管9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箱体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与弯管15相适配的第二通孔,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保证出水管9和弯管15的正常运行,溶剂箱6与承载箱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压力泵16,溶剂箱6与承载箱8的顶部均连通有导流管17,导流管17的顶部与第三压力泵16连通,第三压力泵16的顶部均连通有连通管18,连通管18远离第三压力泵 16的一侧均连通有过渡管19,连通管18靠近过渡管19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阀门20,过渡管19靠近箱体1的一侧均连通有交流管21,交流管21远离过渡管19的一侧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交换管3连通,箱体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通孔的底部与箱体1的左侧且位于第二通孔的底部均开设有交流管21相适配的第三通孔,过渡管19远离交流管21一侧的顶部均连通有介质管22,介质管22远离过渡管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23,通过箱体1、导水管2、交换管3、第一防护壳4、第二防护壳5、溶剂箱6、冷凝箱7、承载箱8、出水管9、通水管10、第一压力泵11、第一导管12、第二压力泵13、第二导管14、弯管15、第三压力泵16、导流管17、连通管18、过渡管19、第一阀门20、交流管21、介质管22、第二阀门23和水箱24 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换热器的清理,避免石油沉淀堵塞管道,且采用三十八根一寸半白钢管,采用平行排列,热油由底部列管进入均匀分布与列管中,冷水由顶部进入均匀包裹列管的方式,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使用时,打开第二阀门23,热油经由箱体1左侧的交流管21流入交换管3中,水箱24中的水经由出水管9流入导水管2对热油降温,启动第二压力泵13和第一压力泵11,附带热量的水经由弯管15 和第二导管14进入冷凝箱7冷却形成冷水在经由通水管10进入水箱 24再次利用,从而实现了循环水冷,在换热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二阀门23,打开第一阀门20,并启动第三压力泵16,溶剂箱6 中的超级万能乳化剂和水混合溶液经由箱体1右侧的导流管17、连通管18、过渡管19和交流管21进入交换管3中,将石油沉淀溶解,溶解液经由箱体1左侧的交流管21、过渡管19、连通管18和导流管 17进入承载箱8进行收集,能够便于换热器的清理,避免石油沉淀堵塞管道,且采用三十八根一寸半白钢管,采用平行排列,热油由底部列管进入均匀分布与列管中,冷水由顶部进入均匀包裹列管的方式,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所述箱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交换管(3),所述导水管(2)和交换管(3)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4),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5),所述第一防护壳(4)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4),所述箱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溶剂箱(6),所述溶剂箱(6)的左侧与第二防护壳(5)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箱(7),所述第二防护壳(5)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承载箱(8),所述水箱(24)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远离水箱(24)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导水管(2)连通,所述水箱(24)的顶部连通有通水管(10),所述通水管(10)远离水箱(24)的一端贯穿至第一防护壳(4)的左侧并连通有第一压力泵(11),所述第一压力泵(11)的底部与冷凝箱(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泵(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12),所述第一导管(12)的底部与冷凝箱(7)连通,所述冷凝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3),所述第二压力泵(13)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导管(14),所述第二导管(14)的顶部与冷凝箱(7)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泵(13)的底部连通有弯管(15),所述弯管(15)远离第二压力泵(13)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导水管(2)连通,所述溶剂箱(6)与承载箱(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压力泵(16),所述溶剂箱(6)与承载箱(8)的顶部均连通有导流管(17),所述导流管(17)的顶部与第三压力泵(16)连通,所述第三压力泵(16)的顶部均连通有连通管(18),所述连通管(18)远离第三压力泵(16)的一侧均连通有过渡管(19),所述连通管(18)靠近过渡管(19)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阀门(20),所述过渡管(19)靠近箱体(1)的一侧均连通有交流管(21),所述交流管(21)远离过渡管(19)的一侧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并与交换管(3)连通,所述过渡管(19)远离交流管(21)一侧的顶部均连通有介质管(22),所述介质管(22)远离过渡管(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壳(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水管(9)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箱体(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与弯管(15)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通孔的底部与箱体(1)的左侧且位于第二通孔的底部均开设有交流管(21)相适配的第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管(3)为白钢管材质制成,所述交换管(3)由三十八根白钢管组成。
CN201922436522.7U 2019-12-30 2019-12-30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75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6522.7U CN2115759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6522.7U CN2115759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5941U true CN211575941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652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759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5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865A (zh) * 2022-03-28 2022-06-07 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用釜内物料恒温的冷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865A (zh) * 2022-03-28 2022-06-07 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用釜内物料恒温的冷却装置
CN114588865B (zh) * 2022-03-28 2023-09-15 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用釜内物料恒温的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5941U (zh) 地下油站列管式换热器
CN201110639Y (zh) 常压导热油供热锅炉
CN202066096U (zh) 一种超临界直接空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系统
CN209910427U (zh) 基于间接空冷机组的尖峰冷却系统
CN107666234B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冷却系统
CN202182458U (zh) 一种超临界直接空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系统
CN210638312U (zh) 一种别墅型平板分体太阳能系统
CN212178844U (zh) 一种用于轴加冷却水降温的装置
CN210219959U (zh) 一种太阳能常压集热承压运行的地暖供热系统
CN209893979U (zh) 间接空冷机组的尖峰冷却系统
CN209926904U (zh) 一种氧化蒸汽换热系统
CN209214114U (zh) 一种废热利用热泵热水系统
CN205225347U (zh) 汽轮机润滑油热量利用装置
CN107676841B (zh) 一种用于加热不同压力热网水的烟气余热回收方法
CN202054818U (zh) 啤酒生产工艺中的空压机软化水循环系统
CN206944791U (zh) 一种制氧液氩冷量回收系统
CN220339187U (zh) 一种冷油器降温装置
CN220417694U (zh) 一种防冻平板型无动力一体机
CN219639056U (zh) 热电厂水环式真空泵系统
CN218915369U (zh) 一种多级换热装置
CN210773643U (zh) 一种四级冷水循环系统
CN215808755U (zh) 汽轮机冷油器冷却水回收采暖系统
CN220506878U (zh) 一种蒸汽管网
CN218442512U (zh) 一种汽轮机切缸供热机组的热网疏水系统
CN211694843U (zh) 一种锅炉加热除氧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