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4204U - 一种新型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4204U
CN211574204U CN202020080671.4U CN202020080671U CN211574204U CN 211574204 U CN211574204 U CN 211574204U CN 202020080671 U CN202020080671 U CN 202020080671U CN 211574204 U CN211574204 U CN 211574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ing
half gear
ring
adjusting
left ha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0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guan Gongchu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guan Gongchu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guan Gongchu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guan Gongchu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0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4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4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4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齿圈,属于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左半齿圈,所述左半齿圈的左侧设置有右半齿圈,所述左半齿圈靠近右半齿圈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左卡接杆,所述右半齿圈靠近左半齿圈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右卡接杆,所述左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右卡接杆的位置处和右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左卡接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左半齿圈、右半齿圈、固定螺钉、左卡接杆、补位垫片、容纳槽、防脱帽、紧固垫片、卡接槽、右卡接杆、把手、调节槽、调节弹簧、固定卡槽和调节件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为组合式结构设置,便于拆卸和安装的功能,进而便于进行批量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齿圈。
背景技术
齿圈是经过加热之后镶在飞轮外缘上的,冷却之后紧固于飞轮外缘上,用来与起动机齿轮啮合,带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但是,现有的齿圈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现有技术的齿圈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齿圈为整体结构设置,不便于拆卸,进而不便于运输;2、现有的齿圈没有完善的减震装置,在转动过程中若震动幅度过大,可能会对其内部的飞轮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齿圈,具有为组合式结构设置,便于拆卸和安装,进而便于进行批量运输,以及具有完善的震动装置,齿圈本体在转动时产生的震动,自身即可对其进行减弱,对内部的飞轮进行了有效保护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齿圈,包括左半齿圈,所述左半齿圈的左侧设置有右半齿圈,所述左半齿圈靠近右半齿圈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左卡接杆,所述右半齿圈靠近左半齿圈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右卡接杆,所述左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右卡接杆的位置处和右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左卡接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紧固垫片,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补位垫片,所述左卡接杆和右半齿圈之间以及左半齿圈和右卡接杆之间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的内部靠内侧且对应固定螺钉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且位于固定螺钉靠内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防脱帽,所述防脱帽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四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外侧固定有调节件,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调节件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防脱帽的内部且位于远离固定螺钉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的内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放置有移动球,所述移动球的靠外侧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减震弹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移动球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移动球的一侧固定有导向滑块,所述左半齿圈和右半齿圈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滑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导向滑块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侧壁为光滑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半球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调节弹簧的一侧固定有半球件。
优选的,所述调节弹簧靠近调节件的一侧与调节件焊接固定,所述调节弹簧远离调节件的一侧与防脱帽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防脱帽的内部且对应把手靠近固定螺钉一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半球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球为弹性橡胶材质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左半齿圈、右半齿圈、固定螺钉、左卡接杆、补位垫片、容纳槽、防脱帽、紧固垫片、卡接槽、右卡接杆、把手、调节槽、调节弹簧、固定卡槽和调节件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该装置为组合式结构设置,便于拆卸和安装的功能,进而便于进行批量运输。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槽、第一减震弹簧、移动球、移动槽、连接块、导向滑块、导向滑槽、导向杆和第二减震弹簧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该装置在转动时产生的震动,自身即可对其进行减弱的功能,进而对内部的飞轮进行了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
图中:1、左半齿圈;2、右半齿圈;3、固定螺钉;4、左卡接杆;5、补位垫片;6、容纳槽;7、防脱帽;8、紧固垫片;9、卡接槽;10、右卡接杆;11、放置槽;12、第一减震弹簧;13、移动球;14、移动槽;15、连接块;16、导向滑块;17、导向滑槽;18、导向杆;19、第二减震弹簧;20、把手;21、调节槽;22、调节弹簧;23、固定卡槽;24、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齿圈,包括左半齿圈1,左半齿圈1的左侧设置有右半齿圈2,左半齿圈1靠近右半齿圈2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左卡接杆4,右半齿圈2靠近左半齿圈1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右卡接杆10,左半齿圈1的内部且对应右卡接杆10的位置处和右半齿圈2 的内部且对应左卡接杆4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9,卡接槽9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紧固垫片8,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补位垫片5,左卡接杆4和右半齿圈2之间以及左半齿圈1和右卡接杆10之间均通过固定螺钉3固定连接,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靠内侧且对应固定螺钉3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6,容纳槽6的内部且位于固定螺钉3靠内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防脱帽7,防脱帽7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四个调节槽21,调节槽21的内部放置有调节弹簧22,调节弹簧22的外侧固定有调节件24,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 的内部且对应调节件24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卡槽23,防脱帽7的内部且位于远离固定螺钉3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0,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14,移动槽14的内部放置有移动球13,移动球13的靠外侧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12,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减震弹簧 1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槽11,移动球13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15,连接块 15远离移动球13的一侧固定有导向滑块16,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滑块16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滑槽17,导向滑槽17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18,导向杆18的外侧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19。
为了便于导向滑块16沿导向杆18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滑块 16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杆18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的内侧壁为光滑结构设置。
为了便于调节件24的移动与卡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件24包括半球件和连接件,连接件远离调节弹簧22的一侧固定有半球件。
为了不便于调节弹簧22的稳定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弹簧22 靠近调节件24的一侧与调节件24焊接固定,调节弹簧22远离调节件24的一侧与防脱帽7焊接固定。
为了便于转动把手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脱帽7的内部且对应把手 20靠近固定螺钉3一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半球形凹槽。
为了便于进行初次减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球13为弹性橡胶材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处于分开状态,便于批量运输,待需要使用时,只需将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相互卡接,右卡接杆10卡接入左半齿圈1内部的卡接槽9 内,左卡接杆4卡接入右半齿圈2内部的卡接槽9内,在紧固垫片8的作用下,左卡接杆4和右卡接杆10均稳定放置,此时,通过固定螺钉3进行固定,直至固定螺钉3的端部进入容纳槽6的内部,再通过把手20转动防脱帽7,调节件24收回调节槽21的内部,调节弹簧22被压缩,直至调节件24卡入固定卡槽 23的内部,即可对固定螺钉3起到防脱作用,(在补位垫片5的作用下,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无缝连接,保证工作的效率),随后,即可将该装置整体与飞轮安装,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在放置槽11内部的第一减震弹簧12和移动槽14内部的移动球13的作用下,得到初次减弱,随后,在连接块 15的作用下,使得导向滑块16沿导向杆18移动,第二减震弹簧19在导向滑槽 17内部被压缩,震动再次得到减弱,待震动消失后,在第一减震弹簧12和第二减震弹簧19的作用下,相关结构回复至原位置,以待下一次的减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齿圈,包括左半齿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齿圈(1)的左侧设置有右半齿圈(2),所述左半齿圈(1)靠近右半齿圈(2)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左卡接杆(4),所述右半齿圈(2)靠近左半齿圈(1)的一侧上下均均匀固定有右卡接杆(10),所述左半齿圈(1)的内部且对应右卡接杆(10)的位置处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左卡接杆(4)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9),所述卡接槽(9)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紧固垫片(8),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补位垫片(5),所述左卡接杆(4)和右半齿圈(2)之间以及左半齿圈(1)和右卡接杆(10)之间均通过固定螺钉(3)固定连接,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靠内侧且对应固定螺钉(3)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6),所述容纳槽(6)的内部且位于固定螺钉(3)靠内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防脱帽(7),所述防脱帽(7)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四个调节槽(21),所述调节槽(21)的内部放置有调节弹簧(22),所述调节弹簧(22)的外侧固定有调节件(24),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调节件(24)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卡槽(23),所述防脱帽(7)的内部且位于远离固定螺钉(3)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0),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的内部放置有移动球(13),所述移动球(13)的靠外侧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12),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减震弹簧(1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槽(11),所述移动球(13)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远离移动球(13)的一侧固定有导向滑块(16),所述左半齿圈(1)和右半齿圈(2)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滑块(16)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滑槽(17),所述导向滑槽(17)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18),所述导向杆(18)的外侧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16)的内部且对应导向杆(18)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侧壁为光滑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4)包括半球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调节弹簧(22)的一侧固定有半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弹簧(22)靠近调节件(24)的一侧与调节件(24)焊接固定,所述调节弹簧(22)远离调节件(24)的一侧与防脱帽(7)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帽(7)的内部且对应把手(20)靠近固定螺钉(3)一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半球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球(13)为弹性橡胶材质设置。
CN202020080671.4U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齿圈 Active CN211574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0671.4U CN211574204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0671.4U CN211574204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4204U true CN211574204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0671.4U Active CN211574204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新型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4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4204U (zh) 一种新型齿圈
CN108436702B (zh) 一种发动机内气缸生产批量去毛刺装置
CN112958561A (zh) 一种封闭容器内壁自动清洗机构
CN210307380U (zh) 一种电机外壳边部打磨装置
CN112139978B (zh) 一种机械生产用零件除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81756A (zh) 一种汽车电池组安装支架
CN208396857U (zh) 一种汽车起动机的保护装置
CN210714851U (zh) 一种电网发电机组用的二级消声器
CN109434864A (zh) 一种空调夹持结构及机器人
CN212389933U (zh) 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石油管道支撑支架
CN210650483U (zh) 直升机发动机的涡轮轴的拆卸工具
CN212122554U (zh) 一种基于数控机床的高效减震装置
CN214685915U (zh) 一种汽车模具生产用防止沙石撒漏的打磨装置
CN2086081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线路断电器
CN21805117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自动组装上料机
CN214995930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中棱角成型用塑料模板
CN206180547U (zh) 辅助调整输变电路防震锤
CN217603766U (zh) 一种发动机固定用托架
CN115008042B (zh) 一种桥梁工程用可方便携带的激光焊接设备
CN211082686U (zh)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用减震装置
CN214601688U (zh) 一种搅龙叶片成型装置
CN213727343U (zh) 一种三维碳纤维预制体界面涂层的制备装置
CN209664661U (zh) 一种可升降焊装夹具装置
CN214115842U (zh) 一种稳定型纺织机的引纬箱结构
CN216299171U (zh) 一种摇臂式振动输送机减震橡胶棒安装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