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3921U -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3921U
CN211573921U CN202020017882.3U CN202020017882U CN211573921U CN 211573921 U CN211573921 U CN 211573921U CN 202020017882 U CN202020017882 U CN 202020017882U CN 211573921 U CN211573921 U CN 211573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ydraulic
oil
cavity
electromagnetic 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78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宝山
龚秀刚
姚国良
陈忠强
陶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shan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Shangh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shan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Shangh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shan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Shanghai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shan Hydraulic Cylind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78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3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3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3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油箱,提升油缸,冲击锤芯,第二和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二、第三和单向插装阀,第二、第三和第四蓄能器,第二、三和第四单向阀,高压管路,低压管路,行程开关和控制单元;提升油缸分别通过其内缸筒、外缸筒置于阀块的中心凹坑和柱形凸台予以紧固;内缸筒底部油孔有多个,将下液压腔与环形油道连通;上、下液压腔通过单向插装阀打开实现贯通;第二、第三、单向插装阀分别安装于阀块上位于第一和第三内油道、第四和第六内油道、第二和第五内油道之间的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打击能量大、液压油换向压力波动小、适应液压油高速流动和及时换向、液压元件损坏率低、液压管路振动小和打桩效率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施工领域的液压打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工业和民用建筑、大型桥梁、高架道路、城际铁路和大型承重构件等基础工程中大量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和钢管桩,沉桩作业一般使用柴油打桩锤、静压桩机和液压打桩锤等施工设备。由于柴油打桩锤在沉桩作业时存在油烟排放污染、施工噪音高、周围振动大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等社会发展要求,在城市中心城区已经限制使用。与柴油打桩锤相比,静压桩机具有施工过程无油烟排放、施工噪音低和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在预制管桩沉桩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但与液压打桩锤相比,静压桩机对地耐力要求更高,与液压打桩锤具有同样沉桩能力的桩机,其质量要远远大于液压打桩锤,其接地比压要大大高于液压锤;对地表标高要求影响其施工适用性,静压桩机要求施工的预制桩必须低于地表,否则无法通过纵向和横向移动来完成整片施工区域的桩基施工,液压打桩锤作业灵活、受施工场地影响小,尤其适应桩基标高超过地表的施工要求;此外,静压桩机硬土夹层的穿透性能差,其使用静力压桩无法使预制桩穿透粉土夹层,而进入地基的下一个持力层,只能通过钻机引孔或特殊桩尖等施工措施,而液压打桩锤可利用其高效的冲击性能,有效穿透硬土夹层。因此,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桩体贯入施工机械设备,液压打桩锤将在未来的桩基础施工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推广。
现有液压打桩锤,为进一步提高打桩质量和工作效率,一种新型大流量液压打桩锤得到大量运用,而控制系统作为打桩锤的核心装置,其工作性能直接关系到打桩质量及打桩效率。由于液压打桩锤打桩频率高,对换向平稳性和快速性要求高,需要解决液压打桩锤工作产生的换向冲击大,导致系统故障率高,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难题。因此技术人员需要解决和攻克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型液压控制系统,适应液压锤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液压油高速流动和及时换向的控制需要,减小控制阀切换和排油时的液压冲击,降低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升高压油的利用率,保证液压锤的打桩过程更加平稳可靠,减少高压液压油换向时造成管路波动而产生振动和噪音,避免控制回路受到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而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减缓对液压元件的损坏,提高液压锤的工作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液压油换向平稳、重复打击精度高、打击效率高的液压打桩锤的液压系统,有效减少液压油换向压力波动和输油管晃动,进一步降低施工噪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油箱、提升油缸、冲击锤芯、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阀、单向插装阀、第三插装阀、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高压管路、低压管路、行程开关和控制单元,其中:
提升油缸包括含上端法兰的外缸筒、内缸筒、活塞杆、位于外缸筒和内缸筒之间的环形油道、位于内缸筒内腔的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上部耳环、位于外缸筒和上部耳环之间、具有第一内油道、第二内油道、第三内油道、第四内油道、第五内油道、第六内油道和柱形凸台的阀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油缸通过上部耳环枢轴安装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的顶端、且在框架内腔内向上提升冲击锤芯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下落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液压锤桩帽和桩体;
所述阀块的第一内油道的一端孔口连接高压管路和第二蓄能器;所述阀块的第六内油道的一端孔口连接低压管路和第三蓄能器;所述高压管路的另一端与动力源的输出口连接;所述低压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油箱;
所述阀块位于提升油缸的外缸筒和上部耳环之间;所述外缸筒通过其上端法兰套装于阀块下端面的柱形凸台的外圆后通过螺钉与阀块固装;所述内缸筒置于外缸筒内腔,其上端置于柱形凸台的中心凹坑内壁;所述内缸筒的底部油孔有多个,沿内缸筒的径向方向对称在下端部处,从而将下液压腔与环形油道连通;所述活塞杆通过其活塞置于内缸筒的内腔,并在其内形成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该活塞杆的下端部固装来自外部的液压锤冲击锤芯;所述下端通盖穿过活塞杆后固装于外缸筒的下端部;所述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304)通过单向插装阀打开后实现贯通;
所述第三插装阀安装于阀块上位于第四内油道和第六内油道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与阀块的第三内油道贯通,它的上容腔与第六内油道贯通;所述第四内油道的一端与第三内油道在阀块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的中心凹坑贯通后再与上液压腔连通;
所述第二插装阀安装于阀块上位于第一内油道和第三内油道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与阀块的第三内油道贯通,它的上容腔与阀块的第一内油道贯通;所述阀块的第二内油道的一端与第一内油道在阀块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的凸台油孔贯通后再与下液压腔连通;
所述单向插装阀安装于阀块上位于第二内油道和第五内油道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和控制腔分别在阀块内与其第二内油道贯通,它的上容腔与阀块的第五内油道接通;
所述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分别安装于阀块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均为具有P口、T口和A口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非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A口流向T口;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P口流向A口;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二插装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三插装阀、以及单向插装阀分别固装于阀块的各个安装位置,其中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二插装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三插装阀分别接通后成为液控单向插装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口分别与第二插装阀的控制腔和第三插装阀的控制腔连通,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使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处于非通电或通电状态,分别对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的下容腔和上容腔的连通或关闭,保证外部液压系统泵送的液压油在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之间换向及时,实现活塞杆在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内腔向上提升冲击锤芯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桩体。
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蓄能器、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口接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后再通过管路连接到油箱;
所述行程开关位于设置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上,将其各个触点监测的冲击锤芯的冲击行程记录并传递至液压锤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操纵动力源及时泵送液压油,接收行程开关传递的信号来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三电磁换向阀的通电和不通电,分别对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的进行关闭和开启控制,保证高压管路内的液压油在提升油缸的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之间换向、各个蓄能器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切换、低压管路回油,使冲击锤芯完成提升、下落和打击作业要求;
所述第四蓄能器在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各个P口和第四单向阀之间形成封闭液压控制回路,避免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保证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所述提升油缸的阀块的凸台油孔设置二个,与之接通有二个第二内油道,其中一个第二内油道与第五内油道间安装单向插装阀,另一个第二内油道在阀块内与第一内油道直接贯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低压管路可以设置二路、或者三路、或者四路,以适应提升油缸提升冲击锤芯的过程中将其上液压腔内大流量液压油快速排出至油箱。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蓄能器为高压蓄能器,所述第三蓄能器为低压蓄能器,它们的容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阀块中二组液控单向插装阀,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换向阀在通电和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实现插装阀在阀块内各个油道的接通和关闭,从而达到外部液压系统泵送的液压油高速流动和及时换向,保证液压管路中液压油流动畅通,满足提升油缸中活塞杆的高速往复运动要求,带动冲击锤芯的快速上行和下行助推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桩体,保持液压系统高效稳定,提高液压锤的作业效率。
2、通过液压系统中设置的单向插装阀,实现提升油缸的上下液压腔连通后形成差动回路,当活塞杆提升到提升油缸上液压腔顶部、液压油换向对其上液压腔泵送时,单向插装阀在管路内液压油压力作用下打开,活塞杆及其连接的冲击锤芯从液压系统获得加速度来提高冲击速度后打击桩体,液压锤以较小的锤芯质量、较高的冲击速度、较短的作用时间来打击桩体,有效提高液压锤的打击能力,减小控制阀切换和排油时的液压冲击,降低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升高压油的利用率,达到液压锤轻捶重打的锤击效果,除满足一般混凝土预制桩外,尤其适合预装钢管桩锤击施工,进一步提高液压锤的桩体适用范围。
3、通过液压控制回路中设置的第四蓄能器,有效吸收和缓和液压系统管路内液压油流动发生急剧变化时而产生的冲击,实现对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插装阀的精准控制,避免该控制回路受到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而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减缓对液压元件的损坏,提高液压锤的工作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4、通过提升油缸的内外缸筒之间环形油道上方设置的二个内油道,有效提高外部液压系统泵送液压油进入提升油缸的下液压腔的流量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液压锤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泵送液压油时冲击锤芯提升过程的液压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泵送液压油时冲击锤芯下落过程的液压系统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升油缸及其阀块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E-E向剖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6是图5中F-F向剖视图;
图7是图5中G-G向剖视图;
图8是图5的左视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图9中H-H向剖视图;
图11是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12是图9中C-C向剖视图;
图13是图3的俯视图;
图14是图3的仰视图;
图15是图4中M部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0中N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101、油箱2、提升油缸3、冲击锤芯4、第二电磁换向阀52、第三电磁换向阀53、第二插装阀7、单向插装阀8、第三插装阀9、第二蓄能器11、第三蓄能器12、第四蓄能器13、第二单向阀521、第三单向阀531、第四单向阀15、高压管路141、低压管路143、行程开关16和控制单元,提升油缸3包括含上端法兰331的外缸筒33、内缸筒30、活塞杆31、位于外缸筒和内缸筒之间的环形油道35、位于内缸筒内腔的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上部耳环36、位于外缸筒和上部耳环之间、具有第一内油道321、第二内油道322、第三内油道323、第四内油道324、第五内油道325、第六内油道326和柱形凸台327的阀块32;其中:
所述提升油缸3通过上部耳环36枢轴安装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的顶端、且在框架内腔内向上提升冲击锤芯4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4下落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液压锤桩帽和桩体。
所述阀块32的第一内油道321的一端孔口连接高压管路141和第二蓄能器11;所述阀块32的第六内油道326的一端孔口连接低压管路143和第三蓄能器12;所述高压管路141的另一端与动力源10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低压管路143的另一端连接到油箱2;所述低压管路143可以设置二路、或者三路、或者四路,以适应提升油缸3提升冲击锤芯4的过程中将其上液压腔303内大流量液压油快速排出至油箱2。
所述阀块32位于提升油缸3的外缸筒33和上部耳环36之间;所述外缸筒33通过其上端法兰331套装于阀块32下端面的柱形凸台327的外圆后通过螺钉与阀块32固装;所述内缸筒30置于外缸筒33内腔,其上端置于柱形凸台327的中心凹坑3272内壁;所述内缸筒30的底部油孔301有多个,沿内缸筒30的径向方向对称在下端部处,从而将下液压腔304与环形油道35连通;所述活塞杆31通过其活塞311置于内缸筒30的内腔,并在其内形成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该活塞杆的下端部固装来自外部的液压锤冲击锤芯;所述下端通盖37穿过活塞杆31后固装于外缸筒33的下端部;所述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通过单向插装阀8打开后实现贯通。
所述第三插装阀9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四内油道324和第六内油道326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91与阀块32的第三内油道323贯通,它的上容腔92与第六内油道326贯通;所述第四内油道324的一端与第三内油道323在阀块32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327的中心凹坑3272贯通后再与上液压腔303连通。
所述第二插装阀7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一内油道321和第三内油道323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71与阀块32的第三内油道323贯通,它的上容腔72与阀块32的第一内油道321贯通;所述阀块32的第二内油道322的一端与第一内油道321在阀块32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327的凸台油孔3271贯通后再与下液压腔304连通;所述提升油缸3的阀块32的凸台油孔3271设置二个,与之接通有二个第二内油道322,其中一个第二内油道322与第五内油道325之间安装单向插装阀8,另一个第二内油道322在阀块32内与第一内油道321直接贯通。
所述单向插装阀8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二内油道322和第五内油道325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81和控制腔83分别在阀块32内与其第二内油道322贯通,它的上容腔82与阀块32的第五内油道325接通。
所述第二蓄能器11、第三蓄能器12分别安装于阀块32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蓄能器11为高压蓄能器,所述第三蓄能器12为低压蓄能器,它们的容积相同。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均为具有P口、T口和A口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非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A口流向T口;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P口流向A口。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二插装阀7、第三电磁换向阀53和第三插装阀9、以及单向插装阀8分别固装于阀块32的各个安装位置,其中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二插装阀7、第三电磁换向阀53和第三插装阀9分别接通后成为液控单向插装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的A口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A口分别与第二插装阀7的控制腔73和第三插装阀9的控制腔93连通,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使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处于非通电或通电状态,分别对第二插装阀7和第三插装阀9的下容腔和上容腔的连通或关闭,保证外部液压系统泵送的液压油在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之间换向及时,实现活塞杆31在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内腔向上提升冲击锤芯4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4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桩体。
所述第四单向阀15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蓄能器12、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P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2的P口接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T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521和第三单向阀531后再通过管路连接到油箱2。
所述行程开关16位于设置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上,将其各个触点监测的冲击锤芯4的冲击行程记录并传递至液压锤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操纵动力源101及时泵送液压油,接收行程开关16传递的信号来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通电和不通电,分别对第二插装阀7和第三插装阀9的进行关闭和开启控制,保证高压管路141内的液压油在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之间换向、各个蓄能器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切换、低压管路143回油,使冲击锤芯4完成提升、下落和打击作业要求。
所述第四蓄能器13在第二电磁换向阀52、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各个P口和第四单向阀15之间形成封闭液压控制回路,避免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保证正常工作。
结合图1所示,动力源101泵送液压油、提升油缸3提升冲击锤芯4过程:
启动动力源101,由其泵送液压油通过高压管路141对第二蓄能器11补油充压;启动控制单元,液压油通过高压管路141进入阀块32的第二内油道322、凸台油孔3271、提升油缸3的环形油道35和下液压腔304,从而推动活塞杆31向上运动。此时,第二蓄能器11始终对液压系统进行保护,使其免受液压油冲击和振动。
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53处于非通电状态,液压控制回路的液压油从其A口流向T口,从而控制第三插装阀9的控制腔93使其上容腔92和下容腔91连通,所述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的液压油通过阀块32的第四内油道324、低压管路143流向油箱2,所述第三蓄能器12储存提升油缸3排出的液压油,有效吸收液压油能量,减缓液压管路的振动。
通过控制单元使第二电磁换向阀52通电,液压控制回路的液压油从其P口流向A口,第二插装阀7处于关闭状态,其上容腔72和下容腔71未连通;所述单向插装阀8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冲击锤芯4提升至工作行程,液压油换向进入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冲击锤芯4开始下落打击过程:
结合图2所示,活塞杆31到达行程终点时触发行程开关16,该行程开关16传递信息至控制单元,并使第二电磁换向阀52回到非通电状态,液压控制回路的液压油从其A口流向T口,从而控制第二插装阀7的控制腔73使其下容腔71和上容腔72连通后实现动力源101泵送液压油的换向,泵送的液压油便通过高压管路141、第二插装阀7进入阀块32的第三内油道323、第四内油道324、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从而推动推动活塞杆3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蓄能器11保护液压系统免受冲击和振动。
通过控制单元使第三电磁换向阀53通电,液压控制回路的液压油从其P口流向A口,第三插装阀9处于关闭状态,其上容腔92和下容腔91未连通;所述第二蓄能器12此时向油箱2排出多余液压油。
所述提升油缸3的下液压腔304排出液压油时,由于单向插装阀8的下容腔81出口处液压油压力大于上容腔82出口处的液压油压力,因此,下液压腔304排出的液压油经过该单向插装阀的下容腔81流向上容腔82,再经过阀块32的第五内油道325、第三内油道323、第四内油道324回流至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后成为差动液压回路;由于上液压腔303的作用面积大于下液压腔304的作用面积,在动力源101、提升油缸3的下液压腔304联合向上液压腔304供油的情况下,使活塞杆31及其固装的冲击锤芯4获得大于一个加速度值加速下落并快速打击桩体,即为双作用方式。该作用方式大幅增加冲击锤芯的作用力;减小控制阀切换和排油时的液压冲击,降低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幅提升高压油的利用率。
所述冲击锤芯4下落至位于其下的外部桩帽桩体、打击保压过程:
所述冲击锤芯4下落打击桩体后触发行程开关16、且在第二插装阀7、第三插装阀9处于换向期间的关闭状态,而打击的桩体有反弹时,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的压力处于憋压状态,此时单向插装阀8的上容腔82和下容腔81连通后打开,提升油缸3的下液压腔304和上液压腔303仍然连通,此时,第一蓄能器11处于吸收液压油震动脉冲状态,达到有效减震缓冲作用;
在冲击锤芯4打击其下的外部桩体保压后,控制元件根据行程开关16传递的信号,对液压控制回路的液压油中各个电磁换向阀发出控制指令,从而使各自对应的插装阀进行关闭或者开启,从而实现提升油缸3的下液压腔304和上液压腔303之间的液压油转换,使液压锤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锤的提升油缸及其阀块组合由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换向阀在通电和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实现插装阀在阀块内各个油道的接通和关闭,从而达到外部液压系统泵送的液压油高速流动和及时换向,保证液压管路中液压油流动畅通,满足提升油缸中活塞杆的高速往复运动要求,带动冲击锤芯的快速上行和下行助推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桩体,保持液压系统高效稳定,提高液压锤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锤的提升油缸及其阀块组合实现提升油缸的上下液压腔连通后形成差动回路,当活塞杆提升至提升油缸顶部、液压油换向对其上液压腔泵送时,单向插装阀在管路内液压油压力作用下打开,活塞杆及其连接的冲击锤芯从液压系统获得加速度来提高冲击速度后打击桩体,液压锤以较小的锤芯质量、较高的冲击速度、较短的作用时间来打击桩体,有效提高液压锤的打击能力,减小控制阀切换和排油时的液压冲击,降低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升高压油的利用率,达到轻捶重打的锤击效果,除满足一般混凝土预制桩外,尤其适合预装钢管桩锤击施工,进一步提高液压锤的桩体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控制回路中设置的蓄能器,有效吸收和缓和液压系统管路内液压油流动发生急剧变化时而产生的冲击,实现对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插装阀的精准控制,避免该控制回路受到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而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减缓对液压元件的损坏,提高液压锤的工作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本文应用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改进或变化,也可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方式组合;这些改进、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101)、油箱(2)、提升油缸(3)、冲击锤芯(4)、第二电磁换向阀(52)、第三电磁换向阀(53)、第二插装阀(7)、单向插装阀(8)、第三插装阀(9)、第二蓄能器(11)、第三蓄能器(12)、第四蓄能器(13)、第二单向阀(521)、第三单向阀(531)、第四单向阀(15)、高压管路(141)、低压管路(143)、行程开关(16)和控制单元,其中:
提升油缸(3)包括含上端法兰(331)的外缸筒(33)、内缸筒(30)、活塞杆(31)、位于外缸筒和内缸筒之间的环形油道(35)、位于内缸筒内腔的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上部耳环(36)、位于外缸筒和上部耳环之间、具有第一内油道(321)、第二内油道(322)、第三内油道(323)、第四内油道(324)、第五内油道(325)、第六内油道(326)和柱形凸台(327)的阀块(3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油缸(3)通过上部耳环(36)枢轴安装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的顶端、且在框架内腔内向上提升冲击锤芯(4)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4)下落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液压锤桩帽和桩体;
所述阀块(32)的第一内油道(321)的一端孔口连接高压管路(141)和第二蓄能器(11);所述阀块(32)的第六内油道(326)的一端孔口连接低压管路(143)和第三蓄能器(12);所述高压管路(141)的另一端与动力源(10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低压管路(143)的另一端连接到油箱(2);
所述阀块(32)位于提升油缸(3)的外缸筒(33)和上部耳环(36)之间;所述外缸筒(33)通过其上端法兰(331)套装于阀块(32)下端面的柱形凸台(327)的外圆后通过螺钉与阀块(32)固装;所述内缸筒(30)置于外缸筒(33)内腔,其上端置于柱形凸台(327)的中心凹坑(3272)内壁;所述内缸筒(30)的底部油孔(301)有多个,沿内缸筒(30)的径向方向对称在下端部处,从而将下液压腔(304)与环形油道(35)连通;所述活塞杆(31)通过其活塞(311)置于内缸筒(30)的内腔,并在其内形成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该活塞杆的下端部固装来自外部的液压锤冲击锤芯;所述下端通盖(37)穿过活塞杆(31)后固装于外缸筒(33)的下端部;所述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通过单向插装阀(8)打开后实现贯通;
所述第三插装阀(9)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四内油道(324)和第六内油道(326)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91)与阀块(32)的第三内油道(323)贯通,它的上容腔(92)与第六内油道(326)贯通;所述第四内油道(324)的一端与第三内油道(323)在阀块(32)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327)的中心凹坑(3272)贯通后再与上液压腔(303)连通;
所述第二插装阀(7)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一内油道(321)和第三内油道(323)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71)与阀块(32)的第三内油道(323)贯通,它的上容腔(72)与阀块(32)的第一内油道(321)贯通;所述阀块(32)的第二内油道(322)的一端与第一内油道(321)在阀块(32)内贯通,它的另一端与柱形凸台(327)的凸台油孔(3271)贯通后再与下液压腔(304)连通;
所述单向插装阀(8)安装于阀块(32)上位于第二内油道(322)和第五内油道(325)之间的安装位置,它的下容腔(81)和控制腔(83)分别在阀块(32)内与其第二内油道(322)贯通,它的上容腔(82)与阀块(32)的第五内油道(325)接通;
所述第二蓄能器(11)、第三蓄能器(12)分别安装于阀块(32)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均为具有P口、T口和A口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非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A口流向T口;通电状态时,液压油从各个电磁换向阀的P口流向A口;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二插装阀(7)、第三电磁换向阀(53)和第三插装阀(9)、以及单向插装阀(8)分别固装于阀块(32)的各个安装位置,其中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二插装阀(7)、第三电磁换向阀(53)和第三插装阀(9)分别接通后成为液控单向插装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的A口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A口分别与第二插装阀(7)的控制腔(73)和第三插装阀(9)的控制腔(93)连通,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使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处于非通电或通电状态,分别对第二插装阀(7)和第三插装阀(9)的下容腔和上容腔的连通或关闭,保证外部液压系统泵送的液压油在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之间换向及时,实现活塞杆(31)在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内腔向上提升冲击锤芯(4)和向下助推冲击锤芯(4)打击位于其下的外部桩体;
所述第四单向阀(15)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四蓄能器(13)、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P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2)的P口接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T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521)和第三单向阀(531)后再通过管路连接到油箱(2);
所述行程开关(16)位于设置于来自外部的液压锤框架上,将其各个触点监测的冲击锤芯(4)的冲击行程记录并传递至液压锤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操纵动力源(101)及时泵送液压油,接收行程开关(16)传递的信号来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52)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通电和不通电,分别对第二插装阀(7)和第三插装阀(9)的进行关闭和开启控制,保证高压管路(141)内的液压油在提升油缸(3)的上液压腔(303)和下液压腔(304)之间换向、各个蓄能器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切换、低压管路(143)回油,使冲击锤芯(4)完成提升、下落和打击作业要求;
所述第四蓄能器(13)在第二电磁换向阀(52)、第三电磁换向阀(53)的各个P口和第四单向阀(15)之间形成封闭液压控制回路,避免液压油压力和流量波动造成电磁换向阀灵敏度下降,保证正常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油缸(3)的阀块(32)的凸台油孔(3271)设置二个,与之接通有二个第二内油道(322),其中一个第二内油道(322)与第五内油道(325)之间安装单向插装阀(8),另一个第二内油道(322)在阀块(32)内与第一内油道(321)直接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管路(143)可以设置二路、或者三路、或者四路,以适应提升油缸(3)提升冲击锤芯(4)的过程中将其上液压腔(303)内大流量液压油快速排出至油箱(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锤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能器(11)为高压蓄能器,所述第三蓄能器(12)为低压蓄能器,它们的容积相同。
CN202020017882.3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Active CN211573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882.3U CN211573921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882.3U CN211573921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3921U true CN211573921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2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7882.3U Active CN211573921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3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5483A (zh)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CN101748730B (zh) 多作用密闭筒式液压打桩锤
CN105275037B (zh) 一种液压破碎锤
CN102535465B (zh) 液压气动复合打桩锤
CN108239979A (zh) 高频大能量液压打桩锤
CN109458363B (zh) 液压打桩锤
CN108869433B (zh) 一种增大液压破碎锤打击力的换向阀
CN106870317A (zh) 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
CN2240547Y (zh) 加速下落冲击式液压锤
CN109137909B (zh) 双作用液压打桩锤的控制系统
CN211573913U (zh) 一种液压锤的提升油缸及其阀块组合
CN211573921U (zh) 一种液压锤的液压系统
CN2215516Y (zh) 自由下落冲击式液压锤
RU2312952C1 (ru) Гидромолот для забивания свай
CN100406651C (zh) 液压打桩锤
CN111005909A (zh) 一种液压锤的提升油缸及其阀块组合
CN202545405U (zh) 气液联合型液压冲击器
CN102995639B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水压驱动式打桩机
CN211690508U (zh) 一种分体式液压锤机芯
CN112096666A (zh) 一种液压整体集成阀块
CN201106596Y (zh) 带有先导式顺序阀的液压缸
CN100457398C (zh) 分体式智能型液压锤
CN2900095Y (zh) 一种套阀控制氮爆式液压破碎锤
CN2464777Y (zh) 液压打桩锤的气液驱动装置
CN209261931U (zh) 液压打桩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