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1767U -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1767U
CN211571767U CN201922258459.2U CN201922258459U CN211571767U CN 211571767 U CN211571767 U CN 211571767U CN 201922258459 U CN201922258459 U CN 201922258459U CN 211571767 U CN211571767 U CN 211571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ost
pile bod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84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华
黄晓钦
黄梓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ta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t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ta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t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84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1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1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1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桩体,桩体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座板,座板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插接柱,该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具有提高组合桩固定效果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背景技术
组合桩是指一根桩用两种材料组成,整个桩长分段采用木材、钢材以及混凝土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承重桩,如钢管类浇灌混凝土桩、型钢混凝土桩或上部为钢管下部为混凝土的桩,但现有的组合桩固定效果不佳,承重之后常常会产生下沉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公告号为CN20879229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其技术要点包括:包括固定板、桩体和第一插杆,固定板的下端与桩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桩体的左右两侧都设置有滑槽,桩体的下端与第一插杆固定连接,第一插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插头,滑槽与滑块相匹配,滑块的左侧下端与第二插杆固定连接,第二插杆的下端与第二插头固定连接,传统的组合桩通常只有一根插杆,通过一根插杆向地面打孔建造地基,这可能会导致所造的地基不太牢固,在承重之后可能会出现下沉的问题,在本方案中第二插杆的设置,增强组合桩的稳定性,防止组合桩在承重之后出现下沉现象。
该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解决了现有的组合桩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组合桩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该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具有提高组合桩固定效果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座板,所述座板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插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组合桩打进地面时,首先第一插接柱插入地面中,使得组合桩不易发生平移,随后当组合桩下移至一定位置时,座板与地面抵接,座板增大了组合桩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组合桩对地面的压强,使得组合桩承重后下沉距离减少,提高了组合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组合桩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板底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桩体内部的盲孔,所述盲孔中插接配合有推柱,所述桩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盲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柱抵接于所述推柱,当所述第二插接柱抵接于所述推柱时,所述第二插接柱插接于地面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接柱沿水平方向插接于地面中,第二插接柱对桩体沿竖直方向施加向上的阻力,使得桩体进一步得到固定,减少了下沉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盲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插接柱靠近所述盲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抵接配合的定位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台抵接在定位凹槽中,通孔上的定位凹槽对定位凸台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插接柱不易松脱于通孔中,第二插接柱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柱伸入所述盲孔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柱伸入盲孔的过程中,推柱呈锥形设置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插接柱,在锥形面的作用下,随着推柱的逐渐伸入,推柱将第二插接柱往桩体外推出,第二插接柱插入桩体侧边的地面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柱远离所述桩体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推动推柱时,推板增大推柱的受力面积,使得推柱遇到松软泥土时能保持较好的受力效果,保证推柱伸入盲孔的伸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接柱远离所述推柱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锥形设置的第二插接柱更易于插接于地面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接柱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锥形设置的第一插接柱更易于插接于地面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体与所述座板间呈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与座板间呈圆弧过渡可增加座板与桩体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组合桩的整体强度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插接柱插入地面中,使得组合桩不易发生平移,座板与地面抵接,座板减少了组合桩对地面的压强,使得组合桩承重后下沉距离减少,提高了组合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组合桩的固定效果;
2、第二插接柱沿水平方向插接于地面中,第二插接柱对桩体沿竖直方向施加向上的阻力,使得桩体进一步得到固定,减少了下沉距离,提高了组合桩的稳固效果;
3、桩体与座板间呈圆弧过渡可增加座板与桩体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组合桩的整体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桩体;11、通孔;2、座板;3、第一插接柱;4、盲孔;41、定位凹槽;5、推柱;51、推板;6、第二插接柱;61、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桩体1,桩体1呈圆柱体状,桩体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一体成型有座板2,座板2呈圆饼状设置,座板2减少了组合桩对地面的压强,从而使得组合桩承重后下沉减少。并且桩体1与座板2间呈圆弧过渡,如此增加座板2与桩体1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组合桩的整体强度更好。座板2底部沿竖直方向一体成型有若干根第一插接柱3,第一插接柱3远离座板2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如此使得第一插接柱3更易于插入地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柱3的数量优选为6根,且第一插接柱3均匀分布在座板2的底面。当第一插接柱3插接于地面时,组合桩不易产生平移,提升了组合桩的稳固度。
参照图1,座板2底面开设有延伸至桩体1内部的盲孔4,盲孔4为圆形孔,盲孔4中插接配合有推柱5,推柱5呈圆柱体状,推柱5的侧壁与盲孔4的孔壁滑移抵接,桩体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与盲孔4连通的通孔11,通孔11可以设置多种排列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的数量优选为4个,且每两个通孔11分为一组,两组通孔11分别位于桩体1的相对两侧,并且每组的两个通孔11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另外,通孔11中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柱6,第二插接柱6的侧壁与通孔11的孔壁抵接,且第二插接柱6可在通孔11中滑移,第二插接柱6的一端抵接于推柱5,当第二插接柱6抵接于推柱5时,第二插接柱6插接于地面中,第二插接柱6对桩体1沿竖直方向施加向上的阻力,使得桩体1进一步得到固定,减少了下沉距离。
参照图1,通孔11靠近盲孔4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41,定位凹槽41开口于盲孔4的孔壁上,定位凹槽41可呈圆形或方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41的形状为圆形状设置,第二插接柱6靠近盲孔4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定位凹槽41抵接配合的定位凸台61,定位凸台61的外形与定位凹槽41的外形相适配,当第二插接柱6插接于地面中时,定位凸台61的一侧抵接于推柱5,同时定位凸台61远离推柱5的另一侧抵接于定位凹槽41中,如此使得定位凹槽41对定位凸台61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二插接柱6不易松脱于通孔11,并且推柱5起到将第二插接柱6抵在通孔11中的效果,使第二插接柱6在插接于地面时组合桩更为牢固。
参照图1,推柱5伸入盲孔4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定位凸台61靠近推柱5的一侧倒有圆角,当推柱5伸入盲孔4的过程中,推柱5呈锥形设置的一端与第二插接柱6的定位凸台61抵接,在锥形面的作用下,推柱5将第二插接柱6往桩体1外推出,第二插接柱6插入位于桩体1侧边的地面中。并且,推柱5远离桩体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一体成型有推板51,推板51呈圆饼状设置,在组合桩安装的过程中,地面推动推柱5,推板51增大推柱5的受力面积,使得推柱5遇到松软泥土时能保持较好的受力效果,保证推柱5伸入盲孔4的伸入深度。另外,第二插接柱6远离推柱5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呈锥形设置的第二插接柱6更易于插接于地面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一插接柱3以及第二插接柱6分别从竖直以及水平方向插接于地面中使组合桩提升固定效果,同时座板2增加了组合桩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组合桩在承重时对地面的压强,减少下沉距离,此外推柱5起到将第二插接柱6低紧在通孔11内的作用,使得第二插接柱6插接于地面中时更为牢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座板(2),所述座板(2)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插接柱(3),所述座板(2)底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桩体(1)内部的盲孔(4),所述盲孔(4)中插接配合有推柱(5),所述桩体(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盲孔(4)连通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中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柱(6),所述第二插接柱(6)抵接于所述推柱(5),当所述第二插接柱(6)抵接于所述推柱(5)时,所述第二插接柱(6)插接于地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靠近所述盲孔(4)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41),所述第二插接柱(6)靠近所述盲孔(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41)抵接配合的定位凸台(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柱(5)伸入所述盲孔(4)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柱(5)远离所述桩体(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推板(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柱(6)远离所述推柱(5)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柱(3)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呈锥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与所述座板(2)间呈圆弧过渡。
CN201922258459.2U 2019-12-14 2019-12-14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Active CN211571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8459.2U CN211571767U (zh) 2019-12-14 2019-12-14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8459.2U CN211571767U (zh) 2019-12-14 2019-12-14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1767U true CN211571767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8459.2U Active CN211571767U (zh) 2019-12-14 2019-12-14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1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407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110397156A (zh) 一种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387755U (zh) Clt墙-板连接结构
CN211571767U (zh)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CN211665709U (zh) 一种水利护坡结构
CN213267840U (zh) 一种基础工程基础桩结构
CN213115093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装配式房屋
CN205944955U (zh) 一种线盒的整体预制构件
CN210032104U (zh) 一种复古式节能环保型木梁柱结构
CN208981592U (zh) 预制楼板加固结构
CN209975517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基桩
CN203199158U (zh) 插接式漂浮平台装置
CN112252303B (zh) 一种预制桩安装结构
CN206554324U (zh) 实现全方位固定的石材砖构件组装成墙体、坝体的结构
CN204803750U (zh) 一种防水型桥梁伸缩缝
CN211849282U (zh) 水陆两用混凝土预制件
CN203113355U (zh) 一种桩板式护坡结构
CN206971069U (zh) 园林小拱桥
CN207512774U (zh) 相邻深基坑底板连接结构
CN206736900U (zh) 桩结构
CN219710181U (zh) 一种用于堤防加高的装配式挡墙结构
CN204311446U (zh) 一种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端头板
CN201850562U (zh) 一种井身预制砌块
CN205205830U (zh) 具有均匀褥垫层的电梯井坑
CN204850072U (zh) 一种防水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