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6370U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66370U CN211566370U CN201921810763.7U CN201921810763U CN211566370U CN 211566370 U CN211566370 U CN 211566370U CN 201921810763 U CN201921810763 U CN 201921810763U CN 211566370 U CN211566370 U CN 211566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ing
- motor
- longitudinal
- lifting
- trans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包括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所述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分别设置在模具的纵向和横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均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实际应用中,每个旋紧套管对应套设在一个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并通过多个旋紧套管之间的同步传动,使得在一次旋拧过程中,对多个张拉杆上的螺母进行同步操作,提高张拉工艺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各张拉杆所受到的旋拧角度相同,缓解旋拧角度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背景技术
轨道板一般通过在模具中浇灌混凝土物料,待其凝固形成混凝土块,再经脱模后制作而成。为了提高轨道板的强度,以及便于混凝土物料成型,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钢筋。但由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容易使混凝土物料与钢筋之间产生应力,容易随着混凝土物料从半流体态凝固成固态而产生裂痕或断裂。因此,在轨道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筋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即预应力张拉工艺。
因此,预应力张拉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而在混凝土物料完全凝固后,需要停止施加张拉应力,即放张工艺。对于轨道板的生产过程,张拉工艺可以通过将预埋钢筋穿过模具的侧壁,并且通过在钢筋两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再通过对螺母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螺母与模具侧壁配合,对钢筋产生一定的拉应力。
现有的预应力张拉方法一般以人工方式为主,即在张拉工艺中,通过人工的方式配合扳手等工具,将螺母安装在钢筋的两端,人工的方式不仅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而且对张拉工艺中应力的控制也不够准确,因此,实际生产中还可以通过专用的张拉装置,代替人工完成张拉及放张。张拉装置一般通过电机带动螺母夹爪进行旋转,以实现旋紧或旋松螺母的目的,其中,张拉工艺中的预应力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实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轨道板模具较大,通常需要多个纵横排列的张拉杆,因此需要依次对每个张拉杆都进行旋拧,容易造成各个张拉杆的旋拧角度不均匀,并且容易形成遗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以解决传统张拉装置旋拧角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包括: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所述纵向旋拧装置设置在模具纵向方向的两端;所述横向旋拧装置设置在模具横向方向的两端;
所述纵向旋拧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机构和纵向旋拧机构;所述支撑架为跨越设置在模具上方的导轨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所述升降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纵向旋拧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
所述横向旋拧装置包括固定台和横向旋拧机构,所述横向旋拧机构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为设置在模具下方的块状结构;所述纵向旋拧机构和所述横向旋拧机构分别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
可选的,所述纵向旋拧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同步传动件和第一套管安装箱;
多个所述旋紧套管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每个所述旋紧套管的多个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通过第一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一从动链轮。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移动横梁和第一进给电机;
所述第一进给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横梁的端部;所述第一进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以使所述移动横梁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杆和升降电机;
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端部,所述升降杆为连接所述纵向旋拧机构的丝杠结构,以通过所述升降电机改变所述纵向旋拧机构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调节电机;
所述调节电机的固定部连接所述升降杆;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以带动所述升降杆沿所述移动横梁移动。
可选的,所述移动横梁上设有齿条,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部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
可选的,所述横向旋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同步传动件、第二套管安装箱;
多个所述旋紧套管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
可选的,所述固定台包括第二进给电机、进给丝杠和台体;
所述第二进给电机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台体上;所述第二进给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进给丝杠连接所述横向旋拧机构,以驱动所述横向旋拧机构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第二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所述旋紧套管的多个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链轮通过第二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二从动链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包括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所述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分别设置在模具的纵向和横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纵向旋拧装置和横向旋拧装置均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实际应用中,每个旋紧套管对应套设在一个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并通过多个旋紧套管之间的同步传动,使得在一次旋拧过程中,对多个张拉杆上的螺母进行同步操作,提高张拉工艺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各张拉杆所受到的旋拧角度相同,缓解旋拧角度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轨道板张拉旋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轨道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纵向旋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纵向旋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横向旋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纵向旋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横向旋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参见图1,为本申请一种轨道板张拉旋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包括:纵向旋拧装置1和横向旋拧装置2;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设置在模具3纵向方向的两端;所述横向旋拧装置2设置在模具3横向方向的两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板模具3如图2所示,轨道板模具3为矩形槽体结构,包括底面和侧壁。其中,侧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张拉杆底面上根据轨道板的实际要求可设有多个凹陷和凸起,以使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凸台和孔洞。底面上的凹陷为圆底矩形结构,成对规则排列在模具3底面上。每一对凹陷中间设置有一个圆台形结构的凸起。
矩形结构的模具3可以包括两个方向上的边,即横向边和纵向边。由于在实际生产线上,模具3需要被不断进行运输至各个工位以完成起模、浇筑、凝固、脱模、清理等工序,为了便于运输,模具3可以沿平行于较长的边的方向进行运输。因此,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沿运输方向的方向称为纵向方向;垂直于运输方向的方向称为横向方向。相应地,沿纵向方向施加的预应力是作用在模具3短边上张拉杆的应力,即模具3纵向方向的两端是指靠近短边位置的两端;而沿横向方向施加的预应力是作用在模具3长边上张拉杆的应力,即模具3横向方向的两端是指靠近长边位置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和纵向方向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对本申请方案的结构特征构成限定。
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纵向旋拧装置1可以采用拱门结构,以跨越模具3的运输线路,以便在不影响输送线路上的模具输送动作的前提下,能够对模具的纵向两端进行旋拧操作。为了实现旋拧操作,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升降机构12和纵向旋拧机构13。其中,支撑架11用于支撑起升降机构12和纵向旋拧机构13,升降机构12用于调整纵向旋拧机构13的高度,从而在待机位置和工作位置进行转化,纵向旋拧机构13用于在模具3的纵向方向两端进行旋拧操作,以实现张拉预应力设置。
因此,所述支撑架11为跨越设置在模具3上方的导轨结构。为了动作的稳定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11可以包括设置在输送线两侧的两条导轨,两条导轨相互平行,同时支撑起升降机构12并且使升降机构12能够沿着两个导轨进行滑动。即,所述升降机构12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1。为了同时对两端的张拉杆进行旋拧操作,所述升降机构12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的两端。
横向旋拧装置2可以为设置在模具3输送线路两旁的固定台结构。所述横向旋拧装置2包括固定台21和横向旋拧机构22,其中,所述固定台21为设置在模具3下方的块状结构;固定台21包括两个,分别布置在模具3运输线的两侧。固定台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现场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但不能影响到模具输送线路上的模具3运动。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台21,以向靠近模具3的方向和远离模具3的方向进行移动,完成进给。
为了实施旋拧动作,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12的底端,而横向旋拧机构22可以设置在固定台21的顶部,横向旋拧机构22的安装高度可以与模具3中的张拉杆位置相对应。而纵向旋拧机构13要通过升降机构12也到达模具3中张拉杆对应的位置高度上。
如图4所示,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和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分别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4。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旋紧套管4可以管状结构,其内部形状与张拉杆上的预紧螺母形状相适应,例如,预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则旋紧套管4的内部为六棱柱形。旋紧套管4的内部形状规格还需要与预紧螺母相适应,即在旋紧套管4套设在预紧螺母上以后,旋紧套管4与预紧螺母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大,以减少运动空程,便于传递转动角度和转动力矩;旋紧套管4与预紧螺母之间的间隙也不宜过小,以便于能够顺利套设在预紧螺母上。
旋紧套管4可以为两端贯通的管状结构,以能够容纳较长的张拉杆长度;也可以为一端敞开的半管结构,以增加旋紧套管4管体的强度,便于传递更大的转动力矩。旋紧套管4可以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对张拉杆上的预紧螺母进行旋拧操作。
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对纵向方向两端的张拉杆进行旋拧操作,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31、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和第一套管安装箱133。其中,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套管安装箱133进行转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的旋紧套管4的数量要与模具3侧壁上的张拉杆数量相同,以在一次旋拧中,同时完成一个侧壁上的所有张拉杆旋拧操作。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1通过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
实际应用中,当模具3到达张拉工艺工位时,升降机构12带动整个纵向旋拧机构13下落,到模具3纵向方向两端的高度时停止,再通过升降机构12在支撑架11上的滑动,使旋紧套管套设在每个张拉杆上。再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31进行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31带动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实现转动;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再将转动力矩传递给各个旋紧套管4,以实现对张拉杆上的预紧螺母进行同步旋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13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1的第一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每个所述旋紧套管4的多个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通过第一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一从动链轮。即,第一驱动电机131输出力矩至第一主动链轮进行转动,第一主动链轮带动第一同步链条,从而将转动力矩同时传递给多个第一从动链轮,实现转动力矩的同步传动。本实施例中,通过链传动,可以实现同步运动的前提下,减少运动间隙,从而提高对转动力矩的传递效率。
同理,如图5所示,对于横向旋拧机构22,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实施旋拧动作。即,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21、第二同步传动件222、第二套管安装箱223。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1通过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22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223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222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223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1的第二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所述旋紧套管4的多个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链轮通过第二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二从动链轮。
由以上纵向旋拧机构13和横向旋拧机构22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多个旋紧套管4进行均匀布置,每个旋紧套管4的位置与模具3上的的张拉杆位置相对应,从而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和第二套管安装箱223上形成一排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4,以便同时对模具3上的多个张拉杆进行旋拧操作,并且通过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和第二同步传动件222,可以保证同一侧的张拉杆旋拧角度保持相同,缓解旋拧角度不均匀的问题。
由于张拉杆上预紧螺母在旋拧过程中,会产生靠近或远离模具3侧壁方向的进给运动,因此,需要旋紧套管4也沿着进给方向运动,以保证旋紧套管4与张拉杆上的预紧螺母能够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基于此,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实现进给运动,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移动横梁121和第一进给电机122。
其中,所述第一进给电机122设置在所述移动横梁121的端部;所述第一进给电机12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11,以使所述移动横梁121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架11。实际应用中,在旋拧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131输出转动扭矩,使预紧螺母的在旋转过程中改变位置,同时,第一进给电机122按照预紧螺母上的螺纹规格,以相对应的速度驱动移动横梁121沿着支撑架11上的导轨运动,以跟进预紧螺母位置的改变。
第一进给电机122可以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驱动移动横梁121进行运动。例如,第一进给电机122设置在移动横梁121的一端或两端,第一进给电机122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可以将第一进给电机122的输出轴设置为竖直状态,而齿轮保持在水平面转动的状态,相应的在移动横梁121的侧面上设置齿条,以使齿轮啮合齿条,在第一进给电机122的驱动下改变移动横梁121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一进给电机122的输出轴设置为水平状态,而齿轮保持在竖直面转动的状态,相应的在移动横梁121的顶部或底部面上设置齿条,也可以实现驱动移动横梁121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进给电机122还可以与支撑架11导轨之间采用其他类型的传动方式,例如链传动、带传动、丝杠传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下所能够想到的具体传动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对于第一进给电机122和输出转速应根据第一进给电机122的传动方式,第一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转速以及预紧螺母上的螺纹规格相适应性设置,其最终效果可以为,移动横梁121在支撑架11导轨上是移动速度,等于旋紧套管4转动预紧螺母下,预紧螺母在张拉杆上的前进速度。
为了实现对纵向旋拧机构13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以对其模具3上的张拉杆,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12还包括升降杆123和升降电机124。所述升降电机124设置在所述升降杆123的端部,所述升降杆123为连接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的丝杠结构,以通过所述升降电机124改变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的高度。
实际应用中,纵向旋拧机构13上还可以设置有配合丝杠螺纹的套管或通孔结构,套管或通孔的内内部设有螺纹结构,升降电机124带动升降杆123进行转动时,内螺纹与丝杠上的螺纹配合实现传动,从而通过升降杆123的丝杠结构实现对纵向旋拧机构13的高度进行调整。显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纵向旋拧机构13的位置,纵向旋拧机构13与升降杆123之间的螺纹应采用能够具有自锁性能的螺纹。
由于模具3的运输一般通过模具运输车完成,而在部分车间条件下,模具运输车没有预定的轨道,因此模具3的停留位置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波动的,因此纵向旋拧机构13需要具有一定的位置调整余量,以能够精确地将旋紧套管4套设在张拉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12还包括调节电机125。所述调节电机125的固定部连接所述升降杆123;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121,以带动所述升降杆123沿所述移动横梁121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横梁121上设有齿条,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部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121。
实际应用中,在模具3到底工位后,可以通过升降电机124、第一进给电机122以及调节电机125实现纵向旋拧机构13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旋紧套管4能够对准张拉杆,适应模具3的不同摆放位置。
对于横向方向上张拉杆的旋拧操作,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台21包括第二进给电机211、进给丝杠212和台体213。其中,台体213为设置在模具3输送线路两侧的金属块或混凝土块结构,具有支撑第二进给电机211和进给丝杠212的作用。所述第二进给电机211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台体213上;所述第二进给电机211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进给丝杠212连接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以驱动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运动。
实际应用中,第二进给电机211固定安装在台体213上,第二进给电机211输出的转矩驱使进给丝杠212进行转动,通过进给丝杠212与横向旋拧机构22之间的配合,可以在进给丝杠212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横向旋拧机构22在靠近或远离模具3的方向上进行进给运动,以跟进预紧螺母旋拧过程中产生的运动,以及在旋拧前使旋紧套管4套设在张拉杆上。为了获得良好的进给运动效果,所述台体213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机构,如导向槽、导向滑道等。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包括纵向旋拧装置1和横向旋拧装置2,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和横向旋拧装置2分别设置在模具3的纵向和横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和横向旋拧装置2均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4。实际应用中,每个旋紧套管4对应套设在一个轨道板模具3上的张拉杆,并通过多个旋紧套管4之间的同步传动,使得在一次旋拧过程中,对多个张拉杆上的螺母进行同步操作,提高张拉工艺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各张拉杆所受到的旋拧角度相同,缓解旋拧角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旋拧装置(1)和横向旋拧装置(2);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设置在模具(3)纵向方向的两端;所述横向旋拧装置(2)设置在模具(3)横向方向的两端;
所述纵向旋拧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升降机构(12)和纵向旋拧机构(13);所述支撑架(11)为跨越设置在模具(3)上方的导轨结构;所述升降机构(12)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的两端;所述升降机构(12)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1);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12)的底端;
所述横向旋拧装置(2)包括固定台(21)和横向旋拧机构(22),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台(21);所述固定台(21)为设置在模具(3)下方的块状结构;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和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分别包括多个可同步转动的旋紧套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31)、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和第一套管安装箱(133);
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1)通过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13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传动件(132)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1)的第一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每个所述旋紧套管(4)的多个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一主动链轮通过第一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一从动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移动横梁(121)和第一进给电机(122);
所述第一进给电机(122)设置在所述移动横梁(121)的端部;所述第一进给电机(12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11),以使所述移动横梁(121)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架(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还包括升降杆(123)和升降电机(124);
所述升降电机(124)设置在所述升降杆(123)的端部,所述升降杆(123)为连接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的丝杠结构,以通过所述升降电机(124)改变所述纵向旋拧机构(13)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还包括调节电机(125);
所述调节电机(125)的固定部连接所述升降杆(123);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121),以带动所述升降杆(123)沿所述移动横梁(121)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横梁(121)上设有齿条,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调节电机(125)的输出部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21)、第二同步传动件(222)、第二套管安装箱(223);
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均匀布置在第一套管安装箱(133)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1)通过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22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223)上的多个所述旋紧套管(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21)包括第二进给电机(211)、进给丝杠(212)和台体(213);
所述第二进给电机(211)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台体(213)上;所述第二进给电机(211)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进给丝杠(212)连接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以驱动所述横向旋拧机构(22)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传动件(222)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安装箱(223)中的链传动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1)的第二主动链轮,以及连接所述旋紧套管(4)的多个第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链轮通过第二同步链条连接多个第二从动链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0763.7U CN2115663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0763.7U CN2115663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66370U true CN211566370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2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0763.7U Active CN2115663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66370U (zh)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21810763.7U patent/CN2115663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2969B (zh) | 用于切割机的塑料管材多爪夹紧装置 | |
CN110561614A (zh) | 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及放张装置 | |
CN106945169A (zh) | 高速铁路轨道板先张法流水机组生产线张拉设备 | |
CN110640900A (zh)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
CN211566370U (zh) | 一种轨道板张拉杆旋拧设备 | |
CN203737499U (zh) | 建筑模板板材胶水涂覆机 | |
CN220297462U (zh) | 一种兼容不同尺寸预制梁的钢筋绑扎胎架 | |
CN107443547A (zh) | 一种预制梁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 | |
CN210789986U (zh) | 轨道板预埋钢筋预应力同步张拉机 | |
CN201446135U (zh) | 一种侧导板对中调节装置 | |
CN102529055B (zh) | 一种调节模板间距的调模装置 | |
CN203048014U (zh) | 用于链式输送机的张紧调节装置 | |
CN211164597U (zh) | 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及放张装置 | |
CN202291144U (zh) | 钢筋桁架腹杆筋打弯成形装置 | |
CN109895237B (zh) | 一种轨枕套管的自动装配系统 | |
DE10244016B4 (de) | Spannverfahren und Spannvorrichtung sowie Anordnung für die Herstellung vorgespannter Betonfertigteile geringer Länge | |
CN214723691U (zh) | 一种定位夹持系统 | |
CN105618790B (zh) | 一种电杆模具维修车床 | |
CN103317162A (zh) | 自动上料四工位钢筋连接套钻孔机 | |
CN209723642U (zh) | 一种预应力张拉支架 | |
CN208791097U (zh) | 自动化上模抓取装置 | |
CN207521979U (zh) | 一种铝合金车体车顶组焊正面、反面自动化数控专机 | |
CN207206791U (zh) | 墙板程序化生产线 | |
CN209579949U (zh) | 一种预制梁的生产设备 | |
CN202270924U (zh) | 一种考斯特底盘车架柔性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