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9476U - 一种薄型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型电动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59476U CN211559476U CN202020010235.XU CN202020010235U CN211559476U CN 211559476 U CN211559476 U CN 211559476U CN 202020010235 U CN202020010235 U CN 202020010235U CN 211559476 U CN211559476 U CN 211559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guide rail
- assembly
- leg
- bed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型电动床,包括床架和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背板、座部板、腿板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腿板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一铰链组件,所述腿板通过第一铰链组件相对座部板折叠以调节腿板角度;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腿板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活动连接可沿其第一导轨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组件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型电动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具也都更加的智能与舒适。电动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床体的下方设置电机来驱动控制床板的转动升降,根据人们的需求调整床板的形态来适应人们的睡姿。但现有市场上的家用电动床架,具有以下缺点:
1、部分电动床无法零间隙落地使用,必须使用支撑脚,这类电动床尺寸大,重量重,即使折叠后占地体积仍然较大,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床体尽可能小而薄的需求;
2、部分电动床虽可零间隙落地使用,但为了确保电动床能够零间隙落地,电动床的机械结构和驱动件均需隐藏在床架内,故床架的设计厚度普遍较高,普遍厚度有120mm~200mm,折叠后占地体积仍然较大,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床体尽可能小而薄的需求;
3、现有电动床结构复杂,重量重,运输成本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当前电动床铁架厚度普遍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薄型电动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型电动床,包括床架和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背板、座部板、腿板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腿板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一铰链组件,所述腿板通过第一铰链组件相对座部板折叠以调节腿板角度;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腿板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活动连接可沿其第一导轨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组件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用于驱动腿板运动的腿部驱动组件,所述腿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架上的腿部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方管和与所述腿部驱动电机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动方管上;所述腿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一传动方管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腿板相对座部板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方管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背板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二铰链组件,所述背板通过第二铰链组件相对座部板折叠以调节背板角度;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导轨组件,所述第二导轨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背板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活动连接且可沿其第二导轨方向运动,其另一端与所述床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用于驱动背板运动的背部驱动组件,所述背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架上的背部驱动电机、第二传动方管和与所述背部驱动电机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三连杆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于第二传动方管上;所述背部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方管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背板相对座部板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背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方管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活动装配件与床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装配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架上,在其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或第三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颈部,该颈部贯穿通过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或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以使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组件和第二导轨组件为L型结构,由相互垂直的导轨面和固定面组成;所述固定面与背板或腿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面上设有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为一字型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均包括滚轮和用于将滚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或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延伸穿过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床架为由前床架和后床架组成的一字型床架,所述前床架和后床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前床架和后床架对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链组件、第二铰链组件、腿部驱动电机和背部驱动电机均隐藏在床架中,使电动床整体结构更为简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电动床外观的要求,同时能零间隙落地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链组件和第二铰链组件的机械结构简单,采用该铰链组件能将床架的厚度从现有技术的120mm~200mm降低至85mm以下;
2、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床在保证其强度和功能的同时,结构简单,折叠后占地面积较现有技术减少,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活动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平躺时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7为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包括床架10、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组件20、安装于床架10上用于驱动腿板运动的腿部驱动组件30和安装于床架10上用于驱动背板运动的背部驱动组件40;床架10为由前床架和后床架组成的一字型床架,床板组件20包括背板21、座部板22、腿板23依次活动连接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座部板包括第一座部板和第二座部板,腿板包括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背板与第一座部板之间通过合页24连接,第二座部板和第一腿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对应的,背板和第一座部板固定于前床架上,第一座部板、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固定于后床架上,前床架和后床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前床架和后床架对折,即前床架对应的面板与后床架对应的面板相贴合。
本实施例在腿板23和床架10之间设有第一铰链组件50,腿板23通过第一铰链组件50相对座部板22折叠以调节腿板角度;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铰链组件50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一导轨组件53,第一导轨组件5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腿板23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导轨5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组件53为L型结构,由相互垂直的导轨面和固定面组成,固定面固定安装于第二腿板的背面,第一导轨531设置在导轨面上,该第一导轨531为一字型导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杆51的一端通过活动装配件60与床架10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组件70与第一导轨组件53活动连接且可沿其第一导轨531方向运动;第二连杆52的一端通过活动装配件60与床架10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导轨组件5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通过同一个活动装配件60与床架10活动连接。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活动装配件60包括一颈部61,在第一连杆51的一端和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上设有装配孔511,该装配孔511套在该颈部61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该活动装配件60的一端固定在床架上,其具有颈部61的一端为另一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杆51的一端、第二连杆52的一端通过设置在该颈部61上与床架10活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装配件可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螺母和与螺母螺纹匹配且长度大于螺母的螺栓,当螺栓与螺母锁紧时,在螺栓与螺母之间形成可供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的间隙,具体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杆的装配孔和第一连杆的装配孔与螺母锁紧。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装配件可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连接杆,该连接杆外表面设有螺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装配孔嵌套在连接杆上并通过螺丝紧固以限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不会滑出该连接杆。
本实施例的第一滚轮组件70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其包括滚轮71和用于将滚轮71固定在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上的紧固件72,紧固件72的一端延伸穿过第一导轨531并通过螺丝紧固以使紧固件72的一端可沿第一导轨531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在背板21和床架10之间设有第二铰链组件80,背板21通过第二铰链组件80相对座部板22折叠以调节背板21角度;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第二铰链组件80包括第三连杆81和第二导轨组件82,第二导轨组件82的结构与第一导轨组件53的结构一致,其一端固定安装于背板21的背面上,其另一端设有第二导轨821,该第二导轨821为一字型导轨,第三连杆81的一端通过第二滚轮组件90与第二导轨组件82活动连接且可沿其第二导轨821方向运动,其另一端通过上述活动装配件60与床架10活动连接,该第二滚轮组件90的结构与第一滚轮组件70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的第一铰链组件和第二铰链组件均为不规则件,为确保本实施例可零间隙落地使用,第一铰链组件50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铰链组件80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此将第一铰链组件50和第二铰链组件80隐藏在床架10中,来降低床架10的整体厚度,整床高度可低于85mm,具体结构可参见图6。
本实施例的腿部驱动组件30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腿部驱动电机31、第一传动方管32和与腿部驱动电机3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33,第一传动方管3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杆51上;第一传动件33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动方管32上;腿部驱动电机31通过第一传动件33带动第一传动方管32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腿板23相对座部板22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增加第一加强筋34提供结构强度,该第一加强筋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方管32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51上。
本实施例的背部驱动组件40包括固定在床架10上的背部驱动电机41、第二传动方管42和与背部驱动电机41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件43,第二传动方管4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三连杆81上;第二传动件43固定安装于第二传动方管42上;背部驱动电机41通过第二传动件43带动第二传动方管42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背板21相对座部板22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增加第二加强筋44提供结构强度,该第二加强筋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方管42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杆81上。
本实施例的背部驱动电机动作时,通过第二传动件抬起第二传动方管,带动第三连杆动作,即第三连杆的一端沿第二导轨向前运动,其另一端通过活动装配件相对于与床架转动,进而完成背板的角度调整;腿部驱动电机动作时,通过第一传动件抬起第一传动方管,带动第一连杆动作,第二连杆被动动作,即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活动装配件相对于床架转动,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组件沿第一导轨向前运动,第二腿板抬起,由于第一导轨组件固定于第二腿板上,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对第一导轨组件转动,其一端通过活动装配件相对于床架转动。
本实施例将所有的连杆和驱动电机都隐藏在床架中,以使本实施例的电动床可零间隙落地使用。
Claims (10)
1.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和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背板、座部板、腿板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腿板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一铰链组件,所述腿板通过第一铰链组件相对座部板折叠以调节腿板角度;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腿板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活动连接可沿其第一导轨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组件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用于驱动腿板运动的腿部驱动组件,所述腿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架上的腿部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方管和与所述腿部驱动电机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安装于第一传动方管上;所述腿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一传动方管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腿板相对座部板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方管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二铰链组件,所述背板通过第二铰链组件相对座部板折叠以调节背板角度;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导轨组件,所述第二导轨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背板上,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活动连接可沿其第二导轨方向运动,其另一端与所述床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床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用于驱动背板运动的背部驱动组件,所述背部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架上的背部驱动电机、第二传动方管和与所述背部驱动电机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三连杆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安装于第二传动方管上;所述背部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方管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背板相对座部板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方管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活动装配件与床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装配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架上,在其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或第三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的颈部,该颈部贯穿通过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或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以使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床架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和第二导轨组件为L型结构,由相互垂直的导轨面和固定面组成;所述固定面与背板或腿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面上设有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为一字型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均包括滚轮和用于将滚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或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延伸穿过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为由前床架和后床架组成的一字型床架,所述前床架和后床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前床架和后床架对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10235.XU CN211559476U (zh) | 2020-01-03 | 2020-01-03 | 一种薄型电动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10235.XU CN211559476U (zh) | 2020-01-03 | 2020-01-03 | 一种薄型电动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59476U true CN211559476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5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10235.XU Active CN211559476U (zh) | 2020-01-03 | 2020-01-03 | 一种薄型电动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594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01049A1 (zh) * | 2021-07-19 | 2023-01-26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床板支撑结构及电动床 |
-
2020
- 2020-01-03 CN CN202020010235.XU patent/CN2115594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01049A1 (zh) * | 2021-07-19 | 2023-01-26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床板支撑结构及电动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000257A1 (en) | Folding Bed | |
CN111820648A (zh) | 一种高抬腿座椅机构及座椅 | |
CN109363412B (zh) | 家用功能性电动沙发 | |
CN111839052B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2294008A (zh) | 一种单电机电动床 | |
CN211559476U (zh) | 一种薄型电动床 | |
US9078794B2 (en) | Electric bed front motor drive structure | |
CN212489253U (zh) | 一种头枕调节组件及沙发靠背 | |
CN215533081U (zh) |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 |
CN200944998Y (zh) | 可拼装沙发 | |
CN211021785U (zh) | 一种单电机电动床 | |
CN210842335U (zh) | 一种功能沙发铁架结构及其功能沙发 | |
CN113017330A (zh) | 一种单推杆电动床 | |
CN208875788U (zh) | 一体双人电动床架 | |
CN219331131U (zh) | 一种办公椅的骨架结构 | |
CN202009891U (zh) | 一种新型可伸缩床 | |
CN216675253U (zh) | 一种靠背调整机构 | |
CN217695770U (zh) | 一种超薄折叠电动床床架 | |
CN216393584U (zh) | 带有齐边限位装置的电动折叠床 | |
EP4368068A1 (en) | Mechanical extension device and suspension mechanism thereof | |
CN215959113U (zh) | 电动沙发用伸缩铁架 | |
CN220777905U (zh) | 电动沙发铁架组件 | |
US20250049220A1 (en) | Extendable seat frame and furniture thereof | |
CN220966908U (zh) | 一种双向折叠床 | |
CN216364394U (zh) | 一种脚踏装置以及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200 west side of Tongjin Avenue,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ima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200 west side of Tongjin Avenue,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MACRO MACHINERY & TECHNOLOGY (WUJI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