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1747U -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1747U
CN211551747U CN201921804575.3U CN201921804575U CN211551747U CN 211551747 U CN211551747 U CN 211551747U CN 201921804575 U CN201921804575 U CN 201921804575U CN 211551747 U CN211551747 U CN 211551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dule
heating
cavity
humi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45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李家豪
刘胜
潘火生
陈满
彭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45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1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1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1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供电底座;所述加湿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设有第三电源端子;所述供电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第二卡扣凸头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用户可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多种组合安装,实现或单供暖、或单加湿、或同时供暖加湿的功能,满足多种需求,十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加湿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加湿器作为一种可同时给房间供暖以及增加湿度的家用电器设备,深受用户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市场上的加热加湿器采用的常用结构为在传统的加湿器上简单地增设加热管实现加热功能,且均为固定的一体式结构,用户无法根据需要任意地组装设备实现其所需供暖或加湿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各模块进行组合安装,实现或单供暖、或单加湿、或同时供暖加湿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模块、加热模块以及供电底座,所述加湿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设有第三电源端子;所述供电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第二卡扣凸头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
上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若用户仅需加湿功能时,将加湿模块底部的第一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的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实现第一卡槽上的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二卡扣凸头上的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湿模块与供电底座固定连接,供电底座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湿模块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再供电给加湿模块让加湿模块进行加湿工作。同理,若用户仅需供暖功能时,将加热模块底部的第二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的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实现第二卡槽的第三电源端子与第二卡扣凸头上的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与供电底座固定连接,供电底座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热模块底部的第三电源端子,第三电源端子再供电给加热模块让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工作。而当用户同时需要供暖和加湿功能时,首先按上述安装方式将加湿模块的底部与供电底座顶部卡接固定,再将加热模块底部的第二卡槽与加湿模块的顶部的第一卡扣凸头进行卡接,实现第二卡槽的第三电源端子与第一卡扣凸头上的第一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与加湿模块固定连接,这样便将加热模块、加湿模块和供电底座三者组装在一起,供电底座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湿模块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加湿模块进行加湿工作,而因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同时第三电源端子也与第一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加热模块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同时也带电,供电给加热模块进行供暖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用户可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多种任意组合,实现或单供暖、或单加湿、或同时供暖加湿的功能,十分便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加湿模块的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卡扣凸头设在第一空腔的内壁;所述加热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供电底座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卡扣凸头设在第二空腔的内壁。通过凸台与空腔的设计,无论是将加热模块的底部安装至加湿模块的顶部,还是将加热模块的底部或加湿模块的底部安装至供电底座顶部,都能快速对位完成安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卡扣凸头和第二卡扣凸头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三电源端子的零线端以及火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槽内,相应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的零线端以及火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扣凸头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卡扣凸头和第二卡扣凸头的数量均为三个。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三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三个不同的卡槽内。相应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扣凸头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壁;所述第一卡扣凸头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所述第二卡槽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所述第二卡扣凸头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壁;所述第一卡扣凸头对应所述第一卡槽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卡槽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所述第二卡扣凸头对应所述第一卡槽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第二电源端子或第三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的三个不同的卡槽内,相应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扣凸头上时,不等距的分布设置,可保证卡槽与卡扣凸头卡接时零线端、火线端和地线端可分别对应连接,避免因错接导致加湿模块或加热模块不能工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第一嵌入部和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嵌入部沿所述加湿模块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加湿模块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第二嵌入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嵌入部沿所述加热模块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加热模块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内部。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均包括嵌入部和配合部,第一卡扣凸头或第二卡扣凸头嵌入所述嵌入部后与所述配合部卡接,保证卡合效果较好且卡接时电源端子间的接触良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设在第一卡扣凸头的底部;所述加湿模块的第一空腔内还包括防护盖板和弹性件,所述防护盖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所述防护盖板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防护盖板外围设有供所述第一卡扣凸头穿过的缺口;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盖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抵接;当弹性件的弹力与防护盖板重力均衡时,所述防护盖板在第一空腔内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与所述第一空腔开口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若加湿模块顶部没有安装加热模块时,防护盖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在加湿模块第一空腔内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与所述第一空腔开口之间,同时因第一电源端子设在第一卡扣凸头的底部,可有效避免用户误接触到加湿模块顶部的第一电源端子而造成触电,使本产品更加安全可靠。而当加湿模块顶部需要安装加热模块时,只需将加热模块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力将防护盖板往第一空腔底部移动,当防护盖板在第一空腔内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的位置时,再将加热模块的第二卡槽与加湿模块的第一卡扣凸头进行卡接,即可实现加热模块与加湿模块的安装,同时因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加热模块底部受到防护盖板向上的作用力,卡合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均匀分布在防护盖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供电底座;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加湿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设有第三电源端子;所述供电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所述第二卡扣凸头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该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单独使用供暖功能时,将加热模块的第一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二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单独使用加湿功能时,将加湿模块的第二卡槽与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三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当需要同时使用供暖和加湿功能时,加湿模块的第二卡槽与加热模块顶部的第一卡扣凸头卡接,第三电源端子与与第一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的第一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二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任意组装,满足多种需求,十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的剖视图。
1、加湿模块;11、第一卡扣凸头;12、第一卡槽;121、第一嵌入部;122、第一配合部;13、第一凸台;14、第一空腔;15、防护盖板;151、缺口;16、弹性件;2、加热模块;21、第二卡槽;211、第二嵌入部;212、第二配合部;22、第二凸台;3、供电底座;31、第二卡扣凸头;32、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模块1、加热模块2以及供电底座3;所述加湿模块1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11、底部设有第一卡槽12,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12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2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设有第三电源端子;所述供电底座3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31,第二卡扣凸头31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
上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若用户仅需加湿功能时,将加湿模块1底部的第一卡槽12与供电底座3顶部的第二卡扣凸头31进行卡接,实现第一卡槽12上的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二卡扣凸头31上的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湿模块1与供电底座3固定连接,供电底座3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湿模块1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再供电给加湿模块1让加湿模块1进行加湿工作。同理,若用户仅需供暖功能时,将加热模块2底部的第二卡槽21与供电底座3顶部的第二卡扣凸头31进行卡接,实现第二卡槽21的第三电源端子与第二卡扣凸头31上的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2与供电底座3固定连接,供电底座3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热模块2底部的第三电源端子,第三电源端子再供电给加热模块2让加热模块2进行加热工作。而当用户同时需要供暖和加湿功能时,首先按上述安装方式将加湿模块1的底部与供电底座3顶部卡接固定,再将加热模块2底部的第二卡槽21与加湿模块1的顶部的第一卡扣凸头11进行卡接,实现第二卡槽21的第三电源端子与第一卡扣凸头11上的第一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2与加湿模块1固定连接,这样便将加热模块2、加湿模块1和供电底座3三者组装在一起,供电底座3通过第四电源端子供电给加湿模块1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加湿模块1进行加湿工作,而因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同时第三电源端子也与第一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加热模块2底部的第二电源端子同时也带电,供电给加热模块2进行供暖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用户可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多种任意组合,实现或单供暖、或单加湿、或同时供暖加湿的功能,十分便利。
如图2至5所示,所述加湿模块1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13,所述第一卡槽12设于所述第一凸台13上;加湿模块1的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14,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设在第一空腔14的内壁;所述加热模块2的底部设有第二凸台22,所述第二卡槽21设于所述第二凸台22上;所述供电底座3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二空腔32,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设在第二空腔32的内壁。通过凸台与空腔的设计,无论是将加热模块2的底部安装至加湿模块1的顶部,还是将加热模块2的底部或加湿模块1的底部安装至供电底座3顶部,都能快速对位完成安装。
所述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1、第一卡扣凸头11和第二卡扣凸头31的数量均为三个。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三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21的三个不同的卡槽内。相应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扣凸头上。
所述第一卡槽12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13的外壁;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所述第二卡槽2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22的外壁;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32的内壁。
所述第一卡槽12包括第一嵌入部121和第一配合部122,所述第一嵌入部121沿所述加湿模块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122沿所述加湿模块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22的内部;所述第二卡槽21包括第二嵌入部211和第二配合部212,所述第二嵌入部211沿所述加热模块2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212沿所述加热模块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2的内部。第一卡槽12或第二卡槽21均包括嵌入部和配合部,第一卡扣凸头11或第二卡扣凸头31嵌入所述嵌入部后与所述配合部卡接,保证卡合效果较好且卡接时电源端子间的接触良好。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设在第一卡扣凸头11的底部;所述加湿模块1的第一空腔14内还包括防护盖板15和弹性件16,所述防护盖板15设于所述第一空腔14内且所述防护盖板15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防护盖板15外围设有供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穿过的缺口151;所述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盖板15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14的底部抵接;当弹性件16的弹力与防护盖板14重力均衡时,所述防护盖板15在第一空腔14内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与所述第一空腔14开口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若加湿模块1顶部没有安装加热模块2时,防护盖板15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在加湿模块1第一空腔14内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与所述第一空腔14开口之间,同时因第一电源端子设在第一卡扣凸头11的底部,可有效避免用户误接触到加湿模块1顶部的第一电源端子而造成触电,使本产品更加安全可靠。而当加湿模块1顶部需要安装加热模块2时,只需将加热模块2克服弹性件16的作用力将防护盖板15往第一空腔14底部移动,当防护盖板15在第一空腔14内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的位置时,再将加热模块2的第二卡槽21与加湿模块1的第一卡扣凸头11进行卡接,即可实现加热模块2与加湿模块1的安装,同时因弹性件16处于压缩状态,加热模块2底部受到防护盖板15向上的作用力,卡合效果更好。其中,所述弹性件16为弹簧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防护盖板15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14的底部之间。
另外除了上述实施例中卡槽与卡扣凸头等距分布外,卡槽与卡扣凸头也可以不等距分布,即,所述第一卡槽12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13的外壁;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所述第二卡槽2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22的外壁;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32的内壁。第二电源端子或第三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卡槽12或第二卡槽21的三个不同的卡槽内,相应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四电源端子的零线端、火线端、地线端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卡扣凸头上时,不等距的分布设置,可保证卡槽与卡扣凸头卡接时零线端、火线端和地线端可分别对应连接,避免因错接导致加湿模块1或加热模块2不能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供电底座;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加湿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设有第三电源端子;所述供电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所述第二卡扣凸头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该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单独使用供暖功能时,将加热模块的第一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二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单独使用加湿功能时,将加湿模块的第二卡槽与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三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当需要同时使用供暖和加湿功能时,加湿模块的第二卡槽与加热模块顶部的第一卡扣凸头卡接,第三电源端子与与第一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同时将加热模块的第一卡槽与供电底座顶部第二卡扣凸头进行卡接,第二电源端子与第四电源端子接触并电性连接。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任意组装,满足多种需求,十分便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模块(1)、加热模块(2)以及供电底座(3),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模块(1)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11)、底部设有第一卡槽(12),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12)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所述加热模块(2)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设有第三电源端子;
所述供电底座(3)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31),第二卡扣凸头(31)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模块(1)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13),所述第一卡槽(12)设于所述第一凸台(13)上;加湿模块(1)的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一空腔(14),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设在第一空腔(14)的内壁;
所述加热模块(2)的底部设有第二凸台(22),所述第二卡槽(21)设于所述第二凸台(22)上;
所述供电底座(3)顶部为一端开口的第二空腔(32),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设在第二空腔(32)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1)、第一卡扣凸头(11)和第二卡扣凸头(31)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1)、第一卡扣凸头(11)和第二卡扣凸头(31)的数量均为三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12)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13)的外壁;
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
所述第二卡槽(2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22)的外壁;
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32)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12)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凸台(13)的外壁;
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
所述第二卡槽(2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22)的外壁;
所述第二卡扣凸头(31)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2)的分布相应不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空腔(32)内壁。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12)包括第一嵌入部(121)和第一配合部(122),所述第一嵌入部(121)沿所述加湿模块(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122)沿所述加湿模块(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22)的内部;
所述第二卡槽(21)包括第二嵌入部(211)和第二配合部(212),所述第二嵌入部(211)沿所述加热模块(2)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212)沿所述加热模块(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2)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设在第一卡扣凸头(11)的底部;
所述加湿模块(1)的第一空腔(14)内还包括防护盖板(15)和弹性件(16),所述防护盖板(15)设于所述第一空腔(14)内且所述防护盖板(15)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空腔(14)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防护盖板(15)外围设有供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穿过的缺口(151);所述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盖板(15)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14)的底部抵接;当弹性件(16)的弹力与防护盖板(15)重力均衡时,所述防护盖板(15)在第一空腔(14)内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凸头(11)与所述第一空腔(14)开口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6)为多个,均匀分布在防护盖板(15)的底面和所述第一空腔(14)的底部之间。
10.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供电底座;
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凸头、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凸头上设有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所述加湿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设有第三电源端子;
所述供电底座顶部设有第二卡扣凸头,所述第二卡扣凸头上设有第四电源端子。
CN201921804575.3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Active CN211551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4575.3U CN211551747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4575.3U CN211551747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1747U true CN21155174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4575.3U Active CN211551747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1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310A (zh) * 2019-10-25 2020-01-14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310A (zh) * 2019-10-25 2020-01-14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0793B2 (en) Multipo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low-voltage appliances
US8226444B2 (en) Modular power strip
EP2797174A1 (en) Safe electrical outlet
US5869947A (en) Rechargeable hand held vacuum cleaner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s circuit board with spring contacts
CN211551747U (zh)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JP2002050331A (ja) 異なるタイプの電源供給の使用に適した携帯装置用電源供給デバイス
CN110686310A (zh) 一种组合式加热加湿装置
WO2006053496A1 (en) A removable plug
US3255435A (en) Port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CN113783047A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轨道插座
CN215528031U (zh) 可拆卸式插排
TWM309777U (en) Power connector of heat dissipation fan
CN210576701U (zh) 一种组合用电设备
CN211551928U (zh) 一种加湿模块及两用装置
CN108332172B (zh) 一种带电轨道供电装置
CN216289376U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轨道插座
CN215336202U (zh) 一种轨道灯灯座及轨道灯
CN219890604U (zh) 装配式家电用ntc温度传感器
CN216305253U (zh) 保温建材和发热建材
TW201916506A (zh) 插頭裝置及配電系統
CN215870107U (zh) 一种轨道插座
CN21537268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3989337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排插
CN210535984U (zh) 固定座及沙发
CN22041745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