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3309U -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3309U
CN211543309U CN202020021288.1U CN202020021288U CN211543309U CN 211543309 U CN211543309 U CN 211543309U CN 202020021288 U CN202020021288 U CN 202020021288U CN 211543309 U CN211543309 U CN 211543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vehicle seat
rail
locking
uppe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12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祥
周俊
孙继国
陈通
周安明
赵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 Chuang Aut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o Chuang Aut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 Chuang Aut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o Chuang Aut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12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3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包括上滑轨、下滑轨以及解锁单元和驱动单元,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设有锁止部;解锁单元与锁止部传动连接,且可响应外部第一控制信号而驱使锁止部动作以解除锁止;驱动单元包括设于上滑轨上的驱动部,以及设于驱动部与下滑轨之间的传动部,该传动部具有卷绕于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两个第一拉线,且两个第一拉线的卷绕方向相反,并与下滑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基于锁止部的解锁,驱动部因承接外部第二控制信号可收卷其一第一拉线,以驱使上滑轨向下滑轨与被收卷的第一拉线相连的一端滑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长滑轨,市场上出现的电动传动方式主要有齿形带和齿轮传动配合,以及齿条和齿轮传动配合的两种传动方式。其中,对于使用齿形带进行传动,由于尺寸受限,齿形带宽度及传动轮直径较小,齿形带所能承受的传动力受限。当车辆处于非水平状态时,齿形带不仅需要提供滑动力,同时需要克服乘员自重及座椅的部分重力,此时采用齿形带传动易出现滑齿的现象。而采用齿条传动,由于长滑轨行程较长,需要较长的齿条,因此对于齿条的工艺要求较高,且也难以保证齿条与齿轮间的配合精度。另外,无论齿形带传动抑或齿条传动,均存在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无法与手动滑轨的上下轨结构通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下滑轨,以及约束于所述下滑轨内、并可沿所述下滑轨滑动的上滑轨,于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之间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构成对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间相对滑动的锁止,所述车辆座椅滑轨结构还包括:
解锁单元,与所述锁止部传动连接,且所述解锁单元可响应外部第一控制信号而驱使所述锁止部动作以解除锁止;
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驱动部,以及设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下滑轨之间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具有卷绕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两个第一拉线,两所述第一拉线的卷绕方向相反,并与所述下滑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基于所述锁止部的解锁,所述驱动部因承接外部第二控制信号可收卷其一所述第一拉线,以驱使所述上滑轨向所述下滑轨的与被收卷的所述第一拉线相连的一端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为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闸轮,且两所述第一拉线均卷绕于所述第一闸轮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拉线预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包括枢转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棘爪,设于所述棘爪与所述上滑轨之间的弹性回位件,以及对应设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之间的卡合部,且所述棘爪可因承接所述弹性回位件驱使而卡入所述卡合部内,以构成对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之间的锁止。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的第二闸轮,以及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闸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棘爪上的第二拉线,且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承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可驱使所述棘爪相对于所述上滑轨转动,以使所述棘爪由所述卡合部内脱出。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滑轨上设有检测所述棘爪的转动位移的检测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之间设有可消除两者间隙的间隙消除结构,且所述间隙消除结构包括:
抵接部,为相对布置于所述下滑轨两侧的两个,且各所述抵接部均沿所述下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杠杆件,为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至少一组,每组的所述杠杆件为相对布置于所述上滑轨两侧的两个,且各所述杠杆件均具有相对布置的承力端和顶推端;
弹性件,为分别配置于各侧所述杠杆件的承力端与所述上滑轨之间的若干个,所述弹性件具有对所述承力端的抵压,以使所述顶推端翘起而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且因该抵接使得所述下滑轨具有施加于所述上滑轨上的作用力,而于竖直方向上维持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相抵接,以及于水平方向上维持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间的对中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推端由转动设于所述杠杆件上的滚轮构成,所述杠杆件卡接于所述上滑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件为设于所述上滑轨上的两组,并于所述上滑轨的两端分别布置,所述弹性件为中部勾挂于所述上滑轨上、两端分别抵压于对应端的所述承力端上的线性弹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通过采用拉线传动方式实现车辆座椅滑轨的调节,相较于传统的齿形带和齿条的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
此外,通过设置拉线预紧机构可有效保证本滑轨结构的使用性能,而通过设置第二拉线和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实现对上、下滑轨之间的解锁,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另外,通过设置滑轨间隙消除结构,可有效防止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发生异响,从而可提高本滑轨结构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座椅,装设于车辆车身上,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于所述座椅本体和所述车辆车身之间配置有如上所述的滑轨结构,并于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控制部,且所述控制部因外部操纵而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座椅,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可便于调节操作,且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的左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的分解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滑轨间隙消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滑轨、杠杆件及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滑轨间隙消除结构的分解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滑轨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加强板与上滑轨的装配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扭簧、杠杆件及折板的装配关系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下滑轨对上滑轨施加的作用力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闸轮、第一拉线及导向管的连接状态图;
图17为图1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的部分零件的装配状态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滑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滑轨,2-上滑轨,3-加强板,4-滚轮,5-滑轮,6-杠杆件,7-线性弹簧,8-扭簧,9-转轴,10-棘爪,11-第一电机,12-安装架,13-第一拉线,14-预紧螺栓,15-第一闸轮,16-导向管;
101-通孔,102-固定孔;
201-折板,202-挂耳,203-第一卡合孔,204-外翻边,2041-卡槽,2042-缺口,205-安装槽,206-镂空部,207-连接耳,208-安装孔;
601-主板,602-下翻边,603-杠杆轴,604-上翻边;
1201-凸缘;
1301-卡头;
1501-金属片,1502-螺旋槽,1503-卡接槽,150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在整体上,其包括上滑轨、下滑轨以及解锁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下滑轨固定设于车身地板上,上滑轨约束于下滑轨内、并可沿下滑轨滑动,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还设有锁止部,该锁止部可构成对长滑轨与下滑轨间相对滑动的锁止。解锁单元与锁止部传动连接,且该解锁单元可响应外部第一控制信号而驱使锁止部动作以解除锁止。
驱动单元包括设于上滑轨上的驱动部,以及设于驱动部与下滑轨之间的传动部,该传动部具有卷绕于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两个第一拉线,且两个第一拉线的卷绕方向相反,并与下滑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基于锁止部的解锁,驱动部因承接外部第二控制信号可收卷其一第一拉线,以驱使上滑轨向下滑轨与被收卷的第一拉线相连的一端滑动。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通过采用拉线传动方式实现车辆座椅滑轨的调节,相较于传统的齿形带和齿条的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其中,为提高使用效果,于上滑轨2与下滑轨1之间还设有可消除两者间间隙的滑轨间隙消除结构。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消除间隙具体指上滑轨2与下滑轨1之间于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为零,而于水平方向上两者间对中布置,并使两者间的间隙处于设计范围内,并接近于零。
结合图5至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轨间隙消除结构具体包括抵接部、杠杆件6和弹性件,抵接部具体为相对布置于下滑轨1两侧的两个,且各抵接部均沿长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杠杆件6为设于上滑轨2上的至少一组,每组的杠杆件6为相对布置于上滑轨2两侧的两个,且各杠杆件6均具有相对布置的承力端和顶推端。而弹性件为分别配置于各侧杠杆件6的承力端与上滑轨2之间的若干个,弹性件具有对承力端的抵压,以使顶推端翘起而与抵接部相抵接,且因该抵接使得下滑轨1具有施加于上滑轨2上的作用力,而于竖直方向上维持上滑轨2与下滑轨1相抵接,以及于水平方向上维持上滑轨2和下滑轨1间的对中布置。
具体而言,下滑轨1的结构由图5中所示,其整体上为以图5中所示的截面延伸的平直的长条状结构,下滑轨1在宽度方向上为对称结构,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侧壁的底壁,且两侧壁的自由端被构造成向其内部弯折。另外,为实现下滑轨1于车身地板上的固定,于下滑轨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以供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的固定孔102,且为提高本滑轨结构的使用效果,各固定孔102布置于下滑轨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此外,由图4中所示,于下滑轨1的其一侧壁上形成有供下述预紧螺栓14穿过的通孔101,对应于该通孔101,于另一侧壁上构造有与预紧螺栓14的端部适配的多边形孔。
上滑轨2的结构则如图8和图9中所示,其宽度方向上亦为对称结构,该上滑轨2由扣合相连的两个分体构成,并包括中部的主体,以及分置于主体两相对侧、并与主体折曲相连的两个折板201,且主体形成有底部开口的空腔。另外,于上滑轨2上形成有贯通布置的过孔,以及分置于过孔两侧的两个连接孔。
此外,由图8中所示,于各折板201长度方向的中部均构造有外翻的挂耳202,并于各折板201上分别构造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外翻边204,且于各外翻边204上分别形成有相邻布置的卡槽2041和缺口2042。其中,卡槽2041用以卡装下述的杠杆轴603,并于卡槽2041的槽口处构成有以限制下述杠杆轴603由该卡槽2041脱出的限位部。且由图4中所示,该卡槽2041被构造成向挂耳202一侧弯曲的弧形槽,限位部具体由弧形槽的槽壁形成。
仍由图8中所示,于主体的其一侧壁上构造有镂空部206,且主体在该镂空部206的两边缘处由自身成型有外凸布置的两个连接耳207,并于各连接耳207上形成有以安装下述转轴9的轴孔。另外,于上滑轨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构造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两个安装槽205,且由图9、图10并结合图5中所示,在安装槽205位置,于上滑轨2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加强板3,并于加强板3上转动设有滑轮5。
其中,加强板3的结构由图7中所示,其具有适配于主体其一侧壁设置的长侧板以及适配于外翻边204设置的短侧板,并于短侧板上固有安装轴,滑轮5即转动设于该安装轴上。由图5中所示,在装配状态下,长侧板与主体侧壁相贴固连,短侧板与外翻边204相贴布置,滑轮5位于安装槽205内,上滑轨2即经由该滑轮5与下滑轨1抵接、并沿下滑轨1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杠杆件6具体为设于上滑轨2上的两组、共四个,并于上述各外翻边204上分别布置。该杠杆件6的结构由图12中所示,其具有可与外翻边204相贴布置的主板601,且该主板601的底部向一侧弯折设置,以此可提高杠杆件6的结构强度。另外,于主板601上固连有贯穿主板601设置的杠杆轴603,并对应于杠杆轴603,于主体的顶部形成有上翻边604。由图1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杠杆件6即经由杠杆轴603卡接于上述卡槽2041内,而实现杠杆件6于上滑轨2上的卡接,且具体操作时,可使得上翻边604与上滑轨2抵接,以限制杠杆件6的转动。
另外,基于卡槽2041的上述结构,杠杆轴603卡装于卡槽2041内时,其顶部可与弧形槽的槽壁抵接,从而可防止由弧形槽内脱出。另外,为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杠杆轴603具体采用台阶螺钉。当然,杠杆轴603除了采用台阶螺钉,亦可采用其他结构。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杠杆件6除了为两组,亦可设置一组,此时杠杆件6以设于上滑轨2长度方向的中部为宜。
前述的承力端具体由构造于主板601上的下翻边602构成,而顶推端则由相邻于杠杆轴603转动设于主板601上的滚轮4构成,且当杠杆件6卡接于上滑轨2上时,该滚轮4位于上述缺口2042处。通过滚轮4与上述抵接斜面抵接,可在上滑轨2沿下滑轨1滑动时,减小因两者间的抵接而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可便于上滑轨2的滑动。具体结构上,于主板601上固连有铆钉,该滚轮4转动设于该铆钉上。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承力端除了由滚轮4构成,亦可由固设于主板601上的滑块构成,但此结构会增大上滑轨2与下滑轨1之间的摩擦力,而不便于上滑轨2滑动。前述弹性件具体为分置于上滑轨2两侧的两个线性弹簧7,且各线性弹簧7中部勾挂于挂耳202上,两端分别抵压于对应端的下翻边602上。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制造安装时,应使得杠杆件6安装于上滑轨2上时,使其下翻边602高于上滑轨2的挂耳202设置,由此才可使得线性弹簧7中部勾挂于挂耳202上,而两端抵压于各端的下翻边602上,如此才能够使得上述滚轮4翘起、并与抵接斜面抵接。另外,本实施例的弹性件除了采用线性弹簧7,亦可采用扭簧8、卷簧及拉簧等其他可提高弹性力的部件。
由图14中所示,通过设置线性弹簧7和杠杆件6,可使得滚轮4始终翘起至与下滑轨1的抵接斜面相接,且因滚轮4及抵接斜面的对称设置,使得下滑轨1具有施加于上滑轨2上的两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1,以及相平衡的两个水平作用力F2,从而可于竖直方向上使得上滑轨2与下滑轨1始终抵接,而消除两者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同时于水平方向上亦可维持上滑轨2和下滑轨1间的对中布置,进而可有效防止上滑轨2与下滑轨1之间发生异响。
前述驱动部为设于上滑轨2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于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闸轮15,且两个第一拉线13均卷绕于其一闸轮上。其中,如图1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具体为第一电机11,第一拉线13具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闸线。当然,第一拉线13除了采用闸线,亦可采用尼龙绳、织物编织绳等。
而第一闸轮15的结构由图15并结合图3中所示,其主要由塑料制成,且为提高第一闸轮15的结构强度,于第一闸轮15内嵌设有金属片1501。该第一闸轮15整体呈圆形,于其外周面上形成有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旋槽1502,且螺旋槽1502的末端大致位于第一闸轮15厚度方向的中部,以此可使得第一拉线13与下滑轨1连接的一端大致位于下滑轨1宽度方向的中部,从而可提高对上滑轨2的拉动效果。
另外,于第一闸轮15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两个螺旋槽1502一一对应、并相贯通的两个连接槽。为便于实现第一拉线13于第一闸轮15上的安装,于各连接槽的端部形成有贯通第一闸轮15设置的卡接槽1503。对应地,于各第一拉线13的一端设有卡头1301,并于各第一拉线13的另一端设有插柱。其中,卡接槽1503具体呈“凸”字形,以此可如图16中所示,使得卡头1301卡接于卡接槽1503内,并使各第一拉线13卷绕于对应的螺旋槽1502内,即可实现第一拉线13于第一闸轮15上的安装。
此外,为实现第一闸轮15于上滑轨2上的安装,结合图2和图4中所示,于上滑轨2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架12。该安装架12整体呈板状结构,对应于上述过孔,于安装架12上形成有向其一侧外凸的凸缘1201,并对应于上述连接孔,于安装架12上构造有贯穿孔。上述第一电机11及两安装架12和上滑轨2即经由穿设于连接孔和贯穿孔内的螺栓与螺母螺接后连接于一起。
为实现第一闸轮15的固定,于第一闸轮15的中心位置向其两侧面分别外凸形成有圆形的凸起1504,两凸起1504分别插设于对应侧的安装架12的凸缘1201内。另外,为便于第一闸轮15与第一电机11之间的连接,于其一凸起1504上开设有方形槽。对应地,第一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为与该方形槽适配的方形轴,以此,通过将方形轴插装于方形槽内,即可实现第一电机11与第一闸轮15之间的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使得第一闸轮15与第一电机11直接连接,亦可采用方形辊,并使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闸轮15和第一电机11相连,而实现第一闸轮15与第一电机11间的间接连接。
由图17中所示,基于上述固定孔102位于下滑轨1宽度方向的中部,为防止第一拉线13与穿设于固定孔102内的紧固件发生干涉,由图18中所示,于各第一拉线13上均设有以改变第一拉线13方向的弯曲形的导向管16。且如图19中所示,于上滑轨2内固连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安装板,并于两安装板上形成有错位布置的两个安装孔208,导向管16的两端即分别固定穿设于两安装孔208内。由此,通过将第一拉线13穿过导向管16布置,可使得第一拉线13相对于对应的固定孔102错位布置,从而可防止第一拉线13影响紧固件于固定孔102内的安装。当然,除了设置导向管16,亦可向固定孔102内安装紧固件时,将第一拉线13拨至一侧,也可避免第一拉线13影响紧固件的安装。
需要指出的是,因闸线传动为非刚性传动,为保证传动效果,本实施例中,于下滑轨1的两端分别设有拉线预紧机构。由图2并结合图3中所示,该拉线预紧机构具体包括固设于下滑轨1上的预紧螺栓14,其整体结构与普通螺栓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于预紧螺栓14的杆部开设有供上述插柱穿设的插孔,且该预紧螺栓14的端部为八边形结构。具体预紧时,先将预紧螺栓14的头部穿过多边形孔、并置于下滑轨1内,再将第一拉线13的插柱插入插孔内;然后,通过定扭矩设备或扳手旋转预紧螺栓14,直至第一拉线13的扭矩值达到设计值时,将第一拉线13的端部嵌入上述多边形孔内,并采用螺母将预紧螺栓14紧固即可。
本实施例的锁止部包括枢转设于上滑轨2上的棘爪10,设于棘爪10与上滑轨2之间的弹性回位件,以及对应设于上滑轨2和下滑轨1之间的卡合部,且棘爪10可因承接弹性回位件驱使而卡入卡合部内,以构成对上滑轨2和下滑轨1之间的锁止。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7中所示,棘爪10藉由转轴9转动设于上滑轨2上,转轴9固定穿设于两个连接耳207上,棘爪10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耳板,且两耳板套设于转轴9上、并夹置于两连接耳207外侧。卡合部具体包括分别构造于上滑轨2和下滑轨1上的第一卡合孔203和第二卡合孔,且第一卡合孔203和第二卡合孔为分别沿上滑轨2和下滑轨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弹性回位件具体为中部转动设于转轴9上、两端分别抵接于上滑轨2与棘爪10之间的扭簧8。如此设置,于扭簧8的弹性作用下,棘爪10可卡入相重合的第一卡合孔203和第二卡合孔内,而实现上滑轨2与下滑轨1间的锁止,且棘爪10因承接外力可相对于上滑轨2转动,以由第一卡合孔203和第二卡合孔内脱出,而解除上滑轨2与下滑轨1间的锁止。其中,本实施例的上滑轨2与下滑轨1间的锁止结构及锁止原理与现有技术类似,具体制造时,可借鉴现有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弹性回位件除了采用扭簧8,亦可采用拉簧或压簧等其他结构。
前述解锁单元具体包括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第二闸轮和第二拉线,其中,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设于上滑轨2上,第二闸轮传动连接于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第二拉线的一端卷绕于第二闸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棘爪10上。且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承接上述第一控制信号而可收卷第二拉线,从而可驱使棘爪10相对于上滑轨2转动,以使棘爪10由卡合部内脱出,而解除对上滑轨2与下滑轨1间的锁止。其中,为便于设计实施,本实施例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具体采用第二电机,第二拉线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闸线,其预紧结构及预紧方式参见上述第一拉线13即可。当然,第二拉线除了采用闸线,亦可采用尼龙绳、织物编织绳等。另外,第二闸轮的结构可参见上述第一闸轮15的结构,本文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的自动化性能,于上滑轨2上设有检测棘爪10的转动位移的检测部。其中,该检测部具体为设于棘爪10上的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与上述第一电机11及第二电机均与同一控制单元连接,该控制单元具体可为车辆ECU或设于车辆座椅上的电控开关等。具体地,控制单元先控制第一电机11转动以驱使棘爪10转动,并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棘爪10转动至合适位置时,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可实现车辆座椅的前进或后退。其中,位移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及检测方式参照现有技术即可,另外,合适位置具体指棘爪10转动至脱出第一卡合孔203和第二卡合孔的位置。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通过采用第一闸线传动而实现车辆座椅的调节,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成本较低;另外,通过将第一拉线13及第一闸轮15布置于上滑轨2内部,相较于传统的电动式滑轨,占用空间较小,可缩小本车辆座椅滑轨结构的横向尺寸,从而可大大减小车身地毯需要的预留间隙,进而可提高车身的整体美观性;此外,通过设置滑轨间隙消除结构,可有效防止上滑轨2与下滑轨1之间发生异响,从而可提高本滑轨结构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装设于车辆车身上,该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于座椅本体和车辆车身之间配置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滑轨结构,并于座椅本体上设有控制部,且控制部因外部操纵而可输出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可接收位移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具体地,为便于操作,本实施例的控制部具体为设于座椅本体上的电控开关。
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可便于调节操作,且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下滑轨(1),以及约束于所述下滑轨(1)内、并可沿所述下滑轨(1)滑动的上滑轨(2),于所述上滑轨(2)与所述下滑轨(1)之间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可构成对所述上滑轨(2)与所述下滑轨(1)间相对滑动的锁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滑轨结构还包括:
解锁单元,与所述锁止部传动连接,且所述解锁单元可响应外部第一控制信号而驱使所述锁止部动作以解除锁止;
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驱动部,以及设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下滑轨(1)之间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具有卷绕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两个第一拉线(13),两所述第一拉线(13)的卷绕方向相反,并与所述下滑轨(1)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基于所述锁止部的解锁,所述驱动部因承接外部第二控制信号可收卷其一所述第一拉线(13),以驱使所述上滑轨(2)向所述下滑轨(1)的与被收卷的所述第一拉线(13)相连的一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闸轮(15),且两所述第一拉线(13)均卷绕于所述第一闸轮(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滑轨(1)的两端分别设有拉线预紧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包括枢转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棘爪(10),设于所述棘爪(10)与所述上滑轨(2)之间的弹性回位件,以及对应设于所述上滑轨(2)和所述下滑轨(1)之间的卡合部,且所述棘爪(10)可因承接所述弹性回位件驱使而卡入所述卡合部内,以构成对所述上滑轨(2)和所述下滑轨(1)之间的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的第二闸轮,以及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闸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棘爪(10)上的第二拉线,且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承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可驱使所述棘爪(10)相对于所述上滑轨(2)转动,以使所述棘爪(10)由所述卡合部内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滑轨(2)上设有检测所述棘爪(10)的转动位移的检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滑轨(2)与所述下滑轨(1)之间设有可消除两者间隙的间隙消除结构,且所述间隙消除结构包括:
抵接部,为相对布置于所述下滑轨(1)两侧的两个,且各所述抵接部均沿所述下滑轨(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杠杆件(6),为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至少一组,每组的所述杠杆件(6)为相对布置于所述上滑轨(2)两侧的两个,且各所述杠杆件(6)均具有相对布置的承力端和顶推端;
弹性件,为分别配置于各侧所述杠杆件(6)的承力端与所述上滑轨(2)之间的若干个,所述弹性件具有对所述承力端的抵压,以使所述顶推端翘起而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且因该抵接使得所述下滑轨(1)具有施加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作用力,而于竖直方向上维持所述上滑轨(2)与所述下滑轨(1)相抵接,以及于水平方向上维持所述上滑轨(2)和所述下滑轨(1)间的对中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端由转动设于所述杠杆件(6)上的滚轮(4)构成,所述杠杆件(6)卡接于所述上滑轨(2)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件(6)为设于所述上滑轨(2)上的两组,并于所述上滑轨(2)的两端分别布置,所述弹性件为中部勾挂于所述上滑轨(2)上、两端分别抵压于对应端的所述承力端上的线性弹簧(7)。
10.一种车辆座椅,装设于车辆车身上,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座椅本体和所述车辆车身之间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并于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控制部,且所述控制部因外部操纵而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CN202020021288.1U 2020-01-03 2020-01-03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Active CN211543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1288.1U CN211543309U (zh) 2020-01-03 2020-01-03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1288.1U CN211543309U (zh) 2020-01-03 2020-01-03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3309U true CN211543309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1288.1U Active CN211543309U (zh) 2020-01-03 2020-01-03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33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7231A (zh) * 2020-11-24 2022-05-27 诺创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式座椅滑轨总成
CN115042680A (zh) * 2022-06-29 2022-09-13 苏州金福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的导轨结构及汽车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7231A (zh) * 2020-11-24 2022-05-27 诺创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式座椅滑轨总成
CN115042680A (zh) * 2022-06-29 2022-09-13 苏州金福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的导轨结构及汽车座椅
CN115042680B (zh) * 2022-06-29 2023-08-11 苏州金福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的导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43309U (zh)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US4781234A (en) Securing device for a baggage cover sheet winder
CA1293680C (en) Powered seat adjusto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5172601A (en) Drive nut and screw for seat adjuster
US7303223B2 (en) Power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hicle
US6338523B1 (en) Sliding mechanisms and systems
US20070144690A1 (en) Roller blind with simplified assembly of the wind-up shaft
US11420543B2 (en) Seat track mechanism for vehicle
GB2036146A (en) Roller cover for an automobile compartment
CN111775785A (zh) 一种电动滑轨及电动滑轨的外轨
US20080197662A1 (en) Loading space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protective device
AU2018203967A1 (en) Mounting element for mounting an architectural covering between opposing mounting surfaces
US4924584A (en) Method of fastening a tubular element to a member and joint produced thereby
JPH0356211B2 (zh)
EP1992529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comprising a torsion bar support structure
US20230340834A1 (en) Spring assist system
KR101375619B1 (ko) 로킹 표면을 구비한 와이퍼 아암 조립체 및 조립 방법
CN113071384A (zh) 车辆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
JP2838103B2 (ja) 車のシートの調節装置
CN216101670U (zh) 多排共轨的电动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滑轨总成和车辆
CN115556645A (zh) 旋转座椅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2980134U (zh) 一种自调节安全带安装结构
CN212386359U (zh) 一种电动滑轨及电动滑轨的外轨
CN213228556U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u型框架
CN212406445U (zh) 静音玻璃托盘、静音汽车玻璃升降机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