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5010U - 鼻前庭支撑器 - Google Patents

鼻前庭支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5010U
CN211535010U CN201921781604.9U CN201921781604U CN211535010U CN 211535010 U CN211535010 U CN 211535010U CN 201921781604 U CN201921781604 U CN 201921781604U CN 211535010 U CN211535010 U CN 21153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sal
support
nasal vestibule
vestibule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16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217816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鼻前庭支撑器,包括:放置于左鼻前庭内和/或放置于右鼻前庭内的支撑器本体;所述支撑器本体为一体化中空管状结构,一端开口为前鼻孔入口,另一端开口为内鼻孔出口。本申请能够使患者佩戴舒适,不易脱落,并能使鼻前庭的形态和功能完全恢复,同时降低瘢痕性狭窄复发率。

Description

鼻前庭支撑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前庭支撑器。
背景技术
鼻部外伤在面部外伤中发生率高达59.3%。开放性鼻部外伤当伤及到软骨鼻锥时,尤其是当鼻部外伤的裂伤伤及到鼻前庭或者靠近鼻瓣区的内衬皮肤黏膜时,则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处理不当会导致鼻前庭区域局部的瘢痕形成,并且出现环形狭窄,最终导致该侧前鼻腔的瘢痕性狭窄,影响该侧鼻腔前鼻孔的外形,同时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外伤后已经形成鼻前庭瘢痕性狭窄的患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严重的鼻塞不适,鼻腔作为上呼吸道的最前端起到了控制气流调节气道阻力的作用,而鼻瓣区则是鼻腔结构中最狭窄的部位,对于控制鼻腔气流分布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因为瘢痕性狭窄导致本来就不宽敞的鼻瓣区更加狭窄,则会影响到整个鼻腔的气流分配,因此解除鼻前庭瘢痕性狭窄是恢复鼻通气功能的关键;其次是鼻孔外形的变形,因为瘢痕收缩、环形狭窄的牵拉作用导致鼻孔变形,尤其越靠近鼻孔缘的瘢痕越是明显。故外伤性鼻前庭狭窄的治疗原则就是鼻前庭形态和功能上恢复和重建,手术是治疗外伤性鼻前庭狭窄的最佳方式,手术方法固然能很好地切除和松解瘢痕狭窄部位,改善鼻前庭的狭窄状况,但是如果没有术后长期的支撑扩张,同样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瘢痕增生,并发生再次狭窄,所以临床上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瘢痕性狭窄,通常会使用到鼻前庭部位的支撑来保持术后良好的通气效果和较少再狭窄的发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支撑器不具有适合患者鼻前庭形态的支撑作用,这些鼻前庭扩张器均存在以下不足:1.未能针对患者鼻前庭结构个性化的设计出适合患者鼻前庭结构的的扩张器;2.留置于鼻腔中易于滑脱;3.长期扩张后,鼻前庭的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影响鼻前庭和外鼻孔形态。
因此,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患者佩戴舒适,不易脱落,并能使鼻前庭的形态和功能完全恢复,同时降低瘢痕性狭窄复发率的个性化3D打印功能性鼻前庭支撑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鼻前庭支撑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鼻前庭支撑器,包括:放置于左鼻前庭内和/或放置于右鼻前庭内的支撑器本体;所述支撑器本体为一体化中空管状结构,一端开口为前鼻孔入口,另一端开口为内鼻孔出口。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鼻孔入口和内鼻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器本体的前下和后上位置。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器本体的结构依据患者鼻前庭内部结构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得到。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器本体包括:鼻前庭支撑部分、中间过渡部分、及鼻瓣区支撑部分。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为贴合鼻前庭内侧皮肤的光滑弧形部分;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内衬于前鼻腔最狭窄的鼻瓣区;所述中间过渡部分为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和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的平滑过渡区,贴合前鼻腔内侧壁。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器本体管壁厚度可调节,以提供不同支撑强度和扩张强度。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器本体管壁厚度范围为0.8mm-1.2mm。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的材料采用柔性材料。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为医用级硅胶类或光敏树脂类材料。
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鼻前庭支撑器。
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患者影像学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大大降低了鼻前庭支撑器建立摸具的成本。
2、个性化设计和3D打印,使得所述鼻前庭支撑器更加贴合患者自身的鼻前庭结构特点,佩戴舒适且不易脱落。
3、管状中空结构设计保证了在支撑扩张的同时,不影响正常鼻腔的通气功能。
4、个性化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在提供功能性支撑扩张效果的同时,能够保持鼻翼正常的形态和实现鼻前庭内结构的重建。
5、3D打印鼻前庭支撑器管壁厚度的可调节性,提供了不同的支撑和扩张强度的选择,可避免鼻前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鼻前庭支撑器的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鼻前庭支撑器的后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鼻前庭支撑器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鼻前庭支撑器的俯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系统,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系统,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为了明确说明本申请,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部件与另一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当说某部件在另一部件“之上”时,这可以是直接在另一部件之上,但也可以在其之间伴随着其它部件。当对照地说某部件“直接”在另一部件“之上”时,其之间不伴随其它部件。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描述。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申请。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表示“下”、“上”等相对空间的术语可以为了更容易地说明在附图中图示的一部件相对于另一部件的关系而使用。这种术语是指,不仅是在附图中所指的意义,还包括使用中的装置的其它意义或作业。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装置,曾说明为在其它部件“下”的某部件则说明为在其它部件“上”。因此,所谓“下”的示例性术语,全部包括上与下方。装置可以旋转90°或其它角度,代表相对空间的术语也据此来解释。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前庭器不具有适合患者鼻前庭形态的支撑作用,这些支撑器均存在以下不足:1、未能针对患者鼻前庭结构个性化的设计出适合患者鼻前庭结构的的扩张器;2、留置于鼻腔中易于滑脱;3、长期扩张后,鼻前庭的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影响鼻前庭和外鼻孔形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鼻前庭支撑器,通过个性化量身定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对功能和形态恢复的要求,并能使鼻前庭的形态和功能完全恢复,同时降低瘢痕性狭窄复发率,所制备的鼻前庭支撑器与使用者的鼻前庭结构匹配度高,患者佩戴舒适,不易脱出,同时具有制备简单、精确的特点。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具有成型精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产业化生产、材料的多样性、成本相对较低。
如图1A-1D所示,分别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鼻前庭支撑器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鼻前庭支撑器包括:放置于左鼻前庭内和/或放置于右鼻前庭内的支撑器本体1;所述支撑器本体1为一体化中空管状结构,一端开口为前鼻孔入口2,另一端开口为内鼻孔出口3。
于本申请中,所述前鼻孔入口2和内鼻孔出口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器本体1的前下和后上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鼻前庭支撑器分为左侧和右侧,可依据患者个性化鼻前庭结构而设计,在外观上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但总体外观近似鼻前庭内部结构,呈中空管状。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鼻前庭支撑器留有所述前鼻孔入口2和内鼻孔出口3,所述前鼻孔入口2和内鼻孔出口3分别位于支撑器本体1的前下和后上位置,通过所述前鼻孔入口2和内鼻孔出口3的设置,可以在支撑扩张鼻前庭的同时保证正常的鼻腔通气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单侧鼻前庭支撑器或双侧鼻前庭支撑器,例如,单侧正常者,依据正常侧鼻前庭结构设计患侧;双侧均不正常者,依据正常标准鼻前庭结构修正后设计双侧。
在本实施例中,中空管状结构设计保证了鼻前庭支撑器在支撑扩张的同时,不影响正常鼻腔的通气功能。同时,鼻前庭支撑器在提供功能性支撑扩张效果的同时,能够保持鼻翼正常的形态和实现鼻前庭内结构的重建。
于本申请中,所述支撑器本体1的结构依据患者鼻前庭内部结构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得到。
简单来说,可以根据患者鼻前庭区域的CT扫描数据构建3D模型,通过处理修正等常规手段形成可供3D打印机打印的模型和参数。由此,根据患者影像学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可大大降低了鼻前庭支撑器建立摸具的成本。
于本申请中,所述支撑器本体1包括:鼻前庭支撑部分11、中间过渡部分12、及鼻瓣区支撑部分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打印鼻前庭支撑器分为左侧和右侧,外观近似鼻前庭内部结构的管状空腔状扩张支架,包括有前下方的前鼻孔入口2、后上方的内鼻孔出口3两个出口和鼻前庭支撑部分11、中间过渡部分12、鼻瓣区支撑部分13三个区域组成。
于本申请中,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11为贴合鼻前庭内侧皮肤的光滑弧形部分,为保持对称的鼻翼提供一定的支撑和扩张效果;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13内衬于前鼻腔最狭窄的鼻瓣区,以提供支撑和扩张,防止鼻瓣区再狭窄和保持鼻腔通气功能;所述中间过渡部分12为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11和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13的平滑过渡区,贴合前鼻腔内侧壁,以提供支撑防止再狭窄。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11、中间过渡部分12、鼻瓣区支撑部分13为3D打印的一体化结构,且管壁为均一的实心部分。
于本申请中,所述支撑器本体1管壁厚度可调节,以提供不同支撑强度和扩张强度。因个体性差异不同而调节扩张器的支撑强度。优选地,所述支撑器本体1管壁厚度范围为0.8mm-1.2mm。鼻前庭支撑器管壁厚度的可调节性,可以不同的支撑和扩张强度的选择,可避免鼻前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几率。
整体来说,本申请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的前后径为15-18mm,左右径为12mm-15mm,上下径为12mm-15mm。
于本申请中,所述3D打印的材料采用柔性材料。具体来说,本申请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采用医用级硅胶类或光敏树脂类材料。
其中,医用级硅胶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状,使用方便。
医用级光敏树脂类材料,目前广泛运用于口腔和医疗卫生行业,对人体无毒性,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良好的抗张强度、冲击强度耐高低温性特性,可为3D打印的鼻前庭支撑器提供良好的支撑强度和组织接触的相容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左鼻前庭内和/或放置于右鼻前庭内的支撑器本体;所述支撑器本体为一体化中空管状结构,一端开口为前鼻孔入口,另一端开口为内鼻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鼻孔入口和内鼻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器本体的前下和后上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器本体的结构依据患者鼻前庭内部结构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器本体包括:鼻前庭支撑部分、中间过渡部分、及鼻瓣区支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为贴合鼻前庭内侧皮肤的光滑弧形部分;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内衬于前鼻腔最狭窄的鼻瓣区;所述中间过渡部分为所述鼻前庭支撑部分和所述鼻瓣区支撑部分的平滑过渡区,贴合前鼻腔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器本体管壁厚度可调节,以提供不同支撑强度和扩张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器本体管壁厚度范围为0.8mm-1.2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的材料采用柔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前庭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医用级硅胶类或光敏树脂类材料。
CN201921781604.9U 2019-10-22 2019-10-22 鼻前庭支撑器 Active CN21153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1604.9U CN211535010U (zh) 2019-10-22 2019-10-22 鼻前庭支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1604.9U CN211535010U (zh) 2019-10-22 2019-10-22 鼻前庭支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5010U true CN21153501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8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1604.9U Active CN211535010U (zh) 2019-10-22 2019-10-22 鼻前庭支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5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2932B2 (en) Device for splinting a cavity, organ duct and/or vessel
US5832918A (en) Method of making a face mask from a facial impression and of gas delivery
CN110625938A (zh) 鼻前庭支撑器、及其设计与制备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N103735384B (zh) 一种俯卧位手术体位垫
US20190167464A1 (en) Nasal dilator apparatus
CN108136149A (zh) 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US10569037B2 (en) Nasopharyngeal device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CN108617165A (zh) 具有泡沫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Sasaki et al. Hunter's syndrome: a study in airway obstruction
KR101456461B1 (ko) 코골이 및 수면무호흡증 방지용 수면보조장치
CN211535010U (zh) 鼻前庭支撑器
CN201542776U (zh) 可调节的软腭支撑体
Bridger Split rib graft for alar collapse
CN114129301A (zh) 一种人工鼻大翼软骨植入体
WO2013150313A1 (en) Tracheostomy tube
CN203736466U (zh) 一种俯卧位手术体位垫
Prasad Study of decannulation problems following tracheostomy in quadriplegics
WO2007049836A1 (en) Mask for inhibiting mouth opening during the sleep
KR20160133139A (ko) 기관내 튜브
Özdemir et al. Tracheomalacia treatment using a large-diameter, custom-made airway stent in a case with mounier-kuhn syndrome
CN216702736U (zh)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个性化鼻矫形装置
CN216294348U (zh) 一种人工鼻大翼软骨植入体
CN219803842U (zh) 一种3d打印全降解喉、气管药物支架系统
CN113797004A (zh)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个性化鼻矫形装置
KR100962688B1 (ko) 코골이 및 수면무호흡증의 치료를 위한 구개 이식편과 설이식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