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1284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1284U
CN211531284U CN202020265022.1U CN202020265022U CN211531284U CN 211531284 U CN211531284 U CN 211531284U CN 202020265022 U CN202020265022 U CN 202020265022U CN 211531284 U CN211531284 U CN 211531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diaphragm
voice coil
basin fram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50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波
令狐荣林
章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50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128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9062 priority patent/WO20211745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1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1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04R7/06Plane diaphrag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个发声面能单独振动发声的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与盆架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上振膜和下振膜、分别插入内磁间隙和外磁间隙的上音圈和下音圈以及连接下音圈和下振膜的骨架,盆架上贯穿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泄漏孔,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盆架的第一夹板以及与第一夹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板,第一夹板设有与第二夹板相对的通孔,磁路系统还包括内磁部、与内磁部之间形成内磁间隙的中磁部、与中磁部之间形成外磁间隙的外磁部,第一夹板固定于中磁部和外磁部朝向上振膜的一侧,第二夹板固定于内磁部和中磁部朝向下振膜的一侧,中磁部具有连通外磁间隙和内磁间隙的气道。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中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分别固定于盆架的相对两侧的上振膜和下振膜以及用以驱动上振膜和下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这样的发声器件由于具有上振膜和下振膜两个发声面,因此,可以满足双面发声要求的特殊场合的需要。然而,该发声器件的上振膜和下振膜仅由一个音圈驱动,使得上振膜和下振膜不能单独振动发声,其限制了使用场合。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发声器件的两个发声面不能单独振动发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相对两侧的上振膜和下振膜,所述上振膜、所述下振膜及所述盆架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磁路系统的收容空间,所述盆架上贯穿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泄漏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夹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中间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对的通孔,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板的内磁部、环绕所述内磁部设置且与所述内磁部之间形成内磁间隙的中磁部、环绕所述中磁部设置且与所述中磁部之间形成外磁间隙的外磁部,所述第一夹板固定于所述中磁部和所述外磁部朝向所述上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板固定于所述内磁部和所述中磁部朝向所述下振膜的一侧,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驱动所述上振膜振动发声的上音圈、驱动所述下振膜振动发声的下音圈,所述上音圈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内磁间隙内,所述下音圈插入所述外磁间隙内,所述中磁部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和所述内磁间隙的气道,所述外磁间隙通过所述泄漏孔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磁部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和所述泄漏孔的泄漏通道,所述泄漏通道与所述泄漏孔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泄漏孔、所述气道及所述泄漏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外磁部由环绕所述中磁部设置的多个外永磁体构成,且相邻两所述外永磁体间隔设置,其中,与所述泄漏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永磁体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泄漏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板正对所述泄漏通道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并与所述泄漏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磁部呈连续的环状结构,所述中磁部包括沿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气道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气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凹陷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内磁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内磁部朝向所述上振膜一侧的第一导磁板及固定于所述外磁部朝向所述下振膜一侧的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二导磁板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为导磁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板正对所述泄漏通道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
优选地,所述下音圈和所述下振膜通过骨架连接,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下振膜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下音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上球顶和下球顶,所述上球顶沿振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上振膜和所述上音圈连接,所述下球顶沿振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下振膜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上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具有用于所述上振膜向外发声的第一发声孔,所述下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下端盖之间,所述下端盖具有用于所述下振膜向外发声的第二发声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通过所述上音圈和所述下音圈分别驱动所述上振膜和所述下振膜振动发声,从而使得发声器件100不仅能满足双面发声的需求,而且所述上振膜和所述下振膜能够独立工作;同时,通过所述磁路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磁路系统具有所述内磁间隙、所述外磁间隙及连通所述内磁间隙和所述外磁间隙的所述气道,从而使得所述上振膜或/和所述下振膜振动时,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气流能通过所述泄漏孔与外界流通。此外,通过将所述上音圈和所述下音圈分别插入所述磁路系统的所述内磁间隙和所述外磁间隙内,使得所述上振膜和所述下振膜共用同一个磁路系统,从而提高了磁路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发声器件沿A-A方向的剖示图;
图4为图2所示发声器件沿B-B方向的剖示图;
图5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部分结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磁路系统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发声器件100具有两个发声面,可适用于具有双面发声需求的电子设备,如双面屏手机等。发声器件100包括盆架1 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3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5。
所述盆架1呈矩形结构。所述盆架1上贯穿设有泄漏孔1A。
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上振膜31、下振膜33、上音圈34及下音圈35,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上振膜31、所述下振膜33及所述盆架1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磁路系统5 的收容空间100A,所述收容空间100A与所述泄漏孔1A连通,所述上音圈34驱动所述上振膜31振动发声,所述下音圈35驱动所述下振膜33振动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音圈35和所述下振膜33通过骨架36连接,所述骨架36包括与所述下振膜3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61、与所述下音圈35 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62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6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62 的第三连接部36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6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62均呈环状结构。可以理解是,所述第一连接部36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62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61可以设置成呈平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362可以设置成由多个分体结构构成,且各个分体结构分别与所述下音圈3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36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61、所述第二连接部362及所述第三连接部 363可以通过焊接成型。
为了加强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振动效果以提高发声器件 100的声学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系统3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上球顶37和下球顶38,所述上球顶37沿振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上音圈34连接,所述下球顶38沿振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61和所述下振膜33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球顶37和所述下球顶38还可以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0A外,且所述上振膜31沿振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上音圈34和所述上球顶37连接,所述下振膜33沿振动方向X 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下球顶38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61连接。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发声器件100还包括上端盖7和下端盖9,所述上振膜31夹设于所述盆架1和所述上端盖7之间,所述上端盖 7具有用于所述上振膜31向外发声的第一发声孔71,所述下振膜33夹设于所述盆架1和所述下端盖9之间,所述下端盖9具有用于所述下振膜33 向外发声的第二发声孔91。所述上端盖7和所述下端盖9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更好的固定在所述盆架1上。
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第一夹板54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板54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板55,所述第一夹板54中间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第二夹板55相对的通孔54A。所述磁路系统5还包括内磁部 51、环绕所述内磁部51设置且与所述内磁部51之间形成内磁间隙5A的中磁部52及环绕所述中磁部52设置且与所述中磁部52之间形成外磁间隙 5B的外磁部53,所述第一夹板54固定于所述中磁部52和所述外磁部53 朝向所述上振膜31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板55固定于所述内磁部51和所述中磁部52朝向所述下振膜33的一侧。其中,所述上音圈34通过所述通孔 54A插入所述内磁间隙5A内,所述下音圈35插入所述外磁间隙5B内,所述中磁部52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5B和所述内磁间隙5A的气道52A。所述上音圈34通电后,在所述磁路系统5的磁力作用下,所述上振膜31 随所述上音圈34一同振动;所述下音圈35通电后,在所述磁路系统5的磁力作用下,所述下振膜33和所述骨架36随所述下音圈35一同振动。由于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分别通过所述上音圈34和所述下音圈 35驱动发声,从而使得发声器件100不仅能满足双面发声的需求,而且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能够独立工作;同时,由于所述磁路系统5 具有所述内磁间隙5A、所述外磁间隙5B及连通所述内磁间隙5A和所述外磁间隙5B的所述气道52A,使得所述上振膜31或/和所述下振膜33振动时,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气流能通过所述泄漏孔1A与外界流通。此外,又由于所述上音圈34和所述下音圈35分别插入所述磁路系统5的所述内磁间隙5A和所述外磁间隙5B内,使得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 33共用同一个磁路系统,提高了磁路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磁部53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5B和所述泄漏孔1A的泄漏通道53A。所述泄漏通道53A与所述泄漏孔1A正对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泄漏孔1A通过所述外磁间隙5B、所述泄漏通道53A及所述气道52A与所述收容空间100A连通(即所述泄漏孔1A间接与所述收容空间100A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泄漏孔1A可以位于所述盆架1与所述磁路系统5不对应的位置上(即所述泄漏孔1A 直接与所述收容空间100A连通),相应地,所述外磁部可以不具有泄漏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泄漏孔1A、所述气道52A及所述泄漏通道53A 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减小所述磁路系统5与所述上振膜31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内磁间隙5A内的气流与外界流通的路程。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盆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11及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侧壁11 的第二侧壁13。其中,一对所述第一侧壁11上均设有所述泄漏孔1A,且两个所述泄漏孔1A关于B-B方向的剖视面对称分布,相应地,所述气道 52A及所述泄漏通道53A也设有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磁部51为内永磁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磁部51也可以由两个、三个等内永磁体沿振动方向X叠加形成,且相邻两个内永磁体之间还可以夹设导磁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磁部52呈连续的环状结构,所述中磁部52包括沿振动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21和第二表面523,所述气道52A 自所述第一表面521向所述第二表面523凹陷形成。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磁部52为中永磁体,所述第一表面521为所述中磁部52朝向所述第一夹板54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523为所述中磁部52朝向所述第二夹板55的表面,即所述气道52A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5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中磁部52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也可以为所述中磁部52朝向所述第二夹板55的表面,相应地,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中磁部52朝向所述第一夹板54的表面;所述中磁部 52可以由两个、三个等呈连续的环状结构的中永磁体沿振动方向X叠加形成,且相邻两个中永磁体之间还可以夹设导磁板;所述中磁部52也可以由环绕所述内磁部51设置的多个中永磁体构成,且相邻两所述中永磁体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与所述泄漏通道53A相邻的两个所述中永磁体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气道52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磁部53由环绕所述中磁部52设置的多个外永磁体构成,且相邻两所述外永磁体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与所述泄漏孔1A 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永磁体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泄漏通道53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磁部53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磁部53也可以为呈环状结构的外永磁体,相应地,所述外永磁体与所述泄漏孔对应的位置上需开设连通所述外磁间隙和所述泄漏孔的泄漏通道。
上述中的所述内永磁体、所述中永磁体及所述外永磁体通常采用磁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永磁体、所述中永磁体及所述外永磁体也可以选择天然磁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54正对所述泄漏通道53A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54B,所述第一凹陷部54B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 53A。所述第一凹陷部54B的设置可以增加连通所述外磁间隙5B和所述泄漏孔1A的通道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道52A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54,所述第一凹陷部54B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54的内边缘。由于所述第一凹陷部54B 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54的内边缘,使得连通所述外磁间隙5B和所述内磁间隙5A的通道体积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5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内磁部51朝向所述上振膜33一侧的第一导磁板56及固定于所述外磁部53朝向所述下振膜3 一侧的第二导磁板57,所述第二导磁板57固定于所述盆架1,所述第一夹板54和所述第二夹板55均为导磁板。通过所述第一夹板54、所述第二夹板55、所述第一导磁板56及所述第二导磁板57的导磁作用,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内磁间隙5A和所述外磁间隙5B内的磁通量,从而可以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同时也有利于发声器件100的轻薄化设计。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夹板54和所述第二导磁板57均固定于所述盆架1,可以使得所述磁路系统5更好的固持于所述盆架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54和所述第一导磁板5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夹板55和所述第二导磁板57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板57正对所述泄漏通道53A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571,所述第二凹陷部571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53A。当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所述第二导磁板57时,所述第二凹陷部 57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连通所述外磁间隙5B和所述泄漏孔1A的通道体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通过所述上音圈34和所述下音圈35分别驱动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振动发声,从而使得发声器件100不仅能满足双面发声的需求,而且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能够独立工作;同时,通过所述磁路系统5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磁路系统5具有所述内磁间隙5A、所述外磁间隙5B及连通所述内磁间隙5A和所述外磁间隙5B的所述气道52A,从而使得所述上振膜31或/和所述下振膜33振动时,所述收容空间100A内的气流能通过所述泄漏孔1A与外界流通。此外,通过将所述上音圈34和所述下音圈35分别插入所述磁路系统5的所述内磁间隙5A和所述外磁间隙5B内,使得所述上振膜31和所述下振膜33共用同一个磁路系统,从而提高了磁路利用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相对两侧的上振膜和下振膜,所述上振膜、所述下振膜及所述盆架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磁路系统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上贯穿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泄漏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夹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中间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对的通孔,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板的内磁部、环绕所述内磁部设置且与所述内磁部之间形成内磁间隙的中磁部、环绕所述中磁部设置且与所述中磁部之间形成外磁间隙的外磁部,所述第一夹板固定于所述中磁部和所述外磁部朝向所述上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板固定于所述内磁部和所述中磁部朝向所述下振膜的一侧,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驱动所述上振膜振动发声的上音圈、驱动所述下振膜振动发声的下音圈,所述上音圈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内磁间隙内,所述下音圈插入所述外磁间隙内,所述中磁部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和所述内磁间隙的气道,所述外磁间隙通过所述泄漏孔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部具有连通所述外磁间隙和所述泄漏孔的泄漏通道,所述泄漏通道与所述泄漏孔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孔、所述气道及所述泄漏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部由环绕所述中磁部设置的多个外永磁体构成,且相邻两所述外永磁体间隔设置,其中,与所述泄漏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永磁体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泄漏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正对所述泄漏通道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并与所述泄漏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磁部呈连续的环状结构,所述中磁部包括沿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气道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凹陷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内磁间隙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内磁部朝向所述上振膜一侧的第一导磁板及固定于所述外磁部朝向所述下振膜一侧的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二导磁板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为导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板正对所述泄漏通道的位置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泄漏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音圈和所述下振膜通过骨架连接,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下振膜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下音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环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上球顶和下球顶,所述上球顶沿振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上振膜和所述上音圈连接,所述下球顶沿振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下振膜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上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具有用于所述上振膜向外发声的第一发声孔,所述下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下端盖之间,所述下端盖具有用于所述下振膜向外发声的第二发声孔。
CN202020265022.1U 2020-03-05 2020-03-05 发声器件 Active CN211531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5022.1U CN211531284U (zh) 2020-03-05 2020-03-05 发声器件
PCT/CN2020/079062 WO2021174578A1 (zh) 2020-03-05 2020-03-12 发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5022.1U CN211531284U (zh) 2020-03-05 2020-03-05 发声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1284U true CN211531284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5022.1U Active CN211531284U (zh) 2020-03-05 2020-03-05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1284U (zh)
WO (1) WO20211745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105A (zh) * 2021-05-07 2021-07-02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双面扬声装置
CN11309936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WO2022206046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5914952A (zh) * 2022-12-01 2023-04-04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22865U (zh) * 2016-03-31 2016-10-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单体以及扬声器模组
CN205847591U (zh) * 2016-07-18 2016-12-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6937223B (zh) * 2017-03-28 2020-07-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扬声器单体以及扬声器模组
CN208638655U (zh) * 2018-08-04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WO202025826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936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3099362B (zh) * 2021-03-31 2022-07-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WO2022206045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WO2022206046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3068105A (zh) * 2021-05-07 2021-07-02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双面扬声装置
US11528559B2 (en) 2021-05-07 2022-12-13 Luxshare-Ict Co., Ltd. Double sided speaker device
CN115914952A (zh) * 2022-12-01 2023-04-04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5914952B (zh) * 2022-12-01 2023-05-16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4578A1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31284U (zh) 发声器件
CN111343549B (zh) 扬声器箱
CN111343542B (zh) 扬声器箱
CN111327999B (zh) 扬声器箱
CN211744718U (zh) 发声器件
CN210016619U (zh) 扬声器箱
JP2020527922A (ja) 発声装置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US10932059B2 (en) Speaker
CN213342568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115396792A (zh) 振动发声器件
CN211744719U (zh) 发声器件
CN210781329U (zh) 扬声器箱
JP2017098930A (ja) ロングストローク型スピーカ
CN211019207U (zh) 发声器件
US11109160B2 (en) Speaker
US10820080B2 (en) Receiver module
US10820115B2 (en) Speaker
CN214851804U (zh) 一种双面发声的微型扬声器
CN210016620U (zh) 扬声器箱
WO2022061990A1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WO2021103072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215935085U (zh) 发声器件
CN109257556A (zh) 一种音箱组件及显示终端
CN117425116B (zh) 一种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