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5657U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25657U CN211525657U CN201921699641.5U CN201921699641U CN211525657U CN 211525657 U CN211525657 U CN 211525657U CN 201921699641 U CN201921699641 U CN 201921699641U CN 211525657 U CN211525657 U CN 2115256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air outlet
- exhaust
- air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包括壳体、压电阀、反馈机构及控制板,所述壳体限定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具有公共的隔离侧壁,所述隔离侧壁具有过线孔;所述压电阀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反馈机构及控制板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反馈机构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信号线与所述压电阀信号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压电阀设在第一容置空间,反馈机构和控制板设在第二容置腔内,彼此隔离,如此,可以提高防爆、隔爆效果。此外,压电阀及反馈机构和控制板分别装配至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装配方便,结构也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背景技术
电气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的主要附件,通常与气动调节阀配套使用,电气阀门定位器与执行器(一般为气缸等)相连,执行器与气动调节阀相连,通过执行器推动气动调节阀中的阀杆移动进而改变开度大小,而电气阀门定位器与执行器联动,进而将气动调节阀的阀杆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将该电信号与设定信号进行比较,当两者有偏差时,控制器改变其到执行器的输出信号,使执行器动作,进而调节气动调节阀的开度至设定值。换言之,阀门定位器是以阀杆位移作为反馈控制的信号,进而实现对气动调节阀的反馈控制。
电气阀门定位器包括壳体及设在壳体内的反馈机构和压电阀,反馈机构连接至执行器,随执行器动作而将气动调节阀的阀杆的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电信号对压电阀进行开关控制。压电阀通常通过壳体连接至执行器,当压电阀开启时可为执行器提供高压气体进而推动执行器动作,执行器再进一步推动气动调节阀的阀杆,进而调节气动调节阀的开度,以此实现对气动调节阀的反馈控制。实用新型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阀门定位器,至少存在结构复杂,防爆、隔爆性能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具有公共的隔离侧壁,所述隔离侧壁具有过线孔;
压电阀,所述压电阀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反馈机构和控制板,所述反馈机构及控制板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反馈机构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信号线与所述压电阀信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压电阀设在第一容置空间,反馈机构和控制板设在第二容置腔内,彼此隔离,如此,可以提高防爆、隔爆效果。此外,压电阀及反馈机构和控制板分别装配至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其装配方便,结构也更加简单。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基板部,所述基板部的第一侧面设有进气外接口及出气外接口,所述进气外接口及出气外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设有进气内接口及出气内接口,所述进气内接口及出气内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外接口与所述进气内接口的进气通道,及连通所述出气外接口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的出气通道;
所述压电阀位于所述基板部上方且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压电阀与所述基板部之间设有气路转接板;
所述气路转接板的顶面设有进气上转接口及出气上转接口,所述进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进气口相对,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出气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的底面设有进气下转接口及出气下转接口,所述进气下转接口与所述进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进气内接口相对,所述出气下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上转接口和进气下转接口的进气转接通道,及连通所述出气上转接口和出气下转接口的出气转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阀还包括排气口;
所述基板部的第二侧面设有排气外接口,所述排气外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设有排气内接口,所述排气内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外接口与所述排气内接口的排气通道;
所述气路转接板的顶面设有排气上转接口,所述排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排气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的底面设有排气下转接口,所述排气下转接口与所述排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排气内接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上转接口和排气下转接口的排气转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内接口、出气内接口及排气外接口内设有隔离过滤物,用以隔离电火花及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水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的底面,所述凸台部上设有无管路出气外接口,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的无管路出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上,以密封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包括同轴连接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临近所述凸台部的底面,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相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孔段具有内螺纹;
所述密封件包括螺杆部、连接在螺杆部一端的头部及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的第一密封环,所述螺杆部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螺纹配合,所述头部将所述第一密封环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流量调节件,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还设有贯通至所述出气通道的插接孔;
所述流量调节件穿设在所述插接孔内,以供使用者旋转操作而调节所述出气通道的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量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及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的第二密封环,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调节杆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气通道相通,所述第二密封环夹设在所述插接孔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密封该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密封盖上设有透明视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的第一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的第二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气路转接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A-A方向剖视图;
图8是图6中B-B方向剖视图;
图9是图6中C-C方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壳体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壳体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压电阀(只有一个出气口) 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压电阀(有两个出气口) 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壳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壳体的第三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中壳体的第四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翻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爆型智能定位器的又一分解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
基板部101;
进气外接口1011;
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
进气内接口1013;
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
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
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
进气通道H11;
出气通道H12a、H12b;
排气通道H13a、H13b;
无管路出气通道H14;
凸台部102;
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
第二孔段1021a;
第一孔段1021b;
第一容置空间P11;
第二容置空间P12;
第三堵头11;
密封件12;
螺杆部121;
头部122;
第一密封环123;
流量调节件13;
通气孔131;
隔离过滤物14;
第一密封盖15;
第二密封盖16;
透明视窗161;
压电阀20;
进气口201;
出气口202、202a、202b;
排气口203a、203b;
气路转接板30;
进气上转接口301;
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
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
进气下转接口304;
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
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
进气转接通道H31;
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
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
第一堵头31;
第二堵头32a、32b;
控制板4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参照图1至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包括壳体10、压电阀20、反馈机构(未示出)及控制板40。
具体地,壳体10限定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空间P11及第二容置空间 P1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P12具有公共的隔离侧壁,所述隔离侧壁具有过线孔。
压电阀20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内。反馈机构及控制板40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P12内,所述反馈机构与所述控制板40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40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信号线与所述压电阀20信号连接。在具体应用中,反馈机构连接至执行器,随执行器动作而将气动调节阀的阀杆的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并反馈至控制板40,控制板40根据该电信号对压电阀20进行开关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压电阀20设在第一容置空间P11,反馈机构和控制板40设在第二容置腔内,彼此隔离,如此,可以提高防爆、隔爆效果。此外,压电阀20及反馈机构和控制板40分别装配至第一容置空间P11和第二容置空间P12,其装配方便,结构也更加简单。
参照图19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壳体10还设有第三容置空间P13,所述第三容置空间P13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一侧,所述开口上设有第三密封盖19。所述第三容置空间P13内设有接线端子台18,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第三容置空间P13的侧壁还设有两通气孔P131,所述通气孔P131 用以供电源线穿入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端子台18。如此,利用第三容置空间P13 单独安装接线端子台18,可以确保接线端子台18与其他部分隔离,进一步提高防爆、隔爆效果,此外,也方便于接线。
参照图2及图4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基板部101,所述基板部101的第一侧面设有进气外接口1011及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所述进气外接口1011及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外;所述基板部101的顶面设有进气内接口1013及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所述进气内接口1013及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基板部10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外接口1011与所述进气内接口1013的进气通道H11,及连通所述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 与所述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的出气通道H12a、H12b。
也就是说,基板部101顶面的进气内接口1013通过其内部的进气通道 H11连通至基板部101上第一侧面的进气外接口1011,基板部101顶面的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通过其内部的出气通道H12a、H12b连通至基板部101 上第一侧面的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其中,进气外接口1011用于连接至气源设备,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用于连接执行器,例如气缸,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连接至气缸的进气接口。此外,进气外接口1011及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设在基板部101的第一侧面,方便于与外部的气源设备及执行器连接。
压电阀20位于所述基板部101上方且具有进气口201及出气口202(202a、 202b),所述压电阀20与所述基板部101之间设有气路转接板30。
气路转接板30的顶面设有进气上转接口301及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所述进气上转接口301与所述压电阀20上的进气口201相对,所述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所述压电阀20上的出气口202(202a、202b)相对;也即是,当气路转接板30设在基板部101和压电阀20之间时,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进气上转接口301与压电阀20底面的进气口201直接相通,而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压电阀20底面的出气口202(202a、202b)直接相通。
气路转接板30的底面设有进气下转接口304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所述进气下转接口304与所述进气上转接口301错位且与所述进气内接口 1013相对,所述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与所述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 错位且与所述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相对。也就是说,当气路转接板30 设在基板部101和压电阀20之间时,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进气下转接口304 与基板部101顶面的进气内接口1013直接相通,而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与基板部101顶面的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直接相通。
气路转接板30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上转接口301和进气下转接口304 的进气转接通道H31,及连通所述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和出气下转接口 305a、305b的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也就是说,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进气上转接口301与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进气下转接口304是错位布置,并通过气路转接板30内的进气转接通道H31连通,而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是错位布置的,并通过气路转接板30内的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连通。
换言之,由于壳体10上进气内接口1013和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与压电阀20上的进气口201和出气口202(202a、202b)的位置不对应,为了实现连接,将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进气上转接口301及出气上转接口302a、 302b配置为与压电阀20底面的进气口201和出气口202(202a、202b)位置相对应。并将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进气下转接口304和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配置为与基板部101上的进气内接口1013和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 位置相对应。在此情况下,进气上转接口301与进气下转接口304会形成错位布置,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会形成错位布置。再利用气路转接板30内的进气转接通道H31将进气上转接口301与进气下转接口304连通,利用气路转接板30内的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将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连通,如此,当气路转接板30设在压电阀20和基板部101之间时,压电阀20的进气口201可以通过进气上转接口301、进气转接通道H31及进气下转接口304与基板部101上的进气内接口1013连通,而压电阀20的出气口202(202a、202b)可以通过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 305b与基板部101上的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连通。
在具体应用中,将基板部101第一侧面的进气外接口1011连接至气源设备,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连接至执行器,则气源设备提供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进气外接口1011、进气通道H11、进气内接口1013、进气下转接口304、进气转接通道H31、进气上转接口301及进气口201进入至压电阀20。而压电阀20的出气口202(202a、202b)输出的气体依次通过出气上转接口302a、 302b、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出气通道H12a、H12b、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进入至执行器,进而推动执行器动作。
本实施例中,气路转接板30的顶面的进气上转接口301及出气上转接口 302a、302b分别与压电阀20上的进气口201、出气口202(202a、202b)相对。气路转接板30的底面的进气下转接口304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 分别与进气内接口1013、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相对,并且,气路转接板 30内形成有连通进气上转接口301和进气下转接口304的进气转接通道H31,及连通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和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的出气转接通道 H32a、H32b,如此,当气路转接板30连接在压电阀20和基板部101之间时,压电阀20的进气口201可以通过进气上转接口301、进气转接通道H31及进气下转接口304与基板部101上的进气内接口1013连通,而压电阀20的出气口202(202a、202b)可以通过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出气转接通道 H32a、H32b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与基板部101上的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连通。换言之,通过气路转接板30可以实现压电阀20与壳体10之间的连通,其连接方便,解决了压电阀20上的进气口201、出气口202(202a、 202b)及排气口203a、203b与定位器上气口位置不对应而造成的无法连接的问题。此外,在配置不同的压电阀20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气路转换板即可,以实现不同的电压阀能够适配至同一定位器,提高压电阀20的通用性。
参照图2及图4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电阀20 还包括排气口203a、203b;基板部101的第二侧面设有排气外接口1015a、 1015b,所述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外,所述基板部101的顶面设有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所述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 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内,所述基板部10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与所述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的排气通道H13a、H13b。也即是,基板部101顶面的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通过其内部的排气通道 H13a、H13b连通至基板部101上第二侧面的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用于将其他排出至外部大气。
气路转接板30的顶面设有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所述排气上转接口 303a、303b与所述压电阀20上的排气口203a、203b相对。也即是,当气路转接板30设在基板部101和压电阀20之间时,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与压电阀20底面的排气口203a、203b直接相通。
气路转接板30的底面设有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所述排气下转接口 306a、306b与所述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错位且与所述排气内接口1016a、 1016b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30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 和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的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也就是说,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与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是错位布置,并通过气路转接板30内的排气转接通道H33a、 H33b连通。在具体应用中,压电阀20的排气口203a、203b排出的气体依次通过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排气下转接口 306a、306b、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排气通道H13a、H13b、排气外接口 1015a、1015b排出。
本实施例中,将气路转接板30顶面的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配置为与压电阀20底面的排气口203a、203b位置相对应,并将气路转接板30底面的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配置为与基板部101上的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 相对应。再利用气路转接板30内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将排气上转接口 303a、303b与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连通,如此,当气路转接板30设在压电阀20和基板部101之间时,压电阀20的排气口203a、203b可以通过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及排气下转接口306a、 306b与基板部101上的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连通,其连接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基板部101上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出气通道H12a、 H12b、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可以为两组,每组包括一个出气外接口1012a (1012b)、一个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及将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 和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连通的一个出气通道H12a(H12b)。同样,气动转接板上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可以为两组,每组包括一个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一个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及将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和出气下转接口 305a、305b连通的一个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
如此,可以使得隔爆型智能定位器能够适应不同的执行器,例如可以适应单作用气缸和双作用气缸。具体的,在用于单作用气缸时,可以采用只有一个出气口202(202a、202b)的压电阀20,并将两组之一中的出气外接口 1012a(1012b)连接至单作用气缸的接口即可,此时,即可驱动单作用气缸工作。而在用于双作用气缸时,可以采用具有两个出气口202(202a、202b) 的压电阀20,可以将两组之一的出气外接口1012a连接至双作用气缸的第一接口,可以将两组中的另一个的出气外接口1012b连接至双作用气缸的第二接口,如此,可以实现双作用气缸的驱动。
此外,基板部101上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排气通道H13a、H13b、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的组数,及气动转接板上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及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的组数,根据压电阀 20的排气口203a、203b数量配置即可,当压电阀20具有两个排气口203a、 203b时,基板部101上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排气通道H13a、H13b、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的组数,及气动转接板上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及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的组数均配置两组即可。
参照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上转接口301与所述进气下转接口304错位且部分重叠,所述进气转接通道H31形成于所述进气上转接口与所述进气下转接口的部分重叠,且自上向下贯通所述进气上转接口与所述进气下转接口。
也就是说,进气上转接口301与进气下转接口304在错位状态下有一部分重叠,在此结构下,可以直接在重叠部分设置从上至下贯穿的进气转接通道H31,如此,方便于进气转接通道H31的加工,也确保进气上转接口与进气下转接口能够连通。
参照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 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错位且部分重叠,所述出气转接通道H32a、 H32b形成于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的部分重叠,且自上向下贯通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
也就是说,出气上转接口与出气下转接口在错位状态下有一部分重叠,在此结构下,可以直接在重叠部分设置从上至下贯穿的出气转接通道H32a、 H32b,如此,方便于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的加工,也确保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能够连通。
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出气上转接口302a、 302b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错位且不重叠,所述出气转接通道H32a、 H32b自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一侧面S31向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二侧面 S32延伸,以将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贯通,所述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位于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一侧面S31的一端通过第一堵头 31堵塞密封,所述第一侧面S31与所述第二侧面S32相背。
也就是说,出气上转接口与出气下转接口完全错位,没有重叠部分,在此结构下,可以在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一侧面S31向气路转接板30的第二侧面S32钻孔加工,以形成出气转接通道H32a、H32b,该出气转接通道H32a、 H32b在延伸方向上与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及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 均具有交汇处,由此,将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贯通。再将第一侧面S31上一端利用第一堵头31密封即可,如此,加工方便,并确保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能够连通。
参照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 与所述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错位且不重叠,所述排气转接通道H33a、 H33b自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三侧面S33向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四侧面 S34延伸,以将所述排气上转接口与所述排气下转接口贯通,所述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位于所述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三侧面S33的一端通过第二堵头 32a、32b堵塞密封,所述第三侧面S33与所述第四侧面S34相背。
也就是说,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与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完全错位,没有重叠部分,在此结构下,可以在气路转接板30的第三侧面S33向气路转接板30的第四侧面S34钻孔加工,以形成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该排气转接通道H33a、H33b在延伸方向上与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及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均具有交汇处,由此,将所述排气上转接口与所述排气下转接口贯通。再将第三侧面S33上一端利用第二堵头32a、32b密封即可,如此,加工方便,并确保排气上转接口303a、303b与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 能够连通。
参照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板部101与所述气路转接板3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以使所述进气内接口1013与所述进气下转接口304密封连接、所述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与所述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密封连接、所述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与所述排气下转接口 306a、306b密封连接。气路转接板30与所述压电阀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以使所述进气上转接口301与所述进气口201密封连接、所述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所述出气口202(202a、202b)密封连接、所述排气上转接口 303a、303b与所述排气口203a、203b密封连接。
如此,利用第一密封圈可以确保进气内接口1013与进气下转接口304之间的密封,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与出气下转接口305a、305b之间的密封、排气内接口1016a、1016b与排气下转接口306a、306b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利用第二密封圈可以确保进气上转接口301与进气口201之间的密封、出气上转接口302a、302b与出气口202(202a、202b)之间的密封、排气转接口与排气口203a、203b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内接口1013、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及排气外接口1015a、1015b内设有隔离过滤物14,用以隔离电火花及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水分。该隔离过滤物14可以是不锈钢粉末冶金过滤片,青铜粉末冶金过滤片,不锈钢烧结过滤片,青铜烧结过滤片等过滤物。
一方面,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内的电控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火花,通过在进气内接口1013、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及排气口203a、203b内设置隔离过滤物14,则可以防止电火花进入进气内接口1013、出气内接口 1014a、1014b及排气口203a、203b,提高隔爆型智能定位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气体在进/出进气内接口1013、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 及排气口203a、203b时,利用隔离过滤物14,可以滤除气体中的颗粒物及水分等。
参照图14至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凸台部102,所述凸台部102形成于所述基板部101的底面,所述凸台部102 上设有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所述基板部10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与所述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的无管路出气通道H14。
也就是说,凸台部102底面的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通过其内部的无管路出气通道H14连通至基板部101顶面的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该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用于直接与执行器上的接口相插接,以实现与执行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凸台部102上设有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出气内接口 1014a、1014b通过无管路出气通道H14与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连通,在具体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执行器的不同类型,选择将出气外接口1012a、 1012b通过管路连接至执行器,或者直接将执行器上的接口与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相插接即可,如此,其连接方便灵活。此外,利用无管路出气外接口 1021连接,不需要管路,连接简单可靠,并且,隔爆型智能定位器插接在执行器上,减小空间的占用。
参照图14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管路出气通道H14自所述凸台部102的第一侧面向所述凸台部102的第二侧面延伸,以贯通所述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和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所述无管路出气通道H14位于所述凸台部102的第一侧面的一端通过第三堵头11密封,所述凸台部102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凸台部102的第二侧面相背对。
也就是说,在加工过程中,可以从凸台部102的第一侧面向凸台部102 的第二侧面钻孔且不钻穿第二侧面,以形成无管路出气通道H14,该无管路出气通道H14在延伸方向上与出气内接口及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均具有交汇处,由此,将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与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连通,再将凸台部102的第一侧面上的一端利用第三堵头11密封即可,如此,加工方便,并确保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与出气内接口1014a、1014b能够连通。
参照图14至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 12,所述密封件12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上,以密封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
在具体应用中,如果不需要用到该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则可以利用该密封件12将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密封,使得气体只能从基板部101的第一侧面的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排出至执行器,进而确保对执行器可靠地驱动。而在需要用到该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将该密封件12从该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上拆卸下来,再将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插接至执行器上的接口即可,如此,其使用方便灵活,且可以确保可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 和出气外接口1012a、1012b能够切换使用。
参照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 包括同轴连接第一孔段1021b及第二孔段1021a,所述第一孔段1021b临近所述凸台部102的底面,所述第二孔段102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1021b 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孔段1021b和第二孔段1021a相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孔段1021a具有内螺纹。
密封件12包括螺杆部121、连接在螺杆部121一端的头部122及套设在所述螺杆部121上的第一密封环123,所述螺杆部121与所述第二孔段1021a 的内螺纹配合,所述头部122将所述第一密封环123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利用螺杆部121利用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内,其连接拆卸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利用头部122将第一密封环123压紧在台阶面上,可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确保无管路出气外接口1021在不使用时,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不漏气。
参照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流量调节件13,所述基板部101的顶面还设有贯通至所述出气通道H12a、H12b的插接孔;所述流量调节件13穿设在所述插接孔内,以供使用者旋转操作而调节所述出气通道H12a、H12b的大小。
也就是说,流量调节件13可枢转地设在插接孔内,通过旋转该流量调节件1313可以调节出气通道H12a、H12b的大小,进而调节经由出气通道H12a、 H12b流过的气体流量大小,如此,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更为具体地,流量调节件13包括调节杆及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的第二密封环,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调节杆的通气孔131,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气通道H12a、H12b相通,所述第二密封环夹设在所述插接孔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之间。
当旋转调节杆时,调节杆下端的通气孔131与出气通道H12a、H12b错开一定角度,进而使得通气孔131的一部分被遮挡,即通气孔131变小,如此,即可调节气体流量的大小,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并且,利用转动可以使得气流量调节精度高。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盖15和第二密封盖16,所述第一密封盖15设在所述壳体10上,以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P11,所述第二密封该设在所述壳体10上,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P12,所述第二密封盖16上设有透明视窗161。
如此,利用第一密封盖15和第二密封盖16可以分别密封第一容置空间 P11和第二容置空间P12,并且,透明视窗161有利观察内部电路板上的显示屏。
参照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盖16上还设有操作按键162及一翻盖17,操作按键162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盖16的顶面,翻盖17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密封盖16的一侧,可以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翻转。当翻盖17位于关闭位置时,翻盖17可以密封贴合在所述第二密封盖16的顶面,进而将操作按键162密封,防止操作按键162暴露,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而当需要对操作按键162进行操作而对该定位器进行校准时,则可以将翻盖17转动至打开位置,此时,翻盖17与第二密封盖16呈一定夹角,操作按键162即可显露出来,进而方便对该操作按键162进行操作,其使用方便安全。而如果将操作按键162设在第二容置空间P12内,操作时需要打开第二密封盖16,容易造成易燃或爆炸等危险,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在高危环境(易燃易爆的场所)下,打开第二密封盖16造成的危险,其防爆、隔爆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具有公共的隔离侧壁,所述隔离侧壁具有过线孔;
压电阀,所述压电阀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反馈机构和控制板,所述反馈机构及控制板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反馈机构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信号线与所述压电阀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板部,所述基板部的第一侧面设有进气外接口及出气外接口,所述进气外接口及出气外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设有进气内接口及出气内接口,所述进气内接口及出气内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外接口与所述进气内接口的进气通道,及连通所述出气外接口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的出气通道;
所述压电阀位于所述基板部上方且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压电阀与所述基板部之间设有气路转接板;
所述气路转接板的顶面设有进气上转接口及出气上转接口,所述进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进气口相对,所述出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出气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的底面设有进气下转接口及出气下转接口,所述进气下转接口与所述进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进气内接口相对,所述出气下转接口与所述出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上转接口和进气下转接口的进气转接通道,及连通所述出气上转接口和出气下转接口的出气转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阀还包括排气口;
所述基板部的第二侧面设有排气外接口,所述排气外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设有排气内接口,所述排气内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外接口与所述排气内接口的排气通道;
所述气路转接板的顶面设有排气上转接口,所述排气上转接口与所述压电阀上的排气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的底面设有排气下转接口,所述排气下转接口与所述排气上转接口错位且与所述排气内接口相对;所述气路转接板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气上转接口和排气下转接口的排气转接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内接口、出气内接口及排气外接口内设有隔离过滤物,用以隔离电火花及过滤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水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的底面,所述凸台部上设有无管路出气外接口,所述基板部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与所述出气内接口的无管路出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上,以密封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管路出气外接口包括同轴连接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临近所述凸台部的底面,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相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孔段具有内螺纹;
所述密封件包括螺杆部、连接在螺杆部一端的头部及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的第一密封环,所述螺杆部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螺纹配合,所述头部将所述第一密封环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调节件,所述基板部的顶面还设有贯通至所述出气通道的插接孔;
所述流量调节件穿设在所述插接孔内,以供使用者旋转操作而调节所述出气通道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及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的第二密封环,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调节杆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出气通道相通,所述第二密封环夹设在所述插接孔的内壁和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密封该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密封盖上设有透明视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9641.5U CN211525657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9641.5U CN211525657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25657U true CN211525657U (zh) | 2020-09-18 |
Family
ID=7246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99641.5U Active CN211525657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256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94480A (zh) * | 2019-10-08 | 2019-12-20 | 深圳市摩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
2019
- 2019-10-08 CN CN201921699641.5U patent/CN2115256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94480A (zh) * | 2019-10-08 | 2019-12-20 | 深圳市摩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CN110594480B (zh) * | 2019-10-08 | 2024-09-06 | 深圳市摩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39021A (en) | Electro-pneumatic converter | |
CN211525657U (zh)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
US20200064407A1 (en) | Multi-Chamber, Explosion-Proof, Battery-Testing Apparatus | |
EP2559975B1 (en) | Gas meter with integrated gas shut-off valve | |
CN1021598C (zh) | 组装式压力测量仪 | |
US7591216B2 (en) | Fluid powered dual-piston actuator with efficient fluid porting and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 |
JP3399878B2 (ja) | リレー装置付きマニホールド形電磁弁 | |
CN206003873U (zh) |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和手持式工具机 | |
CN210739505U (zh) | 一种阀门定位器气路转接装置及具有它的阀门定位器 | |
CN110594480A (zh) | 一种隔爆型智能定位器 | |
CN212485654U (zh) | 一种防爆电器用插线板 | |
CN110594474A (zh) | 一种阀门定位器气路转接装置及具有它的阀门定位器 | |
CN217977566U (zh) | 管道燃气电子自闭阀及燃气输送系统 | |
CN210397892U (zh) | 一体式阀门控制器 | |
CN108131308B (zh) | 一种多气室电动充气气泵 | |
CN202125656U (zh) | 多用途外壳隔爆先导式电磁阀 | |
CN217108608U (zh) |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连接结构 | |
CN108006307A (zh) | 本安和隔爆分离的气动阀门定位器 | |
US12084256B1 (en) | Sealing device | |
CN215806435U (zh) | 燃气阀装置 | |
CN118462875A (zh) | 一种真空岛 | |
CN221831115U (zh) | 一种负压理疗设备和调压阀 | |
CN115072537B (zh) | 一种可旋转的真空吸附装置 | |
CN221669656U (zh) | 一种防爆步进电机 | |
CN215566438U (zh) | 内置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