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4149U - 围蔽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围蔽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4149U
CN211524149U CN201921976736.7U CN201921976736U CN211524149U CN 211524149 U CN211524149 U CN 211524149U CN 201921976736 U CN201921976736 U CN 201921976736U CN 211524149 U CN211524149 U CN 211524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section
supporting
en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67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志聪
李学超
吴增朗
李世波
孟成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67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4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4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4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围蔽支撑架,其中,第三节杆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二节杆上,第三节杆上凸设有支挂部;第二节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节杆上;支撑台设有通孔,第一节杆与支撑台通过紧固件相固定;支撑台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节杆连接底座;第一节杆分别通过第一支架件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第二支架件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第三支架件与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易于升降使用,支挂部易于挂装围蔽网,三支撑杆的设计有利于形成稳固的重心支撑,有利于提升围蔽支撑架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倾倒;围蔽支撑架整体的设计具有易于携带运输,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

Description

围蔽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施工现场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围蔽支撑架。
背景技术
安全围蔽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是由铁饼、木棒和围蔽网组成的围蔽。这种围蔽实际使用时极不方便,由于铁饼和木棒比较沉重,体积也比较大,一方面影响携带运输,另一方面不方便使用和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围蔽支撑架。
一种围蔽支撑架,其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架件、第二支架件、第三支架件、支撑台、紧固件及底座;所述第三节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上,所述第三节杆上凸设有支挂部;所述第二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上;所述支撑台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节杆穿过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紧固件相固定;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上述围蔽支撑架采用三节杆设计,易于升降使用,而且三节杆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设计;支挂部易于挂装围蔽网,三支撑杆的设计有利于形成稳固的重心支撑,有利于提升围蔽支撑架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倾倒;三支撑杆分别与支撑台、第一节杆转动连接的设计,有利于快速安装及收纳围蔽支撑架;围蔽支撑架整体的设计具有易于携带运输,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所述第二节杆及所述第三节杆顺序嵌套设置;及/或,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设置;及/或,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转动梢与所述二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转动梢与所述三支架件转动连接;及/或,所述第一支架件通过第四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通过第五转动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件通过第六转动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顶端部上凸设有所述支挂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挂部具有L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螺接穿过所述支撑台设置,所述紧固件具有紧固端,所述紧固端在固定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第一节杆且在松动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节杆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具有加大设置的手拧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插槽,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插件,所述插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且所述插件具有凸出于所述插槽外的挂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三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分别用于穿过一所述固定孔且固定于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盖子、空腔且于所述空腔开设有开口,所述盖子开拆卸地封盖于所述开口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C-C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围蔽支撑架,其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架件、第二支架件、第三支架件、支撑台、紧固件及底座;所述第三节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上,所述第三节杆上凸设有支挂部;所述第二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上;所述支撑台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节杆穿过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紧固件相固定;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上述围蔽支撑架采用三节杆设计,易于升降使用,而且三节杆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设计;支挂部易于挂装围蔽网,三支撑杆的设计有利于形成稳固的重心支撑,有利于提升围蔽支撑架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倾倒;三支撑杆分别与支撑台、第一节杆转动连接的设计,有利于快速安装及收纳围蔽支撑架;围蔽支撑架整体的设计具有易于携带运输,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围蔽支撑架类似于相机的三脚架结构,但是与之最大的差异是没有固定相机的固定平台,反而是凸设了用于挂装围蔽网的支挂部;其次的重要差异是设置了底座以增加底部的重量,这是为了解决整个围蔽支撑架重力不稳、容易倒的技术问题,相机的三脚架结构一方面不存在重力不稳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重力不稳的技术问题不会去增设底座,而是会用支撑杆来实现;最后由于应用环境存在极大差异,所以本申请的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架件、第二支架件、第三支架件、支撑台、紧固件及底座的设计要求,相对于相机的三脚架结构是不同的,相机的三脚架结构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外部受力,所以倾向于超轻的研发方向;而本申请要面对户外恶劣环境长期使用,还要应对围蔽网受到风力作用导致的围蔽支撑架重力不稳、容易倒的技术问题。因此,相机的三脚架结构是不可能改造成本申请的围蔽支撑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围蔽支撑架,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即,围蔽支撑架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围蔽支撑架,其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架件、第二支架件、第三支架件、支撑台、紧固件及底座;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增加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为实心件,所述第一节杆、所述第二节杆、所述第三节杆为空心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盖子、空腔且于所述空腔开设有开口,所述盖子开拆卸地封盖于所述开口上。在具体应用的一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灌水设置。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围蔽支撑架的重心,增加围蔽支撑架的稳固性,解决了整个围蔽支撑架重力不稳、容易倒的问题;在技术上也易于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上;采用三节杆设计,易于升降使用,而且三节杆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设计;例如,每一节杆,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分别为40cm;或者,每一节杆,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分别为50cm;或者,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分别为50cm、45cm、40cm;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一节杆的长度相同设置;或者,所述第三节杆、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一节杆的长度顺序缩短设置以使所述第三节杆全部或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节杆中且所述第二节杆全部或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节杆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节杆上且所述第三节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节杆上且所述第二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所述第二节杆及所述第三节杆顺序嵌套设置。在具体应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粗于所述第二节杆及所述第二节杆粗于所述第三节杆,所述第三节杆活动套至于所述第二节杆中,所述第二节杆套至于所述第一节杆中;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使用完后方便地进行收缩收纳;另一方面又利于降低围蔽支撑架整体的重心,增强围蔽支撑架整体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设置;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实现围蔽支撑架易于组装及收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转动梢与所述二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转动梢与所述三支架件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件通过第四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通过第五转动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件通过第六转动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所述第二节杆及所述第三节杆顺序嵌套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转动梢与所述二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转动梢与所述三支架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件通过第四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通过第五转动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件通过第六转动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实现围蔽支撑架整体活动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上凸设有支挂部;支挂部易于挂装围蔽网。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挂部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节杆上,所述支挂部用于在使用时转动到所述第三节杆外且在收纳时转动入所述第三节杆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顶端部上凸设有所述支挂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挂部具有L形。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挂部具有L形及C形的组合形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杆上凸设有多个所述支挂部,各所述支挂部呈圆周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插槽,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插件,所述插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且所述插件具有凸出于所述插槽外的挂钩。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更好地挂装固定围蔽网,不惧风吹雨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节杆穿过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紧固件相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螺接穿过所述支撑台设置,所述紧固件具有紧固端,所述紧固端在固定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第一节杆且在松动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节杆具有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具有加大设置的手拧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无需工具,即可简便快捷地将第一节杆与支撑台相固定,或者将第一节杆与支撑台相分离,有利于快速安装及收纳围蔽支撑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三支撑杆的设计有利于形成稳固的重心支撑,有利于提升围蔽支撑架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倾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这样的设计,形成了类似于相机的三脚架结构,使得围蔽支撑架整体具有易于携带运输,易于使用和收纳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三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分别用于穿过一所述固定孔且固定于地面。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螺钉、直钉或螺栓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稳固地将围蔽支撑架安装固定于地面,尤其适用于风大的应用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底座;即,所述底座距离所述第三节杆最远;这样在使用时,底座距离地面最近,第三节杆距离地面最远,围蔽支撑架整体重心靠近地面,有利于增强围蔽支撑架使用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围蔽支撑架如图1所示,请一并参阅图2,其包括:第一节杆110、第二节杆120、第三节杆130、第一连接件111、第二连接件121、第一支撑杆210、第二支撑杆220、第三支撑杆230、第一支架件211、第二支架件221、第三支架件231、支撑台300、紧固件400及底座500;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第三节杆13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21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120上,所述第三节杆130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120的顶端部上凸设有所述支挂部131。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支挂部131具有L形的形状。所述第二节杆12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11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110上;所述支撑台300设有通孔301,所述第一节杆110穿过所述通孔301设置,所述第一节杆110与所述支撑台300通过所述紧固件400相固定;即所述第一节杆110与所述支撑台300通过所述紧固件400实现固定状态及松动状态;所述第一节杆110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120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底座500;所述第一节杆110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件2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0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件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0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件231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30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请一并参阅图6、图7、图8及图9,所述紧固件400螺接穿过所述支撑台300设置,所述紧固件400具有紧固端410,所述紧固端410在固定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第一节杆110且在松动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节杆110具有间隙。所述紧固件400具有加大设置的手拧结构。所述支撑台300设有第一连接座310、第二连接座320及第三连接座330;所述第一连接座3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3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330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围蔽支撑架,亦可称为便携带型,通过把传统技术的铁饼和木棒改成均可伸缩的支撑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和支撑架连为一体,类似伞的支撑条痕伸缩杆的结构。使用时把支撑架伸开置于地面即可,使用完后可以方便地收缩收纳。这种围蔽支撑架相对于目前普遍使用得围蔽,有方便携带、容易使用和收纳等优点。且通过把铁饼和木棒的结构改成类似伞状的支撑架和伸缩杆的结构,要使支撑架可以伸缩,且收缩后体积要小,方便携带和使用,还解决了整个围蔽支撑架重力不稳、容易倒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方便伸缩收纳的轻型围蔽支撑架。为使支撑架不易倾倒,支撑架采用结构比较稳固的三脚架模式,且使用的制造材料为重量相对比较重塑料,使其重心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脚架及支撑杆可伸缩,方便使用和携带,展开后的高度在1.2米左右,收缩后高度在40厘米左右。采用三节可伸缩结构,单节长度40cm,三节展开后长度约为120cm,使整个支撑架便于收缩收纳,且重心较稳,不容易倾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围蔽支撑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杆、第二节杆、第三节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架件、第二支架件、第三支架件、支撑台、紧固件及底座;
所述第三节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节杆上,所述第三节杆上凸设有支挂部;
所述第二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杆上;
所述支撑台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节杆穿过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紧固件相固定;
所述支撑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底座;
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及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杆、所述第二节杆及所述第三节杆顺序嵌套设置;
及/或,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节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设置;
及/或,所述第一节杆于其靠近所述末端部处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转动梢与所述二支架件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转动梢与所述三支架件转动连接;
及/或,所述第一支架件通过第四转动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件通过第五转动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件通过第六转动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三位置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杆于其远离所述第二节杆的顶端部上凸设有所述支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挂部具有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螺接穿过所述支撑台设置,所述紧固件具有紧固端,所述紧固端在固定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第一节杆且在松动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节杆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具有加大设置的手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插槽,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插件,所述插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且所述插件具有凸出于所述插槽外的挂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围蔽支撑架还设有三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分别用于穿过一所述固定孔且固定于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围蔽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盖子、空腔且于所述空腔开设有开口,所述盖子开拆卸地封盖于所述开口上。
CN201921976736.7U 2019-11-15 2019-11-15 围蔽支撑架 Active CN211524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6736.7U CN21152414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围蔽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6736.7U CN21152414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围蔽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4149U true CN211524149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6736.7U Active CN211524149U (zh) 2019-11-15 2019-11-15 围蔽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4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79442A1 (en) Hammock
CN211524149U (zh) 围蔽支撑架
KR102353006B1 (ko) 단축된 해먹을 구비한 휴대용 셀프스탠딩 해먹 프레임 및 프레임 상에 단축된 해먹을 매다는 방법
CN211342730U (zh) 简易梯
WO2020207495A1 (zh) 一种户外遮阳伞
CN201108286Y (zh) 便携式旅行晾衣架
CN211524186U (zh) 一种可调的钢结构支撑架
CN204245851U (zh) 一种便携可调张拉整体衣架
CN202898822U (zh) 衣架
CN215251822U (zh) 一种多功能晾晒装置
CN209283844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攀爬架
CN205077981U (zh) 一种户外多功能四角架
CN204962660U (zh) 一种可折叠的落地灯灯架
CN106032638A (zh) 一种可伸缩调节的晒衣架
CN220954938U (zh) 一种帐篷支架顶部结构
CN217987429U (zh) 一种可延展的浴室毛巾挂架
CN210842577U (zh) 一种可伸缩折叠多功能组合衣架
CN210248724U (zh) 多功能伞
CN218105221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绘画辅助装置
GB2512914A (en) A fishing pole stand
CN215304308U (zh) 一种具有遮阳顶的吊篮椅
CN205711450U (zh) 一种可移动伸缩衣架
CN221256335U (zh) 一种一体式帐篷支架
CN214831304U (zh) 组合式落地衣架
CN208703509U (zh) 移动设备放置架及移动设备放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2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