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3319U -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3319U
CN211503319U CN202020110773.6U CN202020110773U CN211503319U CN 211503319 U CN211503319 U CN 211503319U CN 202020110773 U CN202020110773 U CN 202020110773U CN 211503319 U CN211503319 U CN 211503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well
source heat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07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争收
王勋涛
王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iangda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iangda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iangda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iangda Water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07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3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3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33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包括井道、设置在井道中的固定管和填充料,所述固定管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有第一通水管道,所述第一通水管法兰连接有第二通水管道,所述第二通水管外接有水泵;所述填充料填补在固定管内及固定管与井道之间的空隙;所述固定管分为外管和内管,所述第一通水管道螺旋设置在外管和内管的侧壁。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地源热泵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背景技术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地源热泵节能效果明显,环保清洁和可再生的优势,地源热泵作为建筑热能,用于建筑物的采暖和空调日益得到普及。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469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包括:管井、U型管、水平管、回填料、循环水泵,所述U型管设于所述管井内,所述管井与所述U型管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所述回填料,所述U型管的开口两端分别连接两段水平管,并与所述水平管连通,两段所述水平管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还包括滴水管,所述滴水管设于管井内,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管中间的回填料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中,U型管竖直放置在管井内,其与井道内部的填充物接触的面积和U型管的长度有限,通过循环水泵的启动工作,管内的水流快速流动,没有充足的热交换时间将管井深处的热量传递到U型管内,使地源热泵的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具有提高地源热泵热交换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包括井道、设置在井道中的固定管和填充料,所述固定管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有第一通水管道,所述第一通水管法兰连接有第二通水管道,所述第二通水管外接有水泵;所述填充料填补在固定管内及固定管与井道之间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通水管道的固定管设置在井道中,地下的地热能量传递到第一通水管中,并通过水泵将第一通水管道中的水流抽送至地面上的建筑中,用于对建筑供热,第一通水管道的螺旋设置,可延长其与地下井道侧壁的连接面积,提高热传递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管分为外管和内管,所述第一通水管螺旋设置在外管和内管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和内管的设置,可使第一通水管道在井道中的长度进一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通水管道为聚乙烯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水管道为柔性,方可螺旋盘设在固定管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通水管道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水管道距离地面的距离较为接近,塑料或金属材质可承受来自地面的压力而防止形变,提高其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井道的侧壁为地下的土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建筑材料成本,使第一通水管道直接接触填充物,提高地下热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井道与地面垂直,且井道的深度至少为50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填充料的材质为沙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井道内设置的固定管,可使柔性材质的第一通水管道盘设在其表面上,固定管竖直放置在井道内,可使第一管道与地表下的深层物质接触,将地下的稳定热量传递至第一管道中的水流,并通过第二管道输送至建筑物内,并将建筑物内的冷水,通过第二管道传递至井道中,重新获取热量,如此循环;
2.固定管分为外管和内管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通水管道与地下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能量的传递面积,提高地源热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道;2、固定管;21、外管;22、内管;23、固定槽;231、承载板;232、挡板;233、盖板;24、搭接块;25、通孔;3、填充料;4、第一通水管;5、第二通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包括井道1、放置在井道1中的固定管2、通水管道和填充料3,井道1与地面垂直,且井道1的深度至少为50米;固定管2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有固定槽23,固定槽23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管2侧壁上的承载板231和垂直设置在承载板231背离固定管2一侧的挡板232,固定槽23内放置有第一通水管4道,固定管2的上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通水管4道连通的通水口,通水口连接有第二通水管5道,第二通水管5道呈水平状态,连接至地面上室内的散热片,第二通水管5道上连接有水泵;
井道1的侧壁为地下的土壤层,可减少建筑材料成本,使第一通水管4道直接接触填充物,提高地下热能的利用率;填充料3为沙土,均填补在固定管2内及固定管2与井道1之间的空隙,对固定管2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其倾倒。
固定槽23的挡板232上铰接有若干个盖板233,固定管2的侧壁设置有搭接块24,盖板233的自由端搭接在搭接块24上,用于防止第一通水管4道承受过大的压力;盖板233上和固定槽23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5,使固定槽23内与其外部的填充物接触,使温度能够通过固定槽23的挡板232、承载板231以及通孔25传递至第一通水管4道,提高热传递的效率;通孔25的设置可使部分填充物落进固定槽23内,并提高第一通水管4道的接触面积,同时并不会对第一通水管4道形成压迫,使第一通水管4道内的水流通畅流通。
固定管2分为外管21和套设在外管21内部的内管22,外管21与内管22的结构相同,其外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槽23,第一通水槽设置在固定槽23内,使外管21上的水流朝向井道1的下方螺旋移动,井道1下方的热量传递至第一通水管4道内的水流之后,沿内管22的侧壁螺旋向井道1的上方流动,从而将地源热量带出。外管21和内管2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通水管4道与井道1内填充物的接触面积,并延长第一通水管4道在井道1下方的移动距离,从而提高井道1下方热传递的效率。
通水口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分别连通至第一通水管4道的两端,通水口连接有第二通水管5道,地面上建筑物内散热片散发出热量之后,其内部的冷水通过第二通水管5道进入至第一通水管4道,进行采取地热,再从出水口通过第二通水管5道输送至建筑物内的散热片,对室内提供热能量,形成水流循环。
第一通水管4道为聚乙烯材料,具有无臭、无毒,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等优点,并可放置在呈螺旋状的固定槽23内。第二通水管5道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第二通水管5道距离地面的距离较为接近,塑料或金属材料质地较硬,可承受来自地面的压力而防止形变,提高其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通水管4道、第二通水管5道与地面上建筑内的散热片连通,通过水泵的作用使其内部的水流循环流动,第一通水管4道位于井道1内,冬天较冷时,可采取地下的热量,通过水流的循环,将热水输送至地面上的散热片内,对室内提供热量,散热片散发热量后的冷水再次通过第二推动水管道,流动至井道1内的第一通水管4道,重新采集地下热量;夏天较热时,地面上室内的散热片吸收室内的热量,通过水流的循环,将温度较高的水流送至井道1内的第一通水管4道,将热量散发到地下,对室内起到散热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1)、设置在井道(1)中的固定管(2)和填充料(3),所述固定管(2)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有第一通水管(4)道,所述第一通水管(4)法兰连接有第二通水管(5)道,所述第二通水管(5)外接有水泵;所述填充料(3)填补在固定管(2)内及固定管(2)与井道(1)之间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分为外管(21)和内管(22),所述第一通水管(4)道螺旋设置在外管(21)和内管(22)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水管(4)道为聚乙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水管(5)道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的侧壁为地下的土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与地面垂直,且井道(1)的深度至少为5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3)的材质为沙土。
CN202020110773.6U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03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0773.6U CN211503319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0773.6U CN211503319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3319U true CN211503319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0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077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03319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3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94320C (en) Geothermal pipe system
CN102995627B (zh) 一种地热能采集桩基
CN103968607B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N106885386A (zh) 一种同心套管换热管
CN112923592A (zh) 一种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高效同轴换热装置
CN106196233A (zh) 一种中深部地热能供暖系统
KR101299826B1 (ko) 고심도용 지중 열교환 시스템
CN1840984A (zh) 埋地回流套管式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及用途
CN211503319U (zh) 一种地源热泵井内地埋管
CN2830984Y (zh) 一种竖埋式地热换热装置
CN207365483U (zh) 一种同心套管换热管
KR101048398B1 (ko) 관정형 지중 열교환기
CN210119034U (zh) 一种土壤热源热泵热交换管路
CN210532722U (zh) 一种地埋式换热器
CN100561104C (zh) 环保节能型地温交换器
CN213020402U (zh) 一种新型地源热泵换热器
KR200436894Y1 (ko) 지열 및 지하수 공급장치
KR101606830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용 관정형 열교환기
CN210718214U (zh) 一种不抽取地下水的地环水源热泵系统
CN105651093A (zh) 一种地源深井蓄能交换系统用地埋换热管
CN102759222B (zh) 异型地源热泵换热器换热管
WO2018105629A1 (ja) 太管横置傾斜式対流型地中熱交換器、太管横置傾斜式対流型地中熱交換装置、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CN204854431U (zh) 热管式岩层换热器
GB2463237A (en) Geothermal 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3208260U (zh) 基于中深层地热源热泵套管式换热器多功能内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