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8717U -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8717U
CN211498717U CN201922336882.XU CN201922336882U CN211498717U CN 211498717 U CN211498717 U CN 211498717U CN 201922336882 U CN201922336882 U CN 201922336882U CN 211498717 U CN211498717 U CN 211498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support column
groove
revetment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68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玉香
杨宁
田利强
周彦林
王权
董玉涛
孙立
马灿
郝佳琪
裴喜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l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l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l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l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68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8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8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8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驳岸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包括部分埋设于驳岸基地内的支撑柱,剩余的所述支撑柱位于驳岸基地外,所述支撑柱有多根,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柱互相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的连接管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分别与相邻两根支撑柱上的连接管相连。在单根支撑柱受到大风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倾倒的时候,连杆能够对单根支撑柱形成牵拉,从而能够防止单根的支撑柱发生倾倒,从而能够防止生态驳岸发生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驳岸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驳岸在园林工程的定义是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园林景观中的驳岸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驳岸、块石驳岸、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的滨水驳岸,是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8308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其原有驳岸基地为粘土层,沿原有驳岸近坡体处间隔施打一排松木桩,相邻两根的松木桩间隔设置,并且相邻两根松木桩之间经竹篱笆连接固定,竹篱笆底部插入原有驳岸粘土层中。竹篱笆靠原有驳岸一面绑扎土工布,土工布底部长于竹篱笆,土工布底部超出段铺设于水底部,并与驳岸固定,所形成的沟槽内,以砂石压实,并回填种植土,自然沉降后种植水生植物。初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水陆交接生态带,有效地截留土颗粒、细沙、小石料等,以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提高驳岸生态性,采用竹篱笆配合松木桩进行支护,减少了松木木材的用量。
但是,当遇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的时候,由于竹篱笆的牢固性差,并且竹篱笆的刚性低,从而导致,松木桩在遇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的时候容易受到风已经雨的作用而发生歪斜以及倾倒,从而使得生态驳岸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在单根支撑柱受到大风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倾倒的时候,连杆能够对单根支撑柱形成牵拉,从而能够防止单根的支撑柱发生倾倒,从而能够防止生态驳岸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包括一端埋设于驳岸基地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位于驳岸基地外,所述支撑柱有多根,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柱互相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的连接管以及连杆,所述连杆分别与相邻两根支撑柱上的连接管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支撑柱的一端埋设在驳岸基地内,另一端位于驳岸基地之外,并且在埋设支撑柱的时候,同时连通连杆以及连接管一同埋在驳岸基地内。通过在多根支撑柱的两两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为刚性结构,从而能够加强多根支撑柱与驳岸基地之间的连接强度。单根支撑柱受到大风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倾倒的时候,连杆能够对单根支撑柱形成牵拉,从而对单根支撑柱形成作用力,能够防止单根的支撑柱发生倾倒,从而能够防止生态驳岸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件与相邻的连接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杆与连接管开拆卸相连,从而能够在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管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另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定位件包括一端插入至所述连接管内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连接管滑移相连,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连接管内的一端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连杆与连接管含有内螺纹的一端螺纹相连;然后朝向背对连接管轴线方向拉动远离连杆外螺纹一侧的连接管上的定位杆,接着将靠近连杆远离外螺纹一端的连接管套设在连杆远离外螺纹的端部,使得插接槽与定位杆对准,然后释放定位杆,并且推动定位杆插接在插接槽内,从而使得远离连杆内螺纹一端的连接管无法与连杆脱开,最后再将土壤盖在连杆上,从而使得相邻两根支撑柱能够互相通过连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内螺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内部连通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连通的连接孔,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且穿过所述滑移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安装块滑移相连;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杆上固定设置有抵紧片,所述抵紧片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抵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抵紧片抵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远离滑移孔的内侧壁抵紧;所述抵紧片与所述连接管抵触时所述定位杆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连杆远离内螺纹的一端安装在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内的时候,工作人员克服抵紧弹簧的弹力朝向远离连接管轴线的方向拉动定位杆,随着定位杆的滑移,从而带动抵紧片在安装槽内滑移,从而对抵紧弹簧进行压缩,然后将连杆插入至连接管内,使得插接槽与定位杆对准,然后工作人员松开定位杆,抵紧片在抵紧弹簧的驱动下朝向连接管的轴向方向滑移,从而能够带动定位杆能够始终插接在插接槽内,对定位杆施加作用力,从而防止定位杆与插接槽脱离。当需要使得连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有与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脱开的时候,工作人员克服抵紧弹簧的弹力拉动定位杆,使得定位杆与插接槽脱开,然后再将连接管从连杆上拉动开来,从而能够将连接管与立杆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槽为开设于所述连接管外侧壁上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接槽设置为环形槽,从而方便将定位杆插接在插接槽内,并且能够使得立杆相对于连接管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先将连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与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相连,然后再将连杆含有外螺纹与连接管远离定位杆的一端螺纹相连,增加了连接管与连杆的安装方式和顺序,使得在安装支撑柱与连杆的时候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连接管内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从所述连接管外朝向所述连接管内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连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与连接管相连接的时候,将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朝向连杆的方向按压,使得连接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与定位杆的斜面相接触,然后持续的按压连接管,定位杆的斜面受力,从而使得定位杆朝向远离连接管的轴线的方向滑移,最终使得定位杆的斜面与插接槽对准,从而能够使得定位杆在抵紧弹簧的驱动下插接在插接槽内,从而方便连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与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远离斜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插接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抵紧片与所述连接管抵触时所述限位块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一对开启槽,两所述开启槽分别分布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使得当定位杆插入至限位槽内的时候,限位块能够插接在限位槽内,一方面能够节约空间的利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定位杆远离连接管的轴线的端部裸露在外部而影响驳岸基地的土层结构;通过设置开启槽,在支撑柱或者连杆发生损坏的时候方便将工作人员将限位块从限位槽中拔出,从而带动定位杆与插接槽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与内螺纹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螺纹连接有注油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期使用,当支撑柱或者连杆发生损坏而需要将连杆与支撑柱拆开的时候,工作人员先将注油螺栓从连接管上拆下,然后朝注油孔内加入润滑油,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得连杆与连接管发生转动,从而方便将连杆远离插接槽的一端与连接管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拆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多根支撑柱的两两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为刚性结构,从而能够加强多根支撑柱与驳岸基地之间的连接强度。单根支撑柱受到大风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倾倒的时候,连杆能够对单根支撑柱形成牵拉,从而对单根支撑柱形成作用力,能够防止单根的支撑柱发生倾倒,从而能够防止生态驳岸发生损坏;
2、通过将插接槽设置为环形槽,从而方便将定位杆插接在插接槽内,并且能够使得立杆相对于连接管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先将连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与连接管远离内螺纹的一端相连,然后再将连杆含有外螺纹与连接管远离定位杆的一端螺纹相连,增加了连接管与连杆的安装方式和顺序,使得在安装支撑柱与连杆的时候更加方便;
3、通过设置限位槽,使得当定位杆插入至限位槽内的时候,限位块能够插接在限位槽内,一方面能够节约空间的利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定位杆远离连接管的轴线的端部裸露在外部而影响驳岸基地的土层结构;通过设置开启槽,在支撑柱或者连杆发生损坏的时候方便将工作人员将限位块从限位槽中拔出,从而带动定位杆与插接槽脱离;
4、长期使用,当支撑柱或者连杆发生损坏而需要将连杆与支撑柱拆开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朝注油孔内加入润滑油,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得连杆与连接管发生转动,从而方便将连杆远离插接槽的一端与连接管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拆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驳岸基地沿A-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埋设在驳岸基地内的连接管;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连接组件的结构;
图4为连接管与靠近外内螺纹一端的连杆的爆炸示意图,用于表示内螺纹的结构;
图5为连接管沿轴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安装块的内部结构。
附图标记:1、支撑柱;2、驳岸基地;3、连接组件;31、连接管;32、连杆;4、固定槽;5、半圆环形安装箍;6、内螺纹;8、注油螺栓;9、插接槽;10、安装块;11、安装槽;12、定位杆;13、抵紧片;14、抵紧弹簧;16、限位块;17、外螺纹;18、开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多根支撑柱1,多根支撑柱1互相平行且沿河流间隔设置。支撑柱1的一端埋设在驳岸基地2内,另一端位于驳岸基地2之外;并且多根支撑柱1与驳岸基地2的连接方式相同。
参照图2和图3,多根支撑柱1互相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相连接,从而使得多根支撑柱1与驳岸基地2的稳定性更强。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管31与连杆32。
参照图3和图4,连接管31的截面为正方形,并且连接管31内部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通孔,并且通孔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圆形。连接管31外侧壁的两端之间沿周侧壁开设有固定槽4,固定槽4为环形槽。连接管31通过半圆环形安装箍5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两端之间的外侧壁上。半圆环形安装箍5插接在固定槽4内,并且半圆环形安装箍5的两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柱1螺纹连接。连接管31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6,并且连接管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管31内部通孔连通的注油孔,并且注油孔为螺纹孔,注油孔上螺纹连接有注油螺栓8,注油螺栓8以将注油孔堵住。
参照图4和图5,连杆32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管31内螺纹6互相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7,另一端的周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9,插接槽9为环形槽,并且插接槽9为沿连杆32周侧壁深度方向开设的环形槽。连杆32含有外螺纹17的一端与第一根支撑柱1上的连接管31含有内螺纹6的一端螺纹连接,连杆32远离外螺纹17的一端插入至与第一根支撑柱1相邻的第二根支撑柱1上的连接管31远离内螺纹6的一端内。
参照图5,连接管31远离注油孔一端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0,安装块10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开口方向朝向连接管31,连接管31的外侧壁与安装槽11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连杆32远离外螺纹17的一端与第二根支撑柱1上的连接管31通过定位件相连,定位件为定位杆12。安装块10远离连接管31的外侧壁上沿深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安装槽11连通。连接管31上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滑移孔,滑移孔的轴线与连接孔的轴线重合。定位杆12的一端从连接孔穿过,并且穿过滑移孔。定位杆12的一端位于连接管31的内部,并且插入至连杆32上的插接槽9内;另一端位于安装块10远离连接管31的一侧。定位杆12上固定连接有抵紧片13,抵紧片13滑移设置在安装槽11内。定位杆12上套设有抵紧弹簧14;抵紧弹簧14的一端与抵紧片13抵紧,另一端与安装槽11远离滑移孔的内壁抵紧;并且当抵紧弹簧14驱动抵紧片13与连接管31的外侧壁抵触的时候,定位杆12位于连接管31内的一端插入至插接槽9内。定位杆12远离限位块16的端部设置为斜面,定位杆12远离支撑杆的一侧从连接管31外朝向连接管31内倾斜向下设置。
参照图4和图5,安装块10远离连接管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连接孔连通。定位杆12远离连接管3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6,当抵紧片13与连接管31的外侧壁抵触的时候,限位块16插接在限位槽内。安装块10含有限位槽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开启槽18,开启槽18有相同的两个,且均与限位槽连通。两个开启槽18分别分布于限位槽相对的两个侧壁。
实施原理:
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多根支撑柱1打入驳岸基地2中,使得支撑柱1的一端位于驳岸基地2内,另一端位于驳岸基地2之外。然后,将连接管31通过半圆环形安装箍5螺纹连接在第一根支撑柱1上。然后先将连杆32含有外螺纹17的一端与第一根连接管31含有内螺纹6的一端螺纹连接,接着将第二根连接管31远离内螺纹6的一端套设在连杆32远离外螺纹17的一端,并且持续的朝向连杆32的方向推动第二根连接管31,使得定位杆12的斜面与连杆32远离外螺纹17的端部抵触,使得定位杆12插接在插接槽9内。接着将第二根连接管31再通过半圆环形安装箍5螺纹连接在第二根支撑柱1上然后,继续朝向驳岸基地2中对支撑柱1施加作用力,使得连杆32埋设在驳岸基地2中,最终以此类推,完成所有的安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包括一端埋设于驳岸基地(2)内的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的另一端位于驳岸基地(2)外,所述支撑柱(1)有多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沿竖直方向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柱(1)互相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支撑柱(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相连,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柱(1)上的连接管(31)以及连杆(32),所述连杆(32)分别与相邻两根支撑柱(1)上的连接管(3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31)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件与相邻的连接管(3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1)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6),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杆(32)上;所述连杆(32)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管(31)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7),另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9);所述定位件包括一端插入至所述连接管(31)内的定位杆(12),所述定位杆(12)与连接管(31)滑移相连,所述定位杆(12)位于所述连接管(31)内的一端插入所述插接槽(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1)远离所述内螺纹(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10),所述安装块(10)内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管(31),所述连接管(31)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31)内部连通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安装块(10)远离所述连接管(3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1)连通的连接孔,所述定位杆(12)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且穿过所述滑移孔,所述定位杆(12)与所述安装块(10)滑移相连;所述定位杆(12)上套设有抵紧弹簧(14),所述抵紧弹簧(14)位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定位杆(12)上固定设置有抵紧片(13),所述抵紧片(13)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抵紧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抵紧片(13)抵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1)远离滑移孔的内侧壁抵紧;所述抵紧片(13)与所述连接管(31)抵触时所述定位杆(12)插接于所述插接槽(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9)为开设于所述连接管(31)外侧壁上的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2)位于所述连接管(31)内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定位杆(12)远离所述支撑柱(1)的一侧从所述连接管(31)外朝向所述连接管(31)内倾斜向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2)远离斜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安装块(10)远离所述连接管(3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16)插接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抵紧片(13)与所述连接管(31)抵触时所述限位块(16)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安装块(10)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一对开启槽(18),两所述开启槽(18)分别分布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1)上开设有与内螺纹(6)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螺纹连接有注油螺栓(8)。
CN201922336882.X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Active CN211498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6882.XU CN211498717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6882.XU CN211498717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8717U true CN211498717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6882.XU Active CN211498717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8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1238A (zh) 植被混凝土双层防护网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利用该系统进行边坡生态绿化的方法
CN111395259B (zh) 水利工程防汛护坡
CN101580305A (zh) 一种用于改善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的湿地治理方法
CN103430731A (zh) 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及建筑结构
CN111345172B (zh) 一种生态修复岩壁种植钉及修复方法
CN211498717U (zh) 一种用于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驳岸的排桩支护结构
CN113529658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
CN109137937B (zh) 城市边坡环保绿化和加固工程构造及其施工工艺
CN212656257U (zh) 装配式挡土墙
CN113338312A (zh) 一种椰棕土袋生态护坡护岸结构
CN211571752U (zh) 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生态护坡
KR100664875B1 (ko) 소하천 조경용 식생구조물
CN209983157U (zh) 一种陡立岩质边坡复绿用种植槽
KR100989662B1 (ko) 호안 보호용 석재 구조체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02559492U (zh) 一种边坡台阶的自然排水系统
KR101248761B1 (ko) 암반의 경사암반면용 옹벽구조체
KR20110087135A (ko) 전면식생을 고려한 식생블록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옹벽구조
CN210827307U (zh) 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
CN216973436U (zh) 土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
CN203846516U (zh) 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
CN209975558U (zh) 复合生态型挡土墙
CN112359863A (zh) 一种生态挡土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4180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CN210857236U (zh) 一种利于植被生态恢复的边坡结构
CN216948105U (zh) 无砂混凝土砼砌块生态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