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6387U -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6387U
CN211476387U CN201922243716.5U CN201922243716U CN211476387U CN 211476387 U CN211476387 U CN 211476387U CN 201922243716 U CN201922243716 U CN 201922243716U CN 211476387 U CN211476387 U CN 211476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quid storage
pipe
valve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37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旭光
张兆明
李进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zhoub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37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6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6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6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包括:储液容器;充注容器;第一管道,连通储液容器和充注容器;第二管道,第一端形成有充注口,第二端连通充注容器;第三管道,第一端形成有放散口,第二端连通充注容器;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至少第一管道设置有阀门。该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充注容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储液容器,通过控制第一管道上阀门的开闭控制储液容器和充注容器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当需要向制冷系统注入冷媒的时候,即便制冷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断开第一管道,先将冷媒注入充注容器当中,避免冷媒注入过程当中因制冷回路压力过高导致无法继续注入冷媒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冻冷藏、数据中心或工业制冷等领域,应用二氧化碳等运行工况下压力较高的工质做冷媒的制冷系统越来越多。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与室温相近的空调工况下,二氧化碳的运行压力高达4.0MPa(对应温度约为6.3℃)以上。常规二氧化碳充注钢瓶在常温20℃下,液体大约占比95%,压力约为5.6MPa,而在10℃时,液体大约占比85%,压力仅为4.4MPa。使用充注钢瓶对以4.0MPa压力运行中的制冷系统充注二氧化碳时,充注钢瓶中仅有极少的二氧化碳液体可以进入系统,后因制冷系统和充注钢瓶之间快速达到压力平衡而无法再向制冷系统充注二氧化碳;而常规的二氧化碳槽车,保存温度约为-20℃,压力约为1.9MPa,常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充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充注钢瓶无法持续向制冷系统当中注入冷媒的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包括:
储液容器;
充注容器;
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和充注容器;
第二管道,第一端形成有充注口,第二端连通所述充注容器;
第三管道,第一端形成有放散口,第二端连通所述充注容器;
在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中,至少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阀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液管和第一气管,在所述第一液管和所述第一气管上均设置有所述阀门,且所述阀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管的气管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液管的液管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注容器的最低液位不低于所述储液容器的最高液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注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注容器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阀门为充注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阀门为放散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充注容器当中冷媒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储液容器当中冷媒的压力。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节流装置、冷凝器连通形成的制冷回路,在所述制冷回路中设置有上述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所述储液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该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除了储液容器之外还设置有充注容器,且充注容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储液容器,进而通过控制第一管道上阀门的开闭,可以控制储液容器和充注容器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当需要向制冷系统注入冷媒的时候,即便制冷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断开第一管道,使得充注设备并不直接向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当中注入冷媒,而是先将冷媒注入充注容器当中,避免冷媒注入过程当中因制冷回路压力过高导致无法继续注入冷媒的问题。当冷媒注入完成之后,可以导通第一管道,使得充注容器当中的冷媒通过储液容器进入到制冷回路当中。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液容器;2:充注容器;31:第一液管;32:第一气管;33:第二管道;34:第三管道;41:液管阀;42:气管阀;43:充注阀;44:放散阀;5:充注口;6:放散口;71:第一压力传感器;72: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下面将以充注钢瓶向制冷系统充注二氧化碳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充注设备不局限为充注钢瓶,任何可以用于向制冷系统注入冷媒的现有技术当中的充注设备,都可以用于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注入冷媒。同样的,制冷系统中的冷媒也不局限为二氧化碳,任何制冷系统,只要运行工况下其冷媒压力较高,就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进行冷媒注入。
请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包括:
储液容器1;
充注容器2;
第一管道,连通储液容器1和充注容器2;
第二管道33,第一端形成有充注口5,第二端连通充注容器2;
第三管道34,第一端形成有放散口6,第二端连通充注容器2;
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中,至少第一管道设置有阀门。
该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除了储液容器1之外还设置有充注容器2,且充注容器2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储液容器1,进而通过控制第一管道上阀门的开闭,可以控制储液容器1和充注容器2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当需要向制冷系统注入冷媒的时候,即便制冷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断开第一管道,使得充注设备并不直接向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当中注入冷媒,而是先将冷媒注入充注容器2当中,避免冷媒注入过程当中因制冷回路压力过高导致无法继续注入冷媒的问题。当冷媒注入完成之后,可以导通第一管道,使得充注容器2当中的冷媒通过储液容器1进入到制冷回路当中。
其中,对于充注容器2的结构和材质均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满足冷媒的存储需求即可。例如,充注容器2也可以采用和储液容器1相同的材质,而在结构上,充注容器2形状可以和储液容器1相同,但是尺寸可以小于储液容器1。此外,储液容器1也即在制冷系统当中的储液器,一般设置在压缩机的进口位置,当然也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当中制冷系统的规则设置在任意其它可行位置。又例如,充注容器2的形状、材质和尺寸也可以均不同于储液容器1。
由于在冷媒注入过程当中,会同时存在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为了便于冷媒从充注容器2当中进入储液容器1当中,第一管道包括第一液管31和第一气管32,在第一液管31和第一气管32上均设置有阀门,且阀门为设置于第一气管32上的气管阀42和设置于第一液管31上的液管阀41。其中,气管阀42和液管阀41均可以为开关阀。在从充注容器2向储液容器1当中注入冷媒的时候,可以同时开启第一液管31和第一气管32上的开关阀(液管阀41和气管阀42),进而保证充注容器2当中的气压和储液容器1当中的气压相等,使得充注容器2当中的冷媒可以进入到储液容器1当中。当然,第一液管31和第一气管32上的阀门也可以为调节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充注容器2的最低液位不低于储液容器1的最高液位,进而冷媒在重力作用下即可从充注容器2进入储液容器1,无需额外设置驱动单元(例如驱动泵),节省储液组件的制造成本,简化制冷系统的结构。当储液容器1存在常规运行液位的时候,也可以使得充注容器2的最低液位不低于储液容器1的常规运行液位,进而保证冷媒充注之后,储液容器1当中的液位可以达到其自身的常规运行液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液管31的第一端连接充注容器2的底部,第一液管31的第二端连接储液容器1的顶部。此时,充注容器2当中的冷媒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通过第一液管31进入储液容器1当中。并且,结合图1,此时第一液管31的长度最短,进而便于管路设置,且节约成本。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液管31的第二端连接储液容器1的底部,使得冷媒从储液容器1底部进入储液容器1内部,避免第一液管31的第二端连接储液容器1的顶部时的噪音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气管32的第一端连接充注容器2的顶部,第一气管32的第二端连接储液容器1的顶部,以便于充注容器2顶部和储液容器1顶部之间气态冷媒的流通,保证充注容器2和储液容器1之间气压的平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二管道33也设置有阀门,且阀门为充注阀43,进而开启充注阀43,将充注设备和第二管道33连通,通过充注设备向第二管道33中注入冷媒,并使得冷媒沿着第二管道33进入充注容器2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三管道34设置有阀门,阀门为放散阀44。放散阀44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首先,需要向充注容器2当中注入冷媒之前,可以将第三管道34连通抽真空设备,开启放散阀44,进而对充注容器2进行抽真空操作,当充注容器2内部形成真空环境的时候,关闭放散阀44,并通过充注设备将冷媒注入充注容器2。其次,随着冷媒进入充注容器2,充注容器2当中的压力也在变化,此时可以通过调节放散阀44的开度,以达到调节充注容器2当中压力的目的。当充注容器2当中冷媒充注完成之后,既可以关闭放散阀44。
其中,可以同时设置充注阀43和放散阀44。充注阀43和放散阀44的配合如下:首先,关闭充注阀43开启放散阀44,通过第三管道34对充注容器2进行抽真空操作;之后,关闭放散阀44开启充注阀43,通过第二管道33向充注容器2当中注入冷媒;再之后,随着充注容器2当中压力变化,调节放散阀44的开度;最后,冷媒充注完成之后,关闭充注阀43和放散阀44。
进一步的,上述“关闭充注阀43和放散阀44”之后,可以将第一液管31和第一气管32上的开关阀均开启,让充注的液态冷媒从充注容器2通过第一液管31流到储液容器1中,完成充注。随着充注容器2和储液容器1之间的气压达到平衡,可以关闭第一气管32上的气管阀42。
其中,开关阀的种类不限,例如可以为截止阀、电磁阀、电动阀等,或者开关阀也可以通过调节阀替代,只是调节阀的通断效果不及开关阀。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的长度均不受限制,例如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的长度也可以非常小,进而此时可以认为:第二管道33也即形成在充注容器2上的充注管段,并且充注管段的长度对应充注容器2的厚度;第三管道34也即形成在储液容器1上的储液管段,并且储液管段的长度对应储液容器1的厚度。也即,当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的长度非常小的时候,此时看不到明显的管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71,用于检测充注容器2当中冷媒的压力。基于第一压力传感器71测得的充注容器2压力,调节放散阀44开度,保证充注过程顺利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72,用于检测储液容器1当中冷媒的压力。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72可以实时检测制冷系统中冷媒的压力,以便于控制冷媒的充注过程。
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7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72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例如其可以为半导体压电阻抗扩散压力传感器,或者也可以为静电容量型压力传感器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节流装置、冷凝器连通形成的制冷回路,在制冷回路中设置有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中,储液组件一般设置在冷凝器的下游,进而保证经过冷凝器之后的液态冷媒可以通过储液组件进行存储。通过储液组件的设置可以调节制冷回路当中冷媒的流量。
其中,由于储液组件除了包括储液容器1还包括充注容器2,进而该种制冷系统还可以随时进行冷媒的充注,保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当其同时包括液管阀41、气管阀42、充注阀43和放散阀44的时候,在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时,可以将充注阀43、放散阀44和气管阀42均关闭,仅开启液管阀41,充注容器2和储液容器1通过第一液管31连通形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其还包括抽真空组件,抽真空组件连通第三管道34,进而可以保证充注容器2当中的真空状态。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容器;
充注容器;
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和充注容器;
第二管道,第一端形成有充注口,第二端连通所述充注容器;
第三管道,第一端形成有放散口,第二端连通所述充注容器;
在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中,至少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液管和第一气管,在所述第一液管和所述第一气管上均设置有所述阀门,且所述阀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管的气管阀,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液管的液管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注容器的最低液位不低于所述储液容器的最高液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注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注容器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阀门为充注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阀门为放散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充注容器当中冷媒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储液容器当中冷媒的压力。
10.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节流装置、冷凝器连通形成的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回路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所述储液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
CN201922243716.5U 2019-12-12 2019-12-12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1476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716.5U CN211476387U (zh) 2019-12-12 2019-12-12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716.5U CN211476387U (zh) 2019-12-12 2019-12-12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6387U true CN211476387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3716.5U Active CN211476387U (zh) 2019-12-12 2019-12-12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6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046A (zh) * 2019-12-12 2020-02-28 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046A (zh) * 2019-12-12 2020-02-28 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6297B (zh) 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US9464759B2 (en) Method and filling installation for filling a hydrogen gas into a vessel
US11415084B2 (en) Storage tank for cryogenic liquid gas
CN211476387U (zh)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5546861B (zh) 热泵系统
CN107939473B (zh) 一种先导阀控制三级变排量机油泵
WO2021008331A1 (zh) 热泵机组
CN110849046A (zh) 制冷系统的储液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9682119B (zh) 一种带高效分液功能的蒸发盘管
CN213578185U (zh) 制冷系统以及机组
CN202792747U (zh) 气液分离器
CN202177257U (zh) 一种压缩机均油系统
CN201777258U (zh)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列车的空调机组
CN216812089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304080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排液装置
CN111561790A (zh)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17785509U (zh) 基于终端需冷与回气压力的并联制冷机组启停装置
CN221036238U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系统
CN201155461Y (zh) 一种全封闭型压缩机电机降温三通管
CN112344574B (zh) 制冷系统、机组以及制冷系统润滑油油量调节方法
CN215979910U (zh) 油路循环系统及包含其的压缩机
CN209230098U (zh) 一种制冷用液位控制装置
CN105241124A (zh) 一种制冷装置
CN100588889C (zh) 容量可调型冷冻循环系统
CN207247609U (zh) 一种带有平衡罐的复叠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