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5250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5250U
CN211475250U CN201921833638.8U CN201921833638U CN211475250U CN 211475250 U CN211475250 U CN 211475250U CN 201921833638 U CN201921833638 U CN 201921833638U CN 211475250 U CN211475250 U CN 211475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bearing
display device
bas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36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张王军
柯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336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5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5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5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中的底座包括支脚部和一体成型于支脚部顶部的承接部。承接部的宽度大于支脚部的宽度,增大承接部的支撑面积,提高底座的承载能力。由于承接部对应支撑部的区域为底座的主要受力区域,而承接部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支脚部的两侧,多个安装孔均设置于承接部超出支撑部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支撑部的中轴面两侧,使得多个安装孔并不处于承接部相对于后壳的主要受力区域内,底座的主要受力区域为连续的区域,从而增大该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提高承接部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底座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显示设备能够悬立于平台上或吊装于墙壁上,其中,显示设备中的底座的下端抵接于机座上。
在相关技术中,底座经螺丝固定连接于后壳下,底座包括承接部和支脚部,承接部中与支脚部的两侧平齐的区域为承接部相对于后壳的主要受力区域,而承接部设有用于与螺丝配合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位于该主要受力区域中,使得承接部的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降低,导致底座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底座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主体;及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显示设备主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包括:支脚部;及承接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脚部的顶部;所述承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支脚部的宽度,所述承接部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支脚部的两侧;所述承接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设置于所述承接部超出所述支脚部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两侧。
可选的,多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承接部的角落处,且相对于所述承接部的中心对称布置。
可选的,所述承接部的外轮廓包括两相对的第一承接段和两相对的第二承接段,并由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二承接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二承接段的连接处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且圆弧过渡。
可选的,两所述第一承接段互相平行;两所述第二承接段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承接部与所述第二承接部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可选的,所述支脚部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该第二支脚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脚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一支脚分列于所述承接部的两侧,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承接部由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的相接处向上凸设而成。
可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加强部,该加强部向下凸设所述承接部的下表面;所述加强部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孔之间。
可选的,所述底座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形成有分模线;所述承接部的分模线设置于所述承接部的外边缘上;所述支脚部的分模线设置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上,并连接所述承接部的分模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底座的承接部的宽度大于支脚部的宽度,增大承接部的支撑面积,提高底座的承载能力。由于承接部对应支脚部的区域为底座的主要受力区域,而承接部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支脚部的两侧,多个安装孔均设置于承接部超出支脚部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支脚部的中轴面两侧,使得多个安装孔并不处于承接部相对于后壳的主要受力区域内,底座的主要受力区域为连续的区域,从而增大该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提高承接部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底座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部分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底座的部分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底座的脱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显示设备;
1、显示设备主体;
2、后壳;
3、底座;31、支脚部;311、第一支脚;312、第二支脚;32、承接部;32a、安装孔;321、第一承接段;322、第二承接段;33、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的发展,显示设备可提供给用户的使用场景不仅局限于多媒体播放,而且还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智能多媒体终端,从而集成其他功能,如摄像功能、视频功能等。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显示设备能够悬立于平台上或吊装于墙壁上,其中,显示设备中的底座的下端抵接于平台上。在相关技术中,底座经螺丝固定连接于后壳下,底座包括承接部和支脚部,承接部中与支脚部的两侧平齐的区域为承接部相对于后壳的主要受力区域,而承接部设有用于与螺丝配合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位于该主要受力区域中,使得承接部的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降低,导致底座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降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后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部分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底座3 的主视图。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100,该显示设备100 主要包括显示设备主体1、后壳2和底座3,后壳2安装于显示设备主体1的后侧,底座3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2的下侧。
显示设备主体1为显示设备100的主体结构,一般地可包括显示屏(未图示)、控制器(未图示)等结构。显示屏朝向用户的一侧为显示设备主体1的显示面,该显示面一般位于显示设备主体1的前侧。后壳2罩设于显示设备主体1 的背侧,后壳2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并通过容置空间存放控制器等部件。后壳2 可以参照相关技术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底座3的部分俯视图。
结合图4所示,底座3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2的下侧,并用于支撑后壳2 和显示设备主体1,可选的,底座3通过螺丝连接后壳2。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底座3支撑显示设备主体1时,底座3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显示设备主体1的底部。
底座3为一体化结构,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工艺。底座3在注塑成型时会形成分模线,该分模线主要位于底座3的分模面上,而底座3的脱模方向以底座3 的分模面为中心朝向两侧,具体的,底座3的脱模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底座3包括支脚部31、承接部32和加强部33,该承接部32的底部连接支脚部31,顶部通过螺丝连接后壳2。加强部33位于承接部32的下表面,且相邻支脚部31。
承接部32可选的呈平面,承接部32的宽度大于支脚部31的宽度,使得承接部32与后壳2的支撑面积加大,提高底座3对后壳2的支撑力。其中,所述承接部32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支脚部31的两侧。
承接部32设有多个安装孔32a,以与所述显示设备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
多个安装孔32a均设置于所述承接部32超出所述支脚部31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所述支脚部31的中轴面两侧,其中,支脚部31的中轴面为底座的主要受力区域。通过多个安装孔32a设置于所述承接部32超出所述支脚部31的区域上,使得多个安装孔32a并不处于承接部32相对于后壳2的主要受力区域内,承接部32相对于后壳2的主要受力区域为连续的区域,从而增大该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提高承接部32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底座3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可选的,安装孔32a呈圆孔。多个安装孔32a位于承接部32的角落处,且以承接部32的中部为中心对称地布置,使得底座3成型多个安装孔32a时,处于熔融状态的塑料以承接部32的中部相对地向两侧分流,避免熔接痕的大量产生,使得底座3的承载性能更好。具体的,安装孔32a的成型采用莫里切技术。
承接部32的外轮廓包括两相对第一承接段321和两相对第二承接段322,并由第一承接段321与第二承接段322连接形成,可选的,两第一承接段321 互相平行。两第二承接段322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承接段321与所述第二承接段322垂直。承接部32具体的呈平行四边形。
其中,第一承接段3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二承接段322,且连接处圆弧过渡,通过第一承接段321与对应的第二承接段322之间圆弧过渡,进一步地分散承接部32于后壳2贴合时产生的应力,提高底座3的承载性能。
另外,第一承接段321与所述第二承接段322的连接处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支脚部31的中轴面。第一承接段321与支脚部31的中轴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使得承接部32与后壳2的接触范围更广,而多个安装孔32a位于承接部32的角落处,并相对布置,使得多个安装孔32a之间间隔的面积更大,实现承接部32的受力区域增大,有助于底座3支撑后壳2。
另外,承接部32中的分模线位于承接部32的外边缘上,且两端分别向支脚部31反向延伸。具体的,参照图4中分模线为位于上侧的第一承接段321和第二承接段322,支脚部31中的分模线设置于所述支脚部31的中轴面上,并连接所述承接部32的分模线。
多个安装孔32a间隔地设置于分模线的一侧,使得安装孔32a与分模线不相连,避免减少分模线的截面面积,提高底座3的承载性能。
支脚部31主要用于悬空支撑后壳2。支脚部31包括第一支脚311和第二支脚312,该第二支脚312的上端与第一支脚311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支脚312 与所述第一支脚之间311的夹角为钝角,有效地增大支脚部31的支撑力。而所述承接部32由所述第二支脚312与所述第一支脚311的相接处向上凸设而成。
第二支脚312可选的具有中空结构,呈长条状。第二支脚312的结构与第一支脚311的结构一致。
第二支脚312和第一支脚311分列于所述承接部32的两侧,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具体的,参照图4中第二支脚312和第一支脚311分别沿承接部32 中左右两侧延伸。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底座3的脱模示意图。
参阅图5所示,加强部33向下凸设承接部32的下表面,加强部33用于加固承接部32,从而提高底座3的承载能力。其中,加强部33设置于多个安装孔 32a之间,主要位于承接部32的主要受力区域上。具体的,加强部33为加强筋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中,底座3的承接部32的宽度大于支脚部31的宽度,增大承接部32的支撑面积,提高底座3的承载能力。由于承接部32对应支脚部31的区域为底座3的主要受力区域,而承接部32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支脚部31的两侧,多个安装孔32a均设置于承接部32超出支脚部31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支脚部31的中轴面两侧,使得多个安装孔32a并不处于承接部32相对于后壳2的主要受力区域内,底座3的主要受力区域为连续的区域,从而增大该主要受力区域的截面面积,提高承接部32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底座3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设备主体;及
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显示设备主体的底部;
所述底座包括:
支脚部;及
承接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脚部的顶部;所述承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支脚部的宽度,所述承接部的两侧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支脚部的两侧;
所述承接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设置于所述承接部超出所述支脚部的区域上,并分列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承接部的角落处,且相对于所述承接部的中心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的外轮廓包括两相对的第一承接段和两相对的第二承接段,并由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二承接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二承接段的连接处在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且圆弧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承接段互相平行;两所述第二承接段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二承接段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该第二支脚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脚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一支脚分列于所述承接部的两侧,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所述承接部由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的相接处向上凸设而成。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加强部,该加强部向下凸设所述承接部的下表面;所述加强部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孔之间。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形成有分模线;所述承接部的分模线设置于所述承接部的外边缘上;所述支脚部的分模线设置于所述支脚部的中轴面上,并连接所述承接部的分模线。
CN201921833638.8U 2019-10-28 2019-10-28 显示设备 Active CN211475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638.8U CN2114752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638.8U CN2114752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5250U true CN211475250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3638.8U Active CN2114752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5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75250U (zh) 显示设备
CN204594059U (zh) 用于冷柜的门把手和冷柜
CN211700550U (zh) 一种手机中框
CN209266641U (zh) 新型电池连接器公座
CN215582063U (zh) 一种用于3c产品的注塑壳体
CN213071506U (zh) 侧立贴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290457U (zh) 音视频播放器
CN218182559U (zh) 一种充电枪卡勾上盖安装结构及充电枪
CN209733697U (zh) 一种显示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0155632U (zh) 一种键盘壳体及键盘
CN215528010U (zh) 一种苹果插头结构
CN220292062U (zh) 手机壳
CN210431499U (zh) 一种手机边框
CN220510303U (zh) 一种插头
CN206059722U (zh) 接口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202229513U (zh) 用于冰箱的门把手组件和具有该门把手组件的门体和冰箱
CN215226124U (zh) 一种环保防滑脚套
CN216015131U (zh) 一种底座及设有该底座的开关
CN214206018U (zh) 一种内嵌五金件的注塑壳体及其金属注塑连接件
CN210899240U (zh) 一体镶嵌成型手机中板
CN207661348U (zh) 支撑组件
CN217655338U (zh) 一种抗变形的非球面光学精密注塑件
CN207859331U (zh) 一种冲压件稳固模仁结构
CN217468985U (zh) 一种灯具电源
CN216624049U (zh) 一种防水贴片结构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