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4153U -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4153U
CN211474153U CN202020162421.5U CN202020162421U CN211474153U CN 211474153 U CN211474153 U CN 211474153U CN 202020162421 U CN202020162421 U CN 202020162421U CN 211474153 U CN211474153 U CN 211474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circuit
resistor
data acquisi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24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纯
李方健
朱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24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4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4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4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该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器、A/D转换器、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和第一通信电路,第一通信电路连接数据采集控制器和总控单元,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数据采集控制器,另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器,A/D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另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器;总控单元分别连接电磁阀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各个功能单元可拆分,降低了总控单元的性能要求,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Description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液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背景技术
电液支架控制器是一种对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一旦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失效,不仅影响生产进度,而且可能引发意外事故。当前的电液支架控制器,所有核心部分全部集中在一起,导致整个系统复杂,需要处理器模块承担大量的功能任务。例如,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在控制电液先导阀的同时,还需要监测压力、行程、倾角等传感器数据,更需要监测人员位置,同时还需要在显示模块上进行显示。并且,由于成本的原因,很多厂家采用性能低廉的单片机,导致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低下,不具备多任务、多进程的处理能力。因此,一旦出现处理不及时,导致控制延迟,将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高度集成的电液支架控制器的内部硬件结构复杂,维护难度高,开发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该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器、A/D转换器、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和第一通信电路,所述第一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和所述总控单元,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器,所述A/D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A/D转换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所述操作控制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
进一步的,上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还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上述总控单元包括:核心控制器、核心通信电路、随机存储电路、固定存储电路、供电控制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核心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所述随机存储电路、所述固定存储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
上述电磁阀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控制器、第二通信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和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进一步的,上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负载驱动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器,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磁阀接口。
上述操作控制单元包括操作控制器、操作装置驱动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操作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操作装置驱动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第三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上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器、显示器驱动电路和第四通信电路,所述显示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器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四通信电路,所述第四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进一步的,上述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供电控制电路和通信模块,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进一步的,上述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蜂鸣器和/或LED,所述报警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电液支架设备,所述电液支架设备包括电液支架和上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40和显示单元,实现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工作,当某个功能单元异常或某几个功能单元异常时,其他功能单元不受影响可继续工作,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方案不仅降低各个功能单元的关联性,便于维修,同时降低了各个功能模块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在设计时,每个功能模块可以配备单独的开发调试人员,不仅降低集成开发的复杂度,而且减少开发人员的出错率,降低开发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总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0-总控单元;20-数据采集单元;30-电磁阀控制单元;40-操作控制单元;50-显示单元;60-报警单元;70-通信单元;11-核心控制器;12-核心通信电路;13-随机存储电路;14-固定存储电路;15-供电控制电路;16-电源管理电路;21-数据采集控制器;22-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3-A/D转换器;24-第一通信电路;31-电磁阀控制器;32-电磁阀控制电路;33-第二通信电路;41-操作控制器;42-操作装置驱动电路;43-第三通信电路;51-显示控制器;52-显示驱动电路;53-第四通信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C1-第一电容;Q1-第一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3-负载驱动器;P1-第一三极管;P2-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
如图1所示,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包括: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10、数据采集单元20、电磁阀控制单元30、操作控制单元40和显示单元50;
数据采集单元20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器21、A/D转换器23、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和第一通信电路24,所述第一通信电路24分别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21和所述总控单元10,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21,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器,所述A/D转换器23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21,所述A/D转换器2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总控单元10分别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30、所述操作控制单元40和所述显示单元50。
可以理解的,总控单元10、数据采集单元20、电磁阀控制单元30、操作控制单元40和显示单元50均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功能单元执行一项功能任务,当某一功能单元故障或异常,不影响其他功能单元,其他功能单元可以继续工作。另外,上述各个功能单元可以单独开发调试,根据功能需要将对应的功能单元通过插拔方式组合使用。
应当理解,上述数据采集单元20是独立的功能单元,数据采集控制器21作为数据采集单元20的核心,可以选择常用的单片机芯片,比如STM32系列,SAM D20系列,MP430系列等,由于本方案的分离特性,这个单片机芯片可以同时被其他单元所采用,这样可以大幅度简化编程难度,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程序稳定性;第一通信电路24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或者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通信电路,用于与总控单元10通信,此外,第一通信电路24还增加了Ethernet,Wi-Fi,LORA,433等通信方式,可以直接与上位机通信,随时发送各种传感器的数据。
另外,由于传感器种类多样,信号输出类型比较多,例如,信号输出类型包括4到20mA电流信号,0至5v,0至10v的电压信号,因此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和A/D转换器23对检测信号进行转换,并且过滤信号干扰,以使数据采集控制器21可以正常识别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P1、第二三极管P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21,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P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P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P1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还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P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P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P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应当理解,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的输入端与数据采集控制器21的一个控制引脚连接,用于接收数据采集控制器21的控制指令,控制传感器是否获取到工作电流,传感器只有在获取到工作电流时,才能进行相应的工作,输出相应的模拟检测值,然后通过A/D转换器23将模拟检测值转换为数字值上传至数据采集控制器21。可以理解的,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的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三极管P1配合使用,用于对外围的传感器的供电进行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二三极管P2配合使用,用于对传感器的供电进行时延控制。可以理解的,当传感器突然接收到较大的供电电流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二三极管P2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止传感器受到较大电流的冲击,导致系统供电故障,或者产生电火花,发生点燃事故;另外,还可以在传感器短路时,避免系统供电发生故障。该数据采集控制电路22增强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保证传感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使数据采集单元20的数据采集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进而保证数据采集单元20内部涉及的各个功能电路不受其他功能单元的影响,可独立工作,便于组装或拆卸。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总控单元10包括:核心控制器11、核心通信电路12、随机存储电路13、固定存储电路14、供电控制电路15和电源管理电路16,所述核心控制器11分别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12、所述随机存储电路13、所述固定存储电路14、所述供电控制电路15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16。
示范性的,核心控制器11可以包括ARM内核芯片及其周边的晶振电路;随机存储电路13即内存(RAM),一般用于存储核心控制器11临时处理的数据,掉电后数据将清除;固定存储电路14一般为flash闪存,保存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应用程序等,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根据系统需求,可以选择几十MB到几个GB不等的存储空间;核心通信电路12一般为多个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或者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通信电路,用于与其他功能单元通信以及数据交互;供电控制电路15,对直流12v输入的电源进行控制,分别为其他各个功能单元供电,并且内置有独立的电流监测功能,可以监测每个单元的工作电流,一旦出现过流现象,可及时关断;电源管理电路16一般为多个LDO(low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DCDC,或者一个PMU(power management unit)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用于为整个总控单元10供电。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电磁阀控制单元30包括电磁阀控制器31、第二通信电路33和电磁阀控制电路32,所述电磁阀控制器31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电路33和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所述第二通信电路33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12。
示范性的,电磁阀控制器31可以选择常用的单片机芯片,例如STM32系列,SAM D20系列,MP430系列等;第二通信电路33一般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或者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通信电路,用于与核心通信电路12通信;电磁阀控制电路32可以包括多个,一般每一个电磁阀对应一个电磁阀控制电路32,用于控制对应的电磁阀。
进一步的,上述电磁阀控制电路32包括负载驱动器Q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和第四二极管D4;
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器31,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Q3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Q3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负载驱动器Q3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磁阀接口,电磁阀接口用于连接电磁阀。
应当理解,电磁阀控制器31的一个控制引脚与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电磁阀是否接通电源,该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负载驱动器Q3,根据控制指令接通工作电源,从而使电磁阀获得工作电流。该电磁阀驱动电路保证电磁阀获得工作电流后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状态,提高电磁阀工作的可靠性。
进而保证电磁阀控制单元30内部涉及的各个功能电路不受其他功能单元的影响,可独立工作,便于组装或拆卸。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操作控制单元40包括操作控制器41、操作装置驱动电路42和第三通信电路43,所述操作控制器41分别连接所述操作装置驱动电路42和第三通信电路43,所述第三通信电路43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12。
示范性的,操作控制器41可以选择常用的单片机芯片,例如STM32系列,SAM D20系列,MP430系列等;第三通信电路43一般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或者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通信电路,用于与核心通信电路12通信;操作装置驱动电路42一般为按键阵列或触屏电路,用于输入各种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显示单元50包括显示控制器51、显示器驱动电路和第四通信电路53,所述显示控制器51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器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四通信电路53,所述第四通信电路53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12。
示范性的,显示单元50内部主要是显示驱动电路52,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屏;第四通信电路53一般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或者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用于与核心通信电路12通信。
本实施例涉及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正常通电后,总控单元10会对其他功能单元进行检测,通信正常后开始根据操作控制单元40的操作指令对电磁阀控制单元30进行控制,同时还会接收数据采集单元20的检测数据,实时监控,并在显示单元50上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通过设计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10、数据采集单元20、电磁阀控制单元30、操作控制单元40和显示单元50,实现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工作,当某个功能单元异常或某几个功能单元异常时,其他功能单元不受影响可继续工作,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方案不仅降低各个功能单元的关联性,便于维修,同时降低了各个功能模块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在设计时,每个功能模块可以配备单独的开发调试人员,不仅降低集成开发的复杂度,而且减少开发人员的出错率,降低开发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参见图7,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还包括通信单元70,所述通信单元70包括供电控制电路15和通信模块,所述供电控制电路15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12,用于与其他相邻的电液支架控制器通信,或者直接与上位机通信,一般支持Ethernet,CAN,RS485,RS232,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或者Wi-Fi,LORA,433,蓝牙,ZigBee,4G/5G等无线通信方式。
进一步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还包括报警单元60,所述报警单元60包括蜂鸣器和/或LED,所述报警单元60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器11,用于提醒用户的一些操作指令是否运行,或者是否出现操作故障。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核心通信电路12、随机存储电路13、固定存储电路14、供电控制电路15、电源管理电路16、第一通信电路24、第二通信电路33、操作装置驱动电路42、第三通信电路43、显示驱动电路52、第四通信电路53均可利用现有技术的相应电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应用于电液支架设备,所述电液支架设备包括电液支架和上述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1。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据采集控制器、A/D转换器、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和第一通信电路,所述第一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和所述总控单元,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器,所述A/D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A/D转换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所述操作控制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器,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还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器;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单元包括:核心控制器、核心通信电路、随机存储电路、固定存储电路、供电控制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核心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所述随机存储电路、所述固定存储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控制器、第二通信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和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负载驱动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器,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负载驱动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磁阀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控制单元包括操作控制器、操作装置驱动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操作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操作装置驱动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第三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器、显示器驱动电路和第四通信电路,所述显示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器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四通信电路,所述第四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供电控制电路和通信模块,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核心通信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蜂鸣器和/或LED,所述报警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器。
10.一种电液支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支架设备包括电液支架和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
CN202020162421.5U 2020-02-11 2020-02-11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Active CN211474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421.5U CN211474153U (zh) 2020-02-11 2020-02-11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421.5U CN211474153U (zh) 2020-02-11 2020-02-11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4153U true CN211474153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2421.5U Active CN211474153U (zh) 2020-02-11 2020-02-11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41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329A (zh) * 2021-05-20 2021-08-10 三一智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故障恢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329A (zh) * 2021-05-20 2021-08-10 三一智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故障恢复方法
CN113236329B (zh) * 2021-05-20 2024-02-20 三一智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控制器的故障恢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6853B (zh) 一种带监测、参数设定、报警功能的车辆用数字仪表系统
CN102073319A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型电控汽车故障诊断系统
CN211474153U (zh) 分离式电液支架控制器及电液支架设备
CN103777609A (zh) 粉末成型机嵌入式智能监控与远程维护系统
CN202880694U (zh) 一种起重机故障诊断装置
CN104570957A (zh) 数控雕刻机床智能控制器
CN111338279A (zh) 智能变频控制柜
CN203552055U (zh) 用于汽车的车载控制器的诊断系统
CN114189897B (zh) 无线传感器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216057079U (zh) 物联网终端及物联网系统
CN217767435U (zh) 一种Profibus总线双通道冗余通信模块
CN202562698U (zh) 一种基于xdm2510h的无线hart智能压力变送器
JP6174768B1 (ja) デジタル圧力計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211787412U (zh) 一种具有无线打印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CN10900364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单片机
CN112648084B (zh) 一种基于功能安全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器
CN204360322U (zh) 一种自检计算机系统
CN215213700U (zh) 一种双电源集成半桥油泵控制器
CN203133600U (zh) 一种船舶机舱监测装置
CN111309564A (zh) 传感器查询装置
CN106951285B (zh) 用于存储器的更新装置
CN201535999U (zh) 一种ups电源触摸屏彩色显示器
CN111766803A (zh) 一种伸缩机远程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219800028U (zh) 一种轨道工程车控制模块检测装置
CN205355194U (zh) 一种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