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3497U -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3497U
CN211473497U CN201922101682.6U CN201922101682U CN211473497U CN 211473497 U CN211473497 U CN 211473497U CN 201922101682 U CN201922101682 U CN 201922101682U CN 211473497 U CN211473497 U CN 211473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ole
double
anchor rod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16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志海
程万腾
闫思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16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3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3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3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该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包括锚杆本体,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泄胶孔连通构成外层墙体的注胶通道;所述锚杆本体上设置封堵端头,所述封堵端头位于所述泄胶孔远离注胶盲孔的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封堵端头用于封堵外层墙体的内侧;所述锚杆本体的另一端能锚固于内层墙体内。该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将中空双层墙体结构的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使二者能够共同受力,使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最早,砖更多的是作为结构材料出现的。由于砌体结构特性的限制以及建筑对于空间及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现在以砖及砌块为主题结构材料的建筑除了一些小型建筑外已经越来越少,然而以砖及砌块作为建筑内外饰面材料的建筑依旧较多。
突破了砖砌体承重的结构束缚,砖也就被解放出来。传统的清水砖墙是直接以单一清水砖砌体作为外围护材料,虽然可以达到清水砖的装饰效果,但只能通过增加墙体厚度或采取一定弊端的内保温方式来达到节能保温要求。
为了达到更合理的外保温效果,利用砖的装饰性及耐候性,以外层砖(砌砖)砌体作为外饰面材料,以外覆保温层的内层墙体作为承受主体结构作用的结构墙体或围护室内空间的非结构墙体。这种双层墙体的构造也体现了现代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分层组合、各司其职”。双层墙体的常见做法为两层墙体脱开,通过固定于结构墙体的承重构件承受外层墙体重力,在内外层墙体间一般留有空气流通层,内层墙体的外墙上可以做各种保温层,更利于墙体的节能、隔声以及水汽的排除。外层墙体一般选用90~120mm厚的砖墙作为外层装饰墙。现有技术中双层墙体需要分别锚固,无法共同受力。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外层装饰墙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中空保温层的冻胀或原有连接件的失效等原因,导致一些外墙体存在失稳,倒塌的安全风险。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层墙体受力不均、外层装饰墙稳定性差的问题,该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将中空双层墙体结构的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使二者能够共同受力,使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包括锚杆本体,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泄胶孔连通构成外层墙体的注胶通道;所述锚杆本体上设置封堵端头,所述封堵端头位于所述泄胶孔远离注胶盲孔的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封堵端头用于封堵外层墙体的内侧;所述锚杆本体的另一端能锚固于内层墙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注胶盲孔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的厚度尺寸,所述泄胶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泄胶孔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注胶盲孔的封闭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泄胶孔的数量为4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端头为直径呈增大设置的封堵圆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包括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所述内层墙体和所述外层墙体之间设有中空层,所述内层墙体和所述外层墙体之间能固定地设置前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墙体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锚固孔,所述内层墙体上与所述第一锚固孔对应的第二锚固孔,所述第二锚固孔为深度尺寸小于所述内层墙体的厚度尺寸的盲孔;所述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锚固孔后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锚固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包括锚杆本体,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所述注胶盲孔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的厚度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所述泄胶孔能连通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第一锚固孔,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泄胶孔连通构成外层墙体的注胶通道;所述锚杆本体上设置封堵端头,所述封堵端头能封堵所述第一锚固孔靠近所述内层墙体的一端;所述锚杆本体的另一端能密封锚固于所述第二锚固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锚杆本体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锚固孔的孔径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锚固孔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一锚固胶空间,所述锚杆本体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锚固孔的孔径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锚固孔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二锚固胶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锚固孔远离所述内层墙体的一端凹设有用于敷设装饰面层单元的装饰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端头焊接固定于所述锚杆本体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层装饰墙的加固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共同受力,使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降低了因失稳或中空保温层冻胀等原因导致的外层墙体脱落或倒塌风险;相比传统加固方案无法解决带中空层双层墙体加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通过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克服双层墙体的分别锚固问题,提高了外装饰墙的安全度和美观程度;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安全可靠,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的示意图。
图中:
200、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100、双层墙体连接锚杆;
1、锚杆本体;11、注胶盲孔;12、泄胶孔;13、封堵端头;
2、外层墙体;21、第一锚固孔;
3、内层墙体;31、第二锚固孔;
4、中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包括锚杆本体1,锚杆本体1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11,锚杆本体1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12,注胶盲孔11和泄胶孔12连通构成外层墙体2的注胶通道;锚杆本体1上设置封堵端头13,封堵端头13位于泄胶孔12远离注胶盲孔11的开口端的一侧,封堵端头13用于封堵外层墙体2(装饰墙)的内侧;锚杆本体1的另一端能锚固于内层墙体3(承重墙)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层装饰墙的加固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共同受力,使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降低了因失稳或中空保温层冻胀等原因导致的外层墙体脱落或倒塌风险;相比传统加固方案无法解决带中空层双层墙体加固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够较容易克服双层墙体的分别锚固问题,提高了外装饰墙的安全度和美观程度。
进一步,注胶盲孔11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2的厚度尺寸,经其内腔的锚固胶用于流向外层墙体2,注胶盲孔11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2的厚度尺寸避免造成锚固胶积压。泄胶孔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泄胶孔12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注胶盲孔11的封闭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泄胶孔12的数量为4个,孔径为2mm。
进一步,封堵端头13为直径呈增大设置的封堵圆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空双层墙体结构200,包括内层墙体3和外层墙体2,内层墙体3和外层墙体2之间设有中空层4,内层墙体3和外层墙体2之间能固定地设置前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施工需求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中,通过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层装饰墙的加固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共同受力,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降低了因失稳或中空保温层冻胀等原因导致的外层墙体脱落或倒塌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通过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克服双层墙体的分别锚固问题,提高了外装饰墙的安全度和美观程度。
进一步,如图1所示,外层墙体2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锚固孔21,内层墙体3上与第一锚固孔21对应的第二锚固孔31,第二锚固孔31为深度尺寸小于内层墙体3的厚度尺寸的盲孔,第二锚固孔31的深度尺寸根据锚固要求确定;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能穿设通过第一锚固孔21后穿设固定于第二锚固孔31内。
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包括锚杆本体1,锚杆本体1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11,注胶盲孔11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2的厚度尺寸,锚杆本体1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12,泄胶孔12能连通注胶盲孔11和第一锚固孔21,注胶盲孔11和泄胶孔12连通构成外层墙体2的注胶通道;锚杆本体1上设置封堵端头13,封堵端头13能封堵第一锚固孔21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锚杆本体1的另一端能密封锚固于第二锚固孔3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锚杆本体1自封堵端头13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至锚杆本体1位于内层墙体3内的一端的长度尺寸为内层墙体3和中空层4的厚度尺寸和;锚杆本体1自封堵端头13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至锚杆本体1位于外层墙体2内的一端的长度尺寸为外层墙体2厚度尺寸减10mm。
锚杆本体1的长度根据内层墙体3(承重墙)的厚度尺寸、中空层4厚度尺寸和外层墙体2(装饰墙)的厚度尺寸确定,锚杆本体1的直径尺寸根据其分担外层墙体2(装饰墙)区域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以及锚杆本体1材料特性计算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封堵端头13焊接固定于锚杆本体1上,封堵端头13封堵第一锚固孔21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以防压力灌注锚固胶(锚固用胶粘剂)时锚固胶流入中空层4,造成材料浪费和外层墙体2(装饰墙)厚度范围内锚固胶不密实。
进一步,锚杆本体1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锚固孔21的孔径尺寸,锚杆本体1的外壁和第一锚固孔21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一锚固胶空间,压力灌注锚固胶时,锚固胶经过注胶盲孔11和泄胶孔12进入第一锚固胶空间,实现锚杆本体1与外层墙体2(装饰墙)的胶结锚固。锚杆本体1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锚固孔31的孔径尺寸,锚杆本体1的外壁和第二锚固孔31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二锚固胶空间,第二锚固胶空间内能填充锚固胶,实现锚杆本体1与内层墙体3(承重墙)的胶结锚固。锚杆本体1分别与外层墙体2(装饰墙)、内层墙体3(承重墙)胶结锚固,两处的锚固胶和锚杆本体1分别产生粘聚力,使锚杆本体1承受外层墙体2(装饰墙)传来拉力和压力,保证外层墙体2(装饰墙)的稳定和安全。
进一步,第一锚固孔21远离内层墙体3的一端凹设有用于敷设装饰面层单元的装饰槽。在本实施方式中,锚杆本体1的一端的端面位于第一锚固孔21内,锚杆本体1的端面和第一锚固孔21的内壁之间构成的凹槽为装饰槽,胶结锚固后,在装置槽内敷设装饰面层单元,保证外层墙体2(装饰墙)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200的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外层墙体2上贯通钻设第一锚固孔21,通过第一锚固孔21向内在内层墙体3上钻设呈盲孔结构的第二锚固孔31;
具体地,根据计算及构造要求,确定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的间距,在外层墙体2(装饰墙)上标定打孔位置。然后用水钻钻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钻头直径比锚杆本体1的直径大5mm左右,钻头要求始终与外层墙体2的墙面保持垂直。在外层墙体2上钻贯穿孔形成第一锚固孔21,通过第一锚固孔21在内层墙体3(承重墙)上钻出所要求锚固深度的第二锚固孔31,锚固深度需根据锚杆本体1承受荷载大小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步骤b、清洗第一锚固孔21、第二锚固孔31和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长棒,通过第一锚固孔21,直达内层墙体3上的第二锚固孔31的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安装植入前,需要用钢丝将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刷去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
步骤c、向内层墙体3上的第二锚固孔31内注入锚固胶;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将植筋胶安置于注射器内,通过塑料加长管,将注射嘴伸入内层墙体3上的第二锚固孔31的孔底,第二锚固孔31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胶后立即将锚杆本体1安装植入。
步骤d、将锚杆本体1通过第一锚固孔21穿入第二锚固孔31内,锚杆本体1上的封堵端头13封堵第一锚固孔21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第二锚固孔31内的锚固胶将锚杆本体1锚固于内层墙体3上;
具体地,第二锚固孔31内注胶后立即将锚杆本体1通过第一锚固孔21伸入第二锚固孔31的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直至锚杆本体1的端部伸入第二锚固孔31的孔底。锚杆本体1上的封堵端头13封堵第一锚固孔21靠近内层墙体3的一端,第二锚固孔31内的锚固胶将锚杆本体1锚固于内层墙体3上。
步骤e、第二锚固孔31内的锚固胶固化后,向注胶盲孔11内注入锚固胶,锚固胶通过泄胶孔12流向第一锚固孔21内,第一锚固孔21内的锚固胶将锚杆本体1锚固于外层墙体2上;
具体地,内层墙体3的第二锚固孔31内的锚固胶固化后,方可进行外层墙体2上第一锚固孔21的压力注胶操作。通过锚杆本体1上的注胶盲孔11将锚固胶压力注入,锚固胶经泄胶孔12进入第一锚固胶空间,待锚固胶将第一锚固胶空间充满时,方可停止注胶。锚固胶凝固后,锚杆本体1和封堵端头13与外层墙体2(装饰墙)胶结锚固。双层墙体连接锚杆100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外层墙体2的稳定性,达到加固的目的。
步骤f、在第一锚固孔21远离内层墙体3的一端敷设装饰面层单元,完成加固施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拉结,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层装饰墙的加固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共同受力,使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受力均匀,保证外层墙体的稳定和安全,降低了因失稳或中空保温层冻胀等原因导致的外层墙体脱落或倒塌风险;相比传统加固方案无法解决带中空层双层墙体加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通过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克服双层墙体的分别锚固问题,提高了外装饰墙的安全度和美观程度;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安全可靠,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本体,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泄胶孔连通构成外层墙体的注胶通道;所述锚杆本体上设置封堵端头,所述封堵端头位于所述泄胶孔远离注胶盲孔的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封堵端头用于封堵外层墙体的内侧;所述锚杆本体的另一端能锚固于内层墙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盲孔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的厚度尺寸,所述泄胶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泄胶孔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注胶盲孔的封闭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泄胶孔的数量为4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端头为直径呈增大设置的封堵圆环。
5.一种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包括内层墙体和外层墙体,所述内层墙体和所述外层墙体之间设有中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墙体和所述外层墙体之间能固定地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墙体连接锚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墙体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锚固孔,所述内层墙体上与所述第一锚固孔对应的第二锚固孔,所述第二锚固孔为深度尺寸小于所述内层墙体的厚度尺寸的盲孔;所述双层墙体连接锚杆能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锚固孔后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锚固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包括锚杆本体,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自端面向内设置注胶盲孔,所述注胶盲孔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层墙体的厚度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侧壁上径向贯通设置至少一个泄胶孔,所述泄胶孔能连通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第一锚固孔,所述注胶盲孔和所述泄胶孔连通构成外层墙体的注胶通道;所述锚杆本体上设置封堵端头,所述封堵端头能封堵所述第一锚固孔靠近所述内层墙体的一端;所述锚杆本体的另一端能密封锚固于所述第二锚固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本体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锚固孔的孔径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锚固孔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一锚固胶空间,所述锚杆本体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锚固孔的孔径尺寸,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锚固孔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二锚固胶空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孔远离所述内层墙体的一端凹设有用于敷设装饰面层单元的装饰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端头焊接固定于所述锚杆本体上。
CN201922101682.6U 2019-11-28 2019-11-28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Active CN211473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682.6U CN21147349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682.6U CN21147349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3497U true CN211473497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1682.6U Active CN211473497U (zh) 2019-11-28 2019-11-28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34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479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及加固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479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及加固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804B (zh) 后置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
CN107965153B (zh) 干砌毛石墙体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方法
CN110924702A (zh) 一种砖混或预制构件的孔洞封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7003710U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
CN211473497U (zh)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及中空双层墙体结构
CN112160452A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366666A (zh) 一种双功能化学膨胀螺栓
CN112854792A (zh) 双层墙体连接锚杆、中空双层墙体结构及加固施工方法
CN201078037Y (zh) 木结构单向透气保温墙体
JP6921536B2 (ja) 既存の組積造に設けるアンカーの施工方法及びあと施工アンカー
CN108894456A (zh) 预制发泡陶瓷框架外墙挂板及制造方法
CN201507040U (zh) 防火型节能复合保温墙体
CN206034702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13741745U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
CN210597768U (zh) 墙体保温与外模集成系统
CN107044211A (zh) 一种夹芯保温外墙板玻璃纤维拉结件损伤的修复加固工艺
CN201027746Y (zh) 带有密封圈的膨胀管
CN103758255B (zh) 一种装饰保温复合墙体及其制作方法
CN204225295U (zh) 一种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体自保温系统的抗裂热桥节点
CN208844736U (zh) 一种轻质类砌体外墙保温板固定结构
CN209211876U (zh) 现浇增强型混凝土外墙保温复合模板
CN104975658B (zh) 预固定板体系墙体保温系统施工工艺
CN206971465U (zh) 保温结构预制一体化组装墙及房屋
KR20020029009A (ko) 치장벽돌벽스페이서
CN111593902A (zh) 一种新旧墙体结合部墙面防裂缝构造及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