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2358U -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2358U
CN211472358U CN201922307021.9U CN201922307021U CN211472358U CN 211472358 U CN211472358 U CN 211472358U CN 201922307021 U CN201922307021 U CN 201922307021U CN 211472358 U CN211472358 U CN 211472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ping
rotation
garbage
rubbish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70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锦锋
梁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070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2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2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2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包括扫地机机架、扫地机构和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承接于所述的扫地机构的下料区,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第一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的垃圾回收箱内依次形成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的上方设置弧形栅栏过滤网。本实用新型通过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可以实现对垃圾的三重分类,完全满足了现有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扫地机的工作效率,省去人工或者后续垃圾分类的分类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卫清扫设备领域,尤其与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有关。
背景技术
扫地机是一种能够对地面进行自动清扫的装置,现有用于城市环卫清扫的扫地机普遍是利用扫地刷子将垃圾扫入扫地机的垃圾箱中,这种扫地机适合于较为平整的路面,如果碰到路面凹凸不平时,扫地刷子很难全部将垃圾扫入垃圾箱中,需要环卫工人进行手工进行打扫,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本专利申请人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一种扫地机,然而目前社会上针对垃圾分类的问题日趋严厉,现有的扫地机还没有一种能实现垃圾自动分类的装置来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因此本专利申请人在扫地机的基础上增加垃圾自动分类的装置来解决垃圾自动分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扫地机有关。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包括扫地机机架和扫地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还包括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承接于所述的扫地机构的下料区,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第一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的垃圾回收箱内依次形成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的上方设置弧形栅栏过滤网,且弧形栅栏过滤网自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向大件回收区方向由高向下设置,第一旋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多条圆周方向排列并与第一旋转轴轴向方向平行的磁条,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上方靠近第一旋转轴的内侧设置毛刷挡片,所述的第三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的下方,第三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扒爪,扒爪具有伸入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的第二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的上方,第二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推动杆,所述的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内固定设置有垃圾定位杆,垃圾定位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勾住垃圾的定位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磁条嵌入所述的第一旋转轴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中;所述的扒爪和定位杆均呈弯曲的勾状,且所述的扒爪和所述的推动杆相错位排列。
所述的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均通过抽屉式箱体形成,所述的垃圾回收箱的侧部开设有供抽屉式箱体出入的开口,从而方便垃圾下料;所述的垃圾定位杆得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的抽屉式箱体活动铰接,也方便垃圾下料。
所述的第二旋转轴呈逆时针旋转,所述的第三旋转轴和第一旋转轴呈顺时针旋转,且第三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的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速度,从而通过第三旋转轴快速将一些软性垃圾(树叶、塑料袋等)带入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中,而大件垃圾(易拉罐、可乐瓶等)则被第二旋转轴推至大件回收区中。
所述的扫地机构包括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阻挡机构和下料驱动机构,扫地机机架的内部形成安装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的安装腔,所述的扫地机机架的底部设置与安装腔贯通的开口,扫地机机架的两侧底部安装滚轮,所述的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在扫地机机架安装腔中;
所述的扫地刷正转机构包括正转主动轴、两根正转从动轴和正转输送带,所述的扫地刷反转机构包括反转主动轴、两根反转从动轴和反转输送带,正转主动轴和反转从动轴设置在扫地机机架的上部,两根正转从动轴和两根反转主动轴设置在所述的扫地机机架的底部开口处,所述的正转输送带套装于正转主动轴和两根正转从动轴形成三角正转输送回路,所述的反转输送带套装于反转主动轴和两根反转从动轴形成三角反转输送回路,正转输送带和反转输送带上的外表面上均设有与输送方向垂直排列的多排扫地刷,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的运动反向为相对运动,且该两部分的扫地刷穿出扫地机机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正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垃圾夹持提升区;
所述的阻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正转主动轴上方并与经过的扫地刷配合;所述的下料驱动机构配合设置在反转主动轴的上方,所述的垃圾回收箱设置在扫地刷反转机构的非垃圾夹持提升区一侧的底部,通过阻挡机构将垃圾阻止跟随正转主动轴继续运动,并通过下料驱动机构驱动将垃圾带动继续跟随扫地刷反转机构上的输送带运动带至垃圾回收箱。
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扫地机机架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垃圾被扫地刷全部扫走;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正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喇叭形垃圾夹持提升区。
所述的扫地刷正转机构的非垃圾夹持提升区一侧的输送带的两侧通过挡板顶撑。
所述的阻挡机构包括过滤网和支撑过滤网的过滤网架,过滤网将垃圾阻挡住并通过所述的下料驱动机构带动垃圾;所述的下料驱动机构包括下料驱动电机、驱动轴和分布在驱动轴上并与扫地刷反转机构上的扫地刷配合的毛刷。
所述的扫地刷设置在间隔排列在输送带外表面的挡条上,扫地刷内设置有钢条,从而提高扫地刷对垃圾的清扫力度。
主动轴的直径大于对应的从动轴的直径,主动轴和从动轴与输送带之间通过齿配合连接。
所述扫地机机架的底部前侧设有圆盘形扫地刷,通过圆盘形扫地刷将垃圾扫拢至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
所述的正转主动轴和反转主动轴通过两个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或者同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传动轴和链条,链条通过齿轮套装于驱动轴和传动轴上组成旋转回路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的正转主动轴和反转主动轴通过齿轮与链条配合并分别设置在链条的上下两侧。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或第三旋转轴也通过独立的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或者同一驱动机构旋转。
所述的扫地机机架的后侧设有可供更换垃圾袋的箱门,扫地机机架的两侧和顶面均通过可拆卸板安装在扫地机机架上。
使用时,垃圾从扫地机构的下料区下料,进入垃圾回收箱,垃圾中的铁屑先被第一旋转轴的磁条吸附随同第一旋转轴旋转,铁屑经过毛刷挡片时被毛刷挡片阻挡,由于第一旋转轴除了磁条的表面具有磁性,其他表面是不具有磁性的,铁屑等杂质脱离第一旋转轴并落至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剩余的垃圾进入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上方的弧形栅栏过滤网上,此时第三旋转轴由于快速旋转依靠扒爪可以将剩余垃圾中的软性杂质(树叶、塑料袋等)以及小颗粒等勾至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中,并被垃圾定位杆的定位齿定位,从而防止垃圾回旋至弧形栅栏过滤网上,保证软性杂质回收至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该部分垃圾实质上为不可回收垃圾。另外其余的垃圾一般为硬性的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该垃圾通过第二旋转轴直接推送至大件回收区,从而完成自动分类,大大提高扫地机的工作效率,省去人工或者后续垃圾分类的分类步骤。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可以实现对垃圾的三重分类,完全满足了现有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扫地机的工作效率,省去人工或者后续垃圾分类的分类步骤。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的相对运动将垃圾统一扫至正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垃圾夹持提升区的开口处,从而能保证将垃圾全部打扫干净,适合各种环境和凹凸不平的路面,从而提高了扫地机打扫的效率,降低了环卫工人需要人工打扫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构的内部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扫地机机架1、扫地机构和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承接于扫地机构的下料区,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11、第一旋转轴114、第二旋转轴115和第三旋转轴116,垃圾回收箱内依次形成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111、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112和大件回收区113,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的上方设置弧形栅栏过滤网120,且弧形栅栏过滤网自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向大件回收区方向由高向下设置,第一旋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多条圆周方向排列并与第一旋转轴轴向方向平行的磁条117,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上方靠近第一旋转轴的内侧设置毛刷挡片118,所述的第三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的下方,第三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扒爪121,扒爪具有伸入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的第二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的上方,第二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推动杆119,所述的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内固定设置有垃圾定位杆122,垃圾定位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勾住垃圾的定位齿123。
优选地,磁条嵌入所述的第一旋转轴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中;所述的扒爪和定位杆均呈弯曲的勾状,且所述的扒爪和所述的推动杆相错位排列。另外,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均通过抽屉式箱体形成,所述的垃圾回收箱的侧部开设有供抽屉式箱体出入的开口,从而方便垃圾下料;所述的垃圾定位杆得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的抽屉式箱体活动铰接,也方便垃圾下料。
垃圾分类时,第二旋转轴呈逆时针旋转,所述的第三旋转轴和第一旋转轴呈顺时针旋转,且第三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的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速度,从而通过第三旋转轴快速将一些软性垃圾(树叶、塑料袋等)带入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中,而大件垃圾(易拉罐、可乐瓶等)则被第二旋转轴推至大件回收区中。
扫地机构包括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阻挡机构2、下料驱动机构3,扫地机机架1的内部形成安装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的安装腔,扫地机机架1的底部设置与安装腔贯通的开口,扫地机机架1的两侧底部安装滚轮,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在扫地机机架安装腔中;扫地刷正转机构包括正转主动轴4、两根正转从动轴5和正转输送带6,扫地刷反转机构包括反转主动轴7、两根反转从动轴8和反转输送带9,正转主动轴4和反转主动轴7设置在扫地机机架1的上部,两根正转从动轴5和两根反转从动轴8设置在扫地机机架1的底部开口处,正转输送带6套装于正转主动轴4和两根正转从动轴5形成三角正转输送回路,反转输送带9套装于反转主动轴7和两根反转从动轴8形成三角反转输送回路,正转输送带6和反转输送带9上的外表面上均设有与输送方向垂直排列的多排扫地刷10,两根正转从动轴5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8之间部分的输送带的运动反向为相对运动,且该两部分的扫地刷10穿出扫地机机架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正转主动轴4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7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垃圾夹持提升区11;阻挡机构2设置在正转主动轴4上方并与经过的扫地刷配合;下料驱动机构3配合设置在反转主动轴7的上方,垃圾回收箱11设置在扫地刷反转机构的非垃圾夹持提升区一侧的底部,通过阻挡机构2将垃圾阻止跟随正转主动轴继续运动,并通过下料驱动机构3驱动将垃圾带动继续跟随扫地刷反转机构上的输送带运动带至垃圾回收箱11。
进一步优选地,两根正转从动轴5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扫地机机架1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垃圾被扫地刷全部扫走;两根正转从动轴5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8之间部分的输送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正转主动轴4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7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喇叭形垃圾夹持提升区。
进一步优选地,扫地刷正转机构的非垃圾夹持提升区一侧的输送带的两侧通过挡板顶撑。
进一步优选地,阻挡机构2包括过滤网和支撑过滤网的过滤网架,过滤网将垃圾阻挡住并通过下料驱动机构带动垃圾;下料驱动机构包括下料驱动电机、驱动轴和分布在驱动轴上并与扫地刷反转机构上的扫地刷配合的毛刷。
进一步优选地,扫地刷10设置在间隔排列在输送带外表面的挡条上,扫地刷内设置有钢条,从而提高扫地刷对垃圾的清扫力度。
进一步优选地,主动轴的直径大于对应的从动轴的直径,主动轴和从动轴与输送带之间通过齿配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扫地机机架1的底部前侧设有圆盘形扫地刷12,通过圆盘形扫地刷12将垃圾扫拢至两根正转从动轴5之间部分的输送带。
进一步优选地,正转主动轴4和反转主动轴7通过两个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或者同一驱动机构13驱动旋转,该驱动机构13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传动轴和链条,链条通过齿轮套装于驱动轴和传动轴上组成旋转回路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正转主动轴和反转主动轴通过齿轮与链条配合并分别设置在链条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优选地,扫地机机架1的后侧设有可供更换垃圾袋的箱门,扫地机机架1的两侧和顶面均通过可拆卸板安装在扫地机机架1上。

Claims (5)

1.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包括扫地机机架和扫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还包括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承接于所述的扫地机构的下料区,所述的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箱、第一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的垃圾回收箱内依次形成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的上方设置弧形栅栏过滤网,且弧形栅栏过滤网自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向大件回收区方向由高向下设置,第一旋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多条圆周方向排列并与第一旋转轴轴向方向平行的磁条,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上方靠近第一旋转轴的内侧设置毛刷挡片,所述的第三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的下方,第三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扒爪,扒爪具有伸入所述的弧形栅栏过滤网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的第二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的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的上方,第二旋转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推动杆,所述的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内固定设置有垃圾定位杆,垃圾定位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勾住垃圾的定位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条嵌入所述的第一旋转轴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中;所述的扒爪和定位杆均呈弯曲的勾状,且所述的扒爪和所述的推动杆相错位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吸附金属屑回收区、磁性不可吸附废物回收区和大件回收区均通过抽屉式箱体形成,所述的垃圾回收箱的侧部开设有供抽屉式箱体出入的开口;所述的垃圾定位杆得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的抽屉式箱体活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旋转轴呈逆时针旋转,所述的第三旋转轴和第一旋转轴呈顺时针旋转,且第三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的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地机构包括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阻挡机构和下料驱动机构,扫地机机架的内部形成安装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的安装腔,所述的扫地机机架的底部设置与安装腔贯通的开口,扫地机机架的两侧底部安装滚轮,所述的扫地刷正转机构、扫地刷反转机构前后依次排列设置在扫地机机架安装腔中;所述的扫地刷正转机构包括正转主动轴、两根正转从动轴和正转输送带,所述的扫地刷反转机构包括反转主动轴、两根反转从动轴和反转输送带,正转主动轴和反转从动轴设置在扫地机机架的上部,两根正转从动轴和两根反转主动轴设置在所述的扫地机机架的底部开口处,所述的正转输送带套装于正转主动轴和两根正转从动轴形成三角正转输送回路,所述的反转输送带套装于反转主动轴和两根反转从动轴形成三角反转输送回路,正转输送带和反转输送带上的外表面上均设有与输送方向垂直排列的多排扫地刷,两根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与两根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的运动反向为相对运动,且该两部分的扫地刷穿出扫地机机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正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反转机构的正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与反转主动轴和靠近扫地刷正转机构的反转从动轴之间部分的输送带上的扫地刷相互接触组成垃圾夹持提升区;所述的阻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正转主动轴上方并与经过的扫地刷配合;所述的下料驱动机构配合设置在反转主动轴的上方,所述的垃圾回收箱设置在扫地刷反转机构的非垃圾夹持提升区一侧的底部,通过阻挡机构将垃圾阻止跟随正转主动轴继续运动,并通过下料驱动机构驱动将垃圾带动继续跟随扫地刷反转机构上的输送带运动带至垃圾回收箱。
CN201922307021.9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Active CN211472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021.9U CN21147235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021.9U CN21147235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2358U true CN211472358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7021.9U Active CN21147235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2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9333Y (zh) 一种清扫车的清扫装置
CN109322267B (zh) 一种扫地车
CN106869064B (zh) 手推式小型道路清扫车
CN205369121U (zh) 一种太阳能式简便道路清扫机
CN110924342B (zh) 一种循环自动翻斗扫地车
CN204274330U (zh) 手推式无动力扫地机
CN211472358U (zh)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CN2934346Y (zh) 街道、草坪小型清洁车
CN202157287U (zh) 扫街机
CN106320239A (zh) 自走式路面垃圾清理车
CN110863465A (zh)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扫地机
CN202787144U (zh) 一种单臂手推式扫地机
CN107761626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清扫车
CN202117007U (zh) 垃圾清扫车
CN217674749U (zh) 具有视觉识别功能的垃圾分类回收车
CN201343710Y (zh) 多功能环卫清扫车
CN109457646A (zh) 一种环保路面清洁车
CN201400869Y (zh) 封闭式地面快速清洁机
CN211093816U (zh) 一种具有拾取功能的室内多功能电动清扫车
CN214783541U (zh) 一种市政道路可移动保洁装置
CN201121301Y (zh) 手推式防尘扫地车
CN202767004U (zh) 电动三轮清扫车
CN108516265A (zh) 一种垃圾车辅助装置
CN106677102B (zh) 一种扫地机
CN111576310A (zh) 一种无人车及清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