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1610U -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1610U
CN211471610U CN201921709723.3U CN201921709723U CN211471610U CN 211471610 U CN211471610 U CN 211471610U CN 201921709723 U CN201921709723 U CN 201921709723U CN 211471610 U CN211471610 U CN 211471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conductive
sealing
workpiece
fix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97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志斌
李丰收
危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97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1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1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1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吊挂机构包括吊具和挂具;工件处理装置包括吊挂机构;工件处理系统包括吊挂机构、密封部件和容器。其中,吊具设在机架上且具有悬挂位;挂具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横梁,横梁适于挂接在悬挂位上,底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及横梁之间围成牢固的安装框架,其内形成安装腔。此结构的吊挂机构的安装框架连接固定牢固,其内即可以牢固地固定挂镀机构,又可以牢固地固定滚镀桶,在同一个吊挂机构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节约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节省电镀设备的占地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清洗、电镀、涂覆等领域中,皆以不同容器盛装不同液体以组成所需工艺流程,来对工件完成清洗、电镀、涂覆等工序处理。比如,在电镀工艺中,滚镀和挂镀是两种电镀方式。滚镀是将工件放入滚桶内,滚桶在电镀液中转动以对滚桶内工件的表面进行电镀;挂镀将工件悬挂在吊挂机构上,并将工件浸入电镀液中,以完成对工件表面电镀。
现有技术中的吊挂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在基架上的吊钩及可挂接在吊钩上的挂具,挂具包括支撑杆和悬挂架,悬挂架的顶部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杆顶部挂接在吊钩上,其中悬挂架包括竖向设置且水平间隔的两个固定杆,将两个固定杆水平连接的多个横向间隔布置的连接杆,以及水平设在连接杆两侧并竖向间隔的多排悬挂杆,每一排的悬挂杆呈间隔排布;悬挂杆的远离连接杆的外侧端上固定有挂钩。当需要对工件进行挂镀时,工件则直接悬挂在挂钩上并悬空在电镀槽内。
上述的挂具若要实现对工件的滚镀时,就需要将滚桶可转动地安装在悬挂架的悬挂杆上,但鉴于悬挂杆的一端悬空,只有一端固定在连接杆上,仅仅依靠悬挂杆难以将滚桶牢固地固定在悬挂架上。于是,现有技术中的挂具目前仅仅是用于对工件进行挂镀,不能在悬挂架上实现滚镀和挂镀的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造成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高和占地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挂具无法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导致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高和占地空间大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机构,包括
吊具,设在基架上且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悬挂位;
挂具,包括底座,分别设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及跨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适于挂接在所述悬挂位上;所述底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及横梁之间围成安装腔。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所述吊具包括吊挂部件及将所述吊挂部件设在所述基架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所述吊挂部件的顶部表面或侧壁表面上设有所述悬挂位。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所述悬挂位为凹陷在所述吊挂部件顶部表面或侧壁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豁口;所述凹槽的槽底或位于下方的槽壁形成所述悬挂位;
所述横梁嵌入所述凹槽内且其两端经各自对应的所述豁口伸出所述凹槽外。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所述固定部件沿竖向固定在所述吊挂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通过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基架上。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所述固定部件为至少两个且间隔布置,任一所述固定部件的一侧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滚动部件;
所述滚动部件可滚动地配合在所述基架上的沿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路径延伸的导向体上。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任一所述滚动部件为在垂直于固定部件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相对布置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部件上的至少两个滚轮;
所述导向体嵌入相对的两个滚轮之间形成的滑道内。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吊挂部件上且位于所述悬挂位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活动时可在压紧于所述横梁的顶部表面上的压紧状态和脱离所述横梁的顶部表面的自由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在所述吊挂部件上的压紧部件,所述压紧部件通过向下翻转而处于所述压紧状态,及向上翻转而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或者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驱动手柄及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驱动手柄上的偏心部件,所述偏心部件受所述驱动手柄的驱动向下转动而处于所述压紧状态,及向上转动而处于所述自由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夹设在所述悬挂位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第一导电极部件,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的两端向下折弯并电连接于设在所述安装腔内的受电部件;以及
设在所述固定部件上且适于从所述基架上引电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头,所述第一导电头与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之间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悬挂位的顶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件;和/或
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的顶部与所述横梁的顶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绝缘部件。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固定部件上且适于从基架上引电的至少一组导电头组件,任一所述导电头组件包括间隔布置的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以及
间隔设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件与所述悬挂位之间的正极导电部件和负极导电部件;所述正极导电部件和所述负极导电部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之间电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连接于电气元件。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正极导电部件和负极导电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悬挂位之间的第三绝缘部件;
所述第一绝缘部件与所述第三绝缘部件相互面对的表面之间围成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正极导电部件和所述负极导电部件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吊挂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下方的至少一个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电气元件;
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安装板及底座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处理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挂机构。
可选地,上述的工件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电轴,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导电轴上的第一导电盘;
还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的开放式滚桶,所述开放式滚桶的滚桶带绕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盘上,所述第一导电盘与所述滚桶带的内腔之间围成供工件放置的滚镀腔。
可选地,上述的工件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轴;及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挂镀机构;
所述挂镀机构包括
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电轴上的第二导电盘;
分别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导电轴两端上的第一驱动部件且受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
第二驱动部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轴的两端上且受第二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并位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外侧;
若干个挂杆,具有供工件挂设的挂钩;平行且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盘上且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部件外;
若干个过渡部件,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挂杆的两端部上,且围绕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外周且受该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转动而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工件处理装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和所述过渡部件均为齿轮,所述过渡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啮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的至少一壁上设有密封通道;
至少一个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挂机构;
若干个密封部件,间隔设在所述密封通道内;所述密封部件适于设在对应工件或吊挂机构的任一端部上或绕设在其外周壁上;
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容器中的任一个受驱动机构的驱动穿过任一密封通道,并使任一所述密封部件适于密封地穿过任一所述密封通道,以带动设在对应密封部件上的工件或吊挂机构穿过所述密封通道;
在所述密封部件或容器的移动方向上,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距离为L1i,任一所述密封通道的长度为L0i,所述L1i与L0i之间满足:
L0min≥L1max,其中所述L1max为所有L1i中的最大值,L0min为所有L0i中的最小值,并且i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可选地,上述的工件处理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吊挂机构的挂具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至少一块密封板,所述吊挂机构在所述密封通道穿过时,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密封通道内壁面之间可密封地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挂机构,包括吊具和挂具。其中,吊具设在机架上且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悬挂位;挂具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横梁,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横梁跨设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横梁适于挂接在悬挂位上,底座、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及横梁之间围成牢固的安装框架,其内形成安装腔。
此结构的吊挂机构的安装框架连接固定牢固,其内即可以牢固地固定挂镀机构,又可以牢固地固定滚镀桶,在同一个吊挂机构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节约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节省电镀设备的占地空间;吊具与挂具为分体结构,两者任一出现故障时,方便拆装和维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挂机构,压紧组件活动时可在压紧于横梁的顶部表面上的压紧状态和脱离所述横梁的顶部表面的自由状态之间切换。压紧组件将横梁压紧在悬挂位上,防止横梁及挂具受外力时上下晃动、不平稳,影响电镀效果;同时压紧组件压紧在横梁上可使第一导电极部件与第二导电极部件紧密接触,保持良好的导电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挂机构,第一导电极部件、第一导电头和正极导电部件等导电装置均设置在吊具上,导电装置出现故障时方便拆卸吊具进行维修。第一绝缘部件、第二绝缘部件、第三绝缘部件、第四绝缘部件和第五绝缘部件的设置将将不同的电极隔开,防止短路;同时将带电部件与其它非带电部件隔开,防止非带电部件带电,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处理装置,包括吊挂机构。此结构的工件处理装置的吊挂机构的安装框架连接固定牢固,其内即可以牢固地固定挂镀机构,又可以牢固地固定滚镀桶,在同一个工件处理装置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节约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节省电镀设备的占地空间。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处理装置,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电轴,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导电轴上的第一导电盘,还包括开放式滚桶,开放式滚桶的滚桶带绕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盘上。第一导电极部件通过阴极电缆和第二导电极板与第一导电头连接,第一导电极板两端向下折弯与第一导电轴连接向滚镀腔内提供阴离子,第一导电盘套接在第一导电轴上增大了受电面积,使阴离子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滚镀腔内。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处理装置,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轴,挂镀机构设置在第二导电轴上并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每个挂杆具有供工件挂设的挂钩;若干个挂杆平行且穿设在第二导电盘上且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部件外;过渡部件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挂杆的两端部上,且围绕在各自对应的第二驱动部件的外周且受该第二驱动部件的转动而转动。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和过渡部件均为齿轮,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驱动部件转动,带动整个挂镀机构转动,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驱动部件转动,第二驱动部件转动带动过渡部件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每个过渡部件上的挂杆转动,在挂镀机构整体公转和挂杆905自转作用下工件电镀更加均匀、电镀效率高。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容器、至少一个吊挂机构和若干个密封部件。其中,容器的至少一壁上设有密封通道;若干个密封部件间隔设在密封通道内;密封部件适于设在对应工件或吊挂机构的任一端部上或绕设在其外周壁上;密封部件和容器中的任一个受驱动机构的驱动穿过任一密封通道,并使任一密封部件适于密封地穿过任一密封通道,以带动设在对应密封部件上的工件或吊挂机构穿过密封通道;在密封部件或容器的移动方向上,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距离为L1i,任一密封通道的长度为L0i,L1i与L0i之间满足:L0min≥L1max,其中L1max为所有L1i中的最大值,L0min为所有L0i中的最小值,并且i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此结构的工件的处理装置,在对工件进行处理时,工件设在密封部件上;当若干个密封部件不断地在容器内移动并进入密封通道内,由于L1i与L0i之间满足上述关系,每个密封通道内有至少一个密封部件在该密封通道内密封地滑动,或者在该密封通道的进口端面及出口端分别被一个密封部件密封,使密封通道的内腔与该密封通道所在的容器的内腔密封隔断开,阻挡容器内的溶液不断地进入密封通道内,只是在相邻两个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内存在少量溶液,被带出密封通道外,从而使该容器内溶液的液面高度降低的幅度小,进而只需沿一个方向移动密封部件就能够连续地带动工件移动,实现在液面高度降低很小的同时,将工件从一个容器内转移出去并进入下一个容器内,对工件连续地进行不同工序的处理,简化工件处理过程和便于后续批量处理工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吊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挂机构与第一导轨和L型导轨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吊具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吊具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挂镀机构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挂镀机构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提供的工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提供的挂具与密封通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2-密封部件;3-密封通道;
101-吊挂部件;1011-悬挂位;102-固定部件;201-滚轮;202-第一导轨;203-L型导轨;301-压紧部件;302-驱动手柄;303-偏心部件;
4-挂具;401-底座;402-第一固定座;403-第二固定座;404-横梁;405-密封板;
501-第一导电极部件;502-第一导电头;503-阴极电缆;504-第二导电极部件;
601-第一绝缘部件;602-第二绝缘部件;603-第三绝缘部件;604-第四绝缘部件;605-第五绝缘部件;
701-正极导电头;702-负极导电头;703-正极导电部件;704-负极导电部件;
80-开放式滚桶;801-第一导电轴;802-第一导电盘;803-滚桶带;
90-挂镀机构;901-第二导电轴;902-第二导电盘;903-第一驱动部件;904-第二驱动部件;905-挂杆;906-过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吊挂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吊具和挂具4。
其中,吊具设在机架上且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悬挂位1011;挂具4包括底座401、第一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3和横梁404,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分别设置在底座401两侧,横梁404跨设在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横梁404适于挂接在悬挂位1011上,底座401、第一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3及横梁404之间围成牢固的安装框架,其内形成安装腔。
此结构的吊挂机构的安装框架连接固定牢固,其内即可以牢固地固定挂镀机构,又可以牢固地固定滚镀桶,在同一个吊挂机构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节约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节省电镀设备的占地空间。
具体地,吊具包括吊挂部件101和固定部件102。吊挂部件101的侧壁表面内设有凹槽,凹槽下方的两侧的槽壁向上折弯形成阻挡部,挂具4通过横梁404挂接在悬挂位1011上,阻挡部可防止挂具4从悬挂位1011前方滑出。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豁口;凹槽的位于下方的槽壁形成悬挂位1011;横梁404嵌入凹槽内且其两端经各自对应的豁口伸出所述凹槽外。
固定部件102为两个,竖向间隔布置在吊挂部件101上。每个固定部件102上设有沿垂直于固定部件滑动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滚轮201,固定部件102上设有旋转轴,滚轮201可转动地套设在旋转轴上,两个滚轮201之间形成滑道,基架上的导向体适于嵌至在滑道内,比如,导向体为第一导轨202,吊挂机构通过固定部件102设置在基架的第一导轨202上并可相对第一导轨202滑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吊挂机构还包括三组压紧组件。其中两组压紧组件位于吊挂部件101两侧,每组压紧组件包括一个压紧部件301,两块竖板固定在吊挂部件101的上板上,水平轴穿设固定在两块竖板上,压紧部件301可上下翻转地套设在水平轴上,压紧部件301位于横梁404上方,压紧部件301通过向下翻转压紧在横梁404的上表面上而处于压紧状态,压紧部件301通过向上翻转脱离横梁404的上表面而处于自由状态。
另一组压紧组件位于两个压紧部件301中间,包括驱动手柄302和偏心部件303,驱动手柄302可转动地穿设在吊挂部件101上,偏心部件303呈圆柱状,偏心部件303固定套设在驱动手柄302上,向下转动驱动手柄302带动偏心部件303向下转动,偏心部件303压紧在横梁404上表面上而处于压紧状态,向上转动手柄带动偏心部件303向上转动脱离横梁404上表面而处于自由状态。三组压紧组件将横梁404压紧在悬挂位1011上,防止横梁404及挂具4受外力时上下晃动、不平稳,影响电镀效果。
如图3所示,吊挂机构还包括第一导电极部件501和两个第一导电头502。比如,第一导电极部件501为导电铜板,第一导电头502为阴极导电头。每个固定部件102上设有一个横板,横板上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导电头502竖直固定在导向柱下方。工作中,阴极导电头适于抵接在基架的L型导轨203的底板的导电铜片上以从L型导轨203上引电。第一导电极部件501位于横梁404下方、悬挂位1011上方;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两端向下折弯并电连接于设在挂具4安装腔内的受电部件。
如图4所示,两个阴极电缆503一端分别连接阴极导电头,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导电板,两个第二导电板平行间隔布置并抵接在第一导电极部件下方,阴极电缆503从阴极导电头引电,再传至两个第二导电板,再从第二导电板传至第一导电极部件,经第一导电极部件传至受电部件。比如,第二导电极部件504为导电铜板,三组压紧组件压紧在横梁404上可使第一导电极部件与第二导电板紧密接触,保持良好的导电效果。
吊挂机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部件601、第二绝缘部件602。第一绝缘部件601位于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底部与悬挂位1011的顶部之间,横梁404呈倒U型,第二绝缘部件602嵌至在横梁404槽内并位于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顶部与横梁404的顶部之间,第二绝缘部件602底部设有倒U型槽,第一导电极部件501嵌至在第二绝缘部件602底部的倒U型槽内。
具体地,吊挂机构还包括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连接板竖向固定在图3中左侧的固定部件102上,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水平并竖向间隔地固定在连接板上,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前端套设固定有集电头套,第二弹簧抵接在集电头套上。
工作中,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抵接在基架的L型导轨203的侧板的导电铜片上以从L型导轨203上引电。第一弹簧对阴极导电头起到缓冲作用,使其平稳地抵接在L型导轨203的底板的导电铜片上,保证引电的平稳性;第二弹簧对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起到缓冲作用,使其平稳地抵接在L型导轨203的侧板的导电铜片上,保证引电平稳性。
如图3和图5所示,吊挂机构还包括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上方、第一导电极部件501下方为第一绝缘部件601,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下方、悬挂位1011上方设有第三绝缘部件603;第一绝缘部件601与第三绝缘部件603相互面对的表面之间围成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正极导电部件703的一端通过正极电缆与正极导电头701连接,负极导电部件704的一端通过负极电缆与负极导电头702连接,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的另一端伸入安装腔内连接电器元件为其供电。比如,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均为导电铜板。
第二导电极部件504下方、悬挂位1011上方设有第四绝缘部件604。第一导电极部件501和第二绝缘部件602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横梁404上,横梁404上穿设有第五绝缘部件605,螺钉穿设在第五绝缘部件605内。第一绝缘部件601、第二绝缘部件602、第三绝缘部件603、第四绝缘部件604和第五绝缘部件605的设置将将不同的电极隔开,防止短路;同时将带电部件与其它非带电部件隔开,防止非带电部件带电,保证操作人员安全。比如,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第二导电极部件504、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均为板状。
最佳地,吊挂机构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在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并位于横梁404下方,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比如,电器元件为电机。第一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3、安装板及底座401之间形成安装腔。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压紧组件的个数还可以设置一组、两组、四组、五组等。压紧组件能够压紧在横梁404的上表面上保证第一导电极部件501和第二导电极部件504紧密接触、防止挂具4晃动即可。每组压紧组件可以为压紧部件301或者是驱动手柄302和偏心部件303的组合。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悬挂位1011还可以为凹陷在吊挂部件101顶部表面上的凹槽,吊挂部件101向外伸出固定部件102外形成延伸部,在延伸部上部开设凹槽,此时凹槽的槽底形成悬挂位1011。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固定部件102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可以根据吊具的载重设置不同的固定部件102,载重较大时,通过设置多个固定部件102设在机架上以提高吊具的承重能力;载重较小时,可仅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固定部件10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吊挂机构。此结构的工件处理装置的吊挂机构的安装框架连接固定牢固,其内即可以牢固地固定挂镀机构,又可以牢固地固定滚镀桶,在同一个工件处理装置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滚镀和挂镀两种电镀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单独设置两套的电镀设备来分别对工件进行滚镀和挂镀,节约电镀设备的制造成本、节省电镀设备的占地空间。
具体地,工件处理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导电轴801、两个第一导电盘802和开放式滚桶80。其中,两个第一导电轴801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上,第一导电盘802套接在第一导电轴801上;开放式滚桶80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上,开放式滚桶80的滚桶带803绕设在第一导电盘802上,第一导电盘802与滚桶带803的内腔之间围成供工件放置的滚镀腔。第一导电极部件501通过阴极电缆503和第二导电极部件504与第一导电头502连接,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两端向下折弯与第一导电轴801连接向滚镀腔内提供阴离子,第一导电盘802套接在第一导电轴801上增大了受电面积,使阴离子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滚镀腔内。
作为实施例2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上可以不设置开放式滚桶80,而是在挂具4的安装腔内安装挂镀机构90,以进行挂镀工艺。在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轴901,挂镀机构90设置在第二导电轴901上并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
第一导电极部件501通过阴极电缆503和第二导电极部件504与第一导电头502连接,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两端向下折弯与挂镀机构的第二导电轴901连接,为挂镀提供阴离子。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挂镀机构90包括第二导电盘902、第一驱动部件903、第二驱动部件904、若干个挂杆905和若干个过渡部件906。
第二导电盘902套接在第二导电轴901上,两个第一驱动部件903分别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导电轴901两端上且受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比如,第一驱动器为电机。第二驱动部件904分别固定在第二导电轴901的两端上且受第二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第二驱动部件904位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部件903的外侧,比如,第二驱动器为电机。
每个挂杆905具有供工件挂设的挂钩;若干个挂杆905平行且穿设在第二导电盘902上且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部件903外;过渡部件906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挂杆905的两端部上,且围绕在各自对应的第二驱动部件904的外周且受该第二驱动部件904的转动而转动。
第一驱动部件903、第二驱动部件904和过渡部件906均为齿轮,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驱动部件903转动,带动整个挂镀机构90转动,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驱动部件904转动,第二驱动部件904转动带动过渡部件90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每个过渡部件906上的挂杆905转动,在挂镀机构90整体公转和挂杆905自转作用下工件电镀更加均匀、电镀效率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容器1、至少一个吊挂机构和若干个密封部件2。吊挂机构包括挂具4。
其中,容器的至少一壁上设有密封通道3;若干个密封部件2间隔设在密封通道3内;密封部件适于设在对应工件或吊挂机构的任一端部上或绕设在其外周壁上;密封部件和容器中的任一个受驱动机构的驱动穿过任一密封通道,并使任一密封部件适于密封地穿过任一密封通道,以带动设在对应密封部件上的工件或吊挂机构穿过密封通道;在密封部件或容器的移动方向上,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距离为L1i,任一密封通道的长度为L0i,L1i与L0i之间满足:L0min≥L1max,其中L1max为所有L1i中的最大值,L0min为所有L0i中的最小值,并且i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此结构的工件的处理装置,在对工件进行处理时,工件设在密封部件上;当若干个密封部件不断地在容器内移动并进入密封通道内,由于L1i与L0i之间满足上述关系,每个密封通道内有至少一个密封部件在该密封通道内密封地滑动,或者在该密封通道的进口端面及出口端分别被一个密封部件密封,使密封通道的内腔与该密封通道所在的容器的内腔密封隔断开,阻挡容器内的溶液不断地进入密封通道内,只是在相邻两个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内存在少量溶液,被带出密封通道外,从而使该容器内溶液的液面高度降低的幅度小,进而只需沿一个方向移动密封部件就能够连续地带动工件移动,实现在液面高度降低很小的同时,将工件从一个容器内转移出去并进入下一个容器内,对工件连续地进行不同工序的处理,简化工件处理过程和便于后续批量处理工件。
具体地,密封部件2通过分别安装在挂具4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上而安装于容纳在安装腔内的工件的两端上。
比如容器1为三个,当然容器1可以为其他数量,比如两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者更多个,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现以容器1为三个为例来说明。
如图8所示,三个容器1在水平方向上依次呈线性布置,三个容器1由图8中的后方朝向前方分别为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第三容器,相邻两个容器1的相邻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密封通道3,且两个密封通道3由后方容器朝向前方容器的方向上隔开布置,三个容器1的四个密封通道3在高度方向平齐且连通,位于起始端的第一容器1的后端壁和位于末端的第三容器1的前端壁上可以不设置密封通道3,每个容器1的顶部具有呈敞开口或设有盖板,在盖板上开设有随密封部件2移动方向(由图8中的后方朝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通道,每个延伸通道与各自所在容器1上的密封通道3连通。
密封部件2为若干个,比如,密封部件2为2n个,待处理的工件为n个,每两个密封部件2分别设在一个工件的两端上,n个工件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
所有密封部件2受驱动机构的驱动由后方容器1朝向前方容器1方向做水平移动并适于密封地穿过任一密封通道3,以带动对应的工件由后方容器穿过密封通道转移至前方容器内,进而使工件从后方容器1的内腔中水平地移动到前方容器1的内腔中,并在每个容器1内处理各自需要的工序,无需工件做升降运动,就可以从后方的容器内转移到前方的容器内,从而简化整个工件处理装置的结构及其所占用的空间,并提高处理工件的效率。
在密封部件2移动的水平方向上,如图9所示,任一相邻两个密封部件2之间的距离为L1i,任一密封通道3的长度为L0i,其中L1i与L0i之间满足:L0min≥L1max,其中L1max为所有L1i中的最大值,L0min为所有L0i中的最小值,并且i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具体地,工件处理系统还包括设在吊挂机构的挂具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密封板405,吊挂机构在密封通道穿过时,密封板405密封通道内壁面之间可密封地滑动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9)

1.一种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具,设在基架上且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悬挂位(1011);
挂具(4),包括底座(401),分别设在所述底座(401)两侧的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及跨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的横梁(404),所述横梁(404)适于挂接在所述悬挂位(1011)上;所述底座(401)、第一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3)及横梁(404)之间围成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吊挂部件(101)及将所述吊挂部件(101)设在所述基架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件(102),所述吊挂部件(101)的顶部表面或侧壁表面上设有所述悬挂位(1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位(1011)为凹陷在所述吊挂部件(101)顶部表面或侧壁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豁口;所述凹槽的槽底或位于下方的槽壁形成所述悬挂位(1011);
所述横梁(404)嵌入所述凹槽内且其两端经各自对应的所述豁口伸出所述凹槽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102)沿竖向固定在所述吊挂部件(101)上;所述固定部件(102)通过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102)为至少两个且间隔布置,任一所述固定部件(102)的一侧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滚动部件;
所述滚动部件可滚动地配合在所述基架上的沿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路径延伸的导向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滚动部件为在垂直于固定部件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相对布置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部件(102)上的至少两个滚轮(201);
所述导向体嵌入相对的两个滚轮(201)之间形成的滑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吊挂部件(101)上且位于所述悬挂位(1011)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活动时可在压紧于所述横梁(404)的顶部表面上的压紧状态和脱离所述横梁(404)的顶部表面的自由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在所述吊挂部件(101)上的压紧部件(301),所述压紧部件(301)通过向下翻转而处于所述压紧状态,及向上翻转而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或者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驱动手柄(302)及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驱动手柄(302)上的偏心部件(303),所述偏心部件(303)受所述驱动手柄(302)的驱动向下转动而处于所述压紧状态,及向上转动而处于所述自由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设在所述悬挂位(1011)与所述横梁(404)之间的第一导电极部件(501),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两端向下折弯并电连接于设在所述安装腔内的受电部件;以及
设在所述固定部件(102)上且适于从所述基架上引电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头(502),所述第一导电头(502)与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501)之间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底部与所述悬挂位(1011)的顶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件(601);和/或
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极部件(501)的顶部与所述横梁(404)的顶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绝缘部件(6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固定部件(102)上且适于从基架上引电的至少一组导电头组件,任一所述导电头组件包括间隔布置的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以及
间隔设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件(601)与所述悬挂位(1011)之间的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所述正极导电部件(703)和所述负极导电部件(70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头(701)和负极导电头(702)之间电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连接于电气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正极导电部件(703)和负极导电部件(704)的底部与所述悬挂位(1011)之间的第三绝缘部件(603);
所述第一绝缘部件(601)与所述第三绝缘部件(603)相互面对的表面之间围成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正极导电部件(703)和所述负极导电部件(704)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吊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404)下方的至少一个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电气元件;
所述第一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3)、安装板及底座(401)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14.一种工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挂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电轴(801),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导电轴(801)上的第一导电盘(802);
还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上的开放式滚桶(80),所述开放式滚桶(80)的滚桶带(803)绕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盘(802)上,所述第一导电盘(802)与所述滚桶带的内腔之间围成供工件放置的滚镀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02)和第二固定座(403)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轴(901);及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挂镀机构(90);
所述挂镀机构(90)包括
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电轴(901)上的第二导电盘(902);
分别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导电轴(901)两端上的第一驱动部件(903)且受第一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
第二驱动部件(90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轴(901)的两端上且受第二驱动器的驱动而转动,并位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903)的外侧;
若干个挂杆(905),具有供工件挂设的挂钩;平行且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盘(902)上且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部件(903)外;
若干个过渡部件(906),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挂杆(905)的两端部上,且围绕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04)的外周且受该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04)的转动而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04)和所述过渡部件(906)均为齿轮,所述过渡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904)啮合设置。
18.一种工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容器(1),所述容器(1)的至少一壁上设有密封通道(3);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挂机构;
若干个密封部件(2),间隔设在所述密封通道内;所述密封部件适于设在对应工件或吊挂机构的任一端部上或绕设在其外周壁上;
所述密封部件(2)和所述容器中的任一个受驱动机构的驱动穿过任一密封通道(3),并使任一所述密封部件(2)适于密封地穿过任一所述密封通道(3),以带动设在对应密封部件上的工件或吊挂机构穿过所述密封通道(3);
在所述密封部件或容器的移动方向上,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密封部件(2)之间的距离为L1i,任一所述密封通道(3)的长度为L0i,所述L1i与L0i之间满足:
L0min≥L1max,其中所述L1max为所有L1i中的最大值,L0min为所有L0i中的最小值,并且i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吊挂机构的挂具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至少一块密封板(405),所述吊挂机构在所述密封通道穿过时,所述密封板(405)与所述密封通道内壁面之间可密封地滑动连接。
CN201921709723.3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471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9723.3U CN211471610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9723.3U CN211471610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1610U true CN211471610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9723.3U Active CN211471610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1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7113A (zh)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CN211471610U (zh) 一种吊挂机构、工件处理装置及工件处理系统
CN211348041U (zh) 一种可控温度的电泳槽
CN116791179A (zh) 一种镀镍装置
CN213739755U (zh) 一种水平电镀槽及水平电镀线
CN215209685U (zh) 一种行车式环形电镀生产线
CN212451730U (zh) 一种运输结构及工件的处理系统
CN213113516U (zh) 适用于化学抛光工艺槽的三向摇摆机构
CN213295553U (zh) 一种转移装置、配合结构及电镀系统
CN212252350U (zh) 用于无人机充电的智能杆
CN113258391A (zh) 一种周边传动浓缩机柔性滑线装置
CN22068530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电镀装置
CN114713305A (zh) 一种移液器调节机构及移液器
CN207516453U (zh) 一种自动供电的l型老化架车
CN212293806U (zh) 一种导电结构及挂具
CN218756112U (zh) 一种钢带传输装置
CN112013324A (zh) 用于无人机充电的智能杆
CN214811031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拆卸的电解装置架台
CN214724297U (zh) 一种电池保护壳夹取装置
CN211142208U (zh) 一种具有角度微调功能的电泳挂具
CN221052019U (zh) 一种阳极保护装置
CN212894044U (zh) 一种回转式污水处理电解装置
CN21897568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663742U (zh) 一种脱水机用玻片架
CN216427462U (zh) 一种电镀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