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9854U -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 Google Patents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9854U
CN211429854U CN201922147490.9U CN201922147490U CN211429854U CN 211429854 U CN211429854 U CN 211429854U CN 201922147490 U CN201922147490 U CN 201922147490U CN 211429854 U CN211429854 U CN 211429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wind
air guide
ai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74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朝辉
娄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74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9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9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9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该导风柜包括导风壳体和分隔主板,导风壳体为六面体结构,每个侧板上分别设有通风口,分隔主板设置于导风壳体的内部,分隔主板将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导风腔室,且每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上的通风口分别位于分隔主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柜,能够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将该导风柜应用于通信设备,能够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气流方向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进而使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机柜布置的进出风方式相匹配,有利于整个机房的机柜布置,提高了机房整体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的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背景技术
目前机房布置时,主流通信机柜都是采用前进风、后出风的方式进行散热,因此设置在机柜中的通信设备大多采用具有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在机柜中安装少数具有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由于这些少数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机柜的进出风方式不同,就会导致布置这些通信设备时无法形成统一有序的冷热通道,因此需要采用弥漫送风的方式进行散热,这会使整个机房散热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解决现有的一些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机柜的进出风方式不同,导致机房整体散热效率下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柜,包括:
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为由底板、顶板和四个侧板围合而成的六面体结构,每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有通风口;
分隔主板,所述分隔主板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分隔主板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导风腔室,且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分隔主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主板设置在四个所述侧板的其中一个对角线上;
或,所述分隔主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相连,且所述分隔主板与各所述侧板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腔室的内部设有分隔子板,所述分隔子板与所述分隔主板相平行。
具体地,所述通风口为网格结构或网孔结构。
具体地,所述导风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梯形或棱形。
具体地,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平行,所述分隔主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包括通信设备和导风柜,所述导风柜为上述的导风柜;
所述导风柜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顶部;
或,所述导风柜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底部;
或,在所述通信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导风柜。
具体地,所述导风柜的宽度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宽度相等,所述导风柜的深度与所述通信设备的深度相等;所述导风柜的高度为U的整数倍,1U为44.4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上述的导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房,包括上述的机柜。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柜,导风壳体采用六面体结构,在导风壳体的每个侧板上分别设置通风口,在导风壳体的内部设置分隔主板,从而将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导风腔室,并且使每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上的通风口分别位于分隔主板的两侧,当气流从导风壳体前端的侧板进入其中一个导风腔室,能够从导风壳体左端的侧板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进风方向,然后气流能够从导风壳体右端的侧板进入另一个导风腔室,再从导风壳体后端的侧板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出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装置,通过在通信设备上应用该导风柜,能够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为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应用该导风装置,能够使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机柜布置的进出风方式相匹配,进而提高了机柜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房,应用该机柜,有利于整个机房的机柜布置,形成统一有序的冷热通道,提高了机房整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风壳体;101:底板;102:顶板;103:前侧板;104:后侧板;105:左侧板;106:右侧板;107:通风口;108:导风腔室;108A:第一导风腔室;108B:第二导风腔室;
2:分隔主板;3:分隔子板;4:通信设备;5:导风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柜,其中图1为该导风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导风柜去掉顶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7分别为该导风柜中导风壳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并且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气流的流通方向。
该导风柜包括导风壳体1和分隔主板2。
导风壳体1为由底板101、顶板102和四个侧板围合而成的六面体结构,其中四个侧板分别为前侧板103、后侧板104、左侧板105和右侧板106。在前侧板103、后侧板104、左侧板105和右侧板106上分别设有通风口107。
分隔主板2设置于导风壳体1的内部,分隔主板2将导风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导风腔室108,设定这两个导风腔室108分别为第一导风腔室108A和第二导风腔室108B。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上的通风口107分别位于分隔主板2的两侧。也即,前侧板103上的通风口107与后侧板104上的通风口107分别位于分隔主板2的两侧,左侧板105上的通风口107与右侧板106上的通风口107分别位于分隔主板2的两侧。
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设置分隔主板2,能够使前侧板103上的通风口和左侧板105上的通风口分别与第一导风腔室108A相连通,使右侧板106上的通风口和后侧板104上的通风口分别与第二导风腔室108B相连通。当气流通过前侧板103上的通风口进入至第一导风腔室108A后,能够从左侧板105上的通风口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进风方向。改变方向后的气流能够从右侧板106上的通风口进入第二导风腔室108B,然后从后侧板104上的通风口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出风方向。
或者,如图6至图7所示,通过设置分隔主板2,能够使前侧板103上的通风口、右侧板106上的通风口分别与第一导风腔室108A相连通,使左侧板105上的通风口、后侧板104上的通风口分别与第二导风腔室108B相连通。当气流通过前侧板103上的通风口进入至第一导风腔室108A后,能够从右侧板106上的通风口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进风方向。改变方向后的气流能够从左侧板105上的通风口进入第二导风腔室108B,然后从后侧板104上的通风口流出,从而改变了气流的出风方向。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柜,能够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该导风柜适用于需要改变进出风方式的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例如,将该导风柜应用于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上,则能够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通风方向相一致,进而便于不同类型风道的通信设备之间的统一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分隔主板2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相连,并且分隔主板2与各侧板呈倾斜设置。也即,分隔主板2的两端可以对应连接前侧板103与后侧板104,也可以对应连接左侧板105与右侧板106。而且分隔主板2与各个侧板既不互相垂直,也不互相平行。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分隔主板2将导风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108A和第二导风腔室108B的同时,确保经过第一导风腔室108A的进出风方向能够发生改变,确保经过第二导风腔室108B的进出风方向能够发生改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主板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左侧板105与右侧板10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分隔主板2可以设置在四个侧板围成的方框中的其中一个对角线上。这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通过分隔主板2将导风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导风腔室108A和第二导风腔室108B,而且能够确保经过第一导风腔室108A的进出风方向发生改变,同时能够确保经过第二导风腔室108B的进出风方向也发生改变。
例如,可以使分隔主板2的一端连接前侧板103与右侧板106的连接处,使分隔主板2的另一端连接后侧板104与左侧板105的连接处,如图4至图5所示。
例如,还可以使分隔主板2的一端连接前侧板103与左侧板105的连接处,使分隔主板2的另一端连接右侧板106与后侧板104的连接处,如图6至图7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导风腔室108的内部设置分隔子板3,分隔子板3与分隔主板2相平行。其中,每个导风腔室108的内部设置的分隔子板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
通过设置分隔子板3能够对导风腔室108的内部空间作进一步的分隔,从而能够进一步限制气流的流通路径,使得气流能够按照设定的路径快速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风口107可以采用网格结构或网孔结构,从而使得气流通过该通风口107能够实现更加均匀、顺畅的流通扩散。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107采用了网格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导风壳体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梯形或棱形。也即,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可以为矩形框、梯形框或菱形框。
如图1至图4所示,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为矩形框。如图5所示,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为菱形框。如图6至图7所示,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为梯形框。将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均能够实现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的效果。
其中,当将该导风柜应用于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上,以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通风方向相一致时,四个侧板所围成的方框优选采用矩形框,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底板101与顶板102相平行,各侧板分别与底板101相垂直,分隔主板2与底板101相垂直。这种结构形式,便于实现导风柜与通信设备的装配。
当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使底板101与顶板102之间不进行平行设置,可以使底板101与各侧板之间不进行垂直设置,可以使顶板102与各侧板之间不进行垂直设置。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包括通信设备4和导风柜5,该导风柜5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柜。
其中,如图8所示,导风柜5可以设置于通信设备4的顶部,从而在导风柜5的顶部对进出风方向进行改变,然后用于通信设备4的通风散热。
如图9所示,导风柜5也可以设置于通信设备4的底部,从而在导风柜5的底部对进出风方向进行改变,然后用于通信设备4的通风散热。
如图10所示,还可以在通信设备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导风柜5,从而能够在导风柜5的上下两端分别对进出风方向进行改变,然后用于通信设备4的通风散热,进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气流的进出风方向进行改变,提高通信设备4的通风散热效率。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设定通信设备4为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4需要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配合布置,则导风装置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形式,也即,在通信设备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导风柜5,而该导风柜5采用如图3所示的导风柜。则当气流从导风柜的前侧板103进入到第一导风腔室108A,然后从左侧板105流出,然后气流再从通信设备4的左侧进风口进入,并从通信设备4的右侧出风口流出,流出的气流能够通过导风柜的右侧板106进入到第二导风腔室108B,然后从后侧板104流出。据此,通过该导风装置,即可达到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的目的。
具体来说,导风柜5的宽度应当与通信设备4的宽度相等,导风柜5的深度应当与通信设备4的深度相等。导风柜5的高度设置为U的整数倍,1U为44.45mm。也即,导风柜5的设置尺寸应当与通信设备4的尺寸相适配,从而便于导风柜5在通信设备4上的装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装置。设定该机柜为前进风、后出风的通风模式,则在该机柜布置有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时,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装置,使得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能够与机柜的通风模式相匹配,有利于在该机柜中同时布置不同进出风方式的通信设备,进而提高了机柜的通风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机柜。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机柜,从而有利于整个机房的机柜布置,形成统一有序的冷热通道,进而提高了机房整体的通风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柜,能够改变气流的进出风方向,将该导风柜应用于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能够使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气流方向变为前进后出的方式,使得左右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前后风道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的进出风方式与机柜布置的进出风方式相匹配,进而有利于整个机房的机柜布置,形成统一有序的冷热通道,提高了机房整体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为由底板、顶板和四个侧板围合而成的六面体结构,每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有通风口;
分隔主板,所述分隔主板设置于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所述分隔主板将所述导风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导风腔室,且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分隔主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主板设置在四个所述侧板的其中一个对角线上;
或,所述分隔主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相连,且所述分隔主板与各所述侧板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腔室的内部设有分隔子板,所述分隔子板与所述分隔主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为网格结构或网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梯形或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平行,所述分隔主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
7.一种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设备和导风柜,所述导风柜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柜;
所述导风柜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顶部;
或,所述导风柜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底部;
或,在所述通信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所述导风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柜的宽度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宽度相等,所述导风柜的深度与所述通信设备的深度相等;所述导风柜的高度为U的整数倍,1U为44.45mm。
9.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风装置。
10.一种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柜。
CN201922147490.9U 2019-12-04 2019-12-04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Active CN211429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7490.9U CN211429854U (zh) 2019-12-04 2019-12-04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7490.9U CN211429854U (zh) 2019-12-04 2019-12-04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9854U true CN211429854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46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7490.9U Active CN211429854U (zh) 2019-12-04 2019-12-04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9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675A (zh) * 2020-11-13 2021-03-30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向调节器以及应用它的5g散热机柜
CN112867315A (zh) * 2021-01-05 2021-05-28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城轨运营用供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675A (zh) * 2020-11-13 2021-03-30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向调节器以及应用它的5g散热机柜
CN112867315A (zh) * 2021-01-05 2021-05-28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城轨运营用供电装置
CN112867315B (zh) * 2021-01-05 2022-06-24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城轨运营用供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7996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CN211429854U (zh) 导风柜、导风装置、机柜及机房
JP2013191305A (ja) 電池パック
CN106973542B (zh) 一种导风柜及通讯系统
WO2019234948A1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211959897U (zh) 一种散热机柜
CN113948795B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散热方法
CN102023683A (zh) 服务器机柜
CN110739503A (zh) 一种阶梯形电池模组并行风冷散热结构
WO2021088771A1 (zh) 一种散热插箱、散热柜及背板通信系统
CN111416175A (zh) 电池模组
CN113540614A (zh) 基于侧面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0502633U (zh) 散热换电柜
CN216795610U (zh) 散热机壳及具有其的智能装置
CN208370101U (zh) 一种机箱结构和网络设备
CN113540613A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5835643U (zh) 机柜及控制系统
CN218069979U (zh) 风道组件及储能装置
CN210725166U (zh) 一种多网关的网络交换机
CN218919041U (zh) 风冷储能系统
CN218125217U (zh) 空调机组
CN215576431U (zh) 一种通讯设备的散热机箱及通讯设备
CN211957840U (zh) 电池模组
CN211128559U (zh) 机柜立柱风道装置、机柜立柱风道系统及机柜
CN215870336U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及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