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6934U -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6934U
CN211426934U CN201922182663.0U CN201922182663U CN211426934U CN 211426934 U CN211426934 U CN 211426934U CN 201922182663 U CN201922182663 U CN 201922182663U CN 211426934 U CN211426934 U CN 211426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wl
mounting
ratchet
assembl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26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昕予
冉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26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6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6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6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棘轮棘爪机构以及旋钮组件;棘轮棘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棘轮以及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爪组件;旋钮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以及所述棘轮配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松紧调节机构,通过棘轮和棘爪组件的配合,以实现棘爪组件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的松紧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 A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头戴式设备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后使用于进行VR或AR显示的显示屏位于用户眼睛的前方。通过在头戴式设备中的显示屏中,与佩戴用户左眼和右眼对应的区域显示相应的内容,从而可以使用户体验到VR或AR的显示效果。
头戴式设备用系带进行辅助佩戴,通过调节系带的长度,以便使用者佩戴方便,佩戴舒适,因此需要一种调节设备来完成对系带长度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
安装板;
棘轮棘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
棘轮;和
棘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配合;以及
旋钮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以及所述棘轮配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设备,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
松紧调节机构壳体;和
松紧调节机构,收容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中,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
安装板,并固定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上;
棘轮棘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
棘轮;和
棘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配合;以及
旋钮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以及所述棘轮配合,一端露出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外。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松紧调节机构,通过棘轮和棘爪组件的配合,以实现棘爪组件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的松紧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头戴式设备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头戴式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头戴式设备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第二壳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第二壳体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6为图4中第二壳体组件中底后壳的立体组装图,并显示了与电池的装配关系;
图7为图6中底后壳与电源支架的装配关系图;
图8与图4相似,为图4中底后壳又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图7中电源支架的立体放大图;
图10为图4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松紧调节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1中棘爪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与图13相似,为图11中棘爪组件又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图14的部分组装图;
图16为图15中两个棘爪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1中棘爪组件的部分元件与第一壳体组装的立体图;
图18为系带组件与松紧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组装图;
图19为图11中旋钮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0与图19相似,为图11中旋钮组件又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21与图18相似,为系带组件与松紧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与第一壳体组件10两端连接的系带组件20、与系带组件20连接的松紧调节机构40、设置在系带组件20上且与第一壳体组件10相对的第二壳体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10与第二壳体组件30上的受力组件50。其中,第一壳体组件 10、系带组件20和第二壳体组件30可构成一松紧可调的框架,以便于将头戴式设备100戴于用户头上。该受力组件50设置在该框架的上下两侧用于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
再结合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100可进一步包括收容于第一壳体组件10内的主机,该主机可包括光机组件60、摄像组件70、主板80、扬声器组件91和麦克风组件92等。由于该第一壳体组件10用于收容和保护主机,因此该第一壳体组件10又可称为主机壳体或保护壳体。第一壳体组件10 与其所收容的主机可构成主机组件。头戴式设备100可以为VR眼镜、AR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 AR眼镜为例进行描述。
在AR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 100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1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 (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头戴式设备100的第一壳体组件10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在AR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头戴式设备100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并且还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电路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第二壳体组件30
请参阅图4及图5,其揭露了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30的立体分解图和组合图,该第二壳体组件 30可包括底前壳31、底后壳32以及连接底前壳31与底后壳32的连接件33。该第二壳体组件30可收容系带组件20以及松紧调节机构40。
第二壳体组件30的底前壳31
请参阅图4,底前壳31可用硬性材料制成,其可包括第一通道壳311和自第一通道壳31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电源壳312。
第一通道壳311整体为条形弯曲状以与用户的头型匹配并方便用户佩戴,其内外表面均为光滑的曲面。第一通道壳311包括呈条形弯曲状的本体3110以及自本体3110两个长边边缘向底后壳32一侧弯折设置的第一凸沿3111和第二凸沿3112,其中第一凸沿3111位于本体3110的上方,第二凸沿3112位于本体3110的下方。
本体31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三卡扣件3113,该第三卡扣件3113可包括多个自本体3110边缘末端向外延伸的凸起3114以及邻近末端边缘的若干凸块3115;其中,凸块3115可设置在朝向底后壳32一侧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远离底后壳32一侧的表面。
第一及第二凸沿3111、3112两相对内侧设置第一卡扣件3116,该第一卡扣件3116可为若干均匀排布的凸起。
本体3110与第一凸沿3111连接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凹槽3118,该多个凹槽3118位于本体3110较长边缘的中央位置处且正对第一电源壳312的位置,这些凹槽3118用于对底后壳32上的相应元件做避让。
第一电源壳312包括自本体3110的第二凸沿3112所在的较长边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以及自该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的外边缘向底后壳32一侧弯折设置的凸沿3121。也就是说,在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与第一通道壳311的本体3110连接处未设置有第二凸沿3112,上述第二凸沿 3112在其所在本体3110的长边位置中间位置处是断开的。第二凸沿3112被断开所形成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第一电源壳312的凸沿3121。
该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呈长方形状,该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在朝向底后壳32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补偿结构,该补偿结构包括四个厚度渐变的凸台3122,四个凸台3122分布在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靠近四个角落的位置处,这四个凸台3122朝向底后壳3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用于承载电池35。
该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在最靠近第一通道壳311的本体3110的两个凸台3122与本体3110之间设置有两对第一卡扣结构3124,该两对第一卡扣结构3124包括二限位板3124a以及二扣合板3124b,二限位板3124a间隔设置,二扣合板3124b位于二限位板3124a之间且与其错位设置,且每一扣合板3124b靠近一对应的限位板3124a,该扣合板3124b与其邻近的该限位板3124a构成一对第一卡扣结构3124,用于与底后壳32中的相应元件定位卡合进而将第一电源壳312与第一通道壳311分隔开。
位于下方的凸沿3121设置有朝向底后壳32的第二卡扣件3123,该第二卡扣件3123可为若干凸片,凸片上还可设置凹槽。
请参阅图5,该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在朝向第一壳体组件10的一面设置有连接件312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3126为二凸柱,该二凸柱之间设有一通孔3127。
第二壳体组件30的底后壳32
请参阅图6,底后壳32可用硬性材料制成,其可包括与上述第一通道壳311对应的第二通道壳321 和与上述第一电源壳312对应的第二电源壳322,第二电源壳322内部安装电池35。第二电源壳322与其内所安装的电池35可构成电源组件。
请参阅图7,第二通道壳321的形状构造与第一通道壳311大致相似,以便二者相互配合,其整体为条形弯曲状。第二通道壳321包括呈条形弯曲状的本体3210以及自本体3210两个长边向底前壳31一侧弯折设置的第一凸沿3211和第二凸沿3212,其中第一凸沿3211位于本体3210的上方,第二凸沿3212 位于本体3210的下方。
本体32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三卡扣件3213,该第三卡扣件3213的构造与第一通道壳311的第三卡扣件3113完全相同,其包括凸起3214以及凸块3215,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通道壳311及第二通道壳321的第三卡扣件3113、3213均与连接件33的相应结构进行卡合,以将第一通道壳311与第二通道壳 321两端固定结合在一起。
第一及第二凸沿3211、3212两相对外侧设置第一卡扣件3216,该第一卡扣件3216可为若干均匀排列的凹槽,以便与第一通道壳311的第一卡扣件3116,即若干凸起相互配合,从而将第一通道壳311与第二通道壳321卡合在一起以形成供系带组件20穿过的通道。
第一凸沿3211上与底前壳31的第一凸沿3111上凹槽3118对应的位置处朝向底前壳31设置有卡勾 3217,以用于与松紧调节机构40的相关元件扣合,其中底前壳31上对应的凹槽3118在卡勾3217与松紧调节机构40的相关元件扣合过程中起避让作用。
第二电源壳322包括自第二通道壳321的本体3210中部向外凹陷并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电源壳本体 3220、自该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边缘向底前壳31弯折延伸设置的侧壁3221、位于第二电源壳322内的一分隔板3222以及位于该分隔板3222下方且安装于第二电源壳322内的电源支架324。
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的长度与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的长度相同,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的宽度大致为第一电源壳本体3120的宽度与第二通道壳321的本体3210的宽度之和。
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靠近上方的侧壁3221的中央位置处设有一穿孔凸台3220a,该穿孔凸台3220a 两侧设有二对称设置的隔离板3225,每一隔离板3225设有朝向底前壳31的凹口3226,以与松紧调节机构40的相关元件配合。
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上进一步开设一穿孔3220b,以安装电源键3220c(具体请参阅图4所示)。
第二电源壳322的下方的侧壁322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扣件3223,该第二卡扣件 3223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这些凸起的位置与第一电源壳312的第二卡扣件3123(例如,若干凸片) 相对应,以便第一电源壳312的第二卡扣件3123和第二电源壳322的第二卡扣件3223相互卡合。
第二电源壳322的下方的侧壁3221上进一步设有扣合结构3224,扣合结构3224包括二对称设置的凸起3224a以及设置于二凸起3224a之间的多个宽度渐变的限位板3224b。其中,凸起3224a相较第二卡扣件3223的每一凸起远离下侧壁3221的外边缘。
请参阅图8,第二电源壳322的其中一邻近第二通道壳321的侧壁3221上开设一散热孔3221a。
继续参阅图7,第二电源壳322的下方的侧壁3221上邻近左右侧壁3221设置二平行的定位板3221b。
该分隔板3222将第二电源壳322分隔成两个腔室,上面的腔室用于收容松紧调节机构40,同时供系带组件20,即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穿过。下面的腔室则用于收容电池35。
该分隔板3222经过多次弯折形成二弯折部3227以及与二弯折部3227连接的承载部3228。
二弯折部3227位于远离中央位置处的承载部3228,其顶部高于承载部3228,从而在弯折部3227的底部形成一空间以容置底前壳31的第一卡扣结构3124的限位板3124a,并使限位板3124a与弯折部3227 的底部接触。
位于二弯折部3227之间的承载部3228上设有靠近弯折部3227的第一卡扣3229,该第一卡扣结构 3229为两个凸起,这两个凸起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电源壳312的第一卡扣结构3124的两个扣合板3124b的位置,以使其相互卡合,从而将第一电源壳312与该分隔板3222卡合在一起。
承载部3228与第一卡扣结构3229对应位置的后方设置有二开口3228a,以与电源支架324上的相应结构卡合。
承载部3228的中央位置处设有一承载肋3228b,其安装于承载部3228与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之间,且分别与承载部3228、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垂直设置,以便增加承载部3228与第二电源壳本体3220结合面的强度;甚至可以用于支撑松紧调节组件40。
请同时参阅图7以及图9,电源支架324安装于第二电源壳322下面的容置腔内,其具有一安装至第二电源壳本体3210上的支架本体3240以及自支架本体3240的二相对边延伸设置的第一安装板3242以及第二安装板3244。
支架本体3240朝向第二电源壳本体3210的一面设置有纵横交叉设置的加强筋3240a,每一加强筋 3240a的高度均自中央向两侧逐渐递减,以使支架本体3240与弧形的第二电源壳本体3210接触后,支架本体3240朝向底前壳31的面呈平面,以承载一电池垫片3243(如图6所示),该电池垫片3243的长度与二定位板3221b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同电池35的长度相同,其安装于支架本体3240上,两端延伸超出支架本体3240进而抵接于二定位板322b上从而平稳的承载电池35。
第一及第二安装板3242、3244相对平行设置,第一安装板3242用于安装于分隔板3222上,第二安装板3244用于安装至下方的侧壁3221上。
第一安装板3242边缘位置处设有与分隔板3222上设置的开口3228a对应的扣合部3245,该扣合部 3245扣合至开口3228a中,从而使第一安装板3242安装至分隔板3222上。
第二安装板3244朝向下侧壁3221的一面设置有与下侧壁3221上的扣合结构3224相互卡合的扣合结构3246。该扣合结构3246包括与扣合结构3224的凸起3224a配合的凸起3247以及与扣合结构3224的限位板3224b匹配的限位板3248。
第二壳体组件30的连接件33
请参阅图4及图10,连接件33可包括连接件主体331以及自连接件主体331边缘延伸设置的侧壁 332。
如图4及图10所示,连接件主体331大致呈长方形设置,其角部为圆角;且其与四个侧壁332围成一容置腔333。连接件主体331上设有一通孔3310,用于供系带组件20穿过。连接件主体331于容置腔 333内设置有卡扣件3313,该卡扣件3313分别与第一通道壳311的第三卡扣件3113以及第二通道壳321 的第三卡扣件3213进行扣合。具体地,该卡扣件3313包括与第三卡扣件3113的凸起3114对应扣合的卡槽3315,与第三卡扣件3213的凸起3214对应扣合的卡槽3315,与第三卡扣件3113的凸块3115对应配合的扣合片3314以及与第三卡扣件3213的凸块3215对应配合的扣合片3314。
底前壳31和底后壳32扣合后,第一通道壳311的本体3110和第二通道壳321的本体3210形成供系带组件20伸入的通道;第一电源壳312和第二电源壳322配合后,位于分隔板3222上方的空间可定义为第一收容腔,位于分隔板3222下方的空间可定义为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与通道连通,二者可共同定义为第一通道;第一收容腔除收容可相互交叠的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之外,还可以收容松紧调节机构40,以调节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交叠部分的长短,因此构成通道和第一收容腔的实体部分也可以定义为头带及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也可以定义为第一壳体);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电源,例如电池35,可定义为电源壳体(也可以定义为第二壳体)。
可以理解地,底前壳31和底后壳32扣合后,第一电源壳312、第二电源壳322与第一通道壳311的本体3110可定义为第一壳体;而位于第一壳体两侧的第一通道壳311和第二通道壳321可定义为第二壳体。
上述各种名称,例如:通道,收容腔,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头带及松紧调节机构壳体,电源壳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通道也可称作第一收容腔,此时原第一收容腔可称作第二收容腔,原第二收容腔可称作第三收容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名称也可互换。
松紧调节机构40
请参阅附图11,其揭露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松紧调节机构40的立体分解图。松紧调节机构40可包括第一壳体41、与第一壳体41配合的第二壳体(在这里的第二壳体,即前面介绍过的第二壳体组件30的底后壳32,该底后壳32可为松紧调节机构40以及第二壳体组件30共用的元件)以及棘轮棘爪机构42。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一盒体,棘轮棘爪机构42的主体部分可收容在盒体中。系带组件20的两个头带(即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可伸入盒体内部交叠连接至棘轮棘爪机构42,通过棘轮棘爪机构42调节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相互交叠的长度;在这里,第二壳体并不是必须的部件,也可以仅依靠棘轮棘爪机构42安装于第一壳体41形成松紧调节机构40。
松紧调节机构40的第一壳体41
请参阅附图12,其揭露了第一壳体41不同角度的立体图。第一壳体41可包括壳体底板410。壳体底板410可为厚度均匀的长方形板体,其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4100。
该壳体底板410的二相对长边朝向第二壳体(即,底后壳32)形成有侧板412,每一侧板412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以使侧板412朝向第二壳体的表面为弧形状,以与第二壳体紧密接触。其中一侧板412的两端设置有朝向第二壳体且呈柱状的第一安装部413,该第一安装部413内可设置内螺纹,以便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部413将第一壳体41固定在底后壳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13的侧板412中间形成有第一扣合结构4120,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扣合结构4120为一凹槽以及形成在凹槽上方的凸块,以便在第一壳体41与底后壳32固定时,使得凸块置于承载肋3228b上支撑第一壳体41。未形成有第一安装部413的另一侧板412上形成有第二扣合结构412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扣合结构4122由间隔设置的三个凹槽,以及形成在中间一个凹槽上方的凸块组成,以便通过凹槽与在底后壳32上的卡勾3217 进行卡固,从而完成第一壳体41与底后壳32的固定。
该壳体底板410在朝向第二壳体(即,底后壳32)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一圆环形状的棘轮414、围绕棘轮414设置的加强筋415以及分布在棘轮414外周的第二安装部416。
棘轮414内壁设置有内齿4140,中心孔4100与棘轮414同轴设置,棘轮414底部可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凹陷且设置有凸筋4142,该凸筋4142包括与中心孔4100同心设置的若干圆形的第一凸筋4143以及与第一凸筋4143交叉设置且以中心孔4100的圆心为中心朝四周发散设置的呈条状的第二凸筋4144。
加强筋415可包括自棘轮414外周壁延伸设置的若干平行的第一加强筋4150以及与第一加强筋4150 交叉设置的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加强筋4152。第一加强筋4150自棘轮414外周壁延伸至壳体底板410的两相对较短边的边缘。第一加强筋4150的高度自棘轮414外周壁向壳体底板410的较短边缘方向逐渐减小以使第一加强筋4150朝向第二壳体的顶表面整体呈弧形状,以便与底后壳32扣合,使得伸入盒体的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与第一加强筋4150贴合,如此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将无折角弯曲的情况出现。第二加强筋4152垂直于第一加强筋4150,即沿垂直于壳体底板410二长边设置。
松紧调节机构40的棘轮棘爪机构42
请参阅图11,棘轮棘爪机构42可包括形成在第一壳体41上的棘轮414、与棘轮414配合并收容在其中的棘爪组件420,以及安装固定于棘爪组件420上并带动棘爪组件420转动且与中心孔4100滑动连接的旋钮组件430。
请参阅图13,棘爪组件420包括第一挡板421,与第一挡板421固定连接的第二挡板422,位于第一挡板421与第二挡板422之间的转板423,装配于第二挡板422上的第一棘爪424、第二棘爪425、第一弹簧426和第二弹簧427,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挡板422远离第一挡板421一侧的齿轮428。
第一挡板421可为圆形片状结构,中间设有一中心孔4210,该中心孔4210与棘轮414内的中心孔 4100对齐且二者的中心轴线相同。该第一挡板421在朝向第二挡板422的一面设置第一连接部4212和第二连接部4214,其中,第二连接部4214呈棱柱状,第一连接部4212呈圆柱状,第一及第二连接部4212、 4214外周壁均设有凸条,以便与第二挡板422上相应的结构紧固配合使第一挡板421与第二挡板422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4,第二挡板422与第一挡板421形状大小相同,中间设有一中心孔4220,该中心孔4220 与第一挡板421的中心孔4210对齐设置。第二挡板422在朝向第一挡板421的一面设置第一卡接部4222 和第二卡接部4224。其中,第二卡接部4224与第一挡板421的第二连接部4214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以便第一挡板421的第二连接部4214插入该第二卡接部4224中,该第二卡接部4224包括第一卡壁 4220a以及与该第一卡壁4220a呈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二卡壁4220b,即第一卡壁4220a与第二卡壁4220b 之间的间距沿中心孔4220向外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一卡接部4222与第一挡板421的第一连接部4212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以便第一挡板421的第一连接部4212插入该第一卡接部4222中。第二挡板422 朝向第一挡板421的一面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棘爪424的第一安装轴4225、用于安装第二棘爪425的第二安装轴4226、用于安装第一弹簧426的第一安装框4227以及用于安装第二弹簧427的第二安装框4228。
第一挡板421与第二挡板422也可以作为一个安装件使用,第二卡接部4224和第二连接部4214可以作为限位部与转板423配合,也可以作为固定部以将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固定在一起;第一卡接部4222和第一连接部4212作为固定部以将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固定在一起。
对于安装件也不仅限于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组装的形式,其它可以使得第一棘爪424和第二棘爪425与棘轮414接触配合即可;即安装件留有缺口或类似缺口的结构以供第一棘爪424和第二棘爪 425伸出安装件所形成的空间与棘轮414接触配合;所以安装件也可以是一个留有缺口或类似缺口的盒体;
当然安装件也可以仅是第一挡板421或第二挡板422,比如安装件为第二挡板422,第二卡接部4224 和第二连接部4214作为限位部形成于第一挡板421或第二挡板422上。
第一安装轴4225和第二安装轴4226分别位于第一卡接部4222两侧,且相对于第一卡接部4222对称设置。
第一安装框4227与第二安装框4228相对于第一卡接部4222对称设置,二者形状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同时参阅图14和图15,第一安装框4227包括第一挡壁4227a、与第一挡壁4227a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第二挡壁4227b及连接第一挡壁4227a和第二挡壁4227b一端的连接壁4227c。第一挡壁4227a、第二挡壁4227b以及连接壁4227c围成一收容空间4227d,用于收容第一弹簧426。第一挡壁4227a自第一卡接部4222外周壁延伸设置,连接壁4227c朝向该收容空间4227d上设有一卡轴4227e,该第一弹簧426套设于该卡轴4227e上。
第二安装框4228由于与第一安装框4227具有相同的构造,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仅将其元件罗列出来。该第二安装框4228包括第一挡壁4228a、第二挡壁4228b、连接壁4228c、收容空间4228d、卡轴 4228e。第一安装框4227的第一挡壁4227a与第二安装框4228的第一挡壁4228a二者相连接,且连接壁 4227c的一端与连接壁4228c的一端也相互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弹簧426和第二弹簧427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件,比如拉簧、压簧、提供伸缩力的物体等,以使得第一棘爪424、第二棘爪425与棘轮414配合完成卡合和非卡合两个状态的转换;而相应的第一安装框4227和第二安装框4228也会根据弹性件的不同而改变为其他可以固定弹性件的结构。
转板423为一偏心轮结构,其具有一贯穿孔4230,当然转板423也可以和旋钮组件430在贯穿孔 4230处为一整体;该贯穿孔4230与第二挡板422的中心孔4220对齐且具有相同的轴线。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贯穿孔4230的内表面呈多边形,例如六边形。转板423远离贯穿孔4230的一端具有一缺口 4232,缺口4232的形状与第二挡板422的第一卡接部4222形状相同,只是大小不同,其大小较第一卡接部4222的尺寸大,以将第一卡接部4222收容进来。在这里,第二卡接部4224和第二连接部4214作为限位部以与缺口4232配合;缺口4232具有两个相对的内壁,为第一内壁4232a以及与第一内壁4232a相对设置的第二内壁4232b;转板423的周面包括一外壁面4234。在转板423绕贯穿孔4230的轴线转动时,转板423与第二卡接部4224仅有三种状态:仅有第一内壁4232a与第一卡壁4220a接触的状态,转板 423与第二卡接部4224无接触状态,以及仅有第二内壁4232b与第二卡壁4220b接触的状态;即限位部被配置为与缺口4232的内壁面接触和不接触两种状态以使得转板423绕其转动轴(贯穿孔4230的轴心) 转动一定角度。
请同时参阅图14到图16,第一棘爪424枢接安装于第二挡板422的第一安装轴4225上并可绕着该第一安装轴4225转动。第一棘爪424中间位置处设有一枢接孔4240以枢接至第一安装轴4225上。第一棘爪424具有两个相对端,即:与第一弹簧426连接的第一端4242以及与转板423的外壁4234抵接的第二端4244。该第一端4242朝向第一安装框4227的收容空间4227d的一侧设有一安装轴4242a,以将第一弹簧426套设安装于其上,该第一端4242背离第一安装框4227的一侧具有一棱角4242b,该棱角4242b 用于与棘轮414的内齿4140卡合(请参阅图17所示)。该第二端4244朝向转板423的一侧具有一接触面4244a,在一实施例中,该接触面4244a为弧面,以与转板423的外壁面4234呈线性接触,以减小二者之间的压力。
第二棘爪425与第一棘爪424相对于第二挡板422的第一卡接部4222对称设置,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构造,在此不再赘述,仅将其元件罗列出来。第二棘爪425具有枢接孔4250、第一端4252、第二端4254、安装轴4252a、棱角4252b、接触面4254a。
第一弹簧426安装时,一端套设于第一安装框4227内的卡轴4227e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一棘爪424 的安装轴4242a上,如此第一弹簧426便安装于第一安装框4227内,第一棘爪424可绕着第一安装轴 4225转动,当第一棘爪424转动时进而带动第一棘爪424的第一端4242运动,从而推动第一弹簧426于第一安装框4227内做不同程度的压缩。
第二弹簧427的构造和功能与第一弹簧426完全相同,其安装于第二安装框4228中,在此不再赘述。
转板423的外壁面4234为曲面,外壁面4234被配置为:当转板423绕其转动轴转动时,外壁面 4234分别推动第一及第二棘爪424、425旋转,使第一及第二棘爪424、425与棘轮414完成卡合和非卡合两个状态的转换。请参阅图15,在无外力施加迫使转板423或安装件(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 的结合体)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426和第二弹簧427的作用,使得转板423与限位部外表面(即第二卡接部4224的外表面)处于无接触状态时,且棘爪组件420与棘轮414进行卡合状态;在外力介入下迫使转板423绕贯穿孔4230的轴线转动时,出现两种状态:
(1)由无接触状态转变为仅有第一内壁4232a与第一卡壁4220a接触的状态,此时,在转板423绕贯穿孔4230转动的方向上,第一棘爪424与外壁面4234的接触位置到贯穿孔4230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第一棘爪424的第一端4242运动,并与棘轮414内壁的内齿4140脱离卡合状态;而第二棘爪425与外壁面4234的接触位置到贯穿孔4230的距离逐渐减小,但棘轮414对第二棘爪425的第二弹簧427进行挤压,使得第二棘爪425与棘轮414内壁的内齿4140也处于脱离卡合状态;最终棘爪组件420与棘轮414 脱离卡合状态。
(2)由无接触状态转变为仅有第二内壁4232b与第二卡壁4220b接触的状态,此时,在转板423绕贯穿孔4230转动的方向上,第二棘爪425与外壁面4234的接触位置到贯穿孔4230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第二棘爪425的第二端4254运动,并与棘轮414内壁的内齿4140脱离卡合状态;第一棘爪424与外壁面4234的接触位置到贯穿孔4230的距离逐渐减小,但棘轮414对第一棘爪424的第一弹簧426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棘爪424与棘轮414内壁的内齿4140也处于脱离卡合锁紧状态;最终棘爪组件420与棘轮414 脱离卡合状态。
请参阅图13,齿轮428具有一中心孔4280,该中心孔4280与第二挡板422的中心孔4220对齐且中心轴线相同。该齿轮428固定设置于第二挡板422远离第一挡板421的一侧。
同时参阅图18,在系带组件20与松紧调节机构40连接时,第一头带21设置长度调节孔2103的一端与第二头带22设置长度调节孔2203的一端层叠,此时第一锯齿2104和第二锯齿2204分别位于二层叠长度调节孔2103、2203内的相对两侧,齿轮428则置于层叠的二长度调节孔2103、2203内且与第一锯齿 2104以及第二锯齿2204进行啮合。
请参阅图19及图20,旋钮组件430可包括旋转盘431、自旋转盘431内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一传动轴 432以及安装于第一传动轴432上的第二传动轴433。
旋转盘431的侧表面可为粗糙的结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旋转盘431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凹槽,以在两个相邻凹槽间形成凸肋。
第一传动轴432与第二挡板422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第一转动轴432沿朝向第二挡板422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形成有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轴4321、第二连接轴4322以及第三连接轴4323。第一连接轴 4321与第二连接轴4322均为圆轴,即外周面为圆形且第一连接轴4321的外径较第二连接轴4322的外径大。第三连接轴4323的外周面为多边形,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六边形,六边形的中心距离六边形任意一条边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轴4322的半径,第三连接轴4323的中心处设有一中心孔4324,该中心孔4324具有内螺纹。
第二传动轴433与第一传动轴432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其沿朝向远离旋转盘431的轴线方向依次形成有同轴设置的圆盘4330、与圆盘4330连接的第一连接轴4331、与第一连接轴4331连接的第二连接轴 4332以及与第二连接轴4332连接的第三连接轴4333。
圆盘4330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轴4331的外径,且大于齿轮428的外径,其底部设有一凹陷4330a,凹陷4330a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通孔4330b。该凹陷4330a的内壁呈多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六边形,以与第一传动轴432的第三连接轴4323配合;在齿轮428置于层叠的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的二长度调节孔2103、2203内时,圆盘4330与齿轮428以及第二挡板422配合,对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脱离与齿轮428的啮合状态。
第一连接轴4331与第三连接轴4333均为圆轴,即外周面为圆形且第一连接轴4331的外径较第三连接轴4333的外径大。第二连接轴4332的外周面为多边形,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六边形,中心距离六边形任意一条边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轴4331的半径大于第三连接轴4333的半径。该第二连接轴4332的形状尺寸与转板423的贯穿孔4230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从而将转板423固定连接至该第二连接轴4332上。
在对系带组件20、第二壳体组件30、松紧调节机构40进行组装时,先将系带组件20组装好,将系带组件20的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分别穿过一个连接件33的通孔3310,同时,将旋转盘431的第一传动轴432从底后壳32的后边穿过穿孔凸台3220a,再将圆盘4330安装于第三连接轴4323上;从而将第二传动轴433与第一传动轴432卡合,接着将螺丝434穿过圆盘4330底部的通孔4330b并与第一传动轴432的第三连接轴4323的中心孔4324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传动轴433与第一传动轴432稳固地连接在一起。
将第一头带21的长度调节孔2103所在部位和第二头带22的长度调节孔2203所在部位重叠,接着将齿轮428置于长度调节孔2103与长度调节孔2203内,将第二传动轴433穿过齿轮428与中心孔4210、第二挡板422的中心孔4220,在第二挡板422上安装第一棘爪424、第二棘爪425、第一弹簧426、第二弹簧427和转板423,比如,将转板423穿过第二传动轴433的第三连接轴4333进而套设于第二连接轴 4332上使转板423相对第一及第二转动轴432、433固定设置,同时使第二挡板422上的第二卡接部4224 位于转板423的缺口4232内;第一棘爪424以及第二棘爪425的第二端4242、4252与转板423的外壁面 4234接触。
然后将第一挡板421扣合在第二挡板422,第一挡板421上的第一连接部4212与第二挡板422上的第一卡接部4222相卡合,如此便将第一挡板421组装于第二传动轴433上,同时使第一挡板421相对于第二挡板422固定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挡板421可以与第二挡板422一同相对于第二传动轴433作径向转动;将第一棘爪424、第二棘爪425、第一弹簧426、第二弹簧427和转板423固定在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之间;将棘爪组件420收容于棘轮414内,并将第二传动轴433的第三连接轴4333伸入棘轮 414内的中心孔4100使二者配合;然后将第一壳体41与底后壳32进行扣合;此时,齿轮428底部抵靠圆盘4330,圆盘4330对第一头带21、第二头带22进行挤压限位(请参阅附图21);第一扣合结构 4120的凸块置于承载肋3228b上支撑第一壳体41;第二扣合结构4122与底后壳32上卡勾3217进行卡固,第一安装部413用螺丝与底后壳32固定;以此将第一头带21和第二头带22固定在了松紧调节机构40内部,至此,也完成了系带组件20与松紧调节机构40组装。
将电源支架324上的扣合部3245扣合在承载部3228上对应的开口3228a;将电源支架324上的扣合结构3246扣合在侧壁3221上对应的扣合结构3224;接着在电源支架324上铺设电池垫片3243,放置电池35;对底前壳31和底后壳32进行组装;将底后壳32上的第一卡扣件3216扣合在第一通道壳311上对应的第一卡扣件3116;将底后壳32上的第二卡扣件3223扣合在凸沿3121上对应的第二卡扣件3123;随后将两个连接件33安装,将连接件33的卡扣件3313扣合在底前壳31的第三卡扣件3113以及底后壳 32的第三卡扣件3213上,对底前壳31和底后壳32进行了固定,至此完成了系带组件20与第二壳体组件30、松紧调节机构40的组装。
在对系带组件20进行调节时,参阅图15,在初始状态,第一弹簧426对第一棘爪424顶起,使得第一端4242与棘轮414的内齿4140卡合,第二弹簧427对第二棘爪425顶起,使得第一端4252与棘轮 414的内齿4140卡合;此时第一棘爪424和第二棘爪425与转板423接触,使得转板423与第二卡接部 4224处于无接触状态;系带组件20对安装件作用使得安装件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动时,均有一个棘爪与棘轮414的内齿4140卡合;使得安装件的限位部无法与转板423直接接触;迫使第一挡板421无法完成转动,进而对头带组件20进行卡合,避免系带组件20的松动;
在利用旋钮组件430对系带组件20的长度进行调节时,旋钮组件430带动转板423进行转动,使得由转板423与第二卡接部4224的无接触状态转变为仅有第一内壁4232a与第一卡壁4220a接触的状态或仅有第二内壁4232b与第二卡壁4220b接触的状态,这两种状态都会导致棘爪组件420与棘轮414脱离卡合状态,进而带动第一挡板421转动,通过齿轮428使得系带组件20的松紧进行了调节。
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41也可以为第二壳体组件30中的底前壳31,而棘轮414可以形成于本体 3110上,同时中心孔4100也形成于本体3110上,棘轮棘爪机构42与棘轮414配合;另外,当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交叠连接至松紧调节机构40,并在松紧调节机构40调节第一及第二头带21、22相互交叠的长度时,第一及第二头带盖211、221至松紧调节机构40以及至头带及松紧调节机构壳体的距离也会随之调节;在这里底前壳31和底后壳32可以形成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作为松紧调节机构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壳体41和底后壳32形成松紧调节机构壳体。
受力组件50
请参阅附图1,其揭露了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受力组件50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10上的第一受力件5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30上的第二受力件5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系带组件20、第二壳体组件30和松紧调节机构40可构成一松紧可调的环形框架,并且第一受力件51和第二受力件52分别位于该环形框架的一侧和另一侧,例如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组件10 与第二壳体组件30的上下两侧。第一受力件51向靠近第二受力件52的一侧倾斜;另外,第一受力件51 为第一受力点,第一壳体组件10为第二受力点,第二受力件52为第三受力点,头戴式设备100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受力点进行稳固支撑、佩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受力件”和“第二受力件”也可以分别被称为“受力件”。
在用户进行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由于系带组件20将第一壳体组件10和第二壳体组件30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可佩戴的环形框架,而且使得第二受力件52、第一壳体组件10为主要受力点,第一壳体组件10与用户的前额进行接触,第二受力件52与用户的后脑勺进行接触,用户通过前额、后脑勺对头戴式设备100进行支撑;由于第一受力件51在前额上方向第二受力件52处倾斜设置,并与用户前额上方的部位进行接触,所以可以来稳固支撑头戴式设备100,因此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服。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
棘轮棘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
棘轮;和
棘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配合;以及
旋钮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以及所述棘轮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形成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呈圆环状,且内侧壁设置内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自所述棘轮外周壁延伸设置;所述加强筋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的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二相对长边朝向安装所述棘轮棘爪机构的一侧设置侧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两个所述侧板均设置扣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组件包括:
安装件;
转板,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与所述旋钮组件配合,并相对于所述安装件转动;
棘爪,枢接于所述安装件上,其一端与所述转板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棘轮配合;以及
齿轮,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由所述转板带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件抵触,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棘爪的与所述棘轮配合的一端;所述棘爪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转板的配合下与所述棘轮完成卡合和非卡合两个状态的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在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具有一棱角,所述棘爪通过所述棱角与所述棘轮的内齿配置为可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在所述转板转动的路径上设置限位部,所述转板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缺口,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限位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缺口的内壁面接触和不接触两种状态以使得所述转板绕其转动轴转动一定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具有呈曲线状的外壁面,所述外壁面被配置为:当所述转板绕其转动轴转动时,所述外壁面推动所述棘爪旋转,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完成卡合和非卡合两个状态的转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棘爪对称设于所述转板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中部与安装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轴固定于所述安装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包括:
旋转盘;
第一传动轴,自所述旋转盘内表面延伸设置;以及
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安装,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与所述转板固定,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
圆盘,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连接,其侧面与所述齿轮接触;
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圆盘同轴固定,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同轴固定,与所述转板的转动轴同轴活动固定;以及
第三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同轴固定,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14.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松紧调节机构壳体;和
松紧调节机构,收容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中,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
安装板,并固定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上;
棘轮棘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
棘轮;和
棘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配合;以及
旋钮组件,与所述棘爪组件以及所述棘轮配合,一端露出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壳体包括:
第一通道壳;以及
第二通道壳,扣合于所述第一通道壳上,并形成一通道;
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壳上;所述旋钮组件一端露出于所述通道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壳和所述第二通道壳扣合时两端中的每一端端部分别各连接与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件主体,设置有与所述通道相通的通孔;以及
侧壁,自所述连接件主体边缘延伸设置,与所述连接件主体围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通道壳和所述第二通道壳扣合时一端端部嵌入所述容置腔内。
CN201922182663.0U 2019-12-06 2019-12-06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211426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2663.0U CN21142693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2663.0U CN21142693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6934U true CN211426934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2663.0U Active CN21142693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69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183B (zh) * 2022-02-09 2023-05-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調整裝置
US11874472B1 (en) * 2022-12-27 2024-01-16 Shenzhen Weimeite Technology Co., Ltd. Adjustable headband for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and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US12000459B2 (en) 2022-02-09 2024-06-04 Pegatron Corporation Adjustment device switchable between a rotatable state or a locked stat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183B (zh) * 2022-02-09 2023-05-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調整裝置
US12000459B2 (en) 2022-02-09 2024-06-04 Pegatron Corporation Adjustment device switchable between a rotatable state or a locked state
US11874472B1 (en) * 2022-12-27 2024-01-16 Shenzhen Weimeite Technology Co., Ltd. Adjustable headband for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and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7839B (zh)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38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824715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1025637A (zh) 系带调节装置和穿戴设备
CN211426934U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0895370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27968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9B (zh)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0888235A (zh) 受力件和头戴式设备
WO2021109910A1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40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89170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5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2925099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55051A (zh) 头戴式设备
CN211426933U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WO2021109902A1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37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888236B (zh) 头戴式设备
WO2021109906A1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824714B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系带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0908117A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松紧调节机构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0879474A (zh) 头戴式设备
CN211149073U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879475A (zh) 头戴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