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1977U -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1977U
CN211421977U CN201921950956.2U CN201921950956U CN211421977U CN 211421977 U CN211421977 U CN 211421977U CN 201921950956 U CN201921950956 U CN 201921950956U CN 211421977 U CN211421977 U CN 211421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ng area
substation
roadway
ai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09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爱华
李建永
樊晓飞
段云鹏
段文超
李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Mining Group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Mining Group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Mining Group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Mining Group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09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1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1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1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设在采区回风上下山巷、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之间设有掘进联络巷,所述掘进联络巷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及采区变电所II段,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与采区变电所II段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联通,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两侧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Ⅱ段两侧安装有防火密闭门及防火栅栏两用门;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密闭门穿过铁筒式风桥的两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井下采区变电所掘进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布置有三条采区上下山的巷道,并利用采区上下山巷道掘进期间形成的联络巷改造而成的采区变电所。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采区变电所,特别涉及一种布置有三条采区上(下)山巷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背景技术
在煤矿的采区内一般均布置有采区变电所,用以担负采区设备供电任务,以保证采区各生产系统正常运转。供电设备单排布置时,采区变电所的长度一般应大于4.5m;供电设备双排布置时,采区变电所的宽度则必须大于5.4m;同时还必须直接或通过回风联络巷与采区回风上(下)山联通,实现独立回风。因此,现有采区变电所一般掘进工程量较大,施工工期长,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井下采区变电所掘进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布置有三条采区上下山的巷道回风上下山一般位于外侧),并利用采区上(下)山巷道掘进期间形成的联络巷改造而成的采区变电所。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采区回风上下山巷、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之间沿与巷垂直的方向分别设有满足全负压通风、抽采瓦斯等需要的掘进联络巷,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与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之间的掘进联络巷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之间的掘进联络巷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I段,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与采区变电所II段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联通,所述铁筒式风桥的顶部处掘进联络巷顶板底部;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回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和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Ⅰ段进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装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Ⅱ段靠近铁筒式风桥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密闭门,另一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栅栏两用门;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密闭门穿过铁筒式风桥的两端。
采区变电所Ⅰ段、Ⅱ段均从各自的防火栅栏两用门进入一部分新鲜风流,采区变电所Ⅱ段的风量通过中部铁筒式风桥进入采区变电所Ⅰ段,两段风流混合后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实现独立回风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掘进联络巷底板铺设矸石层,在矸石层顶部铺设的C15混凝土层,在掘进联络巷倾角超过5°时,布置成台阶形式,底板分段找平;在掘进联络巷底板一侧设置矩形电缆沟;掘进联络巷顶、帮均喷射厚度为80~100mm的C20混凝土层。所述矸石层厚度为200mm,C15混凝土层厚度为100mm,矩形电缆沟的规格为600mm×60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密闭门分别距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两侧1.5-2m,调节风门距采区回风巷1.5-2m,调节风门与防火栅栏两用门之间的间距为2-3m。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配风量为120m3/min~240m3/min,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量为60m3/min~120m3/min,铁筒式风桥选用为0.8m~1.0m的铁筒,则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速约为1.27m/s~3.98m/s。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包括移动变压器2~4台、高压开关10~12台、低压开关10~12台,照明综保2-4台,所述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与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采区变电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设备主要是移动变压器,为了避免火灾引起其他设备更大范围的着火,设计将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Ⅰ段内,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Ⅱ段。若移动变压器发生火灾,则风流直接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采区变电所利用采区上(下)山掘进期间形成的联络巷(净宽一般4.0~4.5m,能够满足供电设备单排布置),采用铁筒式风桥对两侧联络巷进行连接,同时增设调节风门和防火密闭门、防火栅栏两用门等设施,实现独立通风,满足《煤矿安全规程》(2016)对采区变电所的技术要求。本发明的采区变电所无新增掘进工程量,仅是在已有联络巷之间架设直径0.8~1.0m的铁筒,在联络巷两端安装调节风门、防火密闭门、防火栅栏两用门,工程量小,简单易行,技术经济合理。
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的结构为:采区回风上(下)山-采区变电所Ⅰ段+铁筒式风桥(采区进风上、下山)+采区变电所Ⅱ段-采区进风上(下)山。
采区变电所采用Ⅰ段和Ⅱ段联合布置,通过铁筒式风桥、调节风门、防火密闭门和防火栅栏两门用实现采区变电所的独立通风,且采区变电所Ⅰ段、Ⅱ段均有两个安全出口。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的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图2中的B向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采区回风上下山巷,2、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3、采区进风上下山巷,4、掘进联络巷,5、采区变电所I段,6、采区变电所II段,7、铁筒式风桥,8、调节风门,9、防火栅栏两用门,10、防火密闭门,11、矸石层,12、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沿与巷垂直的方向分别设有满足全负压通风、抽采瓦斯等需要的掘进联络巷4,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与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5,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I段6,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5与采区变电所II段6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7联通,所述铁筒式风桥7的顶部处掘进联络巷4顶板底部;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回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和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Ⅰ段5进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装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8,采区变电所Ⅱ段6靠近铁筒式风桥7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密闭门10,另一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栅栏两用门9;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9及防火密闭门10穿过铁筒式风桥6的两端。
采区变电所Ⅰ段5、Ⅱ段6均从各自的防火栅栏两用门9进入一部分新鲜风流,采区变电所Ⅱ段6的风量通过中部铁筒式风桥7进入采区变电所Ⅰ段5,两段风流混合后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实现独立回风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掘进联络巷4底板铺设矸石层11,在矸石层11顶部铺设的C15混凝土层12,在掘进联络巷4倾角超过5°时,布置成台阶形式,底板分段找平;在掘进联络巷4底板一侧设置矩形电缆沟;掘进联络巷4顶、帮均喷射厚度为80mm的C20混凝土层12。所述矸石层厚度为200mm,C15混凝土层12厚度为100mm,矩形电缆沟的规格为600mm×600mm。根据《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17):采区变电所地面高出与其相连外部巷道底板不宜小于0.3m。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8及防火密闭门10分别距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两侧1.5m,调节风门距采区回风巷1.5m,调节风门8与防火栅栏9两用门之间的间距为2m。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配风量为120m3/min,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量为60m3/min,铁筒式风桥选用为0.8m的铁筒,则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速约为1.27m/s。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包括移动变压器2台、高压开关10台、低压开关10台,照明综保2台,所述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与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采区变电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设备主要是移动变压器,为了避免火灾引起其他设备更大范围的着火,设计将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Ⅰ段内,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Ⅱ段。若移动变压器发生火灾,则风流直接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实施例2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沿与巷垂直的方向分别设有满足全负压通风、抽采瓦斯等需要的掘进联络巷4,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与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5,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I段6,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5与采区变电所II段6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7联通,所述铁筒式风桥7的顶部处掘进联络巷4顶板底部;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回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和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Ⅰ段5进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装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8,采区变电所Ⅱ段6靠近铁筒式风桥7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密闭门10,另一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栅栏两用门9;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9及防火密闭门10穿过铁筒式风桥6的两端。
采区变电所Ⅰ段5、Ⅱ段6均从各自的防火栅栏两用门9进入一部分新鲜风流,采区变电所Ⅱ段6的风量通过中部铁筒式风桥7进入采区变电所Ⅰ段5,两段风流混合后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实现独立回风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掘进联络巷4底板铺设矸石层11,在矸石层11顶部铺设的C15混凝土层12,在掘进联络巷4倾角超过5°时,布置成台阶形式,底板分段找平;在掘进联络巷4底板一侧设置矩形电缆沟;掘进联络巷4顶、帮均喷射厚度为100mm的C20混凝土层12。所述矸石层厚度为200mm,C15混凝土层12厚度为100mm,矩形电缆沟的规格为600mm×600mm。根据《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17):采区变电所地面高出与其相连外部巷道底板不宜小于0.3m。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8及防火密闭门10分别距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两侧2m,调节风门距采区回风巷2m,调节风门8与防火栅栏9两用门之间的间距为3m。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配风量为240m3/min,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量为120m3/min,铁筒式风桥选用为1.0m的铁筒,则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速约为3.98m/s。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包括移动变压器4台、高压开关12台、低压开关12台,照明综保4台,所述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与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采区变电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设备主要是移动变压器,为了避免火灾引起其他设备更大范围的着火,设计将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Ⅰ段内,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Ⅱ段。若移动变压器发生火灾,则风流直接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实施例3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沿与巷垂直的方向分别设有满足全负压通风、抽采瓦斯等需要的掘进联络巷4,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1与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5,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2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3之间的掘进联络巷4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I段6,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5与采区变电所II段6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7联通,所述铁筒式风桥7的顶部处掘进联络巷4顶板底部;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回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和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Ⅰ段5进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装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8,采区变电所Ⅱ段6靠近铁筒式风桥7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密闭门10,另一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栅栏两用门9;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9及防火密闭门10穿过铁筒式风桥6的两端。
采区变电所Ⅰ段5、Ⅱ段6均从各自的防火栅栏两用门9进入一部分新鲜风流,采区变电所Ⅱ段6的风量通过中部铁筒式风桥7进入采区变电所Ⅰ段5,两段风流混合后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实现独立回风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掘进联络巷4底板铺设矸石层11,在矸石层11顶部铺设的C15混凝土层12,在掘进联络巷4倾角超过5°时,布置成台阶形式,底板分段找平;在掘进联络巷4底板一侧设置矩形电缆沟;掘进联络巷4顶、帮均喷射厚度为90mm的C20混凝土层12。所述矸石层厚度为200mm,C15混凝土层12厚度为100mm,矩形电缆沟的规格为600mm×600mm。根据《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17):采区变电所地面高出与其相连外部巷道底板不宜小于0.3m。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8及防火密闭门10分别距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两侧1.5m,调节风门距采区回风巷1.5m,调节风门8与防火栅栏9两用门之间的间距为2m。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配风量为120m3/min,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量为60m3/min,铁筒式风桥选用为0.8m的铁筒,则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速约为1.27m/s。
进一步地,所述采区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包括移动变压器2台、高压开关10台、低压开关10台,照明综保4台,所述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与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采区变电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设备主要是移动变压器,为了避免火灾引起其他设备更大范围的着火,设计将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Ⅰ段内,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布置于采区变电所Ⅱ段。若移动变压器发生火灾,则风流直接进入采区回风上(下)山,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采区变电所位置选择:利用采区上(下)山中部附近贯穿三条采区上(下)山的联络巷,两段联络巷最好在一条直线上,两段联络巷若不在一条直线上,间距不宜大于50m。若两段联络巷间距过大,则铁筒式风桥长度大,材料费用增加,且增加了架设难度,同时减少了铺设铁筒式风桥巷道的有效断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包括采区回风上下山巷、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之间沿与巷垂直的方向分别设有满足全负压通风、抽采瓦斯等需要的掘进联络巷,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区回风上下山巷与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之间的掘进联络巷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段,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及采区进风上下山巷之间的掘进联络巷内布置采区变电所II段,所述采区变电所I段与采区变电所II段之间通过铁筒式风桥联通,所述铁筒式风桥的顶部处掘进联络巷顶板底部;所在采区变电所Ⅰ段回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双向调节风门和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Ⅰ段进风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装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采区变电所Ⅱ段靠近铁筒式风桥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密闭门,另一侧沿联络巷垂直方向安装有防火栅栏两用门;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密封门穿过铁筒式风桥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联络巷底板铺设矸石层,在矸石层顶部铺设的C15混凝土层,在掘进联络巷倾角超过5°时,布置成台阶形式,底板分段找平;在掘进联络巷底板一侧设置矩形电缆沟;掘进联络巷顶、帮均喷射厚度为80~100mm的C20混凝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栅栏两用门及防火密封门分别距采区胶带进风上下山巷两侧1.5-2m,调节风门距采区回风巷1.5-2m,调节风门与防火栅栏两用门之间的间距为2-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区变电所配风量为120m3/min~240m3/min,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量为60m3/min~120m3/min,铁筒式风桥选用为0.8m~1.0m的铁筒,则铁筒式风桥中的风速约为1.27m/s~3.98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区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包括移动变压器2~4台、高压开关10~12台、低压开关10~12台,照明综保2-4台,所述移动变压器和高压开关与低压开关和照明综保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采区变电所。
CN201921950956.2U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Active CN211421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0956.2U CN211421977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0956.2U CN211421977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1977U true CN211421977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0956.2U Active CN211421977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1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9415U (zh) 多功能装配式综合管廊
CN105971009B (zh) 五层圆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6013215B (zh) 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1634126A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管线和无轨电车综合通道
CN107489168A (zh) 一种基于预应力体系的错缝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CN102296843B (zh) 一种多拱多层植物分隔式停车装置
CN102678177A (zh) 煤矿灾害远程控制自动快速封闭装置
CN102251804B (zh) 一种移动钢体避难硐室
CN211421977U (zh) 一种利用已有联络巷的采区变电所
CN214273648U (zh)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结构
CN106013222B (zh) 三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202689615U (zh) 一种贯通式多功能空中停车场
CN112127933A (zh) 一种长距离对掘工作面贯通通风系统调整方法
CN205604295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投料口结构
CN107745714A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新型横剖面管线综合及站台层层高设计
CN211286336U (zh)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电气管道穿屋面结构
CN211115991U (zh) 一种智能开采条件下的煤矿生产系统
CN209401276U (zh) 一种变电站通信光缆标石及其系统
CN207510422U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新型横剖面管线综合及站台层层高设计
CN203393982U (zh) 一种地下厂房电缆出线与排风系统结合布置的竖井
CN206956773U (zh) 一种四层类阶梯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6013938A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101372825A (zh) 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
CN213204207U (zh) 一种含电力四通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CN201193027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