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7103U -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7103U
CN211417103U CN201821262811.9U CN201821262811U CN211417103U CN 211417103 U CN211417103 U CN 211417103U CN 201821262811 U CN201821262811 U CN 201821262811U CN 211417103 U CN211417103 U CN 211417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adar
rearview mirror
area
bear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2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蒂文·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uo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o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o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o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62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7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7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7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属于辅助驾驶技术领域。该车辆侧向后视镜包括:承载壳体;反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在所述反光装置和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的后壳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相对;雷达探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该车辆包括:驾驶辅助系统;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辆侧向后视镜;所述驾驶辅助系统分别与所述车辆侧向后视镜的雷达探测装置和所述报警系统通信连接。该车辆侧向后视镜及具有该车辆侧向后视镜的车辆能够对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对盲区物体进行识别及成像,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辅助驾驶。

Description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背景技术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简写ADAS)利用先进的功能传感器,在汽车驾驶中对汽车周围环境进行感应、运算、分析,可以预测驾驶者难以察觉到的危险,有效提高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例如,传统的汽车侧视镜的两侧存在盲区,通过在汽车侧视镜上添加图像采集辅助传感器,将图像采集辅助传感器采集的盲区图像传输至汽车内的中央屏幕中,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汽车盲区的实时观测的功能,驾驶员无需通过回头观察盲区,提高汽车驾驶的便捷。
基于现有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显示的技术,如阴天、雨天、夜晚、雾天等复杂的环境下,难以实现其对盲区物体进行良好的识别以及成像,使得其图像成像辅助难以满足复杂环境的辅助驾驶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其能够对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对盲区物体进行识别及成像,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辅助驾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包括:
承载壳体;
反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在所述反光装置和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的后壳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相对;
雷达探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
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包括开口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周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所述反光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区域显露,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
作为优选,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玻璃面板以及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一区域,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一区域为不同的区域。
作为优选,
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设置有非金属的非透明涂层。
作为优选,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玻璃面板以及非金属镀层,所述非金属镀层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镀层。
作为优选,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报警指示灯;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探测器以及所述报警指示灯。
作为优选,
所述报警指示灯通过所述反光装置的透光区域或所述承载壳体的透光区域指示。
作为优选,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雷达探测器以及驱动所述雷达探测器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转向驱动装置。
作为优选,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反光镜、以及驱动所述反光镜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转向驱动装置;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或所述承载壳体。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
驾驶辅助系统;
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
所述驾驶辅助系统分别与所述车辆侧向后视镜的雷达探测装置和所述报警系统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车辆侧向后视镜的承载壳体中设置雷达探测装置,通过雷达探测装置可以对车辆两侧盲区进行雷达识别,相较于视频识别,雷达探测装置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盲区的准确识别,且同时具有体积小,探测角度宽,数据处理相对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组装于车辆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中应用的天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后视镜中应用的天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其能够对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对盲区物体进行识别及成像,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辅助驾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侧向后视镜,包括:承载壳体10、反光装置20以及雷达探测装置30。
反光装置2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10的第一侧,在所述反光装置20和所述承载壳体10第二侧的后壳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承载壳体10第二侧与所述承载壳体10的第一侧相对;雷达探测装置3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车辆侧向后视镜的承载壳体中设置雷达探测装置,通过雷达探测装置可以对车辆两侧盲区进行雷达识别,相较于视频识别,雷达探测装置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盲区的准确识别,且同时具有体积小,探测角度宽,数据处理相对简单的特点。
承载壳体的第一侧为车辆侧向后视镜的前侧,车辆侧向后视镜的前侧为面向车辆倒车方向的一侧,承载壳体的第二侧为车辆侧向后视镜的后侧,车辆侧向后视镜的后侧为面向车辆前进方向的一侧。承载壳体可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连接部。承载壳体、连接部整体可由非金属材料注塑成型。
承载壳体、连接部内部有电源及控制信号线接口插头/插座,用于与车体进行连接及通信,控制信号线接口可根据要求实现CAN/CAN_FD/LIN/RS-485/RS-232/RS-422/RS-423/URAT/SPI/Etherne t/MIPI CSI-2通讯,并由车载电源供车。
反光装置包括反光镜;反光镜通常包括玻璃面板以及镀于玻璃面板的镀层,镀层形成反光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镜的反光的方向可调,车辆侧向后视镜还包括:驱动所述反光镜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镜面转向驱动装置;通过镜面转向驱动装置可调节反光镜的朝向。其中,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可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调节反光镜的朝向过程中,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可保持不动。
实际中,在调节反光镜朝向过程中,盲区的区域也会随着变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设置于反光镜,调节反光镜的朝向过程中,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可与反光镜的朝向随动,从而适于满足调节反光镜后盲区调整的探测随动性。
如图3所示,对于一些实施例中,反光镜面向第一方向角f,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朝向第二方向m角探测,第一方向角f和第二方向角m可部分重叠,或是,第一方向角f和第二方向角m不重叠。在恶略环境天气中,驾驶者无法通过反光镜对第一方向角的物体进行良好识别,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雷达探测器以及驱动所述雷达探测器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雷达转向驱动装置。例如,雷达转向驱动装置可驱动雷达探测器相对承载壳体转向至第一角度,反光镜面向的第一方向角与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朝向的第二方向角完全重叠,雷达转向驱动装置可驱动雷达探测器相对承载壳体转向至第二角度,反光镜面向的第一方向角与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朝向的第二方向角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报警指示灯;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探测器以及所述报警指示灯,控制器根据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探测的信息控制报警指示灯工作,可实现报警提示。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盲点检测板,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报警指示灯可设置于盲点检测板。
对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侧向后视镜,雷达探测装置可设置于容纳空间的不同位置。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承载壳体10的第一侧包括开口的第一区域A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外周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B,所述反光装置20通过所述第一区域A显露,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31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B,雷达探测器31通过承载壳体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B进行探测。雷达探测器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设定,例如,雷达探测器31位于第一区域A的上侧,雷达探测器A高度高于反光装置20,如图4和图5所示,或雷达探测器31位于第一区域A的下侧,雷达探测器31高度低于反光装置20,或如图6所示,雷达探测器位于第一区域的左侧,或如图7所示,雷达探测器位于第一区域的右侧等。如图4所示,报警指示灯32的位置可以与雷达探测器31处于第一区域的同侧。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为了车辆侧向后视镜的尺寸,该种设计直接将盲点检测板装到反光镜的背面,并在反光镜金属镀层上按雷达探测器尺寸大小开有电磁波传输通道窗口,即将该窗口内的金属镀层除去,保留镜面玻璃。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反光装置20包括玻璃面板21a以及金属镀层22a,所述金属镀层22a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21a一侧的第一区域C,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31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玻璃面板21a一侧的第二区域D,所述玻璃面板21a一侧的第二区域D与所述玻璃面板21a一侧的第一区域C为不同的区域。进一步的并可在该通道窗口上印有非金属材质的警示标示,窗口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在反光镜的上、中、下、左、右。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设置有非金属的非透明涂层。
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毫米波雷达探测器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本实施例中,高频电磁波指的是频率的取值范围为30GHz~300GHz的电磁波,该电磁波穿透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即电磁波传输通道窗口),所发电磁波将会穿过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及承载壳体非金属料材,对位于车辆两侧盲区的物体进行探测,其结果经过毫米波雷达探测器的接收端进行接收处理生成实时监测结果,实时监测结果可经由CAN/CAN_FD/LIN/RS-485/RS-232/RS-422/RS-423/URAT/SPI/Etherne t/MIPI CSI-2传输到车辆中的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算法处理,经算法处理后,若判断为需要报警告知驾驶员盲区内有车辆,将会通过报警系统和/或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本实施例中,用于进行算法处理的芯片是NXP公司生产的M2001 77GHz芯片进行处理,或者经过德州仪器公司AWR 1642 76-81GHz芯片,或者还可以为具有相同功能的芯片实现的。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反光装置20包括玻璃面板21b以及非金属镀层22b,所述非金属镀层22b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21b一侧,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31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镀层22b。
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毫米波雷达探测器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该电磁波穿透反光装置,所发电磁波将会穿过非金属镀层、玻璃面板及承载壳体非金属料材,对位于车辆两侧盲区的物体进行探测,其结果经过毫米波雷达探测器的接收端进行接收处理生成实时监测结果,实时监测结果可经由CAN/CAN_FD/LIN/RS-485/RS-232/RS-422/RS-423/URAT/SPI/Etherne t/MIPI CSI-2传输到车辆中的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算法处理,经算法处理后,若判断为需要报警告知驾驶员盲区内有车辆,将会通过报警系统和/或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
驾驶辅助系统;
报警系统;
车辆侧向后视镜,包括:承载壳体、反光装置以及雷达探测装置。
反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在所述反光装置和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的后壳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相对;雷达探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车辆侧向后视镜的承载壳体中设置雷达探测装置,通过雷达探测装置可以对车辆两侧盲区进行雷达识别,相较于视频识别,雷达探测装置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盲区的准确识别,实时侧出盲点区域内车辆速度,间距及角度,协助驾驶员正确的作出变道,转弯等决定,避免出现由于驾驶员不能很好的及时观察盲点区域,而产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且同时具有体积小,探测角度宽,数据处理相对简单的特点。
报警系统可包括报警扬声器和/或报警灯等,其设置于车辆车体内部。
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毫米波雷达探测器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该电磁波穿透非金属料材,对位于车辆两侧盲区的物体进行探测,其结果经过毫米波雷达探测器的接收端进行接收处理生成实时监测结果,实时监测结果可经由CAN/CAN_FD/LIN/RS-485/RS-232/RS-422/RS-423/URAT/SPI/Etherne t/MIPI CSI-2传输到车辆中的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算法处理,经算法处理后,若判断为需要报警告知驾驶员盲区内有车辆,将会通过报警系统和/或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
本实施例中,天线采用串馈式贴片天线阵列,M个微带贴片单元,沿串联电磁波传输线长度方向顺次间隔地串联于串联电磁波传输线,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分别朝向串联电磁波传输线的同侧或两侧延伸,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其中,前述的串联式串馈天线,其中当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分别朝向串联电磁波传输线的同侧延伸时,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呈实心面板,串联电磁波传输线连接每个微带贴片单元的一侧;或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包括弯折的线段,串联电磁波传输线和M个微带贴片单元由一导线弯折而成。其中,前述的串联式串馈天线,其中当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分别朝向串联电磁波传输线的两侧延伸时,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呈实心或空心面板,串联电磁波传输线连接每个微带贴片单元的中部;或每个微带贴片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弯折的第一线段和弯折的第二线段,串联电磁波传输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传输线和第二侧传输线,第一侧传输线和M个微带贴片单元的弯折的第一线段由第一导线弯折而成,第二侧传输线和M个微带贴片单元的弯折的第二线段由第二导线弯折而成,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两端连接形成空心环。其中,前述的串联式串馈天线,其中M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7。X列天线阵列,等于2或3,其中每一列天线阵列包括:N个上述的串联式串馈天线,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当N大于等于2,N个串联式串馈天线通过阻抗匹配传输线相联接;X列天线阵列中的每一列可与雷达发射端或雷达接收端阻抗匹配传输线相连。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贴片天线,包括:若干个发射阵列以及若干个接收阵列;发射阵列以及接收阵列采用上述的天线阵列。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毫米波天线阵列传感器系统,包括:
印制电路板,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介质层、第二导电层;
印制于印制电路板的上述的贴片天线;
串联电磁波传输线、微带贴片单元印制于印制电路板的第一导电层,串联式串馈天线通过第二导电层接地。
如图12a所示,包括:若干个发射阵列(T1、T2、T3)以及若干个接收阵列(R1、R2、R3、R4);发射阵列以及接收阵列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天线阵列。容易理解的是,每个发射阵列中的串联式串馈天线的个数根据需要而设定,例如,3个发射阵列T1、T2、T3分别可以包括1-10个串联式串馈天线,每个发射阵列中的串联式串馈天线包含有串联的若干个微带贴片单元;同样的,每个接收阵列中的串联式串馈天线的个数根据需要而设定,例如,4个接收阵列R1、R2、R3、R4分别可以包括1-10个串联式串馈天线,每个接收阵列中的串联式串馈天线包含有串联的若干个微带贴片单元。接收阵列中每个串联式串馈天线中所包含的单元天线形状及个数与同一系统中的发射天线阵列完全相同,实施例中,发射阵列、接收阵列的个数仅为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如图12b所示,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贴片天线不同的是,串联电磁波传输线端部接出线段E开路。贴片天线可应用于毫米波调频连续波(FMCW Radar)雷达,发射阵列以及接收阵列分别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天线阵列,发射阵列以及接收阵列之间具有间隔距离。贴片天线可应用于毫米波脉冲(Pulse Radar)雷达,实施中,发射阵列以及接收阵列可共享同一上述实施例的天线阵列。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壳体;
反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在所述反光装置和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的后壳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承载壳体第二侧与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相对;
雷达探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壳体的第一侧包括开口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周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所述反光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区域显露,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材质制备的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玻璃面板以及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一区域,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一区域为不同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面板一侧的第二区域设置有非金属的非透明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玻璃面板以及非金属镀层,所述非金属镀层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非金属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探测器、控制器以及报警指示灯;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探测器以及所述报警指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指示灯通过所述反光装置的透光区域或所述承载壳体的透光区域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包括雷达探测器以及驱动所述雷达探测器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雷达转向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反光镜;
驱动所述反光镜相对所述承载壳体转向的镜面转向驱动装置;
所述雷达探测装置的雷达探测器设置于所述反光镜或所述承载壳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辅助系统;
报警系统;
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车辆侧向后视镜;
所述驾驶辅助系统分别与所述车辆侧向后视镜的雷达探测装置和所述报警系统通信连接。
CN201821262811.9U 2018-08-07 2018-08-07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Active CN211417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2811.9U CN211417103U (zh) 2018-08-07 2018-08-07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2811.9U CN211417103U (zh) 2018-08-07 2018-08-07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7103U true CN211417103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4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2811.9U Active CN211417103U (zh) 2018-08-07 2018-08-07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71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077A (zh) * 2018-08-07 2018-11-13 青岛若愚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077A (zh) * 2018-08-07 2018-11-13 青岛若愚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4049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vehicular sensors
CN106909152B (zh) 一种车用环境感知系统及汽车
US11495877B2 (en) Multi-layer, multi-steering antenna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TWI722382B (zh) 車用雷達裝置及其系統
US7724180B2 (en) Radar system with an active lens for adjustable field of view
CN110031845B (zh) 控制雷达的设备和方法
US6784828B2 (en) Near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US10198673B2 (en) Camera system
US1068898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collision avoidance control
CN109633649B (zh) 一种双角汽车雷达系统及车辆
CN107042799A (zh) 车辆
US20050237250A1 (en) Sensor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CN105098378A (zh) 雷达天线组件
CN112444813A (zh) 一种车辆雷达装置及其系统
US11867830B2 (en) Side lobe reduction in a beam steering vehicle radar antenna for object identification
US7471193B2 (en) Wing mirror unit and actuator
KR20220016181A (ko) 차량용 레이더 안테나 배열체, 차량, 및 레이더 안테나 배열체의 제조 방법
CN211417103U (zh)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US11567192B2 (en) Radar for vehicle
US11186223B2 (en) Large vehicle approach war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16956772U (zh) 一种自动驾驶环境监测装置及自动驾驶汽车
CN108791077A (zh) 车辆侧向后视镜及车辆
CN216300952U (zh) 车辆的行驶环境检测装置和车辆
US20200241122A1 (en) Radar system with three-dimensional beam scanning
US20190383898A1 (en)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isolation for wireless and rada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ide mirror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Pledgee: Lin Yan

Pledgor: QINGDAO RUOYU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609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