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0494U -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0494U
CN211410494U CN201921974189.9U CN201921974189U CN211410494U CN 211410494 U CN211410494 U CN 211410494U CN 201921974189 U CN201921974189 U CN 201921974189U CN 211410494 U CN211410494 U CN 211410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dicine
driving mechanism
needle
moto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41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大銮
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u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u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u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41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0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0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0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其中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推动电子注射笔中药液筒组件内卡式瓶的活塞向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的后侧,第二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第二驱动机构连接药液筒组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采用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进行排气和注射,排气快速,注射可变速可缓速,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动作,两者之间没有物理器械上的直接连接关系,第二驱动机构带着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时,不会将第一驱动机构一并带动,使得两驱动机构各自的动作不会给对应方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子注射笔,其驱动机构一般只有一个直流电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问题:在注射前,需要手工将针插入皮肤,给患者造成很大心里压力;因为排气和注射使用的是同一个电机,排气速度和注射速度一致,完成一次排气最长需要几分钟时间;安装和拔出针头需要手工操作,在插拔过程中容易误扎到皮肤;注射时,注射速度恒定,无法按曲线注射(如先缓慢注射,再恒定速度注射等);精度不高,由于采用直流电机,转速受电压等因素干扰大。而采用双电机的注射笔,两个驱动电机之间通常有相连接的关系,或者位置布局不合理,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注射笔,采用双驱动机构,且两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运转,不相互影响,有利于高效注射,能够解决背景技术当中至少一个乃至所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包括:
用于推动电子注射笔中药液筒组件内卡式瓶的活塞向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的后侧,第二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的左侧或右侧,第二驱动机构连接药液筒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进行排气和注射,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可以带动针头刺入皮肤及排出于皮肤,无需手工将针头刺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动作,两者之间没有物理器械上的直接连接关系,第二驱动机构带着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时,不会将第一驱动机构一并带动,使得两驱动机构各自的动作不会给对应方产生影响。
且第一驱动机构处于药液筒组件的后侧,使得第一驱动机构、药液筒组件、处于同一轴上线,有利于第一驱动机构对药液筒组件中卡式瓶内的活塞进行稳定顺畅的推进,使得注射或排气平稳高效且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蜗杆和齿条,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蜗杆啮合于齿条,齿条固定安装于药液筒组件上;或者,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杠和螺母一,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丝杠螺接于螺母一上,螺母一固定安装于药液筒组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机构中第二电机可驱动蜗杆转动,蜗杆与齿条的配合,可将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使齿条直线移动,使药液筒组件直线移动。传动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齿条上凸出设置有传感器触发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上凸出设置有传感器触发部有利于触发相应的传感器,以对药液筒组件的位置进行限位,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丝杆和螺套,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螺套具有内螺纹且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可以实现电机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控制,加入适当的脉冲信号,就会以一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转动,转动的速度和脉冲的频率成正比。通过控制脉冲信号,可实现各速度的有序调节,使排气时得以快速进行,而注射过程中注射速度可控可变化,更符合医疗需求。同时第一驱动机构至少具有,
第一驱动速度,用于注射前对卡式瓶进行快速排气;以及,
第二驱动速度,用于注射时对卡式瓶内活塞进行推进以完成注射;第一驱动速度大于第二驱动速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机构至少具有两种驱动速度,使得注射前的排气和注射时的速度不同,第一驱动速度大于第二驱动速度,可以实现高效排气,最合理地注射,提高整个注射质量和效率。当然,注射时,还可以根据相关参数实现注射速度的曲线变化,符合患者人体需求,实现智能注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丝杆呈直线状,螺套上设置有导向块或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直线状而不是曲线状的软性杆,有利于动力和可靠稳定传输,同时也符合第一驱动机构处于药液筒组件的后侧,有利于丝杆与药液筒同轴线设置,保证注射的稳定有效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螺杆和螺纹套筒,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具有内螺纹,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上,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螺杆上可设置导向块或导向槽用于螺杆直线运动的导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方案为另一种形式的直线步进电机,同样可以实现速度可调,且精准调速的目的,解决快速排气,缓速注射或变速注射的问题。
一种电子注射笔,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还包括:包括笔壳、药液筒组件、和传感控制单元,各机构、组件及单元均安装于笔壳的内腔中,传感控制单元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处于药液筒组件的后侧且可作用于药液筒组件内卡式瓶的活塞上,第二驱动机构连接药液筒组件以驱动药液筒组件前后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注射笔采用上述驱动机构并采用本方案的位置布局及连接关系,有利于药液筒组件的稳定移动,有利于注射,提高排气效率,结构紧凑,且便于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药液筒组件包括药液筒、支架一、导向杆、支架三、触控件和弹簧一,药液筒的前部通过支架一铰接于支架三上,支架三活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导向杆安装于笔壳上,触控件安装于支架一上,弹簧一连接于药液筒和支架三,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支架三;或者,所述药液筒组件包括药液筒、导向杆、支架三、触控件和弹簧一,药液筒铰接于支架三上,弹簧一连接药液筒和支架三,触控件铰接于药液筒上,支架三活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导向杆安装于笔壳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液筒组件中药液筒内可放置卡式瓶,支架一可将药液筒铰接于支架三上,触控件安装于支架一上,可用于触发传感器。弹簧一将药液筒和支架三连接,可用于将药液筒与支架三绕铰接处弹开,便于更换卡式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换瓶开关组件,换瓶开关组件包括换瓶按钮、连接架、弹簧三和固定柱,换瓶按钮抵靠于连接架,连接架安装于固定柱上,连接架上具有限位凸起部,药液筒的侧壁上向外凸出地设置有可供限位凸起部抵靠的凸台,固定柱安装于笔壳上或一体成型于笔壳上或安装于支架三上,弹簧三连接固定柱及连接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瓶开关组件中各部件的设置,使得按压此换瓶按钮,可作用于连接架上,进而带动连接架移动,以解除对药液筒的锁止,药液筒弹出,以更换卡式瓶,便利高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换针机构,换针机构处于笔壳的前端,药液筒组件处于换针机构的后侧,换针机构包括筒架、拔针支架和进针支架,拔针支架及进针支架均安装于筒架上,且拔针支架与进针支架之间连接有弹簧二;或者,所述换针机构包括筒架和拔针支架,所述拔针支架安装于一拔针按钮上,拔针支架或拔针按钮与筒架之间连接有弹簧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针机构可对针帽进行卡止,便于取下更换。换针机构中筒架可对针帽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助夹持作用,便于药液筒的前端插在针帽内,拔针支架在注射完后,可用于对针帽进行阻挡,防止针帽跟随药液筒缩进笔内,从针帽从药液筒上脱离,即称为拔针。而当将针帽塞进筒架后,会触及进针支架,进针支架触发相应的传感器,以示针帽插入。在其他方案中,即不设置进针支架的方案,将针帽塞进筒架后,会触及进针传感器,以示针帽插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控制单元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微控单元、用于感测第一驱动机构的位置信息的传感器一、用于感测药液筒组件向后移动的极限位置信息的传感器二、用于感测药液筒组件向前移动的极限位置信息的传感器三、用于感测是否接触皮肤的传感器四、用于感测针帽中内针帽与药液筒相对位置信息(即感测内针帽是否插接于药液筒上)的传感器五和用于感测针帽中外针帽位置信息的传感器六或传感器八,各传感器连接至微控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控制单元中微控单元,可根据各传感器所测得的信号,来控制执行相应的动作,自动且高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池单元和显示单元,电池单元给传感控制单元、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显示单元供电;所述显示单元连接于传感控制单元,笔壳上开设有供显示单元显示的窗口,所述传感控制单元中还设置有USB接口或/及蓝牙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单元有利于显示本电了注射笔的相关信息,如电池电量及充电状态、剩余剂量、注射剂量设置、实时温度、注射记录、日期时间设置、蓝牙连接状态等,提高可视化和自动化程度。此外,电路板上还设置有USB接口或/及蓝牙模块,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便利存储。
综上,本实用新型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可以实现以下之一或全部的有益效果有:
(1)一键拔针:最多仅需要按一次按钮就能自动完成拔针;
(2)一键快速排气:最多仅需要5s就完成排气功能;
(3)一键自动注射:最多仅需要按一次按钮就完成进针、注射、出针;
(4)从插针、排气、进针、注射、出针、拔针一系列过程全程隐针,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5)记录每次注射时间、注射剂量,并可通过物联网收集数据。
(6)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注射稳定进行,也有利于手握持。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I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第一驱动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药液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药液筒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药液筒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换针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传感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传感控制单元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换瓶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换瓶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换瓶时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使用步骤流程框图;
图20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III处放大示意图;
图22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IV处放大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药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电子注射笔的药液筒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电机111、丝杆112、螺套113、导向块1133、凸缘1132、触控部1131、药液筒组件12、药液筒121、凹陷部1210、卡台1211、凸台1212、孔一1213、凸柱二1214、通孔一1215、凸柱三1216、通孔二1217、通孔三1218、支架一122、凸柱一1221、支撑部1222、限位部1223、传感器七123、支架二124、导向杆125、支架三126、底板1261、侧板一1262、通孔四12621、侧板二1263、前板1264、限位架1265、通孔五12641、触控件127、触控部一1271、安装部1272、触控部二1273、铰接耳1274、弹簧一128、卡式瓶129、换针机构13、筒架131、通孔六1311、凸柱四1312、凸柱五1313、阶梯孔1314、拔针支架132、卡止部1321、安装部二1322、抵靠部二1323、进针支架133、抵靠部一1331、安装部三1332、抵靠部三1333、弹簧二134、挤压块135、感器八136、第二驱动机构14、第二电机141、蜗杆142、齿条143、传感器触发部1431、丝杠144、螺母一145、传感控制单元15、电路板151、缺口1511、传感器五152、传感器六153、传感器四154、传感器一156、传感器二157、传感器三158、换瓶开关组件16、换瓶按钮161、连接架162、抵靠部四1621、通孔八1622、限位凸起部1623、弹簧三163、固定柱164、第二壳17、换筒通孔171、安装耳172、筒盖18、挂钩181、枢接轴182、针帽19、内针帽191、外针帽192、笔帽20、第一壳21、窗口211、薄膜按钮安装部212、拔针按钮安装部213、安装部一214、支撑板215、导向槽216、显示单元22、防水圈23、电池单元24、拔针按钮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中的前后,指的是电子注射笔使用时,针帽19所在方向为前,远离针帽所在方向为后。
本申请中,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实现电机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控制,且不累积误差。改变脉冲的顺序,可以方便的改变转动的方向。步进电机低速时也可以正常运转。
本申请中直流电机是指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
实施例1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参阅图3至图11,包括:用于推动电子注射笔中药液筒组件12内卡式瓶129的活塞向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1;以及,用于驱动药液筒组件12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4;第一驱动机构11位于药液筒组件12的后侧,第二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12的左侧或右侧,第二驱动机构14连接药液筒组件12。
本申请中的“右侧”,指的是以图3为例,药液筒组件12的靠近换瓶开关组件的一侧,也即以观察者观察图3的情况下,药液筒组件12的靠近观察者的一侧,“左侧”则是“右侧”的相对的那一侧,即药液筒组件12的远离换瓶开关组件的一侧,也即以观察者观察图3的情况下,药液筒组件12的远离观察者的一侧。
第一驱动机构11,参阅图3、图5和图8,包括第一电机111、丝杆112和螺套113,丝杆112为第一电机111的输出端,丝杆112呈直线状。第一电机111为步进电机,第一电机111可控制丝杆112的转速及角度,可实现丝杆112以不同速度转动,进而使螺套113以不同速度行进。例如,在对卡式瓶129内进行排气的过程中,采用速度较快的第一驱动速度,以快速完成排气,而在向患者注射药液的过程中,采用速度较缓的第二驱动速度,以符合注射需求。且在实际注射时,第二驱动速度也可曲线地调节大小,以符合人体需求,保证注射药效。螺套113具有内螺纹,套在丝杆112上,螺套113上的内螺纹与丝杆112相啮合。螺套113的一端的侧部具有导向块1133,导向块1133可处于笔壳的导向槽216内,使得当丝杆112转动时,螺套113能直线移动而不产生转动,螺套113上同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用于触发传感器一156的触控部1131,螺套113的另一端具有凸缘1132,增大与卡式瓶129内活塞的接触面积,便于对活塞进行稳定顺畅的推进。螺套11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导向槽以替换导向块,相应的,笔壳上作适应性的替换,将导向槽改为导向块。
参阅图4和图11,第二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141、蜗杆142和齿条143,第二电机141为直流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142,蜗杆142啮合于齿条143,齿条固定安装于支架三126的侧板一1262上。齿条143的后部具有凸出设置的传感器触发部1431,用以触发传感器二157和传感器三158,从而反映出齿条143的位置,即反映出支架三126的位置,也即药液筒的位置,也反映蜗杆142转动角度的情况,反映第二电机142的驱动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螺杆和螺纹套筒(螺母),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具有内螺纹,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上,螺纹套筒为转动输出端,螺杆为前后移动的输出端,螺杆可只在后部设置外螺纹,前部为光杆,可对螺杆设置直线导向槽或导向块用于对螺杆进行直线运动的导向。螺纹套筒的长度适合于螺杆前后方向的移动长度,可满足注射药液时的有效推进长度,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轴可通过涡杆齿条等方案来实现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也应理解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2
一种电子注射笔,采用了如实施例1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如图1至图17,电子注射笔包括笔壳、第一驱动机构11、药液筒组件12、换针机构13、第二驱动机构14、传感控制单元15、换瓶开关组件16、显示单元22和电池单元24,各机构、组件及单元均安装于笔壳的内腔中,换针机构13处于注射笔的前端,药液筒组件12处于换针机构13的后侧,第一驱动机构11处于药液筒组件12的后侧,电池单元24处于第一驱机构11的后侧且处于电子注射笔的后端,传感控制单元15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1、第二驱动机构14、电池单元24及显示单元22,电池单元给显示单元、传感控制单元及各驱动机构进行供电。第一驱动机构11、药液筒组件12和换针机构13处于同一轴线上,电池单元24也处于该轴线上且位于后端,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有利于第一驱动机构11对药液筒组件12中卡式瓶129内的活塞进行稳定顺畅的推进,使得注射或排气平稳高效且安全。
参阅图1至图7,笔壳的后部向内作弧形缩小状,尺寸较小,笔壳前部向外作弧形扩张状,尺寸较大,整体大致呈鱼形状,此形状的设计有利手握于尺寸较小的后部,而利用处于前部的针头进行注射操作,提升了操作者的握持感,有利于稳定握持进行注射。笔壳包括第一壳21和第二壳17,第一壳和第二壳盖合后经紧固件固定,笔壳前部装有防水圈23和笔帽20。第一壳21上开设有供显示单元22显示的窗口211,在窗口211前方,第一壳21上设置有薄膜按钮安装部212,薄膜按钮安装部212可为向内陷的凹槽,用以安装薄膜按钮,在薄膜按钮安装部212的前方,第一壳21上开设有拔针按钮安装部213,拔针按钮安装部213可为通孔,拔针按钮25安装于此通孔处,可作用于拔针支架132上的卡止部1321上。第一壳21的前端具有尺寸减小的台阶部,该台阶部可用于笔帽20的插接卡扣,使得笔帽卡扣于台阶部上时,笔帽表面与第一壳21的表面平缓过渡。第一壳21的内侧,在其后部位置,设置有沿笔壳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槽216,供第一驱动机构11中螺套113的导向块1133导向;第一壳21内侧,在窗口211的后侧方,设置有凸出的筒状结构的安装部一214,可供换瓶开关组件16中的固定柱164的安装。在窗口211的前方,第一壳21内侧的前部位置,设置有凸出的支撑板215,支撑板215上开设有通孔,供药液筒组件12中的导向杆125安装。第二壳17上开设有换筒通孔171,筒盖18的内侧壁设置有挂钩181和枢接轴182,枢接轴182可安装于第二壳17内侧的安装耳172上,便于筒盖18转动,筒盖18可封盖住换筒通孔171。第一壳21和第二壳17盖合后构成的内部空间,即笔壳内腔,以用于安装各机构及组件。
第一驱动机构11,参阅图3、图5和图8,包括第一电机111、丝杆112和螺套113,丝杆112为第一电机111的输出端,丝杆112呈直线状。第一电机111为步进电机,第一电机111可控制丝杆112的转速及角度,可实现丝杆112以不同速度转动,进而使螺套113以不同速度行进。例如,在对卡式瓶129内进行排气的过程中,采用速度较快的第一驱动速度,以快速完成排气,而在向患者注射药液的过程中,采用速度较缓的第二驱动速度,以符合注射需求。且在实际注射时,第二驱动速度也可曲线地调节大小,以符合人体需求,保证注射药效。螺套113具有内螺纹,套在丝杆112上,螺套113上的内螺纹与丝杆112相啮合。螺套113的一端的侧部具有导向块1133,导向块1133可处于笔壳的导向槽216内,使得当丝杆112转动时,螺套113能直线移动而不产生转动,螺套113上同一端的另一侧具有用于触发传感器一156的触控部1131,螺套113的另一端具有凸缘1132,增大与卡式瓶129内活塞的接触面积,便于对活塞进行稳定顺畅的推进。
药液筒组件12,参阅图3、图5、图9和图10,包括药液筒121、支架一122、支架二124、导向杆125、支架三126、触控件127和弹簧一128。药液筒121的前部通过支架一122铰接于支架三126上,支架三126安装于导向杆125上,卡式瓶129可放置于药液筒121中,传感器七123安装于药液筒121的前端侧部,用以感测卡式瓶129是否到位,支架二124卡扣式安装在药液筒121的前端。触控件127安装于支架一122上,用以触发传感器五152,以示针帽19插入到位。针帽19含外针帽和内针帽,针头固定于内针帽上,外针帽套在内针帽上,起保护作用,实际使用时,将针帽19插套在药液筒121上后,外针帽会拔除,将带有针头的内针帽留在药液筒前端,以完成注射。
参阅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6,药液筒121的后部具有卡台1211,卡台1211上沿药液筒1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向内凹的凹槽,用于筒盖18上的挂钩181的卡接,筒盖18打开时,即可将药液筒121顺带转动,以更换卡式瓶129。依图10所示,卡台1211的上方,在药液筒121的侧壁上向外凸出地设置凸台1212,用于换瓶开关组件16中的限位凸起部1623抵靠。药液筒121的前部两侧,具有凸起的台阶部,台阶部上开设孔一1213,孔一1213为盲孔,用于支架一122上的凸柱一1221的安装插入。药液筒121的前部下侧,向下凸出地设置有两个凸柱二1214,用于传感器七123的安装。参阅图11,两凸柱二1214之间,在药液筒12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药液筒内壁的通孔一1215,用于传感器七123上的传感开关1231的放置,以感测卡式瓶129是否到位。在凸柱二1214的前方,药液筒的前端为针帽19的插接端,凸柱二所在的药液筒侧壁与插接端之间通过倾斜的缩小状的筒壁过渡,药液筒的插接端侧壁及缩小状筒壁上开设通孔二1217,用于触控件127前端的伸入,针帽19套上插接端后触碰到触控件127的前端,触控件127则可受到针帽19的作用而产生后端翘起的效果,从而触发相应的传感器五152。药液筒的插接端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三1218,用于支架二124搭接贴合,为便于支架二124的卡扣,在插接端的上下侧壁上均凸出地设置凸块,以与支架二124上相应的通孔卡接。在孔一1213的后方,药液筒121的侧壁上向外凸出地设置凸柱三1216,用于弹簧一128的安装,弹簧一128为扭簧,其一端连接于药液筒121,另一端连接于支架三126,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一128将药液筒121与支架三126呈角度地撑开,受外力后,可将筒盖18推入笔壳,使换瓶开关组件16中的限位凸起部1623抵靠于凸台1212,以防止药液筒121弹出。
参阅图9至图11,支架一122包括中间的弧形连接部、卡接部、支撑部1222和限位部1223,弧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卡接部,两卡接部相对称设置,各卡接部均具有向内凸出的凸柱一1221。弧形连接部呈片状,弧形连接部的前侧连接支撑部1222,参阅图11,支撑部1222呈前后贯通状,其上部具有通槽,支撑部1222用于触控件127的安装插入,并对触控件127起支撑作用。弧形连接部的后侧连接限位部1223,限位部1223为向外弯折状,用于对触控件127的限位安装。支架一122的卡接部上的凸柱一1221可插入支架三126的通孔四12621及插入药液筒上的孔一1213中,以使药液筒121与支架三126形成枢接关系。
参阅图9和图10,传感器七123为卡式瓶129的位置开关,传感器七123上具有一机械式的传感开关1231,当卡式瓶129的前端瓶壁触及传感开关1231时,则传感器七123感测到此信号,视为卡式瓶129传送到位。
参阅图9、图10和图11,支架二124的头部呈环形片状,其头部的上下两侧具有矩形环状框架,以卡接在药液筒121前端插接部的凸块上。此外,支架二124,以图10和图11所示,其头部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片状支脚,以搭接在通孔三1218中,支脚的外壁稍凸出于药液筒前端插接部的筒壁,以增大对针帽19中的内针帽的摩擦作用力,从而将套入插接部的针帽19中的内针帽进行卡接,则针帽19中的外针帽可手动将其从内针帽上拔出。
参阅图6、图7、图9,导向杆125固定安装于笔壳的支撑板215上,支架三126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25上,支架三126可沿导向杆125轴线方向移动。
参阅图9、图10和图11,支架三126具有底板1261、侧板一1262、侧板二1263、前板1264和后板,侧板一1262连接于底板1261的一侧且与底板大致呈垂直状设置(过渡处可为圆弧过渡),侧板二1263连接于底板1261的另一侧与底板大致呈垂直状设置(过渡处可为圆弧过渡),侧板一、侧板二和底板构成一凹槽状的结构,以容纳药液筒121。前板1264连接于侧板二1263的前端或后端且与侧板二1263大致呈垂直状设置(过渡处可为圆弧过渡),后板连接于侧板二1263的后端或前端且与侧板二1263大致呈垂直状设置(过渡处可为圆弧过渡)。前板和后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导向杆125穿入的通孔五12641。前板和后板均处于侧板二1263的外侧,侧板二1263的中部具有一凹陷状的缺口,便于凸柱三1216及弹簧一128的布置。侧板一1262和侧板二1263的前部均开设有通孔四12621,用于支架一122上的凸柱一1221的安装插入。侧板一1262上开设有用于第二驱动机构14中齿条143安装的通孔,通孔与底板之间,在侧板一1262上还设有向外延伸的两个凸块,该凸块可用于对齿条143的安装限位和支撑。底板1261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自末端向靠近药液筒所在一侧弯曲,形成一支撑护板,在放入卡式瓶129后,支撑护板的高度超出卡式瓶129的外壁,但未触及卡式瓶的内壁,一方面可对卡式瓶进行局部防护,另一方面可对卡式瓶起抵靠作用而又不影响螺套113的运行。
参阅图7、图9和图11,触控件127具有触控部一1271、安装部1272和触控部二1273,触控部一1271位于触控件127的后端,用于触发传感器五152,触控部二1273位于触控件的前端,用于接触针帽19,安装部1272连接触控部一和触控部二。触控部二1273呈向内弯折状,其前端向前延伸,触控部二的外形尺寸可与通孔二1217相匹配,触控部二放置于通孔二1217处时,其外缘可略凸出于药液筒插接部的外壁边缘,以有效触及针帽。安装部1272穿插在支架一122的支撑部1222和限位部1223上,触控部一1271向外侧弯曲,与传感器五152的位置相对应,便于触发该传感器。
卡式瓶129内装有药液,尾部用橡胶活塞密封,头部用胶塞铝盖密封,卡式瓶可放入注射笔的药液筒121中使用,其头部的胶塞铝盖可供针帽19上的针插入,其尾部的橡胶活塞可供第一驱动机构11中的螺套113推动。
参阅图3、图5、图7和图12,换针机构13包括筒架131、拔针支架132和进针支架133,拔针支架132及进针支架133均安装于筒架131上,且拔针支架132与进针支架133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4。
筒架131的前后方向贯通,其前部为筒状结构筒状部,后部为板状结构的板状部,板状部垂直于筒状部轴线方向,筒状部上开设有阶梯孔1314,用于放置挤压块135。筒状部的外缘前端两侧,均向外凸出地设置两条弧形凸沿,凸沿之间形成用于笔壳前端卡配的凹槽。筒状部上靠近板状部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六1311,用于拔针支架132上的卡止部1321的插入,在通孔六1311的对侧,开设有供进针支架133上的抵靠部一1331插入的通孔七。板状部的后侧边缘位置,在靠近通孔六1311的一侧方向,向后凸出地设置有凸柱四1312,用于安装拔针支架132上的安装部二1322。在板状部的后侧另一边缘位置,在靠近通孔七的一侧方向,向后凸出地设置有凸柱五1313,用于安装进针支架133上的安装部三1332。在板状部的后侧另一边缘位置,凸柱五1313的对角位置,向后凸出地设置有凸柱六1315,用于拔针支架132上的抵靠部二1323的抵靠。
拔针支架132由金属的片状材料制成,拔针支架132具有卡止部1321、安装部二1322、连接部和抵靠部二1323,安装部二1322由片状材料的端部弯曲而成,安装部二1332大致呈环状结构,连接部连接安装部二1322和卡止部1321,并连接卡止部1321与抵靠部二1323,卡止部1321处于拔针支架的大致中间部位。连接部向外呈拱起状或弯曲状,使得卡止部1321被按下后,具有回弹的趋势。卡止部1321从通孔六1311中插入后可对针帽进行卡止,便于针帽脱离于药液筒上的插接部。卡止部1321平行于板状部设置,即卡止部1321垂直于筒状部的轴线方向。
进针支架133具有安装部三1332、抵靠部一1331、抵靠部三1333和连接部,进针支架133由金属的片状材料制成,安装部三1332由片状材料的端部弯曲而成,大致呈环状结构。连接部连接安装部三1332和抵靠部一1331,并连接抵靠部一1331和抵靠部三1333,抵靠部一1331处于进针支架的大致中间部位。连接部向外呈拱起状或弯曲状,使得抵靠部一被撤去作用力后,具有回弹的趋势。抵靠部一1331呈片状结构,方向平行于筒状部的轴线方向,且抵靠部一的内侧端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针帽19在进入筒架后,针帽19中的外针帽的外壁会抵靠于抵靠部一1331的内侧端面,将抵靠部一向外侧推挤,使得进针支架端部的抵靠部三1333触发传感器六153。
弹簧二134为双扭簧,其一个簧圈套在凸柱四1312上,端部连接拔针支架132上的连接部;另一个簧圈套在凸柱五1313上,端部连接进针支架133上的连接部。弹簧二134可对拔针支架及进针支架起到复位作用。
挤压块135为两个,位于筒状部的相对两侧,挤压块大致呈弧形,其外缘具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用于橡皮圈的安装限位。挤压块135的内壁呈倾斜状过渡,便于针帽进入筒架时对针帽有辅助夹持作用。
参阅图3、图4和图11,第二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141、蜗杆142和齿条143,第二电机141为直流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142,蜗杆142啮合于齿条143,齿条固定安装于支架三126的侧板一1262上。齿条143的后部具有凸出设置的传感器触发部1431,用以触发传感器二157和传感器三158,从而反映出齿条143的位置,即反映出支架三126的位置,也即药液筒的位置,也反映蜗杆142转动角度的情况,反映第二电机142的驱动情况。
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13及图14,传感控制单元15包括电路板151,以及设置于电路板151上的MCU(微控单元)、传感器一156、传感器二157、传感器三158、传感器四154、传感器五152、传感器六153、传感器七123和必要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电路板151的后部尺寸较小,前部呈开叉状,前部分为两个长短不一的分支,为较长的第一分支和较短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为缺口1511,缺口1511用于容纳药液筒121。参阅图7和图13,第一分支的前端设置传感器四154,用以感测是否接触皮肤,该第一分支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传感器六153和传感器五152,传感器六153用于感测进针支架133上抵靠部三1333的抵靠情况,进而感测出针帽中外针帽的位置情况。传感器五152用于感测触控件127的触控部一1271的位置情况,进而感测出针帽中内针帽的位置情况,也即反映出药液筒121是否移动到位,反映药液筒的插接部是否插接在内针帽。参阅图4和图14,电路板151的后端设置传感器一156,用于感测第一驱动机构11中螺套113的位移情况,传感器一156处于螺套113的触控部1131移动路径上,当螺套113向后端移动至触控部1131触发传感器一156时,即表示螺套113移动到预设位置。第二分支上,从前往后设置有传感器三158和传感器二157,传感器二157和传感器三158用于感测齿条143的传感器触发部1431的位置,以对齿条143/支架三126/药液筒121进行下限位和上限位。在第一分支所在一侧电路板上,设置USB接口155,用于充电或数据传输。电路板上或笔壳上,可设置蜂鸣器等声音提示元件及电路。传感器七123安装于药液筒121的前端侧部,用以感测卡式瓶129是否到位。
传感控制单元15中还可包括物联网单元模块,如采用蓝牙模块、5G模块、NB-IOT模块、WIFI模块、GRPS模块等,可将电子注射笔并入物联网。
传感控制单元15中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以感测药液筒附近温度,以用于判断是否会对药液产生影响。
参阅图4、图5、图6和图15,换瓶开关组件16包括换瓶按钮161、连接架162、弹簧三163和固定柱164,换瓶按钮161抵靠于连接架162,连接架162安装于固定柱164上,弹簧三163连接固定柱164及连接架162。
换瓶按钮161呈矩形,安装于笔壳的侧面,与窗口211处于同一前后位置,且处于第一壳和第二壳交界处,在第一壳21及第二壳17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换瓶按钮161的缺口。以图15为例,连接架162呈片状结构,其内侧一端呈凸出状地设置限位凸起部1623,外侧端向外延伸并向上弯曲构成抵靠部四1621。连接架162的靠近限位凸起部1623的部位,开设有通孔八1622,用于套装在固定柱164上。弹簧三163为扭簧,扭簧的一个末端抵靠于限位凸起部1623,另一个末端可连接于固定柱164上或抵靠于第一壳21的安装部一214上。固定柱164安装于安装部一214上或一体成型于安装部一214内。
参阅图16及图17,药液筒121打开时,可更换卡式瓶129。换完药后的电子注射笔,第一驱动机构11中的螺套113、药液筒组件12中的药液筒121处于同一轴线上,便于对药液筒121内的卡式瓶129进行直线式推进。第二驱动机构处于药液筒组件12的侧方,经第二驱动机构中蜗杆和齿条的配合,将转动运动转换为齿条的直线运动,推进药液筒组件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注射笔的控制原理及步骤方法如下,参阅图18和图19。
图18中,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为微传感控制单元,或称单片机,连有存储器(EEPROM),MCU对各元器件或模块、位置开关(传感器)进行统一协调控制。上述电池单元24为可充电锂电池和电池保护模块。上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以及传感器五至传感器七实质上均为位置开关,用于感测对应部件的位置信息。而传感器四154为触感传感器,感测是否有皮肤触及。上述显示单元22可为OLED屏幕及相关电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也连接至MCU。
薄膜按钮电连接至MCU,可向MCU发送操控信号。MCU连接蜂鸣器,可控制蜂鸣器进行声音提示。MCU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第二电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第一电机。MCU当然也连接有实时时钟电路(RTC),RTC可以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给MCU用,以实现精准控制。
USB接口通过USB转TTL模块连接MCU,USB接口可接上位机。单片机通信接口的电平逻辑和PC机等上位机的通信接口的电平逻辑不同,PC机上的通信接口有USB接口,相应电平逻辑遵照USB原则;单片机上的串行通信通过单片机的RXD、TXD、VCC、GND四个引脚,相应电平逻辑遵照TTL原则。USB转TTL模块的作用就是把电平转换到双方都能识别进行通信。
上位机也可通过蓝牙低功耗模块(BLE)与MCU取得通信。上位机不限于是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
注射笔的控制步骤如图19中所示,具体来说,主要含以下几个步骤。
(1)初始化;
第一电机111带动丝杆112反转,螺套113上的触控部1131碰到第一电机位置开关即传感器一156时,第一电机111停止转动,默认这个位置为第一电机111的基准位置;
第二电机141带动蜗杆142正转,使齿条143以及支架三126向后移动,齿条143上的传感器触发部1431碰到第二电机位置开关即传感器二157时,第二电机141停止转动,这个位置认为是第二电机141驱动支架三126可向后移动的最大距离位置;
(2)开机;
MCU上电后,关闭所有外设,开启电源按键中断,进入省电休眠模式。当电源按键被按下后,触发中断,退出休眠模式。检测USB接口,如果USB接入,转为通信模式,并对电池充电;如果USB未接入,检测电池电压。如果电池电压低,则重启进入休眠模式;如果电池电压足够,则初始化外设,打开OLED即显示单元22,进入工作模式。
(3)数据通信;
包括但不限于USB和BLE两种通信模式。可以通过PC,手机等智能设备连接注射器,读取注射器记录、设置参数。
(4)换药流程;
当换瓶按钮16被按下,弹簧一128将药液筒121和筒盖18一同弹出,手动将注射用的药瓶(即卡式瓶129)放入药液筒121内,并按下筒盖18,将药液筒121和筒盖18复位,完成换药流程。
(5)插针流程;
手动将针帽19(含外针帽和内针帽)插入,外针帽位置开关即传感器六153(其他实施例中为传感器八136)被触发,第二电机141开始带动蜗杆142转动,将药液筒121向前推进,直到插入内针帽内,传感器触发部1431触碰到传感器158后,表示药液筒已被推进到内针帽内。第二电机141带动蜗杆142反向转动使传感器触发部1431触碰传感器二157后,内针帽位置开关也即传感器五152被触发,表示药液筒已将带有针头的内针帽从外针帽内带出并缩回到笔内,OLED显示单元显示插针完成,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6)排气流程;
第一电机111带动丝杆112转动,将螺套113向前推进,当丝杆112上的螺套113的前端接触到卡式瓶129内的活塞后,将卡式瓶129顶至药液筒121前端,活塞位置开关即传感器七123被触发,第一电机111继续转动一定步数后停止转动,卡式瓶129内的活塞受到一定压力,将针内空气排出,完成排气功能。
(7)一键注射;
将笔头按在注射部位上,并按下薄膜按钮内的注射按钮,MCU读取传感器四154的状态,判断笔接触皮肤后,第二电机141开始带动蜗杆142转动,将药液筒121向前推进,同时药液筒121上的针插入皮肤,完成自动进针功能。第一电机111带动丝杆112转动,将螺套113向前推进,将卡式瓶129内的药液注射入体内。通过设置的注射剂量换算成第一电机的转动步数,当第一电机111转动达到指定步数后,第一电机111反转指定步数,松动对药瓶内活塞的压力。等待药液在体内充分扩散后,第二电机141带动蜗杆112反向转动,将针从皮肤拔出,并缩回到注射笔内,OLED显示单元22显示注射完成,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8)拔针流程;
手动将外针帽插入,外针帽位置开关即传感器六153(其他实施例中为传感器八136)被触发,第二电机141开始带动蜗杆142转动,将药液筒121向前推进,直到将内针帽插入外针帽内,OLED显示单元显示拔针,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手动按住拔针按钮25,拔针支架132上的卡止部1321嵌入内针帽与药液筒连接处,第二电机141带动蜗杆142反向转动,将药液筒121缩回到笔内,而带有针头的内针帽被卡止部1321挡住,留在外针帽内没有退回,OLED显示单元显示拔针完成,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9)设置流程;
通过薄膜按钮上的设置切换显示菜单,通过上、下按键调整数值。菜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电池电量及充电状态;
b)剩余剂量;
c)注射剂量设置;
d)实时温度;
e)注射记录;
f)日期时间设置;
g)蓝牙连接状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注射笔,电子注射笔的第一驱动机构11,可采用直线电机或电子推杆等,可采用不是外露的转动丝杆与直线运行的螺套配合的方式,而采用直线型步进电机,即外露的输出轴本身就可以直线移动的方式等,只要能实现至少两种速度的切换的电机均可。
如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螺杆和螺纹套筒,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具有内螺纹,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上,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其他形状、结构、原理可和步骤和实施例2中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注射笔,参阅图20和图21,其第二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141、丝杠144和螺母一145,第二电机141为直流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144,丝杠144螺接于螺母一145上,具体的,丝杠144上的外螺纹螺接于螺母一145上的内螺纹,螺母一145固定安装于药液筒组件上的支架三126上。螺母一145固定于支架三126的一端具有凸出部,支架三126在其固定处开设有通孔以供凸出部卡配固定。支架三126上凸出地设置有用于触发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的传感器触发部。
药液筒组件包括药液筒、导向杆、支架三126、触控件127和弹簧一,药液筒铰接于支架三126上,弹簧一连接药液筒和支架三,触控件127铰接于药液筒上,支架三126活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导向杆安装于笔壳上。
换瓶开关组件中的固定柱164安装于/穿设于支架三126上。
针帽19包括外针帽192和内针帽191。
参阅图22至图25,换针机构包括筒架和拔针支架132,拔针支架132由金属的片状材料制成L型,拔针支架132安装于一拔针按钮25上,拔针支架132或拔针按钮25与筒架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4。具体地,拔针支架132可拆卸地连接于拔针按钮25上,拔针按钮25的两端可分别抵靠或连接弹簧二134,弹簧二134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簧,用于对拔针按钮25进行复位,以带动拔针支架132进行复位。换针机构的筒架上可开设缺口,供传感器八136安装,传感器八136可替代实施例1中传感器六153,用于感测针帽19中外针帽192的插入与否。传感器八136的结构可与实施例1中传感器七123的结构相同。
药液筒的后部的筒壁上设置有凹陷部1210,凹陷部1210可为通孔或凹槽,凹陷部1210内,药液筒的筒壁上向凹陷部的空间内凸出地设置凸台1212,以用于换瓶开关组件中的限位凸起部的抵靠。药液筒的前部的另一侧的筒壁上设置有铰接耳1274,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支架一122,药液筒与支架三126铰接。触控件127上具有铰接部1274,以铰接于铰接耳1274上。支架三上设置有用于对触控件127进行限位的限位架1265。其他形状、结构、原理可和步骤和实施例2中一致,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推动电子注射笔中药液筒组件(12)内卡式瓶(129)的活塞向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1);以及,
用于驱动药液筒组件(12)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4);
第一驱动机构(11)位于药液筒组件(12)的后侧,第二驱动机构位于药液筒组件(12)的左侧或右侧,第二驱动机构(14)连接药液筒组件(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41)、蜗杆(142)和齿条(143),所述第二电机(141)的输出轴连接蜗杆(142),蜗杆(142)啮合于齿条(143),齿条(143)固定安装于所述药液筒组件(12)上;或者,第二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141)、丝杠(144)和螺母一(145),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144),丝杠(144)螺接于螺母一(145)上,螺母一(145)固定安装于药液筒组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43)上凸出设置有传感器触发部(14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电机(111)、丝杆(112)和螺套(113),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连接丝杆(112),螺套(113)具有内螺纹且螺纹连接在丝杆(112)上,所述第一电机(111)为步进电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12)呈直线状,所述螺套(113)上设置有导向块(1133)或导向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电机、螺杆和螺纹套筒,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具有内螺纹,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上,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7.一种电子注射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还包括:包括笔壳、药液筒组件(12)、和传感控制单元(15),各机构、组件及单元均安装于笔壳的内腔中,传感控制单元(15)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1)以及第二驱动机构(14),第一驱动机构(11)处于药液筒组件(12)的后侧且可作用于药液筒组件(12)内卡式瓶(129)的活塞上,第二驱动机构(14)连接药液筒组件(12)以驱动药液筒组件(12)前后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筒组件(12)包括药液筒(121)、支架一(122)、导向杆(125)、支架三(126)、触控件(127)和弹簧一(128),所述药液筒(121)的前部通过支架一(122)铰接于支架三(126)上,支架三(126)活动安装于导向杆(125)上,导向杆(125)安装于笔壳上,所述触控件(127)安装于支架一(122)上,所述弹簧一(128)连接于药液筒(121)和支架三(126),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支架三(126);或者,所述药液筒组件包括药液筒、导向杆、支架三(126)、触控件(127)和弹簧一,药液筒铰接于支架三(126)上,弹簧一连接药液筒和支架三,触控件(127)铰接于药液筒上,支架三(126)活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导向杆安装于笔壳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瓶开关组件(16),所述换瓶开关组件(16)包括换瓶按钮(161)、连接架(162)、弹簧三(163)和固定柱(164),所述换瓶按钮(161)抵靠于连接架(162),连接架(162)安装于固定柱(164)上,连接架(162)上具有限位凸起部(1623),药液筒(121)的侧壁上向外凸出地设置有可供限位凸起部(1623)抵靠的凸台(1212),所述固定柱(164)安装于笔壳上或一体成型于笔壳上或安装于支架三(126)上,弹簧三(163)连接固定柱(164)及连接架(162)。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针机构(13),换针机构(13)处于笔壳的前端,药液筒组件(12)处于换针机构(13)的后侧,所述换针机构(13)包括筒架(131)、拔针支架(132)和进针支架(133),拔针支架(132)及进针支架(133)均安装于筒架(131)上,且拔针支架(132)与进针支架(133)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4);或者,所述换针机构包括筒架和拔针支架(132),所述拔针支架(132)安装于一拔针按钮(25)上,拔针支架(132)或拔针按钮(25)与筒架之间连接有弹簧二(134)。
CN201921974189.9U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Active CN211410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4189.9U CN2114104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4189.9U CN2114104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0494U true CN211410494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4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4189.9U Active CN2114104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04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903A (zh) * 2021-09-08 2021-11-23 江苏德尔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药液输送装置、药液输送控制系统、药液输送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903A (zh) * 2021-09-08 2021-11-23 江苏德尔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药液输送装置、药液输送控制系统、药液输送控制方法
CN113679903B (zh) * 2021-09-08 2024-05-07 江苏德尔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药液输送装置、药液输送控制系统、药液输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3064B (zh) 电子注射笔
CN211410494U (zh) 一种电子注射笔驱动机构及电子注射笔
CN211410493U (zh) 一种电子注射笔
CN101628138A (zh) 压电驱动便携式胰岛素注射泵
CN207074869U (zh) 移动电源充电装置
CN110711294A (zh) 一种新型电子笔式注射器
CN110802639A (zh)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CN106890382B (zh) 智能胰岛素注射笔
CN209984717U (zh) 一种安全的自动注射胰岛素笔
CN205377973U (zh) 内置副屏的手机
CN211434537U (zh) 双头药物注射笔
CN113236942A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5g电信通信用客户信息采集装置
CN111292598A (zh) 麻醉技术操作训练模型
CN110661958B (zh) 电子设备
CN113058153B (zh) 深度补水抗衰老的精准智能针式水光仪
CN221154967U (zh) 一种小型化笔式电子注射器
CN211634645U (zh) 一种内科胰岛素泵
CN211362345U (zh)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CN201481927U (zh) 压电驱动便携式胰岛素注射泵
CN204501953U (zh) 一种全自动注射装置
CN218793406U (zh) 一种电子注射笔
CN213554504U (zh) 胰岛素注射兼具智能提醒用笔
CN220046712U (zh) 一种注射笔发声装置
CN216571069U (zh) 一种精准智能助推注射器
CN218484956U (zh) 一种紧凑型推注组件及注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