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6593U -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6593U
CN211406593U CN202020483089.2U CN202020483089U CN211406593U CN 211406593 U CN211406593 U CN 211406593U CN 202020483089 U CN202020483089 U CN 202020483089U CN 211406593 U CN211406593 U CN 211406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ircuit boar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3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健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83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6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6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6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通信装置,涉及通信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包括矩形腔体和通信箱,所述矩形腔体开设于墙体上,所述通信箱通过固定件的方式安装在矩形腔体的内部,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对应安装在通信箱的侧壁与矩形腔体内壁之间的位置,所述矩形腔体的外部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矩形腔体的外围轮廓相适配,所述通信箱包括箱体,以及通过竖板左右对应形成于箱体内部的指令控制区和信息处理区,所述信息处理区的内部依次固定有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应急通信装置,隐藏性及安全性好,不易破坏,可有效保证应急通信装置的安全效果,寿命好,同时能够节约空间,美观性佳。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指多个节点间不经由导体或缆线传播进行的远距离传输通讯,利用收音机、无线电等都可以进行无线通讯,无线通讯设备中需要使用通信箱,用于安装各种核心元件,为了实现无线通信的正常工作,一般都会在重要场所安装应急通信装置,用于在特定情形的情况下的信息无线传输,目前,现阶段无线传输通信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下列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应急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私密性不够强,裸露在室内外侧容易被发现,安全性不够好,容易被破坏等,其次设备在使用时不能节约空间,美观性及使用性能不好,不能实现应急通信装置的隐藏安装,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通信装置,通过将通信装置隐藏安装,解决了现有的应急通信设备在使用时隐秘性不够强、不能节约空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包括矩形腔体和通信箱,所述矩形腔体开设于墙体上,所述通信箱通过固定件的方式安装在矩形腔体的内部,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对应安装在通信箱的侧壁与矩形腔体内壁之间的位置,所述矩形腔体的外部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矩形腔体的外围轮廓相适配,所述通信箱包括箱体,以及通过竖板左右对应形成于箱体内部的指令控制区和信息处理区,所述信息处理区的内部依次固定有隔板,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上安装有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内包括电路板本体,以及从左至右对应固定在所述电路板本体上表面的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端子排。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上安装有密码锁锁芯,且矩形腔体远离箱门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锁扣,所述箱门和矩形腔体之间分别通过密码锁锁芯以及锁扣的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上上下对应固定有卡扣,且矩形腔体上下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块,且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卡扣相适配,所述箱门依次通过卡扣和定位槽的方式实现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下端安装有锂电池,且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端子排并联在锂电池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两端通过定位杆的方式安装在隔板上,且定位杆设置有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指令控制区的内部安装有通信操作面板,且通信操作面板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组件内端子排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端子排的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右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源组件,且通信操作面板和电路板组件并联在电源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区的内部设置有通信线缆,且通信线缆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应急通信装置,隐藏性及安全性好,不易破坏,可有效保证应急通信装置的安全效果,寿命好,本实用新型在墙体上开设矩形腔体,通过矩形腔体的方式安装通信箱,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应急通信箱的安全性,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应急通信装置,使用时将通信装置固定在矩形腔体的内部,能够有效节约空间,保证空间的整洁性,便于使用普及推广。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矩形腔体;2、定位块;3、通信箱;4、箱门;5、密码锁锁芯;6、卡扣;7、固定件;8、定位槽;9、防护板;10、锁扣;11、箱体;12、通信操作面板;13、竖板;14、指令控制区;15、电源组件;16、信息处理区;17、通信线缆;18、隔板;19、电路板组件;20、电路板本体;21、锂电池;22、定位杆;23、处理器模块;24、无线传输模块;25、端子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包括矩形腔体1和通信箱3,矩形腔体1开设于墙体上,通信箱3通过固定件7的方式安装在矩形腔体1的内部,隐藏性及安全性佳,固定件7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件7对应安装在通信箱3的侧壁与矩形腔体1内壁之间的位置,矩形腔体1的外部铰接有箱门4,箱门4与矩形腔体1的外围轮廓相适配,便于矩形腔体1的闭合防护,通信箱3包括箱体11,以及通过竖板13左右对应形成于箱体11内部的指令控制区14和信息处理区16,信息处理区16的内部依次固定有隔板18,其中一个隔板18上安装有电路板组件19,电路板组件19内包括电路板本体20,以及从左至右对应固定在电路板本体20上表面的处理器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4和端子排25,其中处理器模块23的型号为FX-8350,无线传输模块24的型号为YS-53,均为已知的现有技术。
其中如图1所示,箱门4上安装有密码锁锁芯5,且矩形腔体1远离箱门4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护板9,防护板9上设置有锁扣10,箱门4和矩形腔体1之间分别通过密码锁锁芯5以及锁扣10的方式连接固定,通过指纹的方式去解锁,安全性及便捷效果好。
其中如图1所示,箱门4上上下对应固定有卡扣6,且矩形腔体1上下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块2,且定位块2上开设有定位槽8,定位槽8与卡扣6相适配,箱门4依次通过卡扣6和定位槽8的方式实现定位安装,具有定位及辅助固定的效果,固定之后的稳定性好。
其中如图3所示,电路板本体20的下端安装有锂电池21,且处理器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4和端子排25并联在锂电池21上,用于电子部件的供电。
其中如图3所示,电路板本体20的两端通过定位杆22的方式安装在隔板18上,且定位杆22设置有四个,起到辅助安装固定的作用。
其中如图2所示,指令控制区14的内部安装有通信操作面板12,且通信操作面板12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组件19内端子排25的输入端电连接,端子排25的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23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处理器模块23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24的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竖板13右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源组件15,且通信操作面板12和电路板组件19并联在电源组件15上。
其中如图2所示,信息处理区16的内部设置有通信线缆17,且通信线缆17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1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在墙体上开设矩形腔体1,矩形腔体1的大小与通信箱3相适配,继而在矩形腔体1的内部安装通信箱3,通信箱3通过固定件7的方式安装在矩形腔体1的内部,在矩形腔体1的外部通过铰链的方式固定箱门4,并且在箱门4上设置密码锁锁芯5,且通过矩形腔体1另一侧内壁的方式安装防护板9,通过防护板9设置锁扣10,使得箱门4安装的安全性及便捷性增强,箱门4闭合在矩形腔体1上时,卡扣6与定位槽8配合连接,起到定位和辅助固定的作用,使用时,通过指纹的方式解开密码锁锁芯5,将箱门4打开,通过通信箱3内通信操作面板12的方式进行指令的下达操作,端子排25接收指令信息,处理器模块23进行处理,继而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4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其次本实用新型在信息处理区16的内部设置通信线缆17,在具备网络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通信线缆17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双重通信效果,使用的安全性大大增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包括矩形腔体(1)和通信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腔体(1)开设于墙体上,所述通信箱(3)通过固定件(7)的方式安装在矩形腔体(1)的内部,所述固定件(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7)对应安装在通信箱(3)的侧壁与矩形腔体(1)内壁之间的位置,所述矩形腔体(1)的外部铰接有箱门(4),所述箱门(4)与矩形腔体(1)的外围轮廓相适配,所述通信箱(3)包括箱体(11),以及通过竖板(13)左右对应形成于箱体(11)内部的指令控制区(14)和信息处理区(16),所述信息处理区(16)的内部依次固定有隔板(18),其中一个所述隔板(18)上安装有电路板组件(19),所述电路板组件(19)内包括电路板本体(20),以及从左至右对应固定在所述电路板本体(20)上表面的处理器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4)和端子排(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4)上安装有密码锁锁芯(5),且矩形腔体(1)远离箱门(4)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上设置有锁扣(10),所述箱门(4)和矩形腔体(1)之间分别通过密码锁锁芯(5)以及锁扣(10)的方式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4)上下对应固定有卡扣(6),且矩形腔体(1)上下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块(2),且定位块(2)上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定位槽(8)与卡扣(6)相适配,所述箱门(4)依次通过卡扣(6)和定位槽(8)的方式实现定位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20)的下端安装有锂电池(21),且处理器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4)和端子排(25)并联在锂电池(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20)的两端通过定位杆(22)的方式安装在隔板(18)上,且定位杆(22)设置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控制区(14)的内部安装有通信操作面板(12),且通信操作面板(12)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组件(19)内端子排(2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端子排(25)的输出端与处理器模块(23)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处理器模块(23)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24)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3)右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源组件(15),且通信操作面板(12)和电路板组件(19)并联在电源组件(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区(16)的内部设置有通信线缆(17),且通信线缆(17)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1)的外侧。
CN202020483089.2U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Active CN211406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3089.2U CN211406593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3089.2U CN211406593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6593U true CN211406593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3089.2U Active CN211406593U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6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2199U (zh) 一种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接线结构
CN211406593U (zh) 一种应急通信装置
CN212210124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柜
CN215378045U (zh) 一种可调式防盗配电柜
CN204885876U (zh) 一种带有二维码识别锁的配电柜
CN210928373U (zh) 一种可拆卸的一体化机柜
CN207868499U (zh) 一种防水地插板
CN208623148U (zh) 一种微型的基站后备电源柜
CN213485349U (zh) 新型智能设备箱
CN208369012U (zh) 一种商场用弱电集中管理配电箱
CN206976869U (zh) 配电箱
CN208618950U (zh) 一种安装于通讯箱、电力箱上的控制锁
CN208781107U (zh) 一种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器
CN208285103U (zh) 一种防拆卸电机保护装置
CN207339232U (zh) 一种智能用电模块
CN205178315U (zh) 一种组装配电箱
CN208092295U (zh) 一种半封闭式光纤配线架
CN219296170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用的防护装置
CN215646854U (zh) 一种锁具模块组件、设备门及设备
CN214799032U (zh) 一种新型智能防盗电气柜设备
CN215528350U (zh) 一种新型用于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9800199U (zh) 一种可蓝牙开门的门禁系统
CN212258113U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监控柜
CN208128432U (zh) 一种社区安全防盗装置
CN211480582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